书城短篇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
9662100000014

第14章 色彩偏好透露孩子的性格

儿童对色彩的无意识的偏好或选择,反映了他们的深层个性与显著的性格特征。如果孩子对某一种色彩过度偏好,个性特征往往也越突出。儿童色彩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色彩代表的个性通常是孩子个性中的优点或缺点的集中体现。

譬如钟情蓝色的孩子有一种自私欲,酷爱黄色的孩子依赖心理特别强,喜欢一直扮演孩子的角色;钟爱红色的孩子个性刚烈、情感丰富,好惹是非;而酷爱深紫色、黑色、深蓝色、橄榄绿色等深色系的孩子,家长或老师要特别留意他们,并且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背景,因为这种色彩偏好通常是心理问题的征兆。

事实上,孩子对色彩的偏好或钟情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大部分都是后天形成的,比如被父母塑造的结果,或者受父母教育方式的直接影响等。儿童色彩心理学家建议,家长应该警醒,既然色彩道出了孩子的个性秘密,那成年人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更加充分地了解孩子们的某些心理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极端的个性特征。

家长在发现问题时,不但要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正确引导孩子,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并对孩子的色彩世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在为孩子选择房间装饰、玩具、画册时,在征求孩子意见的前提下,还应该科学、全面地进行考虑,作出判断,力求给孩子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并且健康积极的美丽世界。

儿童色彩心理学家建议,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孩子的色彩偏好及其心理内涵:

第一,过度酷爱粉色的孩子,其依附心理强烈。研究发现,超过30%的小女孩偏好粉红色,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女孩子的天性,但不少4~6岁的女孩普遍讨厌粉红色。色彩心理学家认为,酷爱粉红色的女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通常比较亲昵,心理上依赖父母,喜欢大人为自己做决定,躲在父母身后,让父母成为自己的“挡箭牌”。假如父母让她自己去做决定,她们往往就“泪奔”了。

研究发现,对于粉红色,大部分女孩子的态度都是比较极端的,要么特别讨厌粉红色,要么喜欢到极点,所有东西都要统一成粉红色,衣服、碗筷、书包、书本、文具、漱口杯、床单等。

第二,热爱蓝色与绿色的孩子,有回避竞争的倾向。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喜欢蓝色比较少见,因为蓝色代表的睿智和安定,与孩子的天性似乎并不符合。喜欢绿色的孩子他内心深处向往一个和平的、没有竞争的、人人都各司其职的世界。

第三,酷爱紫色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化。当他们情绪失控时,只会内化,永远不会攻击别人,因为他们敏感,他人的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都会在他们的大脑里回放很多遍,能够很快地感觉到对方的态度变化。但更多时候,这都是他们的敏感导致的。研究发现,酷爱紫色的男孩要比女孩多;有趣的是,当这些敏感的男孩情绪出现变化时,他们最普遍的表达方式似乎就是“生闷气”或“闹别扭”。

第四,酷爱橙色的孩子充满活力,但容易走进自大的误区。橙色代表活力,酷爱橙色的孩子除了有点情绪化之外,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大人,他们喜欢被橙色围绕,希望自己永远都是众人的中心。酷爱橙色的孩子比较乐观、积极,出现情绪问题时,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调节方式,善于把事情往好处想,这是一大优点;而橙色孩子的缺陷是,在被不好的情绪控制时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酷爱橙色的孩子一般都和橙色一样充满热情和活力,但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妥协,自大并且渴望主宰一切;而这类孩子通常都是乐观主义者,性格开朗,善于自我调节。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度自大而与对方闹别扭。家长或老师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酷爱橙色,又同时具备以上某些个性特征,就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酷爱咖啡色的孩子可能比较老成。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出生几个月后就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养育,四岁之后,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孩子都偏好咖啡色;而如果是由干练的父母养育长大的孩子,就极少有人喜欢咖啡色。

色彩心理学认为,咖啡色是一种比较老成的颜色,喜欢咖啡色的孩子多半少年老成,思虑过度。他们会渐渐变得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循规蹈矩。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背着一个咖啡色的书包、穿着咖啡色的裤子、踩着一双咖啡色的球鞋,那看上去会给人什么感觉?儿童色彩心理学家认为,偏好咖啡色的孩子通常都如同咖啡色一般,内心缺乏安全感,做决定时思虑较多,常常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在他们的脸上几乎很少有无忧无虑的表情。对于这类孩子,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想法,引导其表现出本该属于一个孩子的天性。否则,孩子很容易受不良心理的影响,形成极端个性。

第六,酷爱蓝色和白色的孩子,有比较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调查发现,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几乎都对白色情有独钟,其次是浅浅的水蓝色。儿童色彩心理学家认为,喜欢白色的孩子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洁癖。比如他们爱干净,不喜欢玩伴坐自己的座位,更不愿意他们坐自己的床;大家一起吃饭时,他也一个人吃,因为别人吃过的或碰过的东西,他们绝对不会再吃。

专家认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色彩偏好和行为表现,首先应该肯定孩子爱干净的习惯,但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尝试让他们接受除了白色和水蓝色之外的更多缤纷美丽的色彩,纠正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