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财富的秘密:亿万人幸福生活的指南
9660400000009

第9章 慷慨的智慧

“和世上所有事情一样,慷慨也是需要智慧。打个比方,希望和每个人成为朋友,最后结局往往一个朋友都没有。或者说得更简单一些,一个人如果为了帮助一个陌生人而窃取了家里的东西,那么最终他会沦为乞丐。”

——斯珀吉翁

一家非常知名的财经类报纸在不久前刊登了一则故事:纽约市的一个男人破产了,仅剩10美元的资产,还欠了93230美元的债务,其中的61500美元是在过去七年里向朋友借的。这则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一个社会现象:有很多人在用别人的钱享受着本该属于他人的悠然自得的快乐生活。

这是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是这种做事方式在当今社会不足为奇。

同单位的同事之间互相成为了彼此的债主或借债主,这对于双方都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但是,随便将钱借给甲乙丙或丁,都不利于借方和被借方,因为这种行为会影响到正常的友谊,更会使朋友间熟人间因此而变得如路人一样陌生,所以与其这样,不如当初没有借钱或被借钱的行为发生。

还有一个男人破产了,他的资金计算下来有18160美元,不过这些钱他都借给了他的亲戚、朋友还有熟人们,并且没有任何形式的抵押担保。由于很多借出的款项都没有证据提供,所以处理这个案例的负责人最后只收回了不到500美元的资产。他在借钱给别人的时候没有任何借款凭据,同样别人从他那里借钱时也没有留下任何借款的欠条和还款的期限。更过分的是曾经从他那里借款的一个他的朋友说从这个人那里拿的1500美元是自己应该得的一笔佣金,否认自己欠钱,因此坚决认为自己与这个男人的破产没有丝毫关系。对此我们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个人恰巧破产时的债务只有8090美元,而他也从没有借18160美元给任何人,那么他也不会到破产的地步,并且可能在银行还有他10000美元的存款。

如果是通过辛苦工作和平时的勤俭节约存下的钱,如果在没有任何担保能确保钱借出必能还回的情况下,切勿借出。当我们借钱给朋友的时候,往往只是一个拿钱的过程,却没有开借款证明这个环节,所以在向借款的朋友要这笔钱的时候经常会让彼此都感觉很不舒服,甚至很糟糕。

有能力借钱给别人的人,往往是他的社会地位或是资金状况允许他去银行贷款或者即便是他的信誉情况或是他的流动资产不允许他去银行借款,他也可以提供合乎情理的担保证明以确保他在贷款期限到期内可以还清债务。通常没有这些担保,他是没有任何资格和权利借钱给他的亲戚、朋友或是任何熟人的。在遭遇疾病、死亡和一些突发不幸的时候,有时亲戚朋友们还是理所应当提供帮助的。不过这些都是比较罕见的事件。

那个纽约市的破产者,最终只得消磨时光,靠向朋友借钱来生活。当他写下“靠借钱过日子,还不如像乞丐去乞讨”的时候,我们的确应该好好想一想了。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因为朋友从他那儿借了很多钱却没有还而导致了失败,如今,他没办法让妻子和两个孩子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

之所以到这种境地都是源于他平时总是随随便便借钱给别人,5块,10块,甚至100多块,而这些借出的钱根本没有任何担保可言。他的确对朋友很热心诚恳,但是相信你也会认为他也很愚蠢。即使当初因拒绝了别人的借钱请求而被抱怨,也不会有后面绞尽脑汁催人还款时招来的厌烦,总之,无论哪种情况最终的结果都是被人讨厌的。但是,如果你当初拒绝把钱借出,至少你仍然还有那些钱。可能你并不是那种不考虑后果就借钱给别人的人,但是很可能你借出的一大笔钱,就永远也没有机会再看到它们了。

莎士比亚生活的那个年代,银行还没有出现,不过在那个时期朋友之间相互借钱的现象却早已出现了。莎士比亚说过:“不要做一个借钱的人,也不要做一个借钱给别人的人,否则借钱给别人的行为一旦产生会让你既失去了借出去的钱,也失去了借钱的朋友,如果向别人借钱则会让人不再勤俭持家。”

有一个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很多人钱包里的钱都让自己花在朋友、远亲或是熟人身上了。有许多人买火车票、买门票、吃午饭、买饮料都在等着你掏钱,而他们心里却从没有过亏欠感。能够让那些为人大方、花钱慷慨的人为自己买单对于某些人来说简直就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在我们镇上有这么一个人,只要出门就会乘坐出租车,前提是只要有人和他一起乘车并支付打车费,甚至一两站路的距离他都会打车。但是从来没见过他一个人乘坐过出租车,也从没听说过他和别人一起乘车的时候付出租费。”

太多人鄙视金钱,任由这种念头滋长,尤其是看不起小钱。每天我们都要花一些钱去坐公交车,每星期基本上也要搭一次出租车,每月都要有那么一两次朋友应酬去买单,平均一个星期也会看三四次电影,类似这种花费加到一起有多少钱呢?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这种消费总计有50000美元以上。即便是每天只坐一次公交车,每星期只打一次出租车,每个月只有一次应酬,每个月只看两场电影,那么一个人一生也要用掉50000美元,更别指望在有生之年这些钱还能回来。

因为这些数字是被累加起来的,同时总数的利息也是以复利计算的,所以这些数字看上去是相当多的。可能上面所述的事情你不一定样样都做,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件事你会做,但即使只是这一件事,几年的总花费也要达到几百甚至上千美元了。我们对吝啬的人常常嗤之以鼻。但是随便花钱给刚认识的人,是最愚蠢的,他们只会笑他傻。而真正有钱的人,懂得如何节俭过日子的人,以及那些有过经验和教训的人,他们才真正懂得金钱的价值,并懂得如何合理地花钱。

而那些胡乱花钱的人,往往是没钱的人,因为对于真正有钱人来说,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存住自己的钱而不是乱花掉。真正有钱的人会合理恰当地管理好自己的财产。只有懂得如何花钱、该什么时候花钱的有智慧的人,才会变得越来越有钱。如果一个年轻人是一个东道主或是款待者或是让他陪同一位有钱的长者,在他款待别人的时候,肯定会表现得有些过头。

其实有些人的钱不足以支付一些花销,在参加一个小聚会的时候,这些人反而会阻拦别人而坚持买单,其他人只好让他买单。其实总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多么有钱,在小团队里抢着买单的人,最后支付了所有的费用,并没有表现出他多么富有,也没有表现出他多么大方,反而让人觉得这样的人很庸俗。而对真正有钱且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财产的富人来说,那些所谓的抢着买单的“慷慨者”还不知道如何去妥善地管理自己的财产。对于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最需要的告诫是“双手请远离你的钱包,让你的钱好好地待在银行里。”

著名的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一个人值得被别人如何评价,别人就会如何评价他。”他应该再加一句——而不是根据这个人如何乱花钱去评价他。

我们就让别人继续他自己的方式去花钱,并且关心自己的腰包里的钱越来越多。我们尤其要放弃为萍水相逢之人、远亲或朋友花钱,更不能再为他们花钱买一些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当然,也不能做得太过分以至于被认为是“吝啬鬼”或者“寄生虫”。但是,至少我们要确定不能再让别人做我们的“寄生虫”。从这个方面讲,我们是可以向那些真正的富人学习的,如果他们不是勤俭持家,也不会这么有钱。

爱默生还有一句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话:“英国人之所以那么富有且心境平和,是因为他们的好习惯:他们认为如果无法维持和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也需要精心照顾自己,并感谢自己。”

富人即便再有钱,他们实际的花费也不会超过他们实际收入的一半,甚至大多数富人花的钱连他们收入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如果一个人有十万美元以上的收入,那么利用其中的一半或是三分之一去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甚至会生活得很好,非常满足。而对于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实际年收入只有一千到五千美金,一年却要花销三万美元,那三万将是个很高的数字。但是一个人如果收入一百万美元,其中花了三万买了他所需要的东西,这肯定不是绝大多数人在赚到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时就想要买的东西。

富人们几乎都会受到条件不是很好的亲戚或朋友的奉承,甚至收到来自各方的援助恳求,比如慈善或公益类活动,人们很希望能得到富人们,尤其是拥有百万资产的富人们的捐助,不论是捐给一个公益活动,一个慈善机构还是社区活动,如美国独立纪念日,甚至是幼儿园在公园里组织的五一劳动节的活动。正是因为很多富人都有此善举,去捐助这些机构活动,才会一直有这类活动举行。也正是因为富人们的大额捐助才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一些公共庆祝活动和所有大型的慈善类机构。

即便是拥有一百万美元的富人,也不一定能保证有一个安详而又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在赚到很多钱之后,还有一种情况与钱密切相关,那就是赚钱已经足够难了,守住赚得的钱更是难上加难了。懂得如何花钱是一门精美绝伦的艺术,知道把钱应该捐献在什么地方更是需要小心谨慎地思考。有钱人理所应当做一些捐钱的慈善事业,而我们普通人也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一些事业捐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从事慈善活动不在于捐献了多少钱,也不会对最低捐赠数额有所限制。事实上,从捐赠的数额与整个财产的比例来看,没有多少钱的穷人们反而在慈善捐赠上常常比富人们出手更大方更慷慨。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果我们希望自己也能变成富人,就应该提高我们对慈善事业的判断能力。我们应该懂得在财力范围内去捐献,切勿超过自己可以负担的范围,完全可以这个多捐些,那个少捐些。我们应该倡议在可能带来最高收益的地方来进行慈善捐献活动。

如果一个拥有巨额财产且又非常热衷于参与慈善活动的人,在他的事业低潮期,仍将自己的财产转化为礼物、基金去捐助需要帮助的学校、医疗机构、穷困家庭或是其他的一些慈善机构,这就等于他在掠夺自己仅存不多的财产。等他年龄再大一些甚至超出他预期的年岁时,或许他会发现角色似乎对调,他已经成为被捐助的对象了。他是一个很有爱心很善良的捐助者,却不是一位智者,在捐助时他欠缺谨慎的判断和考虑。假如在捐助活动开始时,他能够仔细考虑,另外多一些辨别能力的话,他可能先通过一个信托机构或是年金保险单位的安排来确保他及妻子不会因此而贫困潦倒。

所以,现在你明白并不是有钱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吧?我们不仅要懂得如何把钱花在我们需要和应该购买的东西上,同时还要在捐赠行为中谨慎利用自己的金钱,切不可超过个人资金所承受的范围,以至于让自己最后因捐赠不当而陷入贫苦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不想被别人嘲笑为守财奴,我们也应该尽自己所能参与到慈善捐赠队伍中,为了那些不幸的朋友和邻居尽早走上属于他们的经济独立之路。

欠缺考虑的捐赠是非常不明智的,这种捐赠还不如不捐。在捐赠或是从事一些慈善活动时,不论你是给街边的盲人乞丐捐出一角钱的硬币还是为一位老人花一千美元盖一栋房子,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如果在捐赠的这个行为上,每个人都能谨慎思考,并加以辨别,那么捐赠出去的钱多半都不会被白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