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财富的秘密:亿万人幸福生活的指南
9660400000023

第23章 积少成多

“今天没作好准备,明天就会倒霉了。”

——奥维德

“要想抓住命运女神的金色微笑,就要勤奋努力。”

——罗伯特·彭斯

连续几年几乎每天都是晴天,如果这时候有人建议你带把雨伞你可能会感觉这有些荒谬。但是,在生意场上,连续这么多年阳光明媚的天气之后,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会遇到雨天抑或是商业中的暴风骤雨,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这有可能是一场雷阵雨,或是一场积累许久的暴风雨。

聪明的人会将他的雨伞、雨鞋和雨衣带在身边。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在教育人们应该节约用钱或是反对花钱,而是给人们一个建议,采用一种简单的方式为生意场上的坏天气作准备,或者是趁大好时机来临之前作好准备,为了更好地利用大好的机遇并使其持续下去。

有一户人家在芝加哥居住了42年,他们计划将储物室和阁楼上存放的一些东西卖出去,这个计划是他们很早就确定好了的事情。在随后的出售过程中,出卖的东西有两对黄铜材质的壁炉架、两个有些损坏的青铜花架、一个黄铜的伞架、两个清洗用的铜质锅炉、四块铜质地的搓衣板、一套胡桃木的长沙发、两个胡桃木的梳妆台、两个胡桃木材料的床架、一个衣服甩干机、九个玻璃画框、两个大理石桌面、七磅被压扁的老式银质的器皿、140本旧书籍、200码长的老的布鲁塞尔的地毯、五个旧门帘,还有一些旧衣服和废品。将所有这些东西卖完之后,主人的净收入是841美元。这个家庭曾经是一个很富裕的家庭,而如今对他们来说,841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正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很节俭,并且很爱惜物品,所以才能够积攒下这些废旧物品并变废为宝。

也许你在我家里找不到价值841美元的废品,但我要说的是,在这个小镇上所有人的家里肯定都有20美元到40美元不等的废品。如果现在把每个人家里的废品都聚到一起卖掉,把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兑换成现金,那将会是一大笔钱。

众所周知,罗伯特·彭斯不仅仅是苏格兰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有史以来倡导生活节俭的一位导师。虽然苏格兰人的勤俭节约经常被人拿来嘲弄,但是他作为一堂实例教学课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帮助。在苏格兰,浪费被视做罪孽,在美国,我们最严重、最该受到谴责的也是浪费。事实证明,每个美国家庭浪费掉的东西足够满足另一个人吃穿住用了。事实果真如此的话,那么,随着浪费的产生,我们就浪费掉了将近1/4的物质财富。

很多人讥笑罗伯特·彭斯所提倡的一些经济之道,其中包括他那个时代的人和他那个国家的人民。每当人们取笑他节省下来的那些东西都是不值一提的时——那些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许就是一根火柴、一根针、一颗纽扣,或者是一枚小小的铜板,他总是回敬那些鼠目寸光的人说“积少成多”。如果罗伯特·彭斯一直活到现在,并且目睹了现代人如此浪费食物、衣物、各种各样的原材料,甚至是金钱本身,我相信他一定会震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当今,我们都熟知银行,但是,在彭斯生活的那个年代,特别是在他的国家,银行难得一见。但是,有一个出生在彭斯之后却和他同名的人,并且他现在还活在我们当中,活在当下。这个“博比”·彭斯,这个用那位苏格兰伟大人物的名字来命名的人,根据他的要求,我们省略了他的姓氏。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学会了怎么去欣赏并钦佩这位很不平凡的男人的哲学智慧。最后这个人的名字也被视为遗产流传给子孙后代。

在那年4月的清晨,当他第一次睁开他那蓝色的双眸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家人经过讨论,决定以彭斯来作为他的名字。不知道他的父母是否已经预料到这个名字会对他的人生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并不确定。在他刚上学的那段时间,他就开始连续几个小时去拜读那位先哲的诗作。他的家人很快开始对他积累财富的方式大为惊讶。

在他家,经常会出现把东西丢在一边,之后丢掉的现象。他父亲在修建家里的粮仓时,剩下了很多砖块还有短木头之类的材料,他将这些材料攒起来,从而创造了他即将拥有的财富。他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他人生的第一课。这些材料如果不合理利用的话,最终会被扔进火炉里烧掉。为了不浪费这些材料,他用这些材料制作了8个结实而又可爱的小狗窝并拿出去卖,一个售价4美元。实际上他以每个4美元的价格卖出去了7个,而第8个狗窝被他的父亲用25美元购买了,这是给博比如此节俭和独创的一种奖励。

他有了53美元,送给了小妹妹3美元,并将这3美元放进了她的“小银行”里。50多年以前,他就用那剩下的50美元在新英格兰的一家银行里开了个账户,并把钱存了进去。虽然他住的地方离新英格兰很远,但是他最初在这个银行开的账户从来没有被注销过,并且除了一个账号外,他是那家银行里最早的开户者。

博比有8个兄弟姐妹,他在家里存的小银行总是遭到兄弟姐妹的嘲笑。但是,对于博比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可笑的事情,每当他的兄弟姐妹们笑着把硬币投入到那个“小银行”的时候(听从他父亲的建议做的,依照他设计的狗窝的造型制作出来的),博比总是认真而又真诚地看看他们,然后再看看“小银行”里面,并感谢每一个人帮助他积攒将来的财富。

当博比第一次利用业余时间来争取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时候,那时他还不满9岁。这份工作是由于一个农民的手指受伤了,不能工作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早上和晚上跑半英里的路来到这个农民家里,帮助农民给6头奶牛挤奶,每挤一头就挣得5美分,他每天赚的60美分几乎都存进了他的“小银行”里。每隔一两个月,当他的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帮助他把这些钱存入银行里来赚取利息,后来,他从银行取了一部分钱,投资购买了一些英格兰小镇上一家水利公司的债券。

几年之后,这家水利公司倒闭的时候,人们发现博比持有这家公司大部分的债券。重组之后,博比便成了这家水利公司的所有者,并且至今他还依然是这家公司的所有者。另外,他现在还拥有很多的水利公司、电光厂。现在他手里持有的公共事业单位的债权和股份也很多,这个数额足以让他在从新英格兰到墨西哥湾的路上的许多团体中成为一个身份显赫的大人物。

通过博比的口述,以及从他最亲密的亲戚朋友那里得到的证实,博比的确从没有做过任何很伟大的事情。而他个人赚钱的能力算不上是最优秀的,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去做过任何投机生意。他早期的投资也并没有得到他那位一直都很不成功的父亲的指引和教育,而主要是依靠当年他存入50美元的那家小银行行长的教导。

现在这家银行依然坐落在那个古老的小城里,人们依然亲切地称那家银行为“博比银行”。这是因为通过博比的示范,其他的男孩女孩开始受其影响去银行存钱,而且很大比例的成功者都是从这个人口还不到800人的小城镇里走出来的,这的确让人们难以置信。

“昨天浪费的钱,既不能给今天的你带来快乐,也不能让你感到满足。”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存钱对于成功致富有很大的影响。在洛克菲勒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钱是他们家里最稀有的东西,总是刚一到手就花出去了。他8岁的时候,妈妈给他买了几只小火鸡,他很开心,非常细心地饲养这些火鸡。后来,他以一个很好的价格把这些火鸡卖掉。并把所得来的钱记在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个账本上。他将那个账本命名为“A号账本”。

有多少8岁的孩子会有自己的账本呢,并且还在上面记账,详细地罗列出他赚到的每一笔钱和花掉的一分一厘呢?恐怕很少吧。这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洛克菲勒的原因。

当我们想到一个富有的人时,我们往往把他们想象成为一个奢侈浪费的人。他们用的东西甚至让中等经济收入的人颇受刺激,必须省吃俭用才能够拥有。对于那些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而成功的百万富翁来说,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百万富翁,恰恰是因为他们懂得节俭,并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注重节约。

听说,在E·H·哈里曼已经成为美国的铁路大王的时候,每天早晨在办公室打开信件时,他总会把那个用于固定所有纸张的金属夹子取下来,然后把空白的页面保留下来,并且叠好放在一边,留着以后再用。一位来拜访他的人说起他这个习惯时,哈里曼先生,这个拥有数百万美元财富的人是这样回答的:“不在任何的小事上节约,谁都承担不起,只有穷人才会浪费。”

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而富裕起来的人通过一分一分的节省,慢慢积累自己巨额的财富,这每一分钱正是他们财富的基础。那些沉迷于挥霍金钱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个人在他成为了百万富翁之后仍然还那么节俭呢?”

习惯——这是因为他无法改变的习惯,他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节俭。

好习惯如同坏习惯一样不容易戒除,而这恰恰也是他们可以保持百万富翁的地位不变的原因。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们都会做到勤俭持家,谨慎花钱,正是因为这样,才使他们与忽视生活节俭的那些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些人干瘪的钱包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哈里曼利用自己在纽约山上的地产为自己赚取利润,同时还在郊区买下了一处住宅。他和他的家人还经营着一个乳品场,每天都能卖出大量的牛奶和黄油。这项生意经营创办得非常有远见,并且用富有远见的方式进行管理,颇有优秀金融家的样子。对他来讲,这个乳制品场就是一项事业,是对他的土地和乳牛进行“深加工”的方式。他拥有奶牛,拥有大片肥沃的牧场;他还种植谷物,拥有大量的甘草;他为自己的家人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工作的人们提供牛奶和黄油。常识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使得他能把这个乳品场办成一个适合普通人消费的企业——一项能挣钱而不是花钱的事业。这个富有的男人不能容忍任何浪费行为,那是因为他深知,要想拥有财富,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你的收入持续不断地增加并要大于你的花费。当然,你所花费的钱都要有百分之百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