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9658700000049

第49章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在江泽民的继承与发展(8)

新中国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社会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第一次实现了由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成为政治制度文明的主体,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江泽民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造成的严重失误,特别强调民主政治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重申邓小平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把社会主义民主提到关系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否巩固,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及现代化成败的高度;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的不断扩大和提高,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正如江泽民指出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1页。

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同意和授权,因此必须表达和实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没有民主政治的实行,人民当家做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国家权力就会从人民手中滑落,蜕变为一些人用以统治人民的工具。他明确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2亿人口的国家里,开创和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需要依照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来加强领导和管理,以保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规范有秩序地进行。”“这对于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为此他提出了全党要“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懈努力”的重要任务。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28-329页。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

江泽民在2001年1月与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代表的讲话中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第一次提出了政治文明的问题。江泽民于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发展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

并在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版,第56页。

江泽民明确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且随着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江泽民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他从“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的观点出发,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这就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政治文明的中心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六大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第一,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第二,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第三,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第四,指明了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一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三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领导;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秦宣:《邓小平政治文明思想论纲》,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第50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体现出了政治建设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文明思想内涵及目标思考的全面和深刻把握,是对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这个问题认识的深化。因此,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并将其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江泽民对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认真学习邓小平政治文明建设思想,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我们要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努力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形式、新机制、新途径,把中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