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讲人体保健
9657300000012

第12章 灵活手足的肢体养生(2)

1.常备润手霜:无论冬夏,润手霜都应是手袋中的必备之物,每次洗手后及时涂上它,可补充水分及养分,让你的手看上去光滑滋润。如果手背肌肤有绷紧感及少许细纹,宜选用一些性质较温和、含甘油等滋润剂的润手霜。

2.为双手选定几副专用的手套,提过重的东西、搬运粗糙物品或做家务时,须戴上厚实耐磨的劳动手套;寒冷天气外出时,则戴上质地柔软的保暖手套。

3.做完家务后,需用柠檬水或食醋水把手洗净,这样可以去除残留在肌肤表面清洁剂里的碱性物质。

4.用醋或淘米水调成洗手醋,再兑水洗手,可以起到很好的护手作用。或者煮饭时将淘米水贮存好,临睡前用淘米水浸泡双手10分钟左右,再用温水洗净、擦干,涂上护手霜,可使手部肌肤光滑细腻。

指甲养护的13大原则

健康的指甲应该是表面光滑无横竖纹路,无明显凹凸不平。颜色呈微量的淡粉红色,根部有白色小半圆。如果指甲的颜色变成白、红、黑、紫等色,或出现灰指甲、指甲横沟症等问题,则提示你的身体已经处于健康状态,应该尽早就医诊断。

无论如何,健康永远是大前提。若是没有一手健康的指甲,美丽自然无从谈起。虽然指甲油会让指尖变成闪亮的繁星,但要想长期保持闪耀的光泽,悉心呵护才是指甲健康之本。在干燥的冬季,指甲会变得干燥易断,尤其需要更细致的养护。

[指甲养护的13大原则]

1.经常修剪指甲,以防止指缝内积存的污垢破坏双手美观。喜欢留指甲的人,应将指甲边缘磨擦修饰光滑,并修剪成椭圆形,过尖的指甲形状会削弱指甲的韧力而使其变得容易折断。

2.做家务时应戴橡胶手套,避免化学物质对指甲的伤害。

3.要给指甲涂抹护理产品,保护指甲的表面。

4.抹完防晒霜之后要记得清洗干净指甲,避免防晒霜暗藏在指甲缝中。

5.不要让指甲浸泡在水中(特别是肥皂水或者洗衣粉水)过久,当指甲吸饱水之后会变得非常脆弱。

6.不要用指甲拆信件、敲打键盘;不要咬指甲。

7.不要把指甲当成工具使用,应使用相关的专门工具。

8.少戴假指甲,因为真假指甲间容易隐藏污垢,给细菌繁殖提供条件,而且真指甲长期被覆盖在假指甲下,会变得脆弱易折断。

9.不要使用含有甲苯或者甲醛的指甲美容产品,甲苯或者甲醛不仅会损伤指甲,而且还会进一步给人体带来危害。

10.修剪指甲的时候不要剪得过短,过短会令指甲下面的部分受伤害

11.不要撕指甲旁的逆刺皮,最好是用指甲刀轻轻剪去。

12.洗手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用硬毛刷刮到指甲或粗暴地用指甲刮硬物,这样会使指甲变脆弱,并且还会造成指甲上翘,脱离甲床。

13.涂有色甲油时应先涂一层保护用的无色指甲油,避免指甲油里的色素沉积在指甲表面。

杨力谈养生:几种护甲小窍门

1.每天用半个新鲜柠檬擦拭指甲,连续擦上两个星期,可有效去除因抽烟或长时间使用深色指甲油而引起的指甲变色

2.如你的指甲比较脆弱,可在半杯冰水中放入一茶匙盐,然后把手指浸入水中两分钟,以助强化指甲。

3.不妨多吃些葵花籽,以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有助于使软、脆的指甲恢复常态,焕然一新

4.每晚将手指浸泡在醋稀释液中,这是防止指甲易劈裂的良法。

5.每天口服两汤匙酵母及胆碱1000毫克,最好将此类营养物加入流体或牛奶中内服,坚持一段时间将有助于改善指甲的强度。

6.如果天气太干燥,指甲就会变得脆弱崩裂,指甲旁也会很容易长出倒刺干掉的皮。我们可用5汤匙奶粉混和半杯热水,双手浸5分钟,然后如常修甲。

八、下肢养生:人老并非腿先老

人的下肢乃全身的支柱,担负全身的行动的重担。中医学认为,下肢属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双脚,它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相交接在脚上。因此,下肢保健关系到整体,对人的健康长寿至为重要。

下肢宜勤动

下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处于人体的最下端,血液返回心脏较难;下肢还直接承受人体百骸,必须随时予以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并保持其稳固矫健有力,才有利于健康和长寿。所以人们应当尽量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下肢运动。下肢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如散步、爬楼梯、跳跳迪斯科等等。

1.走为百练之祖

日常生活中的下肢活动,首先是走路。也许人们已经忘记了中国的一句古话:“走为百练之祖。”走路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途径。古人有“安步当车”之说,WHO也曾明确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步行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跑步时脚底落地所产生的冲击力是体重的2~4倍,有可能使肌肉、韧带拉伤,而步行所产生的冲击力仅为体重的一半,能有效地缓解肌肉、关节因得不到锻炼而导致的僵硬、萎缩、疼痛等症状。步行能增加骨质密度,骨质密度高低,取决于平时摄入食物的品种和运动量大小,户外步行有助于骨质沉积,增加骨质密度。步行还能保持优美的体态,人过30岁,体内新陈代谢减慢,摄入的脂肪不易被氧化利用,造成脂肪堆积,肌肉松弛,体态肥胖。如果能坚持户外步行,就能使肩、臂、背、腹、腿、臀等各部位的肌肉群得到锻炼,加速新陈代谢,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延缓衰老过程。

2.摒弃电梯爬楼梯

爬楼梯是有氧运动,有利于锻炼人体的肌肉和耐力。经常爬楼梯不仅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下肢关节的灵活性,还由于爬楼梯时,腰、背、颈部和上肢的肌肉和韧带也不停地配合下肢运动,使这些部位的肌肉、韧带在走楼梯时也得到有效锻炼。另外,爬楼梯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对防止或减轻肥胖症有明显的效果。

3.跳跳迪斯科

迪斯科舞是一种随着有节奏的乐曲随意轻便跳动的舞蹈,跳时四肢随音乐的节奏而摆动与来回伸屈,这样周身肢体的活动就会使全身循环的血流畅通,非常有利于健康。迪斯科舞简易可行,可在家中单独进行也可集体进行,每次时间应保持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以不劳累为限,最好在晚饭后进行。

4.几种原地锻炼方法

(1)扭膝运动法

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做向下蹲,双手掌置于膝上,膝部向前后左右做圆周运动,先左转,后右转,各15~20次。

(2)平坐蹬腿法

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脚向前上方缓伸,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双腿各做15~20次。

(3)站立甩腿法

一手扶墙或扶树,左脚站立,向前甩动右腿,脚尖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脚面绷直,腿亦伸直,如此前后甩动,左右腿各甩动15~20次。

上述运动可增强下肢功能,关节运动灵活,防治下肢乏力、关节疼痛、小腿抽筋、半身不遂等。

杨力谈养生:二郎腿跷不得

长期跷二郎腿会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的分布不均,压迫神经,引起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而且还会妨碍腿部血液循环,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活动,容易产生疲惫感,造成身体尤其是皮肤与骨骼的早衰。对于长期久坐的人来说,下背痛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而翘二郎腿是导致下背痛的原因之一。因为翘二郎腿坐着的时候容易弯腰驼背,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长此以往,势必压迫脊椎神经,引起下背痛。跷“二郎腿”不仅姿势不雅,还会使腿部血流不畅,造成腿部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是一种因静脉长期处于扩张状态而导致的慢性病,腿部最为多见,严重者常出现腿部静脉回流不畅,青筋暴突,溃疡,静脉炎,出血和其它疾病。

5种走姿毁腿形

所谓腿健美,是指腿部的线条美。腿的长短与肥瘦是决定腿部健美的两大因素。腿部的健美除了受运动、饮食及其它有关因素影响之外,与走路的姿势也密切相关。走路的姿势不正确,就会导致腿部肥胖,影响到腿的健美。

[毁坏腿形的5种走姿]

1.内八字走

内八字走是指脚尖朝里,脚跟往外翻的一种走路的姿势。如果你一直坚持内八字走法,长久下来会造成O形腿。

2.外八字走

外八字走是指脚尖朝外,脚跟往内拐的一种走路的姿势。外八字走法还会使膝盖向外,长久下来腿型会变丑,甚至产生X形腿。

3.踮脚尖走

掂着脚尖走时,由于过于在脚尖上用力,会使膝盖因为脚尖用力的关系而太用力于腿肚上,很容易导致萝卜腿。

4.踢着走

踢着走的时候身体会向前倾,走路时只有脚尖踢到地面,然后膝盖就一弯,脚跟就往上一提。所以,走路的时候腰部很少出力,如果你有踢着走的习惯,久而久之会使整条腿变胖。

5.压脚走

压脚走的人,走的时候身体重量会整个压在脚尖上,然后再抬起来。久而久之,会导致腿肚的肌肉越来越发达,从而导致萝卜腿的出现。

[如何能使腿部更健美]

1.坚持运动

腿肌松弛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当的运动。所以有机会就应该进行一些如打网球、打羽毛球或骑自行车等运动,这些运动都可以避免腿肌松弛。

2.走路时重心平稳

走路时把全身重心放在脚部,两腿直而平稳。许多人习惯走路时身向前俯而脚在后,这样会妨碍腿肌正常发展。

3.走路时两腿平均用力

许多人走路时双足用力不均衡,往往习惯把力量集中在某一足上。轻重不匀,走路易觉疲劳,影响到双腿粗细不一更是可怕。所以,走路时一定要留意两腿用力要平均。

4.伸直双腿

坐下来,不断伸直双腿,足趾向身体勾曲,这个动作可加强小腿的弧线,防止小腿弧度肌萎缩。

5.浴后腿部按摩

每次沐浴后,在掌心蘸一点润肤液,对腿部做一番按摩,能够使肌肉发展良好。

杨力谈养生:“春捂”记住先捂腿

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的说法,就是“春不忙减衣”,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春季的天气变化不定,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及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应当进行“春捂”。“春捂”的重点应该是腿和脚。因为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尤其是老弱病残者,极易导致关节病、心血管疾病等。

老人,注意对膝关节的养护

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体积最大的关节,结构也最为复杂。膝关节要承受人体绝大部分的重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过中年以后,肌腱、韧带开始发生退行性变化,逐渐变得松弛无力,加之关节腔的滑液分泌减少,因此容易因为膝关节内外组织的长期摩擦等原因而发生纤维粘连,而出现膝关节发僵,活动不灵活,疼痛等症状。尤其是上下台阶时,疼痛更明显,甚至会发生膝关节强直,给日常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有些老年人在膝关节活动时还会发出“叭叭”的弹响声。这些现象的出现大多数都是膝关节过早老化的一种信号,往往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膝关节养护不当有关。所以,老年人注意呵护自己的膝关节在保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老年人如何爱护膝关节]

1.注意防寒保暖

膝关节没有丰富的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只是一个“皮包骨”的部位,局部热量往往供不应求。再加上此关节面主要由软骨组织构成,软骨组织血管稀疏,血液循环差,如长时间受凉或寒冷的刺激,就可能因为局部的血管痉挛收缩,使血液供应更加减少,从而削弱软骨的新陈代谢和免疫防御能力,使关节软骨面发生缺血,引起无菌性炎症或膝关节滑膜炎。因此,老年人应该做好膝关节的保暖措施。在寒冷的天气外出时,一定要穿上防寒棉裤,必要时可戴上护膝。在气温比较低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坐姿或下蹲工作时,应隔一段时间站起来走动走动,伸展下肢,或用手做膝关节按摩,以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减少膝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

2.加强膝关节的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