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老年养生
9657100000003

第3章 生活起居篇--起居有常,生活处处有讲究(1)

居住环境应避免嘈杂

在日常的家居生活中,老年人需要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其居住环境应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及健康特点。

在当今这样的现代化社会中,单位面积内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人们的谈话声、吵闹声汇合在一起构成很大的噪声。人与人的交往增多,聚会、比赛、人流如潮的大商场、高朋满座的酒楼饭店等等场合,谈话声、吵闹声、呼喊声构成一个很大的嘈杂环境。

处在这类环境中,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烦躁、胸闷、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严重者还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发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因此,老年人最好不要在人群过于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老年人若久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对身体健康是有极大危害的。

绿化地带能很好地吸收和屏障噪声。公园中成片的树木约可降低噪声5~40分贝;绿化街道的两旁植树可使噪声降低8~10分贝。若以乔木、灌木、草地相结合,消除噪声效果更好。

控制环境噪声的根本措施是合理的功能分区,将工业区,交通运输区、居住区的相互位置安排好。居住区应按主导风向设在噪声源的最小风频的下风侧,居住区内可将对噪声要求不高的公共建筑如商店、餐厅、服务网点等布置在邻近街道的地点,形成隔音屏障,以保持居住区内部安静。要求安静的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可离噪声源远些,或利用空地绿化减弱噪声。加强交通管理对降低交通噪声也有重要作用。个人防护,可利用耳塞、耳罩、耳棉等隔绝噪声,也不失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杨力谈养生:

小心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是环境卫生中的第二大公害。神经学专家认为:外在环境尤其是噪声及室内不良刺激,可引起人体强烈不良的反应,长时间的精神刺激与情绪紧张,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会使小动脉痉挛,使血管阻力增加。声学研究证实:大于85分贝的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均产生严重损害。如一辆汽车在你的身边突然刹车并发生刺耳的喇叭声,会使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骤然升高。

老年人的住处不宜太安静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喜欢幽雅安静,为此,很多家庭便让老人单独在安静的屋子里居住。实际上,这种做法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害。尤其是在白天,如果环境过于安静,容易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孤独感,甚至恐惧,也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

有研究认为,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神经系统会造成很大损害,使人产生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退以及心理上莫名的压力,出现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等。

要知道,声响刺激是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大自然中,百鸟呢喃、潺潺的流水声、萧萧的风声、优美的乐曲、亲人们亲切的话语及生活中的许多声响,对健康都是有益的。对人体来说,这些声音是一种良性刺激,对稳定人体内环境有益。尤其是有儿孙在老人的面前,经常同老人说些愉快有趣的见闻,给老人唱他们喜欢听的歌曲,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有裨益的。

老年人的住处周围最好有邻居相伴,家中一个人时不妨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等,人为地制造一些响声来做伴。

杨力谈养生:

居室养花有讲究

花草可以赏心悦目,当老年人一个人居家时,给花施施肥、浇浇水也是一个打发时间的、避免安静的好办法。而且花草还是价廉物美的居室空气过滤器。研究发现:如将吊兰或常青藤置于密闭的有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的居室里,24小时后,有害气体可被吸收90%以上;仙人掌类植物,有贮存二氧化碳的特殊能力,是净化居室空气的上品。科学家们还发现,大约有300种鲜花的香味中含有不同的杀菌素,这些杀菌物质可以消炎和抗癌,并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如茉莉、米兰、桂花、月季、玫瑰等花的花香可预防感冒;文竹、秋海棠等花卉,除夜间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外,在弱光照射下,还能分泌出灭菌气体,常摆此花可提高人的抗病能力。菊花的香味可使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症减轻。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花草在室内摆放,却是害多益少。这些花草大致可分为三类:耗氧性花草:如丁香花、夜来香等,这些花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下,仍然大量呼吸,消耗氧气,排放废气,会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感到胸闷。产生异味的花草:如松柏类植物,像五针松、黑松、金柏、翠柏等,这些植物能产生浓郁的松香味,会引起食欲下降和恶心等。能使人产生过敏的花草:如五色梅、天竺葵和洋绣球等,这些花草能使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而且经久不愈。因此,过敏体质的人在室内不宜养花,因为花粉中含有一些油质和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被人的鼻腔吸入后,可被鼻黏膜的分泌物消化,随后释放出1O多种可使过敏体质者发病的物质,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可见,居室摆花大有讲究,应慎重对之。

居室安排要合理

生活中,家中有老人,而且又有几间不同朝向的居室,老年人的居室应该安排在朝南。这样,冬季能晒到阳光,去潮驱寒,室内光线明亮,也暖和;夏季则能吹进凉风。冬暖夏凉,对老年人的健康十分有利。

居室房间朝向以面南为佳,北向次之,东西向夏季酷热,不宜老年人居住。老年人的房间采光面积不要太大,一般房间有两扇对开的窗,上部加个气窗就足够。房间不通风不好,过堂风直吹老人更不好。要使房间风速降低,可用门帘或窗帘将直吹的风隔开。这都是应为老人想到做到的。

装修中应合理安排房屋格局,如果房屋隔声不好,卧室应该尽量远离声源,特别是高层楼房的卫生间和厨房,尽量不要和卧室、儿童房相邻。

另外,在老年住宅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为老年人考虑相互之间的交流空间,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

一般在设计中可考虑结合门厅、过厅、电梯厅等设置各种公共交往空间,如“谈话角”、“休憩角”等,适当安排桌椅,为老人们提供休息和增加互相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在设计专住型时,可考虑将公共交往空间扩展到合设或邻近的其他设施之中,在混住型住宅中则考虑将共用部分作为公共交往空间,同时在小区的整体规划中,还应考虑有机地布置公园、广场、散步道等室外公共空间。

杨力谈养生:

居住应达到绿色居室条件的标准

根据绿色消费的含意,绿色室内环境,其主要方面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有益于消费者健康的室内环境。

在设计上,力求简洁实用,尽可能选节能型材料,特别注意内环境因素,合理搭配装饰材料,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和通风量,提高空气质量。

在工艺上尽量选择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降低施工中的粉尘、噪声、废气、废水对环境的破坏;在装饰材料选择上,要严格选用环保型材料,选不含苯的稀料、石膏板材,不含甲醛的大芯板、贴面板等,以提高装修后的空气质量;要尽可能诜用资源利用率高的材料,如用复合材料代替实木;选再生利用的材料,如玻璃、铁艺件、铝扣板等;选用低资源消耗复合型材料,如塑料管、密度板等。

色彩多样不利老年健康

老年人由于视力下降,常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老花眼等眼疾,对色彩的快速辨识能力下降,如久处于色彩纷杂的环境中,因判断失误而发生跌倒的可能性增大,甚至由此引起骨折、扭伤等疾患。

因此,老年人的房间布置要质朴自然,不能装饰得五光十色,色彩炫目的环境也会让人心烦意乱,影响健康。

老年人房间的设计要适合老人生理和心理。追求一种稳重,怀旧的思想。老年人最大特点是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所以在居室色彩的选择上,应偏重于古朴,色彩平和、沉着的室内装饰色,这与老年人的经验、阅历有关。老年室内色彩要柔和温馨、沉稳大方,契合他们的怀旧心理。

如果墙面用乳白、乳黄、藕荷等素雅的颜色,可配富有生气、不显沉闷的家具,也可选用以木本的天然色为基础,涂上不同色剂的家具,还可选用深棕色、驼色、棕黄色、珍珠白色、米黄色等人工色调的家具,浅色家具显得轻巧明快,深色家具显得平稳庄重。比如:米色,浅灰,浅蓝,深绿,深褐色彩。蓝色可调节平衡,消除紧张情绪,米色,浅灰,浅蓝有利于休息和睡眠,易消除疲劳。

用材方面一定要考虑老人家的喜好,在注意环保用料的基础上要与居室整体设计风格相协调,地面材料一定要考虑防滑。

杨力谈养生:

居室的花不要摆放的太多

在居住的房间内内摆放几盆花卉、盆景绿草等,那青枝绿叶,姹紫嫣红的花朵,以及火红般的果实,扑鼻的花香,不但能点缀环境,给家庭以装饰,还给人以浓厚的生活气息,使居室内充满生机与活力,使人精神振奋,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无疑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居室内摆花并不是越多越好。

原因是,绿色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释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在黑暗处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如果室内花草过多,夜间就会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使卧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高,氧气含量减少,造成一个供氧不足的环境,患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如有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的老年人),可能出现胸闷、头晕、憋气等症状,也可能诱发老年人急性发病。卧室内花草太多,非但不能净化空气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卧室内究竟摆放多少花草为好呢?一般说,在12~15平方米的房间中,放置2~3盆花草为宜。

保证采光照明的合理性

有研究表明,太阳光线和人工光源谱中的可视部分,能通过人体视觉分析器,刺激大脑皮质,影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合理采光照明,能使老年人视觉功能和神经系统处于舒适状态。

居住的环境中如果采光照明不良,不仅会造成视觉功能过度紧张,引起全身疲劳,而且长期在光线不良的条件下生活,还会影响视力。老年人的居室应有合理采光和照明。一般15平方米左右的住室内,可安装40瓦的日光灯照明,再装一盏25瓦的白炽灯,这样晚间室内光线就会接近白天的亮度。晚上工作、学习时,写字台上可用25瓦的台灯,罩以浅绿色的罩,有利于保护眼睛。老人床头上可安装壁灯,灯具的颜色以浅蓝色为好。

有一项研究发现,蓝色系照明光对控制人体睡眠周期、调整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生物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格罗斯说:“昼夜的明暗交替帮助我们调整自身在一天内的生物钟。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洞穴中,我们的昼夜节律生物钟还是会继续运作,但节律会周期会略超过24小时。”她发现昼夜节律生物钟对蓝色尤其敏感。她的科研小组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患者在睡觉前接受几个小时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照射,睡眠质量就会改善。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的居室安排要求

老年人居室的要求,主要是简洁实用,冬暖夏凉,通风采光良好。这里主要从地板、床具、室内陈设等几方面,进行一些叙述:

地板的要求。地板不宜太光滑,要有一定的摩擦系数,因老年人步履稳定性差了,防止滑倒。最好是选用木质地板,其性质与硬度均适宜于老年人。

床具的要求。床架不宜太高,上下床要方便,也不宜太低,以免影响通风,使被褥易发潮,床垫的软硬要适宜,睡席梦思床并无多大益处。床的位置应选最适合的地方,既能接受阳光照射又不能紧靠门窗,以免熟睡后受凉。

室内陈设要求。对老年人居室陈设要求,原则上是简单为宜。除必需的床、桌、椅、茶具外,不必放置过多的用具。更不宜放与老年人无关的物品,如家庭日用品、各种炊具,尤其是家电、铁器、玻璃器皿。童车及玩具,不宜留在老人卧室及通道上,以防因疏忽而发生意外。

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居室内若经常有新鲜空气,其含氧量是非常充裕的,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但有研究表明,人在心平气和时,每秒钟呼出二氧化碳4毫升,吸入氧气5毫升。如果在10平方米的房间内,2~3人共处,2.5~3小时后,室内温度将上升2度左右,二氧化碳增加2倍左右,细菌积存量将增加2.5倍以上,灰尘量也会相对增加,还有20多种不利健康的物质存在。长期处在这样污浊的空气环境下,会使老年人出现头晕目眩、胸闷心烦等症状。

室内空气新鲜,病菌的数量就减少,有些病菌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非常活跃,但是,一到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里就弱不禁风了。据调查,在不开窗的一房间中,一米平方的空间里有19000个病菌,开窗通气后只有5800个了。可见开窗通风能够减少室内的细菌。因此适当的开窗通风与减少疾病,保证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经常开窗通风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据环保工作者测定,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一般高2~5倍,有的甚至高出几十倍。

尤其到了冬天,居民家中的污染情况更为严重。造成居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很多,如烟尘及家具、人工合成纸墙、油漆涂料等挥发出来的物质,还有电冰箱、彩电开动后元件所挥发的物质。用来烧饭的煤气成分复杂,燃烧后在空气中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使用石油液化气的厨房,仅仅二氧化碳的污染就比室外高5倍。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损害人的气管与肺脏。烧煤的家庭粉尘浓度最大,污染严重。

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有益健康。早晨起来后,将门窗打开半小时左右,晚上入睡前,只要不太冷,也打开门窗半小时左右,让空气流通,使室内空气不致污浊。将它养成习惯吧。

杨力谈养生:

调节居室温、湿度,保证老年人生活的舒适

居室的温、湿度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老年人更应引起重视。当室温过高时,人在室内会因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扩张,脉搏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减少,甚至发生循环障碍等现象。如果室温过低,血液从皮肤流入内脏,周身寒战,心脏必须用力抽压血液以保持身体温暖,增加心脏负担,对老年人更为不利。一般对老年人来说,室温在冬夏两季变化最大,所以注意调节冬夏两季室内的温度尤为重要。在湿度、气流都正常的情况下,夏季居室的适宜温度在21~32℃之间,24~26℃为最理想的温度。冬季适宜温度为16~20℃,16~18℃为最理想的温度。因此,在冬夏季应采取一定措施,使居室温度适宜老年人生活,防止因室温过高过低而导致意外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