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下)
9655700000012

第12章 旗开得胜(12)

4月7日,英国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退守瓦迪阿卡里特防区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并于同日与美国第2军先头部队会师,将德、意军重重包围。轴心国军队选择了放弃阵地继续北撤。4月13日,意大利第1集团军撤至轴心国在突尼斯的最后一道防线昂菲达维尔-蓬德法斯一线。至此,德、意非洲集团军群在突尼斯东北部只保留一个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60公里的桥头阵地。次日,英军第8集团军开抵昂菲达维尔防线。4月20日,盟军在突尼斯展开非洲战役最后阶段的进攻,从南面和西面向突尼斯和比塞大方向同时实施突击,占领了重要据点。5月6日,英国第1集团军在强大的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在突尼斯西线对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发动决定性进攻,突破德军防线,将其残部分割为两部。7日,盟军占领突尼斯市和比塞大,此后,继续向海边进军。轴心国部队撤入邦角半岛,因受到同盟国海军的海上封锁,德、意军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界,无力防御。5月12日,盟军彻底歼灭轴心国残余部队,德、意军总司令冯·阿尼姆被俘。13日晨,意大利第1集团军投降,长达3年的北非作战全部结束。轴心国被俘的人数约27.5万人(一半以上是德军),被同盟国的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击沉的轴心国的舰艇达43.3万吨。盟军伤亡7万余人。

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轴心国在非洲战场总计损失95万人,损失舰艇240万吨、飞机8000架、火炮6200门、坦克2500辆、车辆7万辆。同盟国伤亡约26万人,其中英军22万人、法军2万人、美军1.9万人。战争是残酷的,有战争的地方,必有人牺牲,这是不可避免的。同盟国占领北非,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为尔后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铁甲舰”行动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战略位置的重要,使远离喧嚣的地中海战场的马达加斯加岛变得异常不安宁,不平静,尤其关系到英军北非作战的补给问题。

英国为保证其北非作战的胜利,为它在埃及的部队提供补给开辟了3条交通线。一条是快速护航船队绕道非洲的海运线,全程长达1.16万余海里蜿蜒曲折,形成了独特的战场风景。另一条是穿越中非,从塔科腊迪越过尼日利亚和法属赤道非洲到埃及的空运航线;还有一条是通过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的航线,尽管它航程较短(3097海里),但由于易遭受敌人的攻击,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应用它。

北非轴心国地面部队的补给基地在意大利,向北非运送一次物资只需3天时间省时省力,能及时有效地对前线部队进行补给。而英国的主要海上运输却不得不绕道好望角,经马达加斯加岛抵达北非,每次航行需3个月。和北非轴心国相比,航程虽远,却安全可靠不会有不必要的损失。1942年4月下半月至11月,从英国运抵印度洋各港口的兵员达33.7万人,其中运到中东的约20万人。

自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发动攻势以来,英国一直担心轴心国会在马达加斯加的迭戈一苏瓦雷斯兴建基地。因为从这个基地上,德国或日本的海、空军不仅可以威胁印度和南非,而且还可以打击驶往埃及的英国运输船队所以英国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马达加斯加是法国的殖民地,但长期以来英国一直对维希政府持怀疑态度,尤其在法国将法属印度支那转让给日本之后,英国对维希政府更是失去了信任。为防止马达加斯加落入日本控制之下,英国决定对它发动一次两栖突击,占领迭戈一苏瓦雷斯港。行动代号为“铁甲舰”。执行“铁甲舰”作战计划的舰艇包括“光辉”号和“无敌”号两艘航空母舰、“拉米伊”号战列舰、2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大批扫雷艇和驱潜快艇,以及15艘载运陆军的运输舰和攻击舰。其中重型舰只均来自H舰队。

5月5日凌晨4时30分,英军第一批部队(第29旅)开始在马达加斯加岛东北部的科雷尔湾实施登陆。维希法国守军为4900多人,其中法国人800名。英军很快突破其抵抗,上陆后迅速占领惟一可以向海面发射的炮台并向东推进,下午4时即占领迭戈一苏瓦雷斯城。第二批部队(第17旅)在安巴拉拉塔湾以南登陆,向东部安齐拉纳投进。第29旅先头部队在安齐拉纳以南3公里处受阻。5月6日晚8时,在第17旅的增援下,第29旅发起最后一次突击并获得成功。与此同时,英国海军陆战队在法国守军后部实施突袭登陆。5月7日,法军缴械投降。英军占领迭戈一苏瓦雷斯和安齐拉纳,全部伤亡不到400人。法国海军损失大部,其中包括3艘潜艇。4个月后,英军再次登陆马达加斯加,占领其西岸港口、马任加及首府塔那那利佛,以伤亡100余人的代价,完全控制了该岛。“铁甲舰”行动取得圆满成功。

其间,英国第8集团军已将隆美尔军队遏制在阿拉曼阵地前,并根据英国首相及内阁的指示,对部队进行补充和整训,以迎击德军即将对阿拉曼的进攻,并全力以赴准备最后的大规模反攻,消灭德、意军的有生力量,配合盟军的北非登陆行动。随着好望角航线的危险被消除,英国对中东的增援迅速得到加强,大批物资、兵力源源不断地运往北非运输线畅通无阻,加速了北非作战的胜利。

十一、被切断的交通补给线

马耳他岛位于地中海的中心,是同盟国舰船往返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的一个中间停靠站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同时,由于它正好横跨意大利至利比亚的航线而成为有力打击轴心国海运的坚固堡垒。驻马耳他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迫使德、意运输船只不得不绕道航行,以避开英国飞机的空袭,增加了德、意运输的难度,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德、意向北非实施运输的能力,也削弱了前方战线的战斗力。作为英国舰队基地的马耳他,能够威胁意大利和德国的运输船队,迫使意大利舰队投人大量的护航兵力,而且被迫在缺乏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作战。当马耳他岛上的力量强大时,前往北非的轴心国的运输船有将近2/5被击沉;当该岛力量薄弱时,轴心国便有95%以上的运输船安全驶抵目的地。因此,轴心国一直将马耳他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对其实施打击,力图削弱马耳他的作用,最好的办法是拔掉这个“眼中钉,手中刺”。

1941年12月,希特勒给地中海战区德军下达指令,规定1942年的任务是:“取得意大利南部到北非之间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牢牢地掌握在手里,以保证通向利比亚和昔兰尼加海路的安全,尤其要不惜代价压制马耳他;……切断敌人经过地中海的交通线以及英国从托布鲁克和马耳他实施的补给。”该指令同时任命凯塞林元帅为德军南线总司令。此外,德军统帅部将第2航空队派往西西里,旨在协同意大利舰队作战,加强对马耳他岛的攻击,对其实施海、空封锁,想以此击垮马其他岛。

德军在1942年上半年对马耳他岛实施了一系列狂轰滥炸,摧毁岛上大量英军作战飞机。5月中旬,凯塞林认为他已完成了摧毁马耳他防御的任务,遂将第2航空队的部分部队调往东线。轴心国停止了对马耳他的密集突击,放松了对该岛的封锁,使该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英国趁机加强该岛的空、海军兵力。与此同时,美国航空兵也陆续投入地中海作战。5月底,盟军再次在整个地中海建立了空中基地,恢复先前的战斗力和防御力。尤其是在马耳他岛,从4月19日到6月5日,航空母舰给岛上一共运送了178架战斗机。更为重要的是,调往马耳他的新型鱼雷机具有更大的作战半径——从1939年的100海里达到1942年的400海里,超越了整个地中海的范围。因此,轴心国的运输船即使采取最远的迂回航线也难以逃脱英国飞机的攻击,甚至连拜尔迪耶、托布鲁克和马特鲁港内的轴心国舰船也难逃脱被攻击的命运。轴心国实际上已不可能保护船队免遭英国飞机的袭击。凯塞林只好集中力量轰炸该岛的机场。在一次轰炸中,德机共投掷7130吨炸弹,摧毁地面的17架飞机。但是,德国轰炸机同时也遭到英国战斗机的有力反击,损失飞机65架,而英军仅损失36架“喷火”式战斗机。到7月15日,德国轰炸机不得不实行打了就跑的战术尚维持原有的实力。

6月中、下旬,轴心国在北非取得胜利之后,犹豫不决,终于放弃占领马耳他岛的“大力神”计划。马耳他岛的守军和居民凭着英勇无畏的顽强精神,经受住敌人无数次的打击,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7月初,英军统帅部决定将4、5月间被迫撤离马耳他岛的潜艇重新派回,恢复该岛的进攻基地的作用。7月20日,第一艘潜艇抵达马耳他。潜艇部队的作用很快便显露出来:8月份,共击沉7艘轴心国运输船,总吨位达40043吨。到9月份,马耳他已完全恢复了它作为水面战舰、潜艇和战斗机基地的作用。

十二、“基石”护航

自从1942年6月英国开往马耳他的两支护航船队被击溃以后,英国没有再进行例行的护航战役。高射炮弹和航空汽油等重要物资,是由快速水面舰艇和潜艇运往马耳他的。然而,守军面临的饥饿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从3月到8月只有2艘受创的补给船开到马耳他补给的物资远远不够。岛上尤其缺乏面粉和弹药,假如得不到及时足够的补给,英国守军很难坚守下去。于是,英国政府决定在8月中旬再进行一次护航战役,派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去马耳他,行动代号为“基石”。英军统帅部深知,只要昔兰尼加控制在轴心国手中,船队从东部进入马耳他岛是绝对不可能的,6月的“精力旺盛”护航战役已证明了这一点。英国船队必须集中力量从直布罗陀打开一条通路。为此,英国集结了一支包括现代化巡洋舰和强大的驱逐舰在内的庞大的护航队,用以对付意大利战舰。同时,英国和埃及大力加强马耳他岛的空军力量,以支援“基石”行动希望可以取得成功。

8月10日晨,14艘货船从直布罗陀启航,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向马耳他方向航行。为船队护航的军队有,载有72架战斗机的3艘航空母舰(“鹰”号、“无敌”号、“胜利”号),第4艘航空母舰“暴怒”号载有运往马耳他的战斗机;护航舰队还包括2艘战列舰(“约尔逊”号和“罗德尼”号)、7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8艘潜艇和20余艘小型舰船。这支护航力量堪称是整个战争中最强的也足以看出英国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胜的决定。

8月5日,意大利海军总部便从无线电截听中获悉,英军准备在西地中海进行一次重大活动。9日到10日晚,轴心国进一步获悉,一支庞大的船队分做若干群正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行。根据这一重要信息,德、意军统帅部即着手部署兵力想阻止此次航行。由于缺乏燃料而无法使用战列舰,德、意军遂派出大批空军和21艘潜艇(其中5艘德国潜艇),以及巡洋舰、驱逐舰和鱼雷艇,在英国船队的前进路上设置了5道阻击线,旨在迫使英国船队分散,然后由强大的意大利巡洋舰部队将其歼灭。一场激烈的海上作战即将拉开帷幕。

8月11日,当英国船队通过由部署在巴利阿里群岛和突尼斯之间的轴心国7艘潜艇组成的封锁线时,德国潜艇U-73号击沉航空母舰“鹰”号。当天下午,37架飞机从航空母舰“暴怒”号起飞气势凶猛,前往马耳他岛,母舰则返航直布罗陀。途中该航母遭到意潜艇“达加布尔”号的袭击,英护航驱逐舰立即反击,击沉“达加布尔”号。日落时德意飞机开始猛烈轰炸,潜艇也展开攻势,但没有给英国船队造成任何损失。

8月12日上午,英国船队通过撒丁岛以南之际,德、意空军又发起攻击,重创航空母舰“无敌”号,几艘运输船受重伤,1艘驱逐舰被德鱼雷攻击机击沉。当晚,护送船队的主要舰只返航直布罗陀,运输船队由4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护航,继续向马耳他前进。此时,除1艘货船“杜卡利昂”号受伤掉队外,其余均整列航行。

可是,在由6艘意大利潜艇组成的邦角区域的封锁线上,船队受到巨大的挫折。防空巡洋舰“开罗”号和4艘运输船被击沉,

巡洋舰“尼日利亚”号受重创。这2艘巡洋舰是作战护航的两个控制中心,它们的损失在船队中造成巨大的混乱。在德意轰炸机和鱼雷机的联合攻击下,巡洋舰“曼彻斯特”号、1艘油轮和2艘运输船在班泰雷利亚岛海域被击沉。8月13日上午,德国轰炸机再次轰炸英船队,击沉2艘弹药船。后在来自马耳他的战斗机的保护下,船队剩余船只才逃脱了被消灭的命运。13日晚,5艘运输船运载3.2万吨货物终于抵达马耳他,其中1艘油轮运来了岛上空军急需的燃料。在这次护航行动中,英国船队及其护航舰艇总共被击沉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9艘运输船。轴心国损失约60架飞机、2艘潜艇,另有2艘巡洋舰受重创。但仍没有成功地阻截运输行动。

这是意大利海空军在整个战争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同时也是轴心国在地中海海战中的最后一次胜利。从总体看,英国海军由于未得到空军的有效支援,即便在海军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也未能击退轴心国的空中突击,在战术上是一次失败。然而,意大利战列舰舰队在战争中第一次不能投入战斗,其战略上的含义要深远得多。这表明轴心国军队在走向衰败,“基石”护航战役实际上是意大利海军的挽歌。而同盟国则依靠其强大的经济潜力和雄厚的物资基础,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到1942年秋季,根本扭转了地中海的战略形势。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十三、盟军夺取制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