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9655200000018

第18章 燃烧的母亲河(4)

命令第64集团军在霍特军团突破方向(格罗莫斯拉夫卡、京古塔一带)设置纵深防御;

命令第64集团军副司令员崔可夫中将(7月28日舒米洛夫少将任该集团军司令员)率独立战役集群(步兵29、138、157师,坦克第6旅、第154海军陆战旅、2个炮团)奔赴阿克赛河一带,堵住南部缺口。

命令……

经过一番调兵遣将,两军在顿河大弯曲部展开了激烈较量。包围与反包围、冲击与反冲击,冲上去、打下来,阵地前的掩体、堑沟、弹坑都成了争夺焦点。无休无止的拉锯战,使顿河上浮现起殷红的鲜血,炮弹爆炸开来,飞溅起血染的水花。

8月5日,在阿克赛河一带,霍特第4军团气势汹汹地向柳德尼科上校的第138师和库罗帕坚科的第157师扑来。德军采用惯用战术,先是飞机轰炸,尔后火炮射击,继之步兵和坦克进攻。趁苏军立足未稳,一天内竟发动十数次进攻,终于冲垮苏军坚韧顽强防守,从两个师的结合部深深地楔入数公里。

当晚,崔可夫将两位疲惫的师长从阵地上找来,告诉他们德军在前面山谷集结了大批坦克。“在他们凌晨发动进攻前”,崔可夫信心十足地说:“用炮火把狗日的揍趴下。”

次日破晓前,第138师和157师所有400余门大炮都指向了那一片幽幽的山谷。“开炮”,随着一声令下,万发炮弹如一阵冰雹倾泻在那窄窄的山谷里,群山在颤抖,发出轰鸣。崔可夫从望远镜里看到山谷里冒起一股股浓浓的黑烟和火焰,数十辆坦克燃烧起来,发出噼啪响声,惊慌失措的德国人正四处溃逃,崔可夫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足智多谋的崔可夫将军将山谷里德军击溃,仅仅使疯狂的德国人发起冲锋推迟了数小时。战场上态势依然严峻。同一天,斯大林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了苏军指挥系统。将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为两个独立方面军:东南方面军由戈尔多夫中将任司令员,管辖第64、57、51、近卫第1集团军、坦克第3军和航空兵第8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指挥,管辖第21、62、63集团军、坦克第4集团军、第8军和航空兵第16集团军。斯大林在给两位方面军司令员的训令中,命令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和牺牲,粉碎德军从南、西两个方向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企图。

此时,南面霍特军团终于凭着优势兵力冲破崔可夫集群防御阵地,向苏64集团军左翼——阿布加涅罗沃和京古塔区域进发。经过两天激战,势单力薄的苏军被击溃,德军占领了第74公里会让站。这里距斯大林格勒市区只剩30公里。

霍特军团的进攻使叶廖缅科上将极为不安。8月7日,他搜罗了方面军所有的预备队和装备,共4个师,1个坦克旅,不顾一切地抵挡住德军进攻。在74公里会让站,坦克第133旅表现出色。旅长布勃诺夫少校进攻前对全旅官兵说:“弟兄们,我们没有退路了,我们身后就是伏尔加河和祖国。”他一说完就率先驾驶着一辆KB式坦克向德国人冲了过去。德军终于被赶出第74公里会让站,但第133旅1200多人伤亡近400人。

曾任东南方面军副司令的戈利科夫元帅对布勃诺夫有极高评价:

他是一位才能出众的指挥员,能够迅速判断敌情,合理调配兵力。他出众的地方不只像许多人那样勤勉可靠和勇敢,还具有令人羡慕的主动精神。他的旅总是行动神速,战果显着。

尼古拉·马特维耶维奇·布勃诺夫少校生于1905年,曾在战争中两次负伤,因战功显赫荣膺列宁勋章。

8月9日在74公里会让站,布勃诺夫旅总共只有25辆KB式坦克,但却使德军失魂落魄。曾参加过那次战役的德国士兵罗尔夫·格拉姆斯,战后详细地回忆了那几天的战斗经过:

“8月3日,同往常一样,坦克第14师以第64摩托车营为前卫,从烈蒙特纳亚地域出发作最后的一次长途行军。此事完成后,即可直接兵临斯大林格勒城下。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热浪翻滚,尘柱阵起,绵延不断。人和车辆都难以忍受。”

几天后德军终于抵达74公里会让站,却与苏133旅遭遇,展开混战。格拉姆斯说:“那几天是坦克团和炮兵团最不好过的日子。苏军重坦克如入无人之境,疯狂地冲撞过来。”德国兵望之丧胆。一战下来,德坦克14师第36团200多辆坦克只剩24辆。这次惨败,对格拉姆斯感触颇深。

德军并不甘于失败,又源源不断投入新的兵力。74公里坦克混战一直持续到8月17日,双方损失都很大。

西面的保卢斯军团乘霍特军团节节推进,也发动了攻势。7日晨,德军以两个军的兵力向第62集团军南北两翼发起攻击。第62集团军撤至顿河左岸。

8月12日,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再次飞抵斯大林格勒督战,疲惫不堪的苏军在缺少树木的顿河草原上仓促挖掘战壕,组织新的防线。

15日晨,保卢斯以16个师兵力将苏军第62集团军切割、包围。凌晨5时,突然爆发的枪炮声,打破了草原寂静。从地面到空中到处马达轰鸣,子弹射击声、炸弹爆炸声。德军坦克凶猛地涌了过来,空中密麻麻飞机向苏军阵地俯冲轰炸。

苏192师殊死抵抗。参谋长塔兰采夫重伤身亡。师长茹拉廖夫上校身负重伤,昏迷过去。师政治部主任谢列布里亚尼科夫指挥全师,亦阵亡。全师三千余人,除数百人突围,全部阵亡。

位于顿河右岸的苏184、205师亦损失惨重,阵地前布满双方士兵尸体。

8月17日,德军以惨重代价占领顿河左岸。历时一个月的顿河弯曲部战斗拉下帷幕。在这一个月中,苏军顽强抵御,使德军总共推进60至80公里。希特勒只好放弃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17日晚,保卢斯获悉部队已占领顿河弯曲部,大大松了一口气。尽管德军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但他脸上依然挂着骄横的神色。他对副官亚当说:“该发动总攻击了。”

19日下午18点45分,保卢斯在他的司令部签署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命令。命令中第一句就狂妄地宣称:“由于近几周的致命突击,俄国人已经没有力量进行坚决的抵抗。”大获全胜指日可待。

保卢斯签署这份命令时决不会想到,他正带领着第6军团向陷阱走去。

伏尔加河畔的决战进入了白热化。

六、丘吉尔来访

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

斯大林眼睛正盯着墙上标有红蓝箭头的斯大林格勒地图。顿河弯曲部已落入德军手里,德国人正从南、北和西北面向斯大林格勒市区逼近。斯大林格勒情况越来越糟糕。突然,办公室的门轻轻响了一下,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走了进来。

“丘吉尔来了,他要与我们商讨对付希特勒的计划。”莫洛托夫语调有些激动地说。

“是吗?那就太好了。”斯大林有点不敢相信这一消息,阴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把大部分军队投入到东方,在欧洲只维持着30个师。

1941年7月,斯大林致函丘吉尔,希望英国在欧洲开辟对德作战第二战场,使德军在两条战线作战。丘吉尔答称,目前在西欧登陆,“意味着流血与失败”。

珍珠港事件后,英、美、苏三国结成战时同盟。美国参谋总部的将军们发现,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从军事上看,是“直捣德国心脏的一条捷径”。为此制订了在欧洲大规模登陆方案,并鼓动丘吉尔同意这一代号为“大铁锤”的计划。

1942年5月,莫洛托夫和伊萨伊夫少将应美、英两国政府邀请先后访问伦敦、华盛顿,苏联与美、英两国签署互相援助议定书和同盟条约。应苏方要求,美、英、苏三国公报宣布,“会谈中就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这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达成了圆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