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9653200000015

第15章 相辅相成求化解(3)

阴痒,腹热痛,或子门不正,少腹发凉,或经闭的,取任脉中极穴(在脐下四寸处)掐而旋之。

赤白带下或阴中干痛,厌恶性交,少腹胀满坚硬,小便闭塞的,取任脉曲骨穴(在耻骨上)。

月经不通的,取任脉会阴穴(在两阴间)。

子宫中有恶血滞留在内,胀满疼痛的,取肾经石关穴(在脐上三寸旁开五分处)掐而旋之。

子宫虚寒以致月经不通,奔豚气上下牵引腰脊痛的,取肾经气穴(在脐下三寸旁五分处)。

赤带过多的,取肾经大赫穴(在脐下四寸旁五分处)。

子宫中疼痛,月水应止而不按时停止的,取胃经天枢穴(在脐旁一寸处)掐而旋之。

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经来时则腰脊痛,胞中有病块,子门有寒邪牵引到髌骨和股骨,取胃经水道穴(在脐下四寸旁开一寸处)掐而旋之。

阴中觉冷的,取胃经归来穴(在脐下六寸旁一寸处)。

月经不调或经闭,腹胀,小便不利,四肢酸痛无力,身发热,腹中绞痛,疝而前阴肿;生育困难,胎儿上冲到心下;或胞衣不下,以致上下诸经之气皆失其常,腹满而不能反身,若正面仰卧,则必须屈一膝,伸一膝,这些病都可掐胃经气冲穴(在耻骨外方)。无子及少腹痛也可掐气冲穴,或默念“嗨呀嗨唷”。

产后有疾病,饮食不进,胸胁支撑胀满,头目眩晕,足凉,小便不利,心下急痛,时常嗳气,能闻到酸臭气味,四肢酸痛麻痹,腹满,少腹部更大,这都是肝脾不和所造成的。应取肝经期门穴(在胸骨下),掐而旋之。

少腹有硬块疼痛,月经不通,这是淤血凝滞,取胆经带脉穴(在腰侧股骨上)掐而旋之。

赤白带下,腹内拘急抽掣,取胆经五枢穴(在少腹股骨旁一寸处)掐而旋之。

妒乳疮,是乳汁蕴结,积于乳房而胀硬疼痛,手不得近,或乳头生细小的疮,或痛或痒,搔之则黄水浸淫,取肺经大渊穴(在腕桡侧处)。

不孕,取脾经商丘穴(在内踝前下处)。

疝瘕病,少腹发热作痛,以手按之,似用热汤浇其大腿,从内侧至膝部,并兼有飡泄病,取肝经曲泉穴(在膝弯内侧处)掐而旋之。

阴中痛,少腹坚硬,拘急疼痛的,取脾经阴陵泉穴(在膝内侧辅骨下),掐而散之。

下血如漏,或月经闭塞不通,都是血虚的症状。取脾经血海穴(在膝内侧上二寸处)。

月经不调,或妊娠因下血而流产,阴中寒冷的,取肝经行间穴(在足大趾、次趾岐骨间)掐旋之。

产后血虚而乳汁少,取肝经太冲穴(在足大趾、次趾岐骨下一寸处)及肾经复溜穴(在足内踝上二寸处),均掐而旋之。

疝病少腹肿,大便溏泄,小便不利或遗尿,前阴作痛,面色灰黑,目下睑肿,为肝经犯脾,脾虚不能制水,肝肾气逆而循经发病。取肝经太冲穴(在足大趾、次趾岐骨下一寸处),掐而旋之。

少腹膨大,产后乳汁少,咽喉发干,为肝经风火太盛。取中封穴(在内踝上一寸处)掐而旋之。

大疝病而不孕的,取肾经筑宾穴(在内踝上);少腹肿大,赤白带下,取肝经蠡沟穴(在内踝上五寸处),均掐而旋之。

不孕而阴挺,经水漏下的,取骨经然谷穴(在足底内侧中部);若系肾阳虚而子宫有寒的,取照海穴(在内踝下);若腹胀,呼吸不利而尿黄的,取阴谷穴(在膝弯内侧处),均掐而旋之。

乳房突然红肿痛,往来寒热乳痈成,多为肝胃风热壅盛。

取胃经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处)、肝经太冲穴(在足大趾、次趾岐骨下一寸处),均掐而旋之。

乳痈惊痹,足胫沉重,足背弛缓,跟骨痛,取膀胱经巨虚穴(在膝下六寸处)、下廉穴(在膝下九寸处),均掐而旋之。

难产或胞衣不下,取膀胱经昆仑穴(在外踝后)。

对月经不调、腰痛、疝瘕痛、少腹肿等病,用手甩腕、股撞墙功都能得到缓解。每日持之以恒,早晚各练100次,能防病于未病。因手腕有肺、心、小肠、大肠、三焦、心包六经和带脉络穴大陵穴。股撞墙能使督脉络穴长强穴得到锻炼。

心腹积聚,膈中气闷胀满,内伤淤血,瘕结胁肋下疾的用导引法。双手交叉反手前托10次,擦面颊10次,反复循环多次,适合在床上躺着做,使气血顺畅而冲击积聚的消散。亦治胸满,心下坚,咽中似有腐竹物,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病。

只要有信心,能坚持并导引则有效。

诸虚不足,少气,心悸不安,骨髓疼,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思饮食,睡不安宁的是脾胃有热,肺肾气虚所致。用掐膝眼起落100次以上以祛除湿热,练俯撑踮脚功100次以上,以补肺肾之气,每天晨练,持之以恒。

心中恐悸不定,恍恍惚惚不自知,言语错误,虚烦短气,意志不定,此是心虚肾气不足所致。用手拍足尖之法以补心肾之气。

结气成淋,小便引痛,上至少腹,或时尿血,或如豆汁,或如胶饴,每发欲死,食不生肌,面目萎黄的,属气虚病。用导引法双手反转托举及掐膝眼起落二法,以补食气和三焦气。

十五小儿惊痫、瘈痛、飡泄

婴儿病,头发干枯上竖的是肾水枯竭之凶兆。耳间发现青脉,表示有肝胆疾患,多主筋脉抽搐或腹痛。大便青色或飡泄,手足发凉,是阳气将脱,脾气欲绝,病难痊愈。若手足尚温,体虽虚而脾阳未败,病易愈。

惊痫病,取胆经本神穴(在眉旁上发际处)、督脉的前顶穴(未合者取之应慎)和膀胱经天柱穴(在后脑下),均用手轻按之,有异于好皮的,多按之,归原状即可。

惊痫,四肢抽搐,脊骨强直,肢体互相牵引的,取督脉长强穴(在脊尾处),轻按之。

食晦病,头痛的,取膀胱经穴(在六椎下左右各三寸处),轻按之。

痫发两目上视,取膀胱经攒竹穴(在两眉旁)。

脐风又名撮口风、噤风,牙关紧闭,强直痉挛,角弓反张,面带苦笑,发生在生下十日内,取三焦经丝竹空穴(在眉毛外端处)轻按之。

惊痫,筋脉抽搐,呕吐水泄,惊恐不宁,双目无神,视物不明,并有眼眵,取三焦经瘈脉穴(在耳根后上一寸处)、督脉长强穴(在脊尾),均按之。

痫病,喘而呼吸不利的,取三焦经颅息穴(在耳后)。

口中腥臭,胸胁支满,取心包经劳宫穴(在掌心)。

咳泄不欲食的,取脾经商丘穴(在内踝前下)轻按之,对抽筋,手足躁扰,目昏,口噤,尿黄等均有效。

痫病,筋脉抽搐,遗清尿,正气虚则发生瘕决或疝,邪气实则出现小便闭或不利,小腹热而好睡,这是肝循经发病,取大敦穴(在足大趾端),轻掐捏之。

脐风口不开,善惊,取肾经然谷穴,轻摇足侧。

腹满,不欲食,取胆经悬钟穴(在外踝上)。

马痫病,张口摇头似马鸣,欲反折状,取膀胱经仆参穴(在外踝下)、金门穴(在仆参穴前二指),均按之。

风邪从头至足,或痫病抽搐,口闭不开;或大便时腹胀满,按之不下;或嗳气心悲,喘促气逆;或小便黄,手足抽搐时,检查足部是否有异状处,轻揉细捏,使之归复正常。这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小儿有热,不欲哺乳,卧不安,又数惊,此乃痫病之初,是衣暖汗出时受惊或受风所致。服紫丸便愈,或搓其足心以散惊去风。

小儿尿黄而臭的,是腹中有热则血脉动而心不安定。易受惊,惊则发痫,宜服龙胆汤去其热,再搓足心以散惊。

十六治筋整骨的常用手法

闪腰岔气,出现挺腰不能俯身,或驼背俯身不能伸直时,背靠背,臂挽臂将患者背起来,左右摇晃几下,再俯仰摇动几下即可好转。

扭颈歪脖,手托患者下颏,一手扶其颞臑部,左右缓缓摇摆,乘其不备,骤然用力一摆,即可见效。

屈肘不能伸直,掐其肘关节周围肿胀处,使筋结恢复到软和时,就能伸直。

腿瘸不能伸直,掐其膝关节周围肿胀处,有筋歪斜的,要拨动摇滚恢复之。

肩偏斜不正,一手插在腋窝,另一手端其臂肘下压或上提,使其归正。

股偏斜不正,患者双手上举扶痛而立,医者双手扶其腰用力往上抬,患者用力往下蹲,上下合力,就归正了。

结聚成块或成瘤的,先在四周轻掐,有指甲痕的要掐分其邪毒,再用大拇指散之。用力由轻到重,重中有轻,视病灶的变化而定轻重,同时要注意其对侧部位有无甲痕。

导引疗法:手指交叉,手心反向前,两臂屈伸10次,然后手心向上托举10次,能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早日康复。

脊柱分颈椎七节,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骶脊四节和尾椎。其形态有椎体、椎弓、椎突。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内有骨髓。椎亏向两侧伸出的叫横突,向后伸出的叫棘突,向上伸出的叫上关节突,向下伸出的叫下关节突。其横突上有孔叫横突孔,有脊动脉穿过,第七颈椎最大叫大椎。

十七颈椎病引发的病理变化与治理

颈椎病容易被高血压掩盖,实际上是骨质刺激交感神经而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而且它与单纯的高血压不同,由于增生而颈痛,上肢麻木。

颈椎增生的部位压迫第六、七颈椎的神经根,从而感到一侧乳房或胸大肌有疼痛感,而这个位置与心脏过近,容易被误认为心绞痛或胸膜炎。

由于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在行走中突然扭头,身体失去支持而摔倒,容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病。

突然感到咽部发痒有异物感,逐渐发展为吞咽困难,并时轻时重,而怀疑是食道癌。

由于脊髓的椎体侧束神经受到压迫、刺激而出现肢体麻木,排便不畅,视力下降,怕光流泪,视野缩小,双眼胀痛。

治法:用双手左右摇摆甩动双腕,使肩颈膂筋得到力的冲击,早晚各100次,持之以恒则有效。

十八动脉粥状硬化的治理

动脉粥状硬化是附着于血管壁上的小米粥样物质。一般情况下感觉不到任何症状,更不容易被察觉到,因此常被忽视,从而成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潜在的危险因素。有的动脉狭窄很严重但不影响日常活动,而有些只有轻度动脉狭窄就引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动脉粥状硬化造成动脉狭窄,可以引起脏器供血不足。然而动脉粥状硬化的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则可以堵塞心脏或脑组织等微血管,而引起急性的、严重的、渐进性的组织缺血、缺氧。如果血流不能及时恢复,则可导致心肌或脑组织不可逆转的坏死而造成严重后果,使心梗、脑梗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用手甩腕法使颈动脉得到强劲的冲击而逐渐软化,能坚持就是胜利。

十九急症、日常小病痛

中风不语,手足瘫痪,先掐嘴唇上下以醒其神志,再掐两肩、两肘、两膝以恢复。

中风不省人事,先掐后脑颈脊哑门穴以恢复意识,后掐肝经大敦穴、太白穴以祛其邪毒,或掐膝窝的委中穴以恢复神志。

中风口眼歪斜,先掐耳前目侧口角以去风邪,后掐后脑风府穴以安定神经。

心绞痛,取后背三、四、五椎左右各10厘米,掐而分其邪,旋而散其毒,再按其两胁以安心神。

胃腹痛,先揪腰间命门穴。三揪后,患者仰卧以枕垫腰,双手从心窝向下推按至小腹。推10次后,轻揉其腹,从胁至腹推擦10次。

绞肠痧,腹痛吐泻,头痛出汗,口渴,冷厥不眠,先掐头顶百会穴以散邪热,后推按胸腹,有痛及硬结,均掐而分其邪,旋而散其毒。

白痧症,四肢厥冷,十指筋黑,不能睡眠,先用针刺手十指甲处放出恶血,后循脊两侧用双手从肩掐到股,有甲痕的均用指掐而分其邪,旋而散其毒,再掐其双肘、双膝窝处。

扁桃腺炎,是大肠经发病。先掐耳两侧有痛点处,轻掐以去痛,后掐手食指到合谷穴以祛其邪。

腰脊强痛,双手掐住腰眼揉,或背靠背、臂挽臂将其背起来晃三下。

转筋,用指重拧腘部承山穴。

拘挛,手拘挛掐其肘窝,足拘挛掐其膝窝。

三叉神经疼,掐脑门太阳穴。

牙疼,掐食指有甲痕处而分其邪。

便秘,掐大肠经手腕上二寸偏历穴。

癃闭、疝瘕、积聚、水肿等均掐脊尾骶骨以祛邪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