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煜与《花间词》
9646800000006

第6章 泪洒黄泉随风去,一江春水向东流(1)

(一)后主之死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不知不觉,李煜在开封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历史的车轮无情地转到了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就在这一年的春天,李煜在追忆故国的伤痛中,先后填了四首小词,以表达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眷恋。这四首小词分别是《望江梅》两首和《望江南》两首: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煞看花人。

—《望江梅》之一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明月楼。

—《望江梅》之二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之一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风声休向泪时说,断肠更无疑。

—《望江南》之二

公元978年的乞巧节,李煜刚刚年满42岁,他的亡国生涯已达三年之久了。就在这一天晚上,李煜和与他一起归降的后妃们齐聚在他居住的小楼之内。众人本想借乞巧节给李煜祝寿,但每个人都禁不住触景生情、黯然神伤。流落异乡、身为臣虏的人们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鲜亮,虽然有佳肴歌舞相伴,但他们的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抑和痛楚。想当年,金陵一笑秋风面,皇城万马肆意颠。在那气派非凡的石头城,众人何等风光、何等荣耀地围绕在后主的身边,尽享荣华富贵。而今身囚异地,即使欢声笑语,也只是强作欢颜。此情此景怎不叫李煜痛断肝肠?他回想起了自己青年为君时的潇洒,又想起这三年囚徒生活的凄苦,巨大的失落感将他折磨得心力交瘁。他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吟出了名垂词史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万万没有想到,这首《虞美人》竟成了他的绝笔。他写完不久,宋太宗赵光义的耳目就将这首词密报给了他,宋太宗知悉后暴跳如雷。这个心胸狭窄而又嫉贤妒能的雄主,怎能容忍李煜这个亡国之君在此长吁短叹,抒发去国怀乡的情怀?他怎能容忍李煜用这种无言的反抗,来动摇民心?他随即又想到,李煜归降后的一些词作正在大江南北盛传。他强烈地意识到,李煜活在世上,对他、对宋朝都是潜在的威胁,难保南唐臣民他日不卷土重来,到那时他又该如何自处?想到这里,他决计要在乞巧节的当晚除掉李煜,以绝后患。思前想后,他决定采取最残忍的手段来让这位南唐末主永远地臣服于他—那就是让李煜的尸体做俯首屈身之状。一幕惨绝人寰的悲剧就这样上演了……

赵光义以祝寿为名,派特使赐酒给李煜,此酒名为“牵机妙药”,人服了之后必定头足相就,状似牵机。服下这碗御医特制的毒酒后,迂腐单纯的李煜当即中毒,面色惨白、汗流如注、五内俱痛、全身痉挛……经过数小时的挣扎和呻吟后,风流半世、感伤一生的词人帝王,在刚刚过完42岁生日后便气绝身亡,结束了他传奇而又悲苦的一生。

李煜死后,赵光义虚情假意地为他操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他厚葬在北邙山上(今河南省洛阳市北)。李煜下葬后,宋太宗又听取了臣下的意见,为李煜作了墓志铭。这个千斤重担落在了李煜生前的好友、南唐旧臣徐铉身上。徐铉作为南唐旧臣,面对旧主被残忍迫害,却敢怒而不敢言,他百感交集,写下了洋洋洒洒的《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

盛德百世,善继者所以主其祀;圣人无外,善守者不能固其存。盖运历之所推,亦古今之一贯。其有享蕃锡之宠,保克终之美,殊恩饰壤,懿范流光,传之金石,斯不诬矣。

王讳煜,字重光,陇西人也。昔庭坚赞九德,伯阳恢至道,皇天眷祐,锡祚于唐。祖文宗武,世有显德。载祀三百,龟玉沦胥。宗子维城,蕃衍万国。江淮之地,独奉长安。故我显祖,用膺推戴。耀前烈,载光旧吴。二世承基,克广其业。皇宋将启,玄贶冥符。有周开先,太祖历试,威德所及,寰宇将同。故我旧邦,祗畏天命,贬大号以禀朔,献池图而请吏。故得义动元后,风行域中,恩礼有加,绥怀不世。鲁用天王之礼,自越裳钧,存纪侯之国,曾何足贵。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伦,率循先志。奉蒸尝,恭色养,必以孝;宾大臣,事耆老,必以礼。居处服御必以节,言动施舍必以仁。至于荷全济之恩,谨蕃国之度,勤修九贡,府无虚月;祗奉百役,知无不为。十五年间,天眷弥渥。然而果于自信,怠于周防,西邻起衅,南箕构祸。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媪之辞。始营因垒之师,终后涂山之会。大祖至仁之举,大赉为怀;录勤王之前效,恢焚谤之广度。位以上将,爵为通侯,待遇如初,宠锡斯厚。今上宣猷大麓,敷惠万方,每侍论思,常存开释。及飞天在运,丽泽推恩,擢进上公之封,仍加掌武之秩。侍从亲礼,勉谕优容。方将度越等彝,登崇名数。

呜呼!阅川无舍,景命不融,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于京师里第,享年四十有二。皇上抚几兴悼,投瓜轸悲,痛生之不逮。俾殁而加饰,特诏辍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命中使莅葬。凡丧祭所须,皆从官给。及其年冬十月日,葬于河南府某县某乡某里,礼也。夫人郑国夫人周氏,勋旧之族,是生邦媛,肃雍之美,流咏国风。才实女师,言成阃则。子右千牛卫大将军某,襟神俊茂,识度淹通,孝悌自表于天资,才略靡由于师训,日出之学,未易可量。

惟王天骨秀颖,神气清粹,言动有则,容止可观。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颂宣尼。载笑载言,不忘经义。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谕之,以续《乐记》。所著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至于弧矢之善,笔札之工,天纵多能,必造精绝。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乾之教。草木不杀,禽鱼咸遂。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

呜呼哀哉!二室南峙,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灵树,旁寂寂兮回野,下冥冥兮长暮。寄不朽于金石,庶有传于竹素。其铭曰:

天鉴九德,锡我唐祚。绵绵瓜瓞,茫茫商土。裔孙有庆,旧物重睹。开国承家,疆吴跨楚。丧乱孔棘,我恤畴依。圣人既作,我知所归。终日靡俟,先天不违。惟藩惟辅,永言固之。道或污隆,时有险易。蝇止于棘,虎游于市。明明大君,宽仁以济。嘉尔前哲,释兹后至。亦觏亦见,乃侯乃公。沐浴元泽,徊翔景风。如松之茂,如山之崇。奈何不淑,运极化穷。旧国疏封,新阡启室。人谂之谋,卜云其吉。龙章骥德,兰言玉质。邈尔何往,此焉终毕。俨青盖兮祖,驱素虬兮迟迟。即隧路兮徒返,望君门兮永辞。庶九原之可作,与缑岭兮相期。垂斯文于亿载,将乐石兮无亏。

这篇知人论世的墓志铭,概括了李煜一生的功过,可谓真切公允,又饱含深情,另外,徐铉还写了三首悼亡诗,其中一首已经遗失。今仅存两首。

第一首:

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

青松洛阳陌,白草建康宫。

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

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

第二首:

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

此生虽未死,寂寞已消魂。

李煜死于非命之后,小周后失魂落魄、悲不自胜。她整日不思茶饭,忽而木然呆坐,忽而泪流不语,终因经不起这种愁苦和思念的折磨,于当年饮恨离世。她临终前留下遗愿,誓与李煜同穴共葬于北邙山,实现了二人的爱情誓言。小周后和李煜之间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的爱情,比起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也毫不逊色。二人用血泪和生命谱写了又一曲催人泪下的“长恨歌”,如果爱真的可以在天堂相聚,对有情人来说,何处不是天上人间天堂?

(二)历代学者论李煜

李煜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受到了历代学人的关注,有众多学者文人都对他的词风进行了评价。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明代著名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杂篇》中说:“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卷四中评价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