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9644100000059

第59章 丛论杂谈(6)

六、四大迷魂阵之二:”巴刀阵”的”色”典故

接着我们来看巴刀阵。巴刀阵是色阵,共描写了十个美女,分三层描写。

书中写到阳衍进阵,”只见有二女子远远而来,生得娇妍绝世,美丽无双。那路旁的鸟儿见了这两个美人,早已高高飞了;池内游鱼,也都惊窜深入。又有一个美人,不知为甚忽然用手捧心,那种张目蹙额媚态,令人看着更觉生怜。”往前”接接连连尽是绝美妇人”,共描写了六个:”也有手执柳絮的,也有手执椒花的,也有手执锦字的,也有手执团扇的,也有手执红拂的,也有手执鲜花的。”最后来到”柳巷花街”,美女无数,路旁一片芍药,”花间走出一个美女,怀抱琵琶,手执一枝芍药”。琵琶女勾引阳衍上她桑林里的家中,阳衍”乐不可支”,”急急赶去,欢欢喜喜,成其好事”,下场自然是因色丧身。

在这一章中,作者所写的十个美女都有典故。那开始出现的二女子是毛嫱、丽姬,《庄子·齐物论》云:”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毛嫱、丽姬是春秋战国传说中的美女,没有什么具体事迹流传下来,先秦书常常把毛嫱和西施并提,丽姬则很少见。《庄子》描写鱼入鸟飞麋鹿跑走,是说鸟兽不懂得欣赏她们的美色,但在后世却形成”沉鱼落雁”这样一个成语,专门用来形容女子美貌,与原意已经不同了。

捧心蹙眉的女子是西施,也是春秋战国时的美女,东汉《越绝书》、《吴越春秋》则把她说成是越国村女,被越王句践献给吴王夫差,弄得夫差亡了国。

手执柳絮的是指谢道韫,东晋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太傅谢安的侄女,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夫人。她是著名的才女,《世说新语·言语篇》记载了她年少时的一个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显然比胡儿(谢朗小名,谢安二哥谢据的儿子)的撒盐之喻高明得多,所以后世诗家常用柳絮喻雪。从此谢道韫便以咏絮获才女美名,成为闺阁佳话。《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的谶诗,有一句”谁怜咏絮才”,就是以谢道韫的咏絮之才隐喻林黛玉富有诗才。虽然有才,但是才女谢道韫的遭遇却不好,丈夫王凝之是个平庸之辈,谢道韫嫁给他很不高兴。王凝之当会稽内史时赶上孙恩来攻,不加防备,却请鬼兵退敌,结果自己和两个儿子都被杀害了,谢道韫和婢女也被掳。谢道韫的外孙年仅几岁,敌兵先要害他,谢道韫以死护着他,孙恩受了感动,就放了他们。以后谢道韫一直居住在会稽,”家中莫不严肃”(《晋书·列女传》)。看来她不仅有才,还有德有胆。

手执椒花的是指刘臻的妻子陈氏,《晋书·列女传》载:”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辩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又撰元日及冬至进见之仪,行于世。”

手执锦字的是苏蕙,在上文”《镜花缘》中提到的才女苏蕙与《回文璇玑图》是怎么回事”中曾有详述。

手执团扇的是汉成帝的嫔妃班婕妤,她是雁门郡楼烦班况女,班固父班彪的姑姑。成帝即位后入选后宫,开始是少使,不久受到宠幸,升为婕妤。后来成帝宠爱赵飞燕、赵合德姊妹,她和许皇后失宠,许皇后被废,婕妤就一直居住在长信宫供养太后(《汉书·外戚传》)。她曾作《怨歌行》(载《文选》卷二十七),诗曰:”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首诗以团扇秋天被弃自喻,抒发幽怨的情感,所以后世都以秋扇比喻弃妇。

手执红拂的,这是指唐裴铏小说《虬髯客传》中的红拂妓,姓张,行一,故称一娘、一妹。她本是隋司空杨素的侍姬,是个”十八、九佳丽人”。隋末天下大乱,英雄竞起,布衣李靖去谒见杨素,向他献策,当时她手执红拂立侍,见李靖是个不平凡的人物,便和李靖一起私奔逃走。后来李靖帮李渊打下唐朝江山,封为卫国公。传文说:”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

手执鲜花的不大好猜,或许是依据晋傅玄的一首歌咏美人的诗创设的。《艺文类聚》卷十八《美妇人》引曰:”有女怀芬芳,媞媞步东厢。蛾眉若双翠,明眸发清扬。丹唇翳皓齿,秀颜若珪璋。令仪希世出,无乃古毛嫱。首戴金步摇,耳系明月珰。珠环约素腕,翠羽垂鲜光。容华既已艳,志节拟秋霜。””有女怀芬芳”的芬芳指的就是鲜花。这女子有貌有德,所谓”容华既已艳,志节拟秋霜”,这与《镜花缘》对这几个美女的描写”个个彬彬大雅,绰约绝伦”是一致的,不过她不是指某个具体女子,和上面所说的几个女子不同。《太平广记》卷二九六引《八朝穷怪录》的一个故事,说南齐萧总在明月峡遇见一个女子,这个女子”把花招总”,二人相与风流一夜,后来才知道是巫山神女。巫山神女手执鲜花,似乎更确切,但她是个风流女郎,显然不是”彬彬大雅”一流。

最后写到的怀抱琵琶手执芍药的女子是个娼妓,是十女中惟一的一个反面角色。阳衍先是想和谢道韫等六女勾搭,但那都是正经女子,个个正颜厉色,没让他占便宜,碰上这个琵琶女便禁不住诱惑,自找倒霉了。这个琵琶女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创造的。《琵琶行》描写一商人妇在浔阳江船中夜弹琵琶,此妇人本来是长安的娼女,因年长色衰,后来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使琵琶妇独守空船,因耐不住寂寞,便藉琵琶消愁。

阳衍是在柳巷花街遇见这名女子的,柳巷花街指妓院聚集的街巷。唐吕岩《敲爻歌》:”花街柳巷见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宋黄庭坚《满庭芳·妓女》:”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巷花街。”《续传灯录》卷十二:”柳巷花街,悠游自在。”花和柳都是比喻妓女,所住街巷因此也叫柳巷花街或花街柳巷,类似国外的红灯区。那妓女说她住在桑林,这指妓院。《诗经·都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后世便以桑中比喻男女私会的场所。

古人戒色往往要拉出柳下惠,讲他”坐怀不乱”的故事。柳下惠是春秋鲁大夫展禽,”食邑柳下,谥惠,故称柳下惠”。相传他夜宿城门,遇见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天冷怕她冻坏,便用衣服把她裹住抱在怀里,一整夜都没有非礼她(见《诗经·小雅·巷伯》毛传及《苟子·大略》)。《镜花缘》在写林之洋被强逼为女儿国”娘娘”时已经提到柳下惠(第三十八回),是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榜样使林之洋抵抗住女儿国王”花容月貌”的诱惑。在描写破巴刀阵时又借用了柳下惠一回,入阵之人都胸前揣”柳下惠”三字,这样巴刀阵的女色再厉害,也就”随她百般蛊惑,断不为其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