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9644100000003

第3章 文心解疑(2)

二、《镜花缘》有多少种版本?

在”明清十大小说”中,《镜花缘》的版本是相当多的。

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一八年),李汝珍从”淮南草堰场”(今江苏东台)出发去苏州亲自监刻已”敷衍了卷”、”收拾誊清”的《镜花缘》,这就是著名的”吴刻本”,版本学家或称之为”定稿本原刻”、”初刻本”、”原刊初印本”等。

这个由李汝珍亲自监刻的初刻本印刷出版之后,苏州的书坊市场上又出现了《镜花缘》的另一种刻本,它是江宁桃江镇书坊根据《镜花缘》的传抄稿本抢先私刻的。江宁桃江镇刻本,人们称之为”私刻本”或”传抄二稿抢刻本”。这个版本没有经过李汝珍的进一步修订,但已有蔬庵(即许祥龄)的评批。蔬庵是《镜花缘》评批中内容最多的一家。可惜的是,这个抢刻的江宁桃江镇本,至今尚未见到有完整保存下来的本子。

无论是江宁抢刻本,还是苏州原刻本,都不是李汝珍最后改定的本子。之后,他又作了至少两次的修订,直到道光元年才最后定本。

由于受到江宁桃江镇抢刻本《镜花缘》的影响,苏州原刻本一度滞销,但时隔不久也就都卖完。三年后,即道光元年(公元一八二一年),《镜花缘》又在苏州再版。李汝珍对于这次再版极为重视,他在苏州原刻的基础上,对文中的许多词句作了修改。从改动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听到了读者的反应,他是根据读者意见进行修订的。

当然,李汝珍的修改并不仅是听从读者意见,他也作了极为严谨的考证。如苏州原刻第五回”俏官婉戏夸金盏草”,道光元年本改作”俏官婉戏嘲桦皮树”。在苏州原刻本,作者借上官婉儿之口,认为金盏草是月季花:”至月季之色虽稍逊芙蓉,但四时常开,其性最长,如何不是好友?”但金盏草并不是月季花,这对于擅长考证的李汝珍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疏忽,所以他藉再版的机会予以修正。

不夸张地说,李汝珍在道光元年本上的改动之大,在中国章回小说中是少见的。”夸”改为”嘲”,语意完全相反;”草”变为”树”、”金盏”改成”桦皮”,都是本质、属性上的改变。书中上官婉儿的腔调也有了改变:”少刻再把所余两千株也都炙枯,将来倒可开丹皮药材店哩。”对这些天生灵秀的姑娘来说,这已经近乎笑骂了;对行文略显苦涩的《镜花缘》来说,这也不失为一处生花妙笔。

由于苏州原刻本后期的销路很好,道光元年,经过作者修订的本子,仍然会有多家抢刻。因此,道光元年刻本有三种以上的版式。道光元年刻本虽然是经过李汝珍亲自修订的本子,但几种本子的改动在细微处却又各有不同,这些细小的差别显然是出自书商,因为改法只是去掉几个字,或者换上几个字,只要上下勉强成句就行。李汝珍曾经在《镜花缘》中说过,这部小说花费了自己几十年的心血等等,所以在图书刊刻时,他是绝不会这么敷衍了事的。

中共建国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标有”马廉隅卿旧藏”字样的吴刻本,经张友鹤先生校注,于一九五五年四月出版《镜花缘》一书,这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铅印本。

这本流传最广、再版最多的苏州原刻的版片,直到日军侵占灌云时,还保存在李汝珍的姻亲许氏家的阁楼上。但非常遗憾的是,当时住在许宅的日本兵就用那些版片生火做饭,使《镜花缘》的原刻版片最终化作一阵烟尘。

二十世纪五○年代初期,有人曾看到过苏刻原版印刷《镜花缘》的残篇零页,出现在板浦街卖虾皮的地摊上。可惜的是,作为包装纸,它也随着四乡的买客而散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