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9644100000011

第11章 文心解疑(10)

十、从《镜花缘》看李汝珍的女子教育思想?

《镜花缘》一书虽然主题众多,但是如果认真体会,仍能很明显地发现,李汝珍在其中很深入地探讨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中,他明确提出了以追求独立人格为女子教育的最终目的,希望教育能够医治传统”佳人”的软弱无能。而其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则可以透过经书学问、文学艺术、科学知识、体育等多项体现出来。

在书中,李汝珍最具创造性地提出了开设女子科举考试的设想,希望以此改变整个社会对女子的价值取向。不仅如此,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还力求把自己笔下的人物塑造成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让她们与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标准完全相反。所以《镜花缘》中的人物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就连医卜星相、天文历算都各有擅长,当然,里面还有来去如飞,武艺超群的女侠。这些女性虽然仍保留着封建时代的特征,但她们拥有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性。她们在一定程度上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一定的自我发展空间。

在作者的笔下,这一百位女子不再是踩着三寸金莲、弱不禁风的样子,她们拥有即使是男子也难以望其项背的技艺,再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名字的”某某氏”。

和同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镜花缘》中的女性自然有着更多可以称之为进步的地方。例如在同时期的《水浒传》中,里面的女性不是毒杀丈夫的淫妇潘金莲,便是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等草莽女子。当然还有其它类型的女性,但在这些妇女身上都看不到女性的优点。很明显,《水浒传》并没有褒扬女性的意识。与之不同的是,《镜花缘》的作者是抱着褒扬女性的意识来写作的,所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女性不是天资聪颖、才华洋溢,就是心灵手巧、见识卓绝。

但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对这些女性的描写并没有深入到女性的内心,缺乏对女性心理、感情的细致刻画。作品中的女性固然才华洋溢、学富五车,但总让人感觉她们不是有血有肉的丰富形象,只是一群显得苍白贫乏的”才女”、”孝女”、”烈女”。虽然作者在书中花了不少笔墨去描写这些才女的聪明才智,但连篇累牍的描写只让人感到作者在卖弄自己的才学,对丰富人物形象起不了什么作用。

还有一点也是值得一提的,《镜花缘》中的女性似乎没有对爱情、婚姻的幻想和追求。她们的终身大事几乎都是凭父母做主的,每个人最终都是根据门第家世各自”配对”。可以说,她们的婚姻没有爱情为基础,她们也没有婚姻自主的要求。例如书中在交代不少女子的婚事时,作者只是简单地叙述某某许给某某为妻,完全符合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模式。

客观地说,由于李汝珍是站在男性社会的角度看女性教育,所以其女性观有其局限性也是很正常的,更何况他还受过浓厚的儒家思想教育。所以,他虽然对女性教育思想提出了很好的个人建议,但是书中透露出的观点,基本上还是依从儒家理论的。例如在书中第四十四回所写的武则天的十二条”恩诏”中,依然是大大地提倡妇女的贞节,这便足以看出作者对男女平等意识的宣扬并不是毫无保留的。

另外,作者强烈反对武则天执政的观念贯彻全书,这也可以看出作者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在全书的开端,作者便说三从四德是女人的大节,而并不是女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也就足以证明作者评价妇女的标准仍是”三从四德”那一套。既然作者有这样的意识,那么作者在书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便只能是封建社会的贞节烈女,而非追求婚姻人生自由的新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