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代代永流传的科学:养生智慧
9643800000033

第33章 读谚语,调起居(3)

3.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民谚释义)

白露:指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是八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身不露是指,这个时节穿衣需特别小心,不能再像夏天一样短袖短衣打扮了,不要把身体露在外面,以免引起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脚不露是指,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养生原理)

白露是在夏季入秋气候刚转凉时。由于昼夜温差大,人们穿衣不太注意,仍按夏天的穿法,以为凉一点没关系。到晚上,温度比白天低很多,如果不注意盖被,就很容易引起感冒发烧。人们所说的秋老虎正是指白露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措手不及以及告诉人们要提早做防范。

寒露里不能露脚,是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专家提醒,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最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发作。寒露时的多变气候,使早午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加重。

(养生小窍门)

寒白季节,一是注意添衣,二是注意饮食,三是足部保暖。

在穿衣上,进入白露,就要穿长衣长裤。切忌还是夏天打扮。注意晚上加衣,因早晚温差较大。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

饮食方面,应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西红柿、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老年人可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寒露过后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睡前用热水泡脚也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消除疲劳。

白露和寒露时节,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秋天虽没有春光明媚的灿烂,却也别有一番景致。到郊外爬山、钓鱼、赏红叶,既锻炼身体,又陶冶身心,因此秋游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