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代代永流传的科学:养生智慧
9643800000003

第3章 读谚语,选食材(2)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民谚释义)

“啊?吃萝卜和姜还要分季节啊?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我可是一年四季都在吃哦。”

“为什么萝卜要冬天吃?姜要夏天吃?有什么讲究吗?”

“如果反过来,夏天吃萝卜,冬天吃姜,又有什么结果?”

“冬吃萝卜夏吃姜,真的就不会生病了?”

……

一连串的疑问从你脑海里冒出来。很明显,你对这句民谚不理解,也不太信任(有可能),所以,先要解释清楚这句民谚的意思。

就像我们每个季节穿的衣服都不一样,在不同的季节也应该挑选不同的食物。衣服是为了配合天气的冷暖而变换,同样,食物也是为了配合体内的冷暖而变换。衣服有冷暖之分,食物也有性冷性暖之分。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食物的冷暖?

饮食养生首先要讲“性”。“性”(或“气”)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 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都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反过来说,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等症象的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等症象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由此看出,萝卜应属于凉寒性食物。生姜属于温热性食物。

但是,这里好像就出问题了。既然萝卜是凉寒性食物,照理来说,应该在炎热的夏天吃,用“寒”来驱“热”;姜是温热性食物,照理说,应该冬天吃,用“温热”驱走“严寒”,可是,这条民谚却是反着说的。

难道,这条民谚自相矛盾?说错了?

非也。这条民谚蕴含的养生原理是很丰富的。

要知个中缘由,请看下一个部分“养生原理”中分解。

(养生原理)

《黄帝内经》强调的养生理论为四季养生,天人合一。

冬季,人体肌肤腠理处于收缩状态,以保证体内的血液供应。在这个阶段,人都在家里取暖,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温度增加,而且大多进食很多热性食物,比如牛肉、羊肉等。如此一来,人就容易产生内热,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吃一些萝卜,帮助消化。中国古代药书《名医别录》上说,萝卜“其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

夏季的情况刚好相反,室外炎炎烈日,闷热无比,人体为了排除体内的热量,皮肤腠理处于开放的状态,热量容易散失,再加上我们吃很多的冰淇淋、冰冻饮料等冷饮,体内的温度就相对处于寒凉状态了。如果此时吃一些生姜,就能有助于暖胃,达到不让阴阳失调的目的。

其实总结起来,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利用了这两种食品的寒热性,配合了季节变化带来的身体上的寒热性,来进行阴阳调理,正符合了“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理,这就是中医的养生之道。

再打个简单的比方。你住过冬暖夏凉的屋子吧,也看到过井水冬暖夏凉的变化吧。我们的人体也能够像这样调节温度。你刚才的理解只是周围环境表面的温度——夏天热,自然温度高;冬天冷,自然温度低。但是,你忽视了,人体内部的温度恰恰跟环境表面的温度是相反的。然而凡是养生,都是从人体内部开始的。而人体内的温度的变化又是随着季节转变的。所谓四季养生,天人合一,就是说,我们的养生方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应天地,顺应自然季节的转变,以食物的寒热顺应人体内部的寒热,这样才会是科学、有效的养生之道。

这下你应该清楚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含义和它的养生原理了。也可以回答你刚才的一连串问题了。按照这条民谚做,不能保证你不生病,但是至少你生病的几率会减少。萝卜和姜都是好东西,特别是萝卜,还有“萝卜上市,郎中下市”的说法呢。平时食用对我们的健康很有益。如果你能再掌握一些食用萝卜和姜的注意事项(比如这条养生民谚中把吃萝卜和姜的季节做了区分),你的身体就会更趋于和谐,你的养生之路就又迈进了一步。

(养生小窍门)

民谚中萝卜和姜的食用季节是分开的,在这里,要介绍两道食方,把萝卜和姜同时加入,也能吃出别样的风味哦。

食方一:青萝卜和白萝卜各一个,切丝;生姜一两,切丝。一同入煲汤锅,加水,以将萝卜丝和姜丝漫过为宜,大火煮开,文火煮15分钟。

吃法:每天中午和晚上各饮用7-8汤匙。

这道汤能结合萝卜和姜各自的特点和功效,调和胃气,避免脾胃虚寒,还能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散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饮品。

食方二:白萝卜一个,切丝;仔姜半个,切丝。把萝卜丝和姜丝凉拌,调料为:盐、味精、白糖、酱油、醋、辣椒油、香油等,可以根据各人情况每样调料酌情放入,以自己的口味喜好而定。

这道菜健脾开胃,口感极佳,风味独特,特别适合夏天吃,吃稀饭干饭都很下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