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女人心理全攻略
9630400000009

第9章 打造形象,女人有美丽更要有魅力(1)

对于美,我们的眼睛永无倦意。女人的花姿蝶影、仪态万方,女人的笑意盈眸、百媚风情,女人的暗香浮动、款款莲步……这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蜜糖不甜、女人不媚,世界也会变得没意思。对于女人来说,爱美,就是爱自己。然而,在如今这个美女泛滥的时代,一副美丽的皮囊显然已经没有了竞争力,要美得出众,美得有内涵,就必须修炼由内而外的魅力,要自信、有气质,要高贵、有智慧……

体貌效应:形象是女人至关重要的资本

生活中,对于那些看起来“贼眉鼠眼”和“慈眉善目”的人,相信大家在内心都会对二者有个最基本的判断,通常情况下,多数人都会认为前者非奸即盗,后者却是大慈大悲,无论是小说里描写的人物形象,还是荧屏上诠释的人物角色,大都与普通人对人物本质的判断相似。很显然,这是以貌取人。

心理学是这样定义体貌效应的:它是指因人的身材和相貌而导致认识上的偏见。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身材和容貌对其生活、工作、交际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由于多数人在判断人时都容易受到“体貌效应”的影响,从而导致判断上的失误。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羡慕那些身材匀称、容貌姣好的人,因为在众人看来,这样的人会散发出一种无形的魅力,让人羡慕的同时还想接近他。相反,身材不好或容貌丑陋的人往往容易被冷落。

生活在注重形象的时代,却不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这无异于是不关心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不注重自己的外貌,也会受到和不注重内涵一样的待遇,甚至情况更为糟糕。对于女人来说,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一个全面的竞争,不只是要比智慧、比能力,还要比气质风度和外貌形象。在今天这个人人都想提高自身价值的时代,具备中等实力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在能力都不是极为出色的情况下,谁在机会面前的曝光率高,谁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因此,女人们应该给予“内涵”与“外表”同样的重视。

有统计显示,外貌出色的人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概率较高。某人力公司曾发函给各大公司的人事主管,调查结果如下:

有70%的主考官会注意,求职女性是否懂得打扮;92%的主管表示,他们不会录取完全不化妆或妆化得很糟的求职女性;62%的主管认为,女性会不会升迁与会不会打扮有关。

而各大公司的人事主管们普遍认为:只要是从事“公关类”、“业务类”、“客服类”、“秘书类”和“营销类”的女职员,一定要会打扮。

看来,会不会打扮和一个女人的职场前途真的密切相关。这个世界总是给美女更多的机会。很多时候,美女确实享有特权。在看不见的不平等面前强调个性,这确实有一点儿让人无可奈何。如果打扮能够让人感觉自己重视这个工作,能够有助于业务推展,又何乐而不为呢?

青春是美丽的,女人是美丽的,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女人更是有着让人百看不厌的靓丽风采。青春的生命充满着激情,迸发着活力,涌动着急待张扬的个性和美丽。不管你的脸蛋是不是典型的美女,也请你像美女一样装扮自己,那样会让别人真的感觉你就是美女。

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区别美女和丑女,比起容貌美丽,更在乎“形象美”。只要能把适合自己的某一点放大,就能达到意外的效果。

女人一旦化了妆、穿上漂亮的衣服,就会让人感觉更美丽。这不仅仅是因为打扮,更是因为女人会从中得到自信。坚持打理自己,认为自己是个美丽的女人,那么你就可以树立自己的美女形象。女人可以尝试适合自己脸型的多种发型,也可以通过化妆使自己的五官更加精致,还可以穿高跟鞋来弥补个子矮的缺陷。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美女”。

打扮自己,并不仅仅是要做给别人看。对自己用心的人,自然会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从而获得自信。而委靡不振、生活节奏紊乱的女人,仅从她们憔悴的外表就能轻易地看出来。

打造自己的形象需要更多的诚心和努力。不论多么疲倦也要搭配好第二天出门要穿的衣服,花一点时间化一副更漂亮的妆容;为了身材和健康着想,尽量保持规律而有节制的生活。不把打造形象当做负担,而是当做女人快乐的资本和独享的特权,这样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首因效应:人最难忘的是第一印象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看第一眼就会在心里对他的性格和品位等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且在进一步的交往中,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你都会认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亦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交往中的个体只在最初的0.25~4秒给对方留下深刻的良好的刺激,接下来的4分钟,是印象形成的关键期。就是在这短短的4分钟时间内,这个第一印象就形成了,并且对一个人的感观判断起着大概75%的作用,而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很少会改变。现在,众多商家争夺互联网搜索引擎上靠前的位置,就是基于此理。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于1957年首次进行的实验也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他设计了四篇不同的短文,分别描写一位名叫杰姆的人。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杰姆描述成一个开朗而友好的人;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杰姆描述得开朗友好,后半段则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第三篇与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说杰姆孤僻不友好,后半段却说他开朗友好;第四篇文章全篇将杰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洛钦斯请四个组的被试者分别读这四篇文章,然后在一个量表上评估杰姆的为人到底友好不友好。

实验结果表明,文章内容的前后安排至关重要。描述开朗友好在先的,评估杰姆为友好者的为78%;描述孤僻不友好在前的,评估杰姆为友好者的仅为18%。从实验的研究结果可见,首因效应极为明显。

生活中也一样,人们总是比较重视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根据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性格、态度所留下的印象作出判断,并以此作为今后交往的基础。

与一个陌生人接触时,能否产生认同感,影响着今后的关系。如果在交往开始时就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必将对以后相互间的关系有帮助。

有调查发现,注重着装,职业形象较好的人,其工作的起始薪金比其他人要高出8%~20%。据华盛顿美国心理协会消息:不论是男性或女性,有力的握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力握手的一些特点(例如有力、强健、持久、有眼神接触、完全握住)与良好的第一印象之间有着实质性的联系。

对于女人而言,美丽的外表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说不美丽就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优雅的姿态、风趣的谈吐、不凡的气质等,都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相貌平平的女孩丛蓉主动去一家报社找工作。她直接找到报社的总编辑说:

“请问,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

“不需要。”

“那么需要记者吗?”

“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

“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

说着她从包里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总编辑看着牌子笑了,他又看了看眼前这个女孩,相貌平平但自信满满,衣着不是名牌但很得体,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广告部工作。”

丛蓉通过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面试她的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引起了对方的极大兴趣,使她把工作收入囊中。这就是“首因效应”的微妙作用。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只要是珍珠,即使被埋在淤泥里,也改变不了它是珍珠的事实,第一印象不好没关系,时间长了自然会发现优点的。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个社会,主动挖掘你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以珍珠的面目视人,人们首先会把你当珍珠看,你以淤泥的面貌视人,人们自然会首先把你当成淤泥,别人眼中的第一印象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你,在以后交往的过程中都很难改变,而且大家都会不自觉地为自己的想法找各种依据,进而加深这种印象,因为第一印象只有一个。这种情况还算是好的,最糟糕的情况是,很多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对你第一印象不好而根本不给你进一步表现的机会,这种一次性否决会让你错失很多关键的机会。因此,女人一定要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没有名牌服饰,得体整洁也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没有伶牙俐齿,诚恳踏实也会提升自己的魅力指数……

晕轮效应:散发你的强力磁场

“晕轮效应”这一概念是由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在感知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常常喜欢从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扩散出全部好或坏的整体印象,就像刮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的大圆环是月光的扩大化或泛化一样。也就是说,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心理学家把光环效应也称作晕轮效应,它会影响人际知觉,从而作用于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感。

根据晕轮效应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结论,例如,当你已经得知某个人具有某种突出的优点时,你就很可能会认为他其他方面也都很好,如此这般,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赋予更多好的品质;相反,倘若你已经指出这个人有着某种突出的缺点,那么,你就很可能会认为他其他方面也不会好,于是,这个人就会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我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就是晕轮效应作用的结果。

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人们认为章子怡漂亮,便相信章子怡代言的产品好;人们认为范冰冰长得倾国倾城,便相信她的身材也很“魔鬼”;人们相信长得漂亮和善的人多半是个好人……而当年的“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也是多亏了晕轮效应的成全。

娜坦丽拥有惊人的美貌,普希金见到她的第一眼时就被其美貌所吸引了。在普希金看来,娜坦丽有如此惊人的美貌,也必然会有高尚的品格,定然是个理想的妻子人选。于是,他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与娜坦丽结了婚。然而,娜坦丽并非像普希金对她的判断那样,她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对于普希金的那些华美的诗篇,她毫无兴趣。她爱慕虚荣,挥金如土,常常要普希金陪她出席一些豪华的宴会。但是,早已被娜坦丽的美貌迷晕了的普希金却并不认为娜坦丽这些行为有任何不妥,他丢下文学创作去陪伴娜坦丽,为了娜坦丽而债台高筑。即使如此,在普希金看来,娜坦丽仍然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他愿意为娜坦丽做任何事情。最后,普希金为了娜坦丽与人决斗而死。

因为拥有惊人的美貌,娜坦丽让普希金将她的爱慕虚荣、挥金如土也可以看成是美丽的。当然,我们不提倡一味追求外在美,更不提倡看人只看外表,因此,对于娜坦丽的迷人和对于普希金的执迷,我们都不推崇,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们却可以受到一些启发,那就是晕轮效应会成就一个人,同时也会迷惑一个人,作为女人,也许你相貌并不出众,那也没关系,让自己性格迷人,让自己行为得体,让自己谈吐不凡……无论强化哪一方面,只要能够将其打造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亮点,那么在这光华之下的其他方面也会是美好的、吸引人的,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磁场,让你成为魅力达人。

此外,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人们不仅容易因为人的一面之好而认为这个人的方方面面都好,也容易因为认为一个人卓越优秀,进而认为这个人身边的朋友也卓越优秀。生活中,许多人都会认为美女的男朋友一定是帅哥,即使这个人长得并不怎么出众,但只要不是丑陋也会被认为是才貌出众的,只因为他是美女的男朋友。

因此,想要利用晕轮效应打造出强有力的个人磁场,形成非凡的个人魅力,除了要懂得经营自己的特色亮点之外,还要善于借那些魅力非凡的人的人气,多和这些人交往,久而久之在其他人眼中,你的魅力指数也会大大提升。

杜根定律:自信是最美的名片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能行吗?”这显然是不自信的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自我暗示,悄悄提醒自己无法胜任。而这种暗示无疑是你前进中的巨大障碍。而自信心十足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质疑,他们从心里就认定自己可以,因此毫不畏惧。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提出:“强者不一定能够最终获胜,但是胜利却最终属于那些有信心的人。”心理学上就将此说法称为“杜根定律”。它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信心。对于女人而言,自信是最美的名片。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很多女人都会产生畏缩、不安,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她们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拥有心中想要的东西,认为那是一种妄想,于是她们往往退而求其次,只要拥有些许的成就便觉心满意足。其实,带上自信前行,你将发现生命会发生奇迹,你也将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个年轻的墨西哥女人跟随着丈夫移居美国,然而,还没有抵达美国,丈夫就不明原因地离她而去,留下束手无策的她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前途一片迷茫,她不知道下一步该何去何从?22岁的她和孩子在寒冷的冬天里孤立无援,饥寒交迫。然而,两天的迷茫之后,她还是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加州,尽管那里没有一个亲人和朋友。她用仅剩的一点钱买了去加州的火车票。

刚到加州的时候,一家墨西哥餐馆答应让她在那里打工,而她辛辛苦苦地从早到晚,收入不过只有几美元,但是她很知足,因为她和孩子都还很健康地生活着。后来,她用省下的一些钱开了一家墨西哥小吃店,专门卖墨西哥肉饼,并逐渐有了一点儿积蓄。

一天,这位年轻的墨西哥女人拿着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一笔钱,跑到银行向经理申请贷款,她说:“我想买下一间房子,经营墨西哥小吃,如果你肯贷给我一些钱,我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一个陌生的外国女人,没有任何财产作抵押,没有可以给她担保的亲戚和朋友,而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否成功。但是很幸运,这家银行的经理很佩服她的自信和胆识,决定冒险投资一把。15年以后,这家小吃店扩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店。她就是拉蒙娜·巴努宜洛斯,曾担任过美国的财政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