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9629500000001

第1章 濠州,一切从这里开始(1)

好男要当兵

大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淮南大地上的濠州城(今安徽凤阳)。

阳光普照,大地回暖,一派融和的春光。可城内的人们却无心享受这一切,涌动在全城上空的,是紧张和肃杀的气氛,黑云压城一般。仿佛有人无意跺上一脚,就能把众人已绷紧到极限的神经彻底绷断。

濠州城内现驻扎着以郭子兴、孙德崖等为首的数千红巾义军,他们与别处的队伍遥相呼应,震动着整个两淮大地。

此刻的大元帝国,病入膏肓,苟延残喘,早没了往昔横扫长城内外,饮马欧亚大陆的赳赳武力,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简单道理还是懂的。

元廷立刻派出大将彻里不花,率三千精锐骑兵,星夜兼程,奔袭濠州城。

不过,彻里不花却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眼见义军势大,他一时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在濠州城南三十里扎下营盘,布下暗哨,昼夜打探城内的消息。城内的义军则加紧巡城,严阵以待。

四处活动的官兵,烧杀掳掠,濠州周遭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他们被搅得鸡犬不宁,有的带着家小四处躲藏,有的则干脆远避他乡。上了年纪的人都感叹:乱离人不及太平犬啊!

就在初一这天上午,防守严密的濠州城南门,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年纪、个头中上的年轻人疾步来到这里,他对岗哨上的一个小头目说,想加入“咱义军”队伍。

小头目仔细打量了一下来者,发现此人相貌奇特,用“丑陋”一词来形容反倒不恰当,但这也让小头目对自己的相貌更有信心了。突然,他注意到了一个微小的细节,随即大声喝令来人:“拿掉你的头巾!”

“哈哈!原来是个和尚!”

当来人顺从地摘掉头巾后,在一旁围观的守门士卒一齐嚷道。

小头目很是不解:“你既是出家人,为何要加入我义军,你就不怕被元军砍了脑袋吗?”

“怕!但既然已经来了,就不怕了!”

那人不动声色地回答着。接着他从身后解下随身包袱,又补充道:“咱全部家当就这一个破包袱,要怕也是当官的、有钱的怕!”

“这家伙一定是个奸细!”不知道是谁先嚷了一句,接着大家都纷纷附和起来。

奸细?这还了得!

那小头目大喊一声:“来啊,给我绑了!”

话音刚落,几名全副武装的守城士兵上前就把那人绑了个结实。虽然来人浑身力气,但好汉不吃眼前亏,今时今日不是他施展的时机。一旦反抗,可能马上就会被人射成刺猬。

那帮兴奋的士兵就要把人拉到一边砍了。

来人猜想那小头目可能是在试探他,所以一时也没有求饶,等到见被人推得远了,要动真格的,他才挺着脖子高喊道:“咱要见郭大帅,咱是一位义军弟兄介绍来的!”

见来人服了软,又听到那番话,小头目就喝令住手,随即派人飞奔入城去请示郭大帅。

此时的郭大帅正在为元军围困的事着急上火呢,一听居然有“奸细”来自投罗网,当然要亲自审问一番。

很快,那人就被押了上来。

郭大帅本名郭子兴,乃是一位豪侠出身,四处结交天下英雄,也算是见多识广之辈。他是今年二月才同孙德崖等四人率领“少年数千人”发动起义的,并一举攻占了这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濠州城。

看着眼前这人,相貌奇特,郭大帅心底有几分莫名的吃惊。接着他就按照那人说的,把他的“介绍人”给叫了来。

误会澄清了。

“老弟,真是对不住,让你受委屈了!”郭大帅客气道。

“大帅说哪里话,咱受点委屈没什么,城外就是元军,千万要防范才是。”

如此通情理,又让郭大帅喜欢了几分。接着,他便详细询问了那人的一些情况,见他答对沉着冷静,态度不卑不亢,虽然言语不多,声调不高,却句句都很有斤两。再加上危难时刻,还敢前来投军,就冲这份胆量,都让郭大帅欣赏有加。

义军队伍中,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居多,同这些人打交道多了,郭大帅很是有些厌烦他们的愚鲁无知、行事莽撞。所以,当得知来人粗通文墨时,更是喜不自禁。

高兴之余,他把那人直接收为自己帐下的小亲兵。

“哦,对了,还不晓得兄弟的姓名?”

“回大帅,咱叫朱重八!”

就这样,我们的主人公开始了他的革命冒险生涯,这一年他虚岁二十五。

关于朱重八的独特相貌,按照那几幅传世的画像综合来看,他的面相实在是不太雅观:颧骨高耸,下巴突出,整个脸部的侧影就跟沙和尚手里的月牙铲一般。如果走在大街上,一定是相当引人注目。《明史》上还说他“奇骨贯顶”,就是说,头顶还莫名其妙地凸起一部分。这样想来,他的外貌也许更对不起观众了。

而且,不但是做爷爷的长相奇特,就连他的孙子朱允炆长得也很蹊跷。有一次,太祖爷爷与太孙在一起叙谈家国大事,不知不觉间,爷爷竟摸着小小朱的脑袋禁不住说了这么一句:“唉,咱的这个孙儿啊,人倒是也聪明,可是额头‘缺块’,整个脑袋就像个弯弯的月亮……”那意思好像这孩子天生不是帝王之相。

要知道古人可是很重视这个的,后文要提到的徐寿辉,就是沾了自己相貌的光。

至于那位朱重八的“介绍人”,应该不是他同里的、已在义军中出任千户(元制,相当团营级军官)、后来同样大名鼎鼎的汤和,否则史书当有明文指出。其实若介绍人另有其人,这也很自然,至少可以表明重八平时喜欢交朋结友,并不因为自己丑陋的相貌而自卑自闭。再说濠州一带本就离他的家乡不远,同乡中加入义军的肯定也不在少数,有几个熟人也是正常的。

这里顺带把汤和简要介绍一下。汤和,字鼎臣,和朱元璋即使不是同村,也估计住得很近。他比朱元璋大两岁,幼有奇志,玩游戏时常以骑射为乐,当起孩子王来也是有板有眼,“部勒群儿”,指挥起童子军来还挺像那么回事。

小汤长大以后,身长七尺,虽然在身高方面没什么优势,但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倜傥多计略、沉敏多智数,是个百中挑一的聪明人(不然他老年时也难逃朱皇帝的魔掌)。郭子兴起兵之初,他便带领着家乡的十几个精壮兄弟加入了队伍,因为立了些小功,就被授予了“千户”之衔。

以后,汤和成了大明开国六王之一,而且他还在抗倭史上留下了大名,被人们一直缅怀了数百年。

起步的考验

加入义军队伍,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就意味着将来要过的是血雨腥风、刀口舔血的日子。成功杳如天边寒星,遥不可及,而失败砍头,则如眼下压城的元军,近得让你喘不过气来。但承担不起这个压力,就将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你愿意重新去过朝不保夕的乞丐生活吗?你愿意吗,朱重八?

我不愿意!我要抓住的是命运送给我的每一丝机会,同我的伙伴们一起,哪怕蹈死,也义无反顾!

那么好吧,你就向前走下去,别回头,直到成功!

朱重八做了大帅的亲兵,每日的操练自然少不了,否则,武艺不好,又怎能在危难时刻为大帅挺身而出?

好在他体格出奇的好,多年的乞讨生涯,四处碰壁,到处挨白眼和狗咬的日子,磨砺的不仅是他的神经,他的腿脚和身板也都得到了难得的锻炼,其身手反应就算在亲兵队伍里也是很不错的。

比起那些能征惯战之辈,重八自然是差了一大截,但他有的,别人未必有。比如,他记性好,悟性也不错,平素做事不急不缓,考虑问题也比较周到,虽然刚开始也犯过不少小错,可大伙对这个和尚出身的家伙并不敢轻视。

毕竟,在一群大老粗中,像重八这样能略懂点文墨的不多。而且,他为人谨慎,做事得体,也颇得大伙好感。

不久,一件事情来了。

郭大帅决定让朱重八带三个人,负责出城去刺探一下敌情。

这给了重八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作为一个从前靠四方化缘、乞讨过日子的人,了解风俗,观察地理,看人眼色,躲避狗咬,是重八的日常生活。

所以,没谁能比他更明白一个词:见机行事。

什么人家那里能讨得盆满钵满,什么人家那里只能唤来闭门羹甚至狗咬,当奴才骂骂咧咧冲过来要扇你耳光时,怎样及时赔上笑脸,熄灭他们心中的怒火;如若不成,又怎么依托有利地形,一逃了之。这一切,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书本上是不教这些东西的,只有人生的大课堂才能学到。而他朱重八是这个大课堂上的优等生,因为他付出过无数的血泪。

因此,刺探敌情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他一个人去,就能把这事办得妥妥帖帖。

可问题是:大帅让他带好几名弟兄一起去。作为这个小分队的头儿,怎么分配身边的这几个弟兄,让他们各司其职,同时还能听命于自己。这对于一向是单干惯了的朱重八来说,有种前所未有的不适应。

加入义军以来的第一个考验来了。

重八想了想,就对大家说:“我们现在这副样子出去肯定不行,一看就是义军。大伙得换行头。这样,现在兵荒马乱,到处都是难民,我呢,继续老本行,化装成游方的和尚。你们几个,装成难民。大家混在人群里出城。天黑时,我们在南门附近会合。”

说完这些,重八尽量用平静的眼光看着面前的弟兄。其实,他的两只手紧紧攥成了拳头,来努力克制内心那种说不出的紧张。

形同乞丐的化缘生涯,带给他的唯一经验就是:低人一头,时刻如履薄冰。

参加了义军,见到各位弟兄,他也基本是多赔笑脸。尽管郭大帅高看他一眼,大伙对他也算不错,但他明白:自己首先要争取到的,就是和众位兄弟的平等。

可是今天,他居然要指挥几个弟兄,以头儿的身份来给他们分派任务。对于他来说,今天肩上压下的这份重担,比之他将来指挥千军万马,同陈友谅展开生死决战,并不轻松到哪里。

起步,永远都是那么艰难。

几位弟兄对他的回应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大家一致赞同。

他的心里这才稍稍安定了些。

可还没等他完全把心放下来,大伙却不约而同地问他:“那我们都该怎么做呢?”

重八一下子也有点发愣,是啊,出城的身份问题解决了,可四个人怎么做,刺探什么呢?

大伙也议论开了。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重八现在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

虽然面对的仅仅是三个弟兄,但一旦意见不统一,大帅吩咐的事,估计就得泡汤。

“等等,让我想想!”重八终于开口了,他觉得自己需要好好想想。

在大伙有些疑惑不解的眼神中,朱重八慢慢坐了下来,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筹划。

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而思想是他全部的力量。脆弱的乞丐从军者朱重八需要这样的力量!

约摸半个时辰过去了,重八还坐在那里紧锁眉头。

大家用质疑的眼光看着他那张因为紧张思考而越发显得扭曲的脸,可又觉得那脸上泛出一种说不出的光,这种光打消了众人眼中的疑惑。几个弟兄也随之坐了下来,大家都开始琢磨怎么办。

突然,重八站起来了,几乎可以说是跳起来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他把几位兄弟作了简单的任务分派。其中一人负责打探元军马料粮草的情况;另一人则观察元军阵地周围的堑壕、鹿角以及帐篷数量,大致判断敌军驻守比较薄弱的区域。还有一人则去附近的州府打听敌我援军情况。

而重八给自己定的任务则是:察看濠州城附近地形,推测一下敌人有可能选择的进攻路线。将来万一城守不住,也好有个突围方向。

时间过得很快,傍晚时分,远处的炊烟似有若无时,除去远走附近州府打听敌人援军情况的弟兄外,其余三人在南门碰头了。

各自带回来的消息让人振奋。总的来说:敌军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强大,那么坚不可摧。

重八把三人刺探的消息,写成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建议,通过连队长,上交郭大帅。

对于重八的这次处子秀,连队长大吃了一惊。

能把一次日常的刺探行动,搞得这么井井有条的人,在整个义军中也不多见——这是一个善于动脑筋做事的人。

队长不禁对重八刮目相看,同时,心里也有几分说不出的嫉妒。

郭大帅自然也看在了眼里。

两个多月后,大帅一声令下,重八被提升为亲军九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