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9628700000002

第2章 冒险家之子(2)

学业完成以后,小伊曼纽尔在斯德哥尔摩扎下根来,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师和建筑商生涯。先是与别人合伙,有了本钱以后就自己单独经营。他设计过“活动木房”,建造浮桥,制造各种各样的机床,并于1828年发明了“诺贝尔机械运动”,这是一种将循环运动改为前后运动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人们造出了有10个滚轮的碾压机。这一发明使他名声大噪。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爱情和婚姻也在悄悄地开花结果。1827年,小伊曼纽尔与斯德哥尔摩南方的斯莫兰省一个小康之家的女儿卡罗琳娜·安德烈特·阿尔赛尔(1803—1889)结婚,婚后他们生活在斯德哥尔摩一座两层楼的房屋里,卡罗琳娜操持家务,小伊曼纽尔经营企业,搞发明创造。两个儿子先后降生,罗伯特·诺贝尔出生于1829年,路德维希·诺贝尔出生于1831年。一家人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

然而一切都在1832年的冬天被打断。一场大火吞噬了他们的家,小伊曼纽尔当时外出不在家,卡罗琳娜怀有身孕,牵着两个孩子逃出火海,眼看着全家的财产在火光中化为灰烬。说来也怪,诺贝尔一家似乎与烈火和爆炸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家庭的兴衰荣辱,一直与其有关。自然,这是后话了。

这场大火直接导致了小伊曼纽尔的破产,债主频频逼债,一家人搬进了郊区的一座破旧的石头小房子,这座房子现在坐落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北方街9号。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就是在这里呱呱降生的,他是这个刚刚经历磨难的家庭的第三个儿子。然而全家人都不会料到,更大更多的磨难还在后面等着他们呢!

小伊曼纽尔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精力充沛,富于男子汉气魄,深受卡罗琳娜的爱慕。卡罗琳娜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她知书达理,乐观开朗,并且善于持家。夫妻俩相敬如宾,婚姻持续了45年。然而由于小伊曼纽尔的不安分,总是想冒险,为了将自己异想天开的想法付诸实践而不惜一切代价,他在商业上的收入常常被用于搞发明创造,而不是用来改善生活。因此一家人的境况总是在小康和贫困之间摇摆。火灾只是开始,从阿尔弗雷德降生以来,这个小家庭就总是充满着忧虑、债务和灾难。小伊曼纽尔的实验和冒险往往具有危险性,人们对他的误解和批评也逐渐多了起来。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们常常搬家,越搬越穷。夫妻俩有过8个孩子,只活下来4个,其中活得超过21岁的只有3个儿子:罗伯特、路德维希和阿尔弗雷德。这3个孩子都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勇气和激情,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优良的品德,也都在童年忍受着家庭的贫困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路德维希在晚年的回忆中曾经说起,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只有7岁的他跟哥哥罗伯特一起,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姑娘一样,站在街头卖火柴。

小伊曼纽尔做实验搞发明的念头没有因破产而打消,1835年,在妻子娘家的帮助下,他开办了瑞典第一家橡胶制品厂。可是,当时的橡胶生产工艺非常落后,生产出来的各种橡胶制品质量很一般。橡胶是航海家们发现新大陆之后从南美洲带回来的,这种新物质是热带雨林中的橡胶树的乳汁凝固而成,外观呈乳白色或黄色,当地的土著用它来做实心的橡胶球扔着玩,或者把双脚浸泡在橡胶乳汁里,等乳汁凝固后就成了一双天然的胶鞋。欧洲探险者对此十分惊奇,把这种树带回了欧洲。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种白色橡胶性能不稳定,夏天发粘,冬天又冻成了硬片,一掰就碎。这种状况直到19世纪40年代才得以转变,美国人固特异无意中发明了橡胶硫化法,就是在橡胶乳汁中加入硫磺,凝固后橡胶的性能大大改善,就是现在应用广泛的黑色橡胶。可是在小伊曼纽尔开办橡胶制品厂的30年代,硫化法还没有发明,橡胶的应用范围十分狭窄。人们一般只是把橡胶溶解在煤油中,涂覆在帆布上,制成防雨布。小伊曼纽尔正是用这种防雨布来制造各种衣物、被褥、军用物资和渡河浮筒等等。但由于质量不好,产品一直不受欢迎,企业的生存难以为继。

小伊曼纽尔于是转向自己一直喜欢的领域去寻求希望。他在自己简陋的住房后面搭起一个小棚子,弄来各种仪器,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试图改良中国人发明的黑火药,提高其爆炸性能。

小伊曼纽尔的眼光是不错的,这也是时代必然的选择。当时的欧洲,工业革命已经从1640年的英国开始在两百年的时间里蔓延到了整个大陆,机器大工业生产基本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作坊,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情况下,对于便利交通的渴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蒸汽机的发明提供了强大的机械能,人们制造了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后者就是最初的火车。火车运输量大,效率高,是促进资源运输、拉动经济发展的法宝。人们把原料和产品运输到各地,也打破了许多边远偏僻地区的封闭状态。在工业革命的历史上,火车的重要性怎么夸张也不过分。有了火车就得有铁路,于是欧洲各国掀起了修筑铁路的热潮。另外,为蒸汽轮船开挖运河、为马车修筑公路、为冶金发掘矿山的工程也在纷纷展开。然而当时欧洲在筑路和运河矿山开挖的技术上还十分落后,人们面对大自然的伟力造就的崇山峻岭、险滩急流,还没有什么好方法来快速开凿挖掘。人力实在是太弱太慢了!一条运河、一条隧道建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当时根本不是什么稀奇事。这种蜗牛般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人们急需找到能够像蒸汽机代替人力畜力一样,代替人工来征服岩石的东西。这样东西就是炸药。可是来自中国的黑色火药威力不够大,欧洲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在寻找制造新的威力更大的炸药的方法。

1837年的一天,小伊曼纽尔家后院的小棚子发生了剧烈爆炸。没有人伤亡,小伊曼纽尔正在为新配方取得初步成功而兴高采烈。然而邻居们却不这样看。爆炸!太可怕了!人们愤怒了,纷纷指责小伊曼纽尔不顾家人和邻居的死活。小伊曼纽尔的兴奋与邻居的愤怒形成了鲜明对照,给年幼的阿尔弗雷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这一印象,在他日后的生活中又不断得到重复和强化。

市政府出面禁止小伊曼纽尔继续他那恐怖的实验,小伊曼纽尔想靠发明炸药重振家业的希望又破灭了。起码在瑞典国内是不可能的。政府的这一举动也无可厚非,除了小伊曼纽尔这样疯狂的冒险家,有谁愿意住在一个炸药桶旁边整天提心吊胆?

这个时候,债主们又源源不断地上门追讨,还威胁要告上法庭,把他投入监狱。梦想遭遇障碍,现实又是如此残酷,小伊曼纽尔只好抛妻弃子,离开瑞典,经由芬兰到俄罗斯去继续他的炸药实验。因为之前俄国人的商业代表团在访问斯德哥尔摩时曾经对他的事业表示过兴趣,并邀请他去俄国发展,为俄国军队提供新型炸药。

就这样,家里的顶梁柱走了。父亲离开家的时候,阿尔弗雷德才4岁。母亲开了一家杂货铺,出售蔬菜、牛奶等食品来维持生计。两个哥哥在寒冬外出卖火柴的经历,就是这一时期发生的。一家人过着两地分居、贫困缠身的生活。然而,父亲的事业正在进行,只要坚持,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的!这种贫困和希望交织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不失和谐的家庭,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洗礼。3个孩子逐渐长大,成为了父亲的左右手。阿尔弗雷德是最小的一个,他的童年,就是在这种清贫度日和帮助家庭创业的艰苦奋斗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