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9627100000003

第3章 武后赏识初露头角(1)

出身名门的郑氏刚开始并不适应掖庭的奴仆生活,整日哀叹,一身凄凉。可她还有一个襁褓中的女儿需要抚养,每当听到女儿的哭声,她都暗暗地告诉自己:要坚强。过了一段时间,熟悉了宫里的环境,郑氏也渐渐地把事情想开了,只要女儿能健康成长就好,又何必计较在哪里生活呢!为了让女儿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郑氏决定先不把家里的仇恨告诉她,她希望婉儿能像其他小孩子一样,生活中永远充满快乐,因此婉儿心里并没有埋下仇恨的种子,而是心中有爱,健康成长。婉儿渐渐懂事后,自然也会问到她的父亲是谁,但聪明的郑氏总是能巧妙地搪塞过去。还好,在这后宫掖庭,婉儿能接触到的男性非常少,她对父亲的概念也非常模糊,所以很少会长时间地纠缠这个问题。

郑氏虽然对自己的命运已经安之若素,但女儿毕竟是名门之后,饱读诗书的她不希望上官家唯一的血脉变得和后宫那些庸俗的女人一样,整日只知道扯谈无聊的话题,浪费大好的光阴。她要让自己的女儿看书、学文化,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从婉儿四岁起,郑氏就开始教她读书、识字。等婉儿稍大一些,郑氏又把她送到后宫的内文学馆学习。这内文学馆是专供后宫女子看书用的。

郑氏毕竟是一个女仆,她有很多的活儿要做,每天没有足够的时间教孩子读书、写字,把婉儿送到内文学馆里自学既解决了母亲的时间问题,还能让女儿安心看书。婉儿白天去内文学馆看书,晚上帮母亲干活儿,日子虽然过得简单粗糙了些,但有母亲的陪伴,还能徜徉于书的海洋,婉儿已经心满意足了。

内文学馆虽然藏书丰厚,但很少有宫女愿意来这里学习。因为她们白天大都要干活儿,就是有空闲时间也都在闲谈、玩乐。婉儿是这里少有的常客。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子,天天泡在内文学馆里看书,实在是一处特别的风景。负责管理内文学馆的老太监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坚持学习的小姑娘,在他看来,小小年纪竟能如此上进,实在是很难得的事情。所以,老人很重视她,不仅推荐好书给她看,还帮她答疑解惑。他就像父亲一样,给婉儿的学习生活注入了一道阳光,让婉儿觉得暖洋洋的。从他这里,婉儿不仅感受到了近似于父亲般的爱,还知道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武后年轻的时候也常常来这里看书学习。从此她更加刻苦了,虽然那时候的她还没有想过自己也要创造什么传奇,但总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声音在心底响起:天后是从这里出去的,我会不会也从这里出去呢?

一天,婉儿正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忽然听到“天后驾到”的声音。

婉儿很诧异:“天后?天后怎么会来这里呢?”

不容婉儿多想,老太监已经站在门口迎驾了,婉儿吓得紧忙躲在一排书架后面。好奇心的驱使让婉儿把小脑瓜偷偷地探出来观看,她看到在她心里一向是威严、高高在上的天后此时正像一个女儿那样温和地和老太监说着话。天后询问老人的身体怎么样,内文学馆需不需要扩大馆藏等等。天后的声音那么温和,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的确,这么多年过去了,天后还是没有忘记他,常常来关照这个孤独的老人,那该是怎样的一份情谊啊!看着眼前此景,婉儿对天后又平添了一份敬重之情。她开始暗下决心:做女人,就要做天后那样的女人!这时候的婉儿,对名利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她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女人,如果能像天后那样既有美丽的容颜,又有聪明的头脑,还有果敢的谋略,那该多好啊!

天后起身要离开了,这时她一回身,发现了书架旁边若有所思的婉儿。这个女孩子衣着朴素,却掩盖不住她的伶俐劲儿,尤其是那双眼睛,恐惧之余更多的是探寻、渴望、希冀。看着她,天后觉得这个女孩子和别的宫女很不一样,将来也许能有所造诣。可天后公务繁忙,不会在一个女孩子身上花太多心思。天后只是浅浅地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娘娘在问我话?上官婉儿紧忙屈身回答道:“回娘娘,奴婢叫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这孩子或许是一个可塑之材,但将来她能发展成什么样,还要靠她自己的努力啊!”天后点着头,笑了笑,离开了。

天后虽然离开了,婉儿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天后的气派、音容、话语都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她要更加努力,早日成才。婉儿更刻苦了,她发奋地看书,不分日夜。

寒来暑往,转眼间,婉儿已经14岁了。她不再是那个黄毛丫头,已经出落成一个娉婷少女了。更可贵的是,她饱读诗书,已经能写一手好文章了。多年的学馆苦读,培养了她高雅的气质,也造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信手拈来之作也都是妙趣横生、文采斐然。后宫的宫女们都喜欢读她的诗。她的诗在掖庭中渐渐流行起来,很多人都知道了上官婉儿的名字。

渐渐地,天后也听说后宫有这么个女孩子,天生丽质、出口成章。一召见才知道,她就是当年那个上进的小女孩上官婉儿。天后命身边的文官出题考她,不想这上官婉儿竟然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再看她写出的文章,文采飞扬、才思敏捷、见解独到。天后看了之后非常喜欢,决定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帮她起草诏命。

天后要把我留在身边?听到这个消息,婉儿简直不敢相信。她又惊又喜,急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本以为母亲也会替她高兴的,可慈爱的母亲竟然一反常态,坚决反对。母亲对她说:“婉儿,伴君如伴虎。你年纪还小,不懂得世事难料、人心叵测。你快点找天后,说自己才疏学浅,不能担此重任。”

“娘,您怎么会这么说呢?女儿总有长大的一天啊!何况娘不想摆脱这个阴暗、湿冷的地方吗?这是个机会啊!您勉励女儿努力读书不也是希望女儿能做到与众不同吗?这次难得有天后的赏识,女儿的才学终于能有用武之地,这不是很好吗?”

郑氏看着执拗的女儿,知道自己说不过她。可当年上官一家的惨案还历历在目,她只剩下这一个女儿了,真希望她能平安地长大、结婚、生子。可女儿哪里理解自己的这份苦心啊!该怎么劝服她呢?难道要把上官一家的故事讲给她听?这些年来,她一直无忧无虑、快乐地成长,如果把真相告诉她,不知道她能不能承受这个事实。可她已经14岁了,明事理了,也许该把真相告诉她了!她该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也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

于是,郑氏把婉儿叫到身旁:“婉儿,想知道你的父亲是谁吗?”

“我的父亲?当然想知道了,娘,你肯告诉我了?”

“这些年来,每当你问到这个问题,娘都讳莫如深。是觉得你年纪还小,不该背负着仇恨长大。现在你懂事了,该让你知道了!”一想起自己的丈夫、公公,郑氏心如刀割,含泪把当年的事告诉了女儿。

“我是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庭芝的女儿?我们全家都被天后杀了?”这个消息的确是太令人震惊了,婉儿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她需要冷静地思考这件事。现在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是上表请辞,继续在掖庭过这暗无天日的生活呢;还是忘记家族的仇恨,做天后的使女。选择并不难做,这么多年来,上官婉儿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生活,读过的万卷诗书也使她的心智渐渐成熟起来,她明白“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的道理,更何况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如果不珍惜这次机会,她就要像别的宫女那样,整日洗洗涮涮,在这掖庭里憔悴一生。虽然她也伤痛,也为自己家人的命运鸣不平,可从小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她,心里爱的成分远远大过了恨。更何况天后是她心中的神,是她的梦想所在!婉儿渐渐说服了自己,她要忘记旧日的仇恨,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