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九年,王安石携带家人回到江宁府。在江宁城东门外的一座山的半山腰,购买了一处低洼积水之地,开始建造自己的园林。园林建成后取名半山园。在这里王安石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
寻山问水是王安石一生的喜好,大自然永远是他的朋友。在繁华喧闹的东京呆了七年之后,他像倦鸟归林,无时无刻不想与大自然相依相伴。
在离开东京时,神宗曾赐给他一匹马,说送给他做脚力。王安石又买了一头驴。凡出游,或骑马,或骑驴,不坐轿。有人建议他,年龄大了,骑马不安全,不如坐轿子。王安石回答说:“拿人当牲口,不习惯。”
在熙宁十年后的江宁,农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者,穿着普通的宽衣,骑着一匹黑驴,旁边走着一个迟钝的骑驴汉子,在野外四处漫游。说是漫游,因为王安石出游,随随便便,无预定目的地,完全凭兴致。
好佛、道的思想和感情有了进一步发展。儿子的死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佛教作为精神避难所。听讲佛法、读经、研习佛道义理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王安石晚年所读的佛经主要是《维摩诘经》和《楞严经》,所信奉的主要是禅宗。在王安石晚年的诗里,随处可见禅的气息。有许多诗,本身就是用禅宗语言。
此外,与朋友相往来,也是王安石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晚年交往的对象中,只有吕嘉问是昔日变法派成员,他的得力助手。其他都是一些“处士”,他们讨厌科举,放浪形骸,孤介寡合,独来独往。此时,与之交往密切的,其中有俞秀老、俞清老、杨德逢等。王安石经常与这些处士交流一生的心得和感悟,还有一些很容易沉浸和陶醉的事情。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68岁。中国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变法宰相,一位满腹经纶、才思睿智的博学文臣,一位性情豪迈、卓尔不群的士人,就这么永远地去了。
在王安石身后长达千载的岁月中,人们对他的褒贬毁誉,莫衷一是。不管怎样,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曾写下令后人永远争论不已的一页。然而,争议本身就意味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