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你一生的心态全集
9607100000029

第29章 管理好心态,成就辉煌事业(2)

这样的人与别人合作没有半点诚意,把对方当成傻瓜。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极尽算计谋划之能事;他们带有很强的企图,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想以最少的付出换得最多的回报。这种类型的人有一个特“牛”的求生本事,那就是能屈能伸。当他们有求于人或者需要与他人合作时,他们不仅好话说尽,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也自愿吃亏,表示他的豪爽、耿直。总之就是,甜言蜜语说尽、谄谀献媚做尽,只要是你想要的他都答应给,能让你高兴的他都答应做,至于做不做那就是后话了。然而,一旦目的达到,翻脸比翻书还快,过去的承诺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完全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打算盘,这就是所谓的食言自肥。

大家都知道与这类人合作很危险,然而还是一再让他们得逞。没办法,谁让这类人就是有那种让人飘飘然、晕乎乎的本事呢?因此,我们不妨这样提醒自己“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先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再说。

眼高手低、耐心不足型

一些人往往眼红别人当老板、做CEO意气风发,吃的是高级餐厅、住的是豪华别墅、穿的是定制时装、出入有高级车……再一想,人家是人,自己也是人;人家可以,自己也可以(殊不知,人与人之间差距大了)。于是,便动起了找人合作赚钱的念头。

这类人往往在合作之前说起话来豪言壮语、信誓旦旦,发誓赌咒地要干出个名堂来。一旦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需要投入艰苦的劳动和长时间的努力时,他们的热情就烟消云散了,而且还有可能会中途不负责任地退出合作,以求得自己的享乐。

总的说来,这类人怕吃苦、缺少耐心、好高骛远、贪图享乐、不切实际、不负责任,如果与这样的人合作,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一定要在合作之前就识别清楚,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

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型

说起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就不得不想起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马谡自小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然而,在守街亭时却依恃着自己读的兵书多而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执意要把营寨建在高山之上,结果致使全军陷入了魏军的包围圈中,最后兵败,街亭失守。后来还是诸葛亮演了一出空城计,方才使蜀军转危为安,否则恐怕下场就是全军覆没了。

在当今社会中,像马谡这样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也不在少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

一些人自认为自己比别人有智慧、有能力、有经验,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都是对的,而别人只要与自己相反的都是错的,不肯听别人的意见,不肯采纳别人的建议。总之就是100%地肯定自己,同样100%地否定他人。与这样的人合作,憋火窝气不说,还有可能眼睁睁看着己方“全军覆没”,这样让人情何以堪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样也有自身的局限。我们之所以与人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互相取长补短、超越局限。但是很明显,与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合作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点的,这样合作也就失去了必要性和价值。

对管理者来说,与人合作是必须的,为了使合作有效,管理者一定要有识人之明。至于识人的方法,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到:“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在这里,白居易强调了识人的两个基本方法:第一,实践——试玉要烧三日满,看一个人做事的效果,大体也就知道这个人值不值得合作了;第二,时间——辨才须待七年期,正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高效激励,高效奖励

从前,有一位富翁,家里请了一位手艺冠绝的厨子,“烤鸭”是他的拿手好菜。

富翁也很喜欢吃厨子做的“烤鸭”,尤其是烤鸭腿,但他从来没有赞扬过厨子的手艺。后来,富翁连续很多次吃烤鸭,都只吃到一条鸭腿,心里觉得十分奇怪。

这天中午,厨子把烤鸭端上桌,富翁仍然只找到一条鸭腿,就问厨子:“还有一条鸭腿呢?”厨子回答说:“鸭子只有一条腿啊!”

“胡说!哪里有一条腿的鸭子?”

厨子没有说话,只是推开窗子,用手指着不远处的水塘边。富翁一看,有一群鸭子正在打盹儿,而每只鸭子都缩起了一条腿,只用一条腿伫立,确实只看得到一条腿。但富翁不服气,认为厨子是在诡辩,于是两手用力鼓掌,鸭子被掌声惊醒,动了起来。富翁得意地说:“你看,所有的鸭子都有两条腿啊!”

厨子听了,不慌不忙地说:“那是您鼓掌以后才有的两条鸭腿啊!如果您在吃美味的烤鸭时,也能鼓掌称赞一下,烤鸭就会有两条腿了。”

此后,富翁每次吃烤鸭时,都不忘记真诚地赞美厨子,而他也再没有只吃到一条鸭腿的时候了。

富翁为什么先前吃不到两条腿的烤鸭,而后来可以呢?这正是激励的效果,以前他没有实施激励,而后来他实施了。

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拥有激励下属的心态,这样才能够大大地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达到“让每一个员工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的目的。这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激励,带给他们的是事业的舞台,对于管理者来说,激励带来的是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非浪费。

那么,管理者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激励下属呢?

首先,我们要把传统的物质奖励提升到心理激励。

很多企业管理者惯用分红、股票期权等物质奖励来激励下属,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一定的弊端。其一,由于物质奖励用的时间比较长,下属会逐渐形成“抵抗力”;其二,人类对于物质的满足度遵循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也就是说,当人们对物质的拥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他从同等物质中获得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小,因此物质奖励有其局限性;其三,物质奖励会大大地增加人力资源的成本。因此,管理者就需要把物质奖励和心理激励结合起来运用。

事实上,下属也是需要心理激励这种方式的。比如当下属觉得工作内容枯燥而影响效率的时候,管理者完全可以组织一次工作效率比赛,从心理上对下属进行激励。而心理激励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要视员工的具体心理状况而定。比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员工就会陷入惶恐不安中,害怕自己被裁掉,害怕公司拖欠自己工资、苛扣奖金等。这时,作为管理者就应当及时制定裁员制度和分配制度,并公布给大家知道,让员工不用终日惴惴不安,能安下心来工作。再比如当员工前期努力地做了很多工作,差临门一脚就要成功,却胆怯起来的时候,这时管理者就应该给员工适当的信心和勇气,可以说:“我觉得你做得很好,我想上天不会让勤奋的人失望的。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没有关系,我们大家可以和你一起承担失败。”

简言之,心理激励要针对下属的心理状态,他最需要什么你就给予什么,以能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调动起积极性为目的。

当然,用赞美激励法的时候,有两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其一,赞美不宜过于频繁,如果下属的心理习惯了,就达不到刺激、激励的效果;其二,赞美的内容要富有内涵、要真诚,切忌空洞、为了赞美而赞美,没有内涵和真诚的赞美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因为对方知道你在说假话。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管理者必须要能高效地激励员工。管理者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合理分配人才资源,使之产生最大化的效益,而“高效激励,高效奖励”就是行而有效的方法。

采取双赢的竞争策略

有这样一则颇有深意的小故事。

一头狮子和一条狼同时发现一只小鹿,于是它们协商好共同追捕那只小鹿。它们合作地非常和谐,当野狼把小鹿扑倒,狮子便立即上前一口咬死了小鹿。然而,这时狮子望着口中的小鹿,便起了贪心,想一个人独占这只小鹿,趁野狼不备就偷袭野狼想消灭它。可是,野狼也拼命抵抗与狮子搏斗。最后,虽然狮子还是把野狼咬死,但狮子自己也深受重伤不能行动。这时,一头老虎从这里经过。狮子、野狼、小鹿都成了它的美餐。

试想一下,如果狮子不如此贪心,而是与野狼共享那只小鹿,岂不皆大欢喜,又何至于落个被老虎吃掉的下场。

人们常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争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最后,往往是谁也没有把那块“蛋糕”吃到嘴里,落个鸡飞蛋打的下场。在这一点上,狐狸或许就比人聪明很多。

话说这天烈日当空、酷暑难耐,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到处寻找解渴的食物。终于它们发现了一棵葡萄树,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晶莹剔透地挂在上面,狐狸们馋得口水泛滥成河,可是葡萄架却很高。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灵机一动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摘了个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路人不堪其扰,送它回了老家。

第三只狐狸抱着“永不放弃,吃不到葡萄誓不罢休”的信念,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四只狐狸想:“吃不到葡萄,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吊死在树藤上。

第五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最后郁郁而终。

第六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而且也找不到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葡萄一定会把牙酸掉的!”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七只狐狸心里暗想“我吃不到,谁也别想吃到。”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个一干二净,被其他狐狸一起追杀。

第八只狐狸从第一只狐狸那里骗(抢)来了葡萄,可是却因为犯了刑事案件而被监禁终生。

第九只狐狸被吃不到葡萄这件事情气疯,终日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外一群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众狐狸商量一番,利用叠罗汉的方法,人人抱了个满载而归,皆大欢喜!

显然,在众多的狐狸当中,最后来的狐狸群是最聪明的,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把葡萄欢欢喜喜地吃到了嘴里、抱在了怀里。

人生犹如战场,但毕竟还不是战场,还没有到“至死方休”的地步。不管怎样,要把“葡萄”最后吃到嘴里才是好样的。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个体和个体之间,团体和个体之间的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一个人能够吃完所有的蛋糕吗?会撑死的。一个人能赚完天下所有的钱吗?会累死的。面对竞争,“双赢”策略才是上选。“单赢”只会把自己放在与他人敌对的立场上,别人都以“双赢”策略结成统一联盟了,而你又怎能傻到去和一个联盟为敌呢?有人说过,当你不能战胜对方的时候,那么就去加入对方,也加入到“双赢”的战略联盟中来。

总而言之,“双赢”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更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竞争情况。即使你在处于绝对优势的时候,想要吞并对方,也要想清楚、看明白,看看周围有没有“老虎”,想想自己是不是能够一举将对方消灭,衡量好自己的所得和所失。

卓越领导的心态素质

经营管理中的“诈”

从来就只听说过“兵不厌诈”,却难得听到“商不厌诈”之说。长期以来人们对商人的描述和认识还停留在“无商不奸”这样一句口头禅上。事实上,商场如战场,在现今这个时代尤其如此,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把“奸”提高到“诈”的境界。

古人云:“诈者,谲术也。”“谲”有怪异和变化多端的意思,换言之,“诈”是指善谋、多变,而“奸”是指欺诈和虚伪。很明显,“诈”要比“奸”高明太多。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管理者是必须要“诈”的,否则,就很容易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淘汰。

世纪60年代日本摩托车工业的兴起与成长正是对此的最好佐证与诠释。

年以前,日本自己的民族摩托车工业为0,国内市场上都是国外产品。1969年,日本政府做出了振兴民族摩托车工业的决策。决策一经公布,世界各国都对此显出浓厚的兴趣,都想把自己的技术卖给日本。而当时有“世界摩托车生产王国”之称的法国,更是保证他们的技术能在4年内建成年产600万辆的摩托车厂。

日本也开始积极地做准备工作。他们在全国招聘了200名具有丰富经验和研究能力的摩托车工程技术人员,分成12个小组,去世界各国有名的摩托车生产厂家进行商业考察,每到一地这些考察小组就声称:“日本决心发展自己的摩托车工业,因此需要购买生产技术,还需要请有能力的工厂帮忙设计一个工厂。”这样,各个摩托车生产厂家都欢迎考察小组来了解情况,带着小组参观生产现场,详细说明摩托车的性能、构造,并送给他们样机,以便小组拿回国去做参考。

一年以后,日本的这12个小组满载而归,不仅得到了大批最先进的科技、专利资料,还带回了170多部样机。当各国其他工厂还做着从日本好好赚一笔的美梦时,考察小组却利用考察带回的资料,开始博采众家之长,设计起日本自己的新型摩托车来。

最后,日本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建立起自己的摩托车工业,其产品抢夺了很大份额的国际市场,并且造就出了像本田技研这样的摩托车大集团公司来支撑日本的民族工业。

日本人的“诈”让他们赢了漂亮的一仗。

与擅长“声东击西”的日本人相比,美国微软公司则更加笃信“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世纪70年代末,由于苹果公司个人电脑的冲击,IBM公司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IBM展开了一场捍卫战,他们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专职开发新的个人电脑以与苹果电脑抗衡。为解决电脑软件的配套问题,他们走访了研究公司的基尔道。基尔道的态度是依往常惯例对每套软件收取200美元的权利金,而这对于IBM来说会使预算大大超支。

接着,IBM又走访了微软公司的盖茨。盖茨想到的不是这笔生意要赚多少钱,而是想借这个机会跻身IBM阵营。这样,IBM的个人电脑覆盖全球之日,就是微软铺满世界之日。于是,盖茨在几乎是往里砸钱的条件下答应了与IBM合作。盖茨真不愧是高明的生意人,他搭上IBM这趟最快的便车驶向成功。

在市场竞争的舞台上,像这种管理者用“诈”精心谋划、一举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虽不如诸葛亮的空城计和草船借箭那样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却也充满奥妙和玄机。

现在,企业要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化的,而其激烈程度也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尽快地熟悉和掌握国际惯例和规则,学会知己知彼、审时度势,以“诈”的心态奔赴到变幻莫测和扑朔迷离的商战中,处变不惊、沉着谋划,从而赢得最后的胜利。

沟通心态是管理的灵魂

作为管理者,与下属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制定管理制度、做出经营决策等都需要从下属那里得到相关的信息,这需要沟通;决策和制度制定好要付诸实践,就务必要向下属传达,告诉下属应该怎样去执行,这也需要沟通。

可见,离开了沟通,一个公司是没有办法正常运营的,而沟通的目的就在于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如果下属不能正确地理解管理者的意图,那么信息传递过程就出现了失误,而这样的沟通也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