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时间决定成败
9576500000021

第21章 科学用时:把时间用在有价值的地方(1)

舍弃棉花,挑起黄金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棉花与黄金的价值可谓天壤之别。如果从时间管理的视角来分析,棉花和黄金分别代表了两种工作,前者是投入低、回报低的工作,而后者则代表高投资、高收益的工作。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选择棉花而放弃黄金,这是一种悖谬常规的做法。恰恰我们应该挑起黄金,而舍弃棉花。

当棉花与黄金同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即便意识到黄金的价值所在,可是在实施“拾”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却奇怪地选择了棉花,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拾起棉花相对轻松,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完成,相当有成就感。而拾起黄金这个动作,会花费更大的力气,所以耗费时间会很长,虽然向往黄金,却抵御不了棉花的轻松。

一个沿海小镇上的所有村民靠打渔为生,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调剂生活,小镇每年都会举行钓鱼比赛。今年比赛的冠军又是老张,老张已经连续三年夺得冠军宝座了。不只如此,每年比赛,大家鱼篓里的鱼都是又瘦又小的,只有老张鱼篓里的鱼,必定是又大又肥。

老张为什么总能钓到那些又肥又大的鱼呢?这是每年比赛之后,每家每户都会议论的谈资,他们都想向老张取经。今年比赛过后,全镇的村民把老张围住,非得问出个究竟,只听有人喊道:“老张啊,你看你钓鱼那么厉害,是怎么做到的啊?”

听到这个问题,老张憨憨地笑笑,回答:“不知道谁说过这样一句话‘放弃与30条100斤的鱼合影,而应该去选择与一条3000斤重的鱼合影’,在钓鱼的时候我只有一个诀窍,就是选择大目标,寻找大鱼,这样我的鱼才又大又肥。”

老张说完,村民们都纷纷表示:“找又大又肥的鱼,就这么简单?”

老张说:“是啊!你们钓鱼的技艺都很好,但是不会选择目标,仅此而已。”

在做事的时候,我们常常不会选择目标,总是在棉花和黄金中踌躇。案例中的老张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向,无论做什么事情,选择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棉花”和“黄金”代表的是两种概念,前者代表效率,而后者代表效益。

读到这里,你肯定会产生疑问,这“效率”和“效益”不是一回事吗?在这里我要告诉你,虽然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有它们之间着天壤之别。

效率代表的是量,凡事我完成了即是效率;效益除了量,更涵括了质和价值。回到案例中,村民们钓鱼只是追求效率,能多钓一条是一条,多多益善。而老张则在创造效率的基础上追求质的飞跃,选择大鱼正是一种追求价值的体现。

在做事的时候,你是在追求效率还是效益呢?如果单纯地追求效率,你不仅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长此以往更有被工作牵着鼻子走的可能。

我们之前帮助大家总结了:棉花是那些投入低、回报低的工作,而黄金是高投资、高收益的工作。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棉花”与“黄金”呢?

很多“棉花”是那些根本没有实施必要的工作,多是不得不做的琐碎工作,在处理这种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拖慢自己的效率,最有效的三个方法就是将其简化、不置可否、选择放弃,这三种方法都是节省时间的良策,更是创造高效的三大利器。

黄金性事务是价值与效益的体现,所以在从事这种事务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采取集中精力、分散目标、放宽期限等方法。不要误以为“集中精力”和“分散目标”是相矛盾的,前者强调的是对目标的高度集中,而后者则是将大目标逐一分解为小目标的方式来完成黄金性事务。

当然挑起黄金的过程是需要遵循一定步骤的,我们应该怎样挑起黄金呢?那就要从目标出发,做到以下两步:一是确定目标、二是执行目标。

相信在求学阶段,你一定会设立目标。工作也需要目标,没有目标怎么能工作呢?你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必须实际,切忌去确定那些在实施起来会困难重重的目标,这是一种对工作、也是对自己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结合两大要素:目标值和现有资源,前者是工作完成的指标,后者是帮助目标完成的有利保障。

执行目标需要我们有强烈的执行力,周详的工作计划、充分的工作准备、充足的工作时间,四项缺一不可。此外还要有自制力,这是保证工作不会被拖延的一大法宝。

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停止拣“棉花”的行为,而真正去做那些黄金性事务,永远记住:那些黄金性事务才会助你获得高效益。

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

先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事情做起,这是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

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就好像是果农在摘果子的时候,先摘好的果子。这并不意味着投机取巧,避重就轻。

而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到难地做事,自己的心里对这个过程就会变得越来越熟悉,所以在困难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沉着应付,而不失方寸。并且在我们摘取了一定数量的好果子之后,内心自然也就会建立起一种自信,“我一定可以把目标实现”,这样就能够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扛得起相当的重任。

如果一上来就开始做最困难的事情,将会很容易遭受失败。例如,把一项巨大的任务交给刚刚进入一家公司的新手,他可能经常会无法一下子就把问题做好的。只有在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而每一个刚从事某一领域工作的新人,都是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他们也是从最容易能够入手的地方开始,这不仅是一个条理清晰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很多举重运动健将在练习举重之初,一般都是先从他们举得动的重量开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慢慢增加重量。

优秀的拳击经理人,都是为自己的拳师先安排较容易对付的对手,在其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之后,才逐渐地使他和较强的对手交锋。

先做好最有把握的事情,这一原则可以应用到任何一个地方,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我们先从一个容易成功的对象开始,逐渐推展到较为困难的工作,往往会比一开始就是从事高难度的工作成功几率要高许多。

即使你现在在某一领域已经培养出高度的技巧,稍加抑制一下自己贪功冒进的欲望,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有时也是非常有用的。

你应该把自己的目光稍微放低一些,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去把最有把握的事情做好,这样就能够增强你的信心。

查斯特·菲尔德博士曾经说:“从一个容易成功的对象开始,成功就显得容易了。”

曾经有一次,李刚为股票经纪人刘军的经纪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当李刚对销售资料进行分析后,他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接下来李刚觉得应该将自己的这些他发现和该公司后勤部门的高级主管进行一番沟通。于是,李刚便安排了一个有后勤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如销售、交易、研究等)领导参加的会议。

由于李刚已经铜鼓之前的数据,他知道了该公司日常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时间管理存在问题,没有将时间利用好,公司运行低效。所以李刚便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他的发现。他的意见就重锤一样给了这些非常有经验的经纪人一击。最后,李刚帮助该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时间规划,让该公司逐渐走上了高效的快车道。

李刚的这个说明会其实产生了两个效果。第一,它使那些当初对李刚的出现不以为然的主管们确信,他们是有问题的,而李刚则可以帮助他们解决。

第二,由于李刚提出了自己的发现,他们对李刚的意见的态度也是急剧改变,这使得李刚下一步的工作容易了许多。

在会议之前,李刚有点像觊觎刘军的企业的不通世事的MBA。会议之后,李刚成了帮助刘军解决问题的人。

就这样,通过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李刚获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使得客户更有热情了,也让自己的工作更容易了,也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快乐了。

别陷入细节的泥潭

注意细节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看重细节。如果过分重视细节,那么就会坠入细节的泥潭,让你寸步难移,无法前进,阻碍你与高绩效的约会。

在工作当中,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过度地关注细节,为了细节而迷惑结果,劳而无功。

曾经有一位商人,他拥有大片的田产和几家店铺。于是他派男仆去种田,派女仆去烧饭,让鸡报时,狗守家,牛负重载,马走远路。这样一来,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各司其职了,每件事情都能够做得很好,主人当然也觉得很满意,日子过得富足清闲。

可是有一天,富人突然想自己去做所有的琐碎小事,他想代替男仆种田,代替女仆做饭……结果到头来不仅累的要死,而且一件事也没办成。

难道是富人的才智不如奴婢、鸡狗吗?显然不是,是因为他太注重细节。富人擅长的是经营生意,那些日常事务应该由擅长它们的人去做。

我们以管理者为例,假如你现在是一个管理者,就不应该由于关心细节而忽视了那些重要的,甚至是关系到全局的事情,对一些事情进行全面了解虽然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什么事都由自己去解决。

贝利由于办事认真,能够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结果很快就被老板提升为部门主管。荣升部门主管的贝利做工作变得更加细心了。

每当下属交上来的文件底稿,她总是会重新做一遍。即使是一些平常的小事,她也要自己做才放心。

正是这样,她每天都感到自己非常苦,特别累,可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通常是她做好了一件,别的又顾不了,于是就在无法兼顾的情况下,总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贝利自然是非常苦恼,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走出这种困境。

法国着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曾经告诫那些身居高位的领导:领导不要在细节上耗费过多的精力,对于具体的细节问题,应该放手让下属去做。领导大包大揽,不但不能够处理好,而且还会耽误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过度注重细节,不仅于事无益,甚至会影响到重要事情的处理。

过度关注细节,就会像贝利一样成为细节的“奴隶”,也等于是制约了自身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只有摆脱细节的禁锢,才能够成为工作的“自由人”,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把工作做得更完美。

而作为管理者,更应该多去关注战略层面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把那些细节问题留给下属解决。管理者必须学会使用分权术,一定要懂得授权。把工作当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交给下属去做,这样不仅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于管理者本身来说,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和学习更新的知识,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

一味地沉醉于细节中,不能自拔,那么就会让你在细节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与那些重要的机遇失之交臂。

因此,不要眼睛仅仅是盯着细节不放,值得你关注的还有很多像战略性这样的大事情。

让我们从细节的困扰当中解脱出来吧,把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让自己有一个新的、轻松一点的看法。只有这样,你的执行力才会得到提高。

切忌什么事都做,但都只做一点

成语“浅尝辄止”的意思是稍微尝试便停下脚步,比喻不下工夫深入研究。这与时下很多人的心理完全契合,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希望成为生活、工作中的多面手,什么都涉及一点,但是鲜少有深入研究的。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行事,结果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在与时间交手的时候,请一定要记住:什么事都做,只能接触到皮毛,而毫无成就可言。

我们可以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看电视的时候剪指甲,也可以在开会的时候思考午休吃什么,回复邮件的时候顺便讨论办公室趣闻……生活中工作中的“一心多用”比比皆是,貌似并没有影响我们什么,但是纽约心理教授乔治·H·诺斯拉普博士却表示:如果我们同一时间段内做几件事,会令我们产生心烦意乱的情绪,因为在一心多用之下,我们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样会造成压力的产生。

我们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

一天猫妈咪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看着调皮的儿子在前面走,猫妈咪叫住小猫语重心长地说道:

“猫儿啊,咱们今天一定要努力钓鱼才会有晚餐,你知道吗?”

“我知道啦!妈咪,可是怎么努力啊?”小猫反问猫妈咪。猫妈咪眯起眼笑着说:

“你还这么小,等你再大一些我再教你钓鱼的技艺,今天你只要一心一意地钓鱼就行了,千万不要三心二意。”

小猫咪对三心二意这个词语很是困惑,嘴上却说:“知道啦!”

走到河边,猫妈咪叮嘱小猫:“我们开始钓鱼吧,记住要专心致志啊!”说着便坐下来,开始钓鱼。小猫见状也坐了下来,可是不一会儿心思就不在钓鱼上了。一只蜻蜓飞过湖面,小猫的注意力被蜻蜓吸引;一只蝴蝶飞过湖面,小猫想要去抓蝴蝶;一架飞机在天空划过,小猫站起身来,追着飞机跑了起来……

当太阳西沉之际,猫妈妈看着小猫空空如也的水桶,说:

“跟你说不要三心二意,你桶里什么都没有,晚上咱们吃什么啊?妈妈告诉你,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才会成功!”

故事里的小猫不能专心致志地钓鱼,结果一无所获。生活中的我们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几件急事缠身的时候,总是不能一心一意地,一件事一件事地做,总想一手抓,结果可想而知,必定是一事无成。

法国侦探小说家乔治·西默农是现代高产作家之一,一次一位记者采访他,询问他高产的原因,乔治·西默农是这样回答的:“创作一本小说的时候,我必须做到与世隔绝,做到‘三不’——不看信件、不接电话、不见客人,这样才能全身心地创作,作品才会精彩。”

乔治的成功正是源于只做一件事情,试想如果乔治在创作的时候什么事都会做的话,也许他就不会有精彩的作品。

心理学教授辛迪·勒斯蒂格通过实验发现,同时做很多事,并且做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断地转换任务会使效率降低将近四成。

很多人把一心多用理解为“勤劳”,“勤劳”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生活里我们应该勤劳多干活,工作中勤劳也会为我们的职场生活创造更多的机会。但是“勤劳”与“一心多用”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迅速且高质量地完成分内工作;而后者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分散注意力去做事。

李珊刚毕业半年时间,在一间外企做行政专员,平时的工作极其琐碎,李珊常常忙得焦头烂额。很多时候李珊到单位之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通常是查询上司来电,接着是打印邮箱里上司的文件。常常在执行这些事务的时候,上司会给李珊安排临时的工作,像是会计部要这周的出差报销单,营销部要这个月的任务表……这种情况下,李珊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应付上司的临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