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第一:优秀员工必备的行为准则
9574800000006

第6章 负责任是永不过时的素质(1)

责任来自于对集体的珍惜和热爱,来自于对集体每个成员的负责,来自于自我的一种认定,来自于生命对自身不断超越的渴求——责任是人性的升华。负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永不过时的素质,当一个人听从内心中职责的召唤并付诸行动时,才会发挥出他自己最大的效率,而且也能更迅速、更容易地获得成功。

1.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似乎每个地方都有“怀才不遇”的人,这种人有的真的怀才不遇,因为客观环境无法配合,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是否有才华的人都是这样?绝不是,虽然有时千里马无缘遇到伯乐,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真正以为有才华的人常自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自己低的人,可是社会上的事很复杂,并不是你有才能就可以得其所,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

而另外一种“怀才不遇”的人根本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们之所以无法受到重用,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但他们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结果呢?“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里,无法参与其他人的圈子。结果有的辞职,有的外调,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还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现实生活中,不管你的才干如何,也不要有“有才干无法施展”的念头,这时候你要千万记住:就算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这样鲁莽的行为是不智慧的表现,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权衡和完善自我。

(1)自己是否具有核心能力

一个现代化的公司如果没有核心能力,将会逐渐走向倒闭,而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人,也将注定只会拿死工资,而不会有太大的职业发展,你是不是会成为这种人?有几个问题你不妨回答一下:

你是否正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行走?

你是否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过你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就像木匠仔细研究他的柜子尺码,力求达到尽善尽美?

你是否致力于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了这个目的,你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并认真阅读过相关的专业书籍吗?

如果对这些问题,你不能做出肯定的答复,那说明你没有做得比别人好,也没有超越他人,从而,你也就明白为什么你比别人聪明却总是得不到升职的机会。看到上面的问题,就更应自己反省,努力做到完美。

一位企业家说过:“判断一个人的知识,要看他主动地把事情弄清楚的程度。”只有如此,渊深和广博的知识才能促使你更上一层楼,对你的发展起更大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我们应更深入探索和学习我们所涉及领域的知识。只是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的经验,那是远远不够的。正如一位出色的企业家说:“‘万事通’在我们那个时代可能还有机会施展,但到现在已经一文不值了。”掌握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只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都只知道泛泛的一点,还不如在某方面懂得更深入,因为如果你不能做得比别人更好,就不能妄想超越他人,从而也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会把你和别人区别开来,使你自己在工作中变得不可取代,为你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获取这种核心能力,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正确的抉择”,而这需要一段长时间的训练期,很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差不多也都干过好几种行业,可如果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在一个行业和方向上发展,相信就足以获得很大的成功。

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精通它。精通自己领域的所有问题,掌握得比别人更熟练、更精通,你就会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升职和更长远的发展。

(2)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在我们这个时代,全才不过是天方夜谭,于是,专家出现了。专家其实只意味着对某个细节了解得比别人多一点罢了。既然你已经无法成为全才,那么,不妨试着去了解某些细节吧,越细越好,这样,当别人有疑问时,首先想到的肯定会是你。

李某在一所很普通的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大三那一年,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一个大城市的一家科研机构实习。刚去的时候他干坐着,上司看他可怜,就扔给他一个东西,说:“三个月内完成就行,到时给你一个实习鉴定。”

三天里,他几乎住在单位,然后——完成了它。

第四天上午,当他告诉上司任务已经完成时,上司吓了一跳,对他刮目相看。又给他几个任务,并且规定很少的时间,而他居然都会提前完成。

实习结束,上司没多说什么,但不久却径直到他的学校点名要他。

这之前,机构的上级部门很奇怪:我这里有好几个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你都不要,却非要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是开玩笑吧。

“不是开玩笑,他有专长。”那个领导说。

后来,有一次上级临时借调他去帮忙:结果是:这个部门以前的报表都是最后一个交,并且还经常返工,但这一次,李某不仅第一个送上报表,而且一次性顺利通过。

上面点名要他,下面不愿意放,但硬是被调走了。现在他做的事情是负责为新来的研究生、本科生分配工作。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李某如何如此轻松地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李某总结的经验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应于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并在这方面强化,找一切机会转化为实践能力。所以从大二开始,他就不再平均用功,而是开始主攻一页:数据库。那时他的兴趣,也是他认为以后用处最广的领域。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他几乎在上一个“数据库”研究生班。当然,他既是导师也是学生。这种主攻到了什么地步?有时,老师就让他给同学们讲,而自己在下面微笑着看他。

这样的年轻人有哪个上司不喜欢呢?

无论你目前从事哪一项工作,一定要使自己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把自己训练培养成一个适合你期望的职位的人,而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让自己胜任这个职位。在主动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时,你应当明白,自己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金钱上的报酬,而是为了使自己更长久地发展。更重要的是,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然后才能在自己所选择从事的终身事业中,成为一名杰出的人物。

有的人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因为世界上到处是散漫粗心的人,那些尽心尽力者始终是供不应求的。”工作是人的天职,履行这个天职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技能,就像猫一定要学会抓老鼠一样,如果没有好的工作技能,就无法履行你的天职,也就无法成为你自己了。

在公司中,如果你掌握了必要的工作技能,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随之,你会频频出现在公司的重要会议上,甚至被委以重任,因为在老板的心目中,你已经变得不可替代了。

(3)100%投入地做好每一件事

任何公司都会要求员工尽最大努力地投入工作,创造效益。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每个员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全身心的投入,并尽善尽美地完成一件事,要比虽然懂得十件事,却只知皮毛好得多。美国一位知名人士在做演讲时曾对学生说过“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是,你们要懂得如何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只要你能将本职工作做得完美无缺,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至少永远不会失业。”

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说:“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糙的蒸汽机创造的财富更多。”

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迷惑,为什么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远远大于自己?如果对于这个问题你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就是投入程度不同而已。

那些毫无水平的建筑工人,将砖石和木料拼凑在一起来建造房屋,可能在尚未找到买主之前,有些房子就已经被暴风雨摧残掉了。学术不精的医科学生,懒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结果在给病人做手术时,他们往往手忙脚乱,使病人承担极大的风险。律师如果平时不认真研读法律法规,办起案来就会笨手笨脚,白白浪费当事人的时间和金钱……这些都是缺乏投入精神的结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谨记这个道理。

曾人有人问洛克菲勒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洛克菲勒的回答是:“我在特定的时间内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它。”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不够了解,业务不够熟练,就不应该在失败之后去责怪别人,怨天尤人,你唯一应该做的就是精通业务。这一点并不是很难,但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积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在我们周围,好多人随便读几本法律书,就自负的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解决疑难案件,或者听了几堂医学课,便急着给病人做手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不负责任很可能葬送一个宝贵的生命!

很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懒懒散散,原因就是在学生时代养成了半途而废、心不在焉、得过且过的坏习惯,他总是寻找机会欺骗老师,蒙混过关。不遵守时间也是这些人的一贯作风,他们也因此屡遭失败。去银行办事如果迟到,人们会拒付他的票据;与人约会迟到,会让人对他失去信任。如果一个人轻视身边的小事,那么他的整个人生必将浑浑噩噩,一事无成,他们工作起来手足无措,毫无头绪,他们的文件、稿子总是乱堆乱扔,从不进行分类管理,以至于自己的思维都受到干扰,无法正常工作,使别人再也无法相信他。

有这样品行的人,注定要走向失败,老板和同事也只能对他们摇头失望。最不幸的是,这种人一旦通过某种不正当的手段爬上领导位置,造成的结果就会更严重,上梁不正下梁歪,其下属必定受到恶习影响。这样一来,公司从上到下一片混乱,又怎么能期待这样的集体创造出优良的产品呢?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去做一件事情,就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吧!”还有位名人说:“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全心全意地做!”

2.具有挑战新工作的勇气

有的人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新的、更高一层的工作。

当“兵”当出彩来的罗琳,年底面临一个好机会。总经理找她谈话,告诉她将有机会竞选一个部门主任的职位,而且总经理亲口告诉她,有资格竞选的人不超过4个,而那3个人谁也没有罗琳更了解这个部门的工作。

总经理说:“如果你上,还是有很大机会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换了谁都能明白,总经理对她寄予厚望,这个职位就应该是她的了。可罗琳思前想后,到最后居然回绝了总经理,因为她认为自己还是做具体的业务比较合适,做管理工作没有经验,怕干不好让老板失望。就这么个理由,罗琳把加薪晋级的好机会拱手送给了别人。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一个新的工作,经验都是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学习和积累出来的,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机会,没有比这更没出息的了。你的上级老板也会失望的,不是因为你没做好工作,而是因为你连尝试的意愿都没有。假如你真的努力做了,即使没有达到老板的预定目标都没什么关系,至少你努力过了。而拒绝机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胆怯、没有勇气,这是职场的大忌。

3.随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

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两个基本角色,即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受者。信息就像人们讲“吃过了吗?”“吃过了”之类的寒暄话一样自然而平常。但在这“自然而平常”之中,却有着许许多多的道理和学问,关键就是看你能否捕捉和善用信息。

总有些人不去自发的搜集信息,而只是坐在那里等着信息传达到他们手上。持这种“守株待兔”的态度,当然不可能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要学会捕捉有用的信息,就应该注意收集、发现和开发信息。

信息就跟空气一样,无处不有又无处不在。在实际生活中,不是缺少信息,而是缺少发现信息的眼睛。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利用自己敏感的神经,不放过每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每一次交谈,只要留心观察,都有可能挖掘到自己要寻找的信息。

美国一家食品制造业,因信息不畅而举步维艰。他们投入资金请亚利桑那大学威廉.雷兹教授为其提供具体可行的发展信息。

威廉.雷兹教授接受委托后,立即着手对亚利桑那地区的垃圾进行研究。这在一般人看来与信息毫无关联,但威廉.雷兹教授就是在垃圾堆里为这个公司找到了有用的信息。

威廉.雷兹教授对当地的垃圾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分析研究。他与助手一道,从每天收集上来的垃圾堆中挑出数袋,然后把垃圾的内容依其原产品的名称、数量、重量、形式等予以分类,如此反复,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分析。

威廉.雷兹教授说:“垃圾绝不会说谎和弄虚作假,什么样的人就丢什么样的垃圾。查看人们所丢弃的垃圾,往往是比调查市场更有效的一种行销研究方法。”他通过对垃圾的研究,获得了相关当地食品消费情况的信息:

比如,劳动者阶层的人喝的进口啤酒比高阶层收入群体的多,并且他们知道所喝啤酒中各种牌子的比例;中等阶层人士比其他阶层消费的食物更多,因为双职工都因为上班而没有时间处理剩余的食物。

威廉.雷兹教授还通过对垃圾内容的分析,准确地了解到人们消费各种食物的情况,并得知减肥清凉饮料与压榨的橘子汁属于高阶层人士的消费品。

后来,这家公司根据威廉.雷兹教授所提供的信息制定经营决策,组织生产,结果大获成功。

成功的人,往往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好奇心,在搜集信息时,也自然能对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以便捕捉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古川久好曾是日本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平时的工作是为老板干一些文书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报刊材料。这份工作很辛苦,薪水又不高,他时刻琢磨着想个办法赚大钱。

有一天,他经手的报纸上有这样一条介绍美国商店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一段提到了自动售货机。上面写道:“现在美国各地都大量采集自动售货机来销售货品,这种售货机不需要雇人看守,一天24小时可随时供应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营业,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可以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新的售货方法会越来越普及,必将被广大的商业公司所采用,消费者也会很快地接受这种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于是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他想:“日本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经营这个项目,可将来也必然会迈入一个自动售货的时代。这项生意对于没什么本钱的人最合适。我何不趁此机会去钻这个冷门,经营这种新行业?至于售货机里的商品,应该搜集一些新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