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培养非常规的领导力
9573300000017

第17章 态度(2)

不要按照给每个人做好的“标签”而对人做出假想,不要持有偏见。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出去的信号,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往往也意识不到给他人造成的影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传播了自己的偏见。我们总是自动地做出假设: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总要跟我们想象中的特定模式相吻合。当一个人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偏见就又被加深了一层,全然不顾这些人表现出的例外。有这样一条不言而喻的道理:要像对待你自己那样去对待他人。分析一下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那么就同样去对待每一个人吧,无论他们会是谁,当领导者也不例外。因此,你要记住的是:拒绝对下属的行为做出价值判断。做一名出色的领导者,你需要忘记他们“是谁”,而按照他们“是什么”来对待你的员工。

平等的第一步是公正。

4.但责己,勿责人

无论谁担任领导者,下属中难免会有人专门喜欢说明理由,为自己所做的事开脱。如果理由正当勉强还可以接受,而歪理则会使得领导者深感头痛。领导者要先懂得鞭策自己,只有以斥责自己的方式来指责犯错的人,才能见效,否则对方会视之为耳边风。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会在责备下属之前先问自己,这个责任是不是我也有一份?这叫责人先责己。这样的领导者,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领导者,才能让属下心服口服。

许多时候,特别是在事业受到挫折群众情绪低落时,负有一定领导者责任的人能引咎自责,就能产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1946年8月,华东人民解放军某部进攻四县失利,伤亡较大,士气低沉。陈毅对大家说:“三个月来未打胜仗,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团不行,不是野战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的责任,现在向指战员认个错。”全军上下被陈毅这种博大的气度深深感动,心中怨气一扫而光,后来连打了几个胜仗。

除了那些只宜于小范围内私下进行的以外,自责时要敢于揭丑,不要怕失面子,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公开进行。原四川省省长张皓若曾应邀参加一个高教工作座谈会迟到了半个小时,张省长对此作了这样的讲话:“我今天迟到了半个小时,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自我原谅。我向大家做检查。不坚持改掉这种拖拉作风,还搞什么改革开放?”

不言而喻,一点失误,尽管由客观原因造成,当事人却立即进行公开的自我批评,这自然会得到群众的称赞。自责如果能于对手相结合,将显得客观公允,令人折服。

人才着实不好管理,但做领导者的,也不能因而置之不理。

王明新是个工薪阶层的员工,品德不佳,不但做事不认真,而且经常借故请假。

有一天,他接到经理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说:“我一直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你,凡事都抱着宽容的态度来处理,事实证明,我这种做法错了!如果我再不对你的所作所为进行提醒,不但对公司不利,对你自己也有害。你今天的态度根本是在欺骗你自己,对人生也欠缺思量。

“每个人的心中固然会隐藏着烦恼和悲哀,但你却不敢正视,一味逃避现实,自甘堕落。这种松散的态度可以偶尔为之,不过,人生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如果长期这样松散下去,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被自己、朋友和社会抛弃了。如果你对这份工作不满意,不想干也没关系,但是,千万不要悲叹自己的不幸,不要归咎他人,不要埋怨社会上缺少人情味,不论在什么环境之下,都不要存有依赖他人的心理。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不如意的时候,没有必要怨天尤人。

人生是孤独的,你要牢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一切都不可靠。”

“这些话即使我不说,相信你也一定能懂,但我若不将它说出来,心里会一直过意不去,所以我才写了这封信给你。你心里也许有许多话要说,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你心中的困扰告诉我,不论什么时候,都欢迎你来找我。

“我给你10天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如果你能改过自新,公司依旧十分欢迎你,要是过了10天,你仍然没有回答我,还是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你就不用回公司了。你可以到你要去的地方,做你要做的事。我在此静候你的回音。”

看完信后,他才发现这个世界竟然有人这么关心他,禁不住痛哭失声。此后,他在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同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当然,自责的前提是真诚。否则,自责在多,也不过是言不由衷的做戏罢了。作为上级,要先懂得鞭策自己,只有以指责自己的方式来指责他人,才能见效。

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怪别人。

5.处险不惊,临危不乱

在日常工作中,有成不变的顺境是很难保持的,也许就在你要送一口气的时候,困境微突然出现了。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它会让你措手不及,塍目以对。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一定要镇定自若,保持理智的思维,这样才能稳定大局,使目标更加顺利地实现,同时也能使你的下属对你更加敬重,树立自己的威信。反之,若在困境面前胆小怯懦,丧失理智的思维,那么损失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而且你失去了下属对你的尊重,失去了自身的威信。

领导力的活动范围内总是充满着摸棱两可和相互矛盾的东西,而领导者的任务总是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天下事理无穷,人的智力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将事物的变化算的一清二楚。在采取行动前,人们只能尽可能地对风险作出评估,而计算不到的地方,就需要靠勇气来承担。

1929年2月初,毛泽东率领红四军来到江西省乌江县的圳下。圳下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中间是一块有几百亩地的狭长田垄,村里的群众就住在垄下和山脚下。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部的领导者就住在田垄中间的文昌祠和围子里。

为了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军部做了极其严密的部署:红军第二十八团为左路,担任前卫警戒;红军第三十一团为右路,担任后卫;军部和特务营驻扎在村中间的小河边。

第二天,敌军两个旅和四个团,趁着晨曦,紧急集合,突袭红军。二十八团的战士先与敌军交上了火,但狡猾的敌人集中力量乘机猛攻左路。战士们虽然拼死抵抗,但是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节节后退。后面的战士不知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也跟着掉头往后跑。整个团的人都向村中央的小河对岸后退,河上的小桥很快就被堵塞了。有的人看到桥上过不去,就蹚水过河。一时间,桥上河里都是人,一片混乱。

就在这关系全军安危的时刻,毛泽东没有一丝一毫的慌张。他非常果断地向红三十一团下达了作战命令,要求部队立即出动,对敌人进行阻击,又让朱德组织另外两个营的兵力,全面投入战斗。然后,他迎着已过了河继续往后跑的二十八团战士,不顾一切地向桥的方向走去,并抽出手枪,朝天放了一枪,随后竭尽全力地高声喊道:“不要往后跑!要消灭敌人!”直到这时正在奔跑的战士们才注意到,站在桥边高声呼唤他们的是全军的总指挥——毛委员。他们顿然醒悟,正在抢着过桥的战士停下了脚步;正在蹚水过河的战士立在水里;已经过了河的战士也站住了。还有许多人掉过头来,举着枪,跟着高声喊了起来:“不要往后跑,要消灭敌人!”溃退完全被制止了,战士们转过身来,同追上来的敌人展开了厮杀。

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是一个政治家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在危急的时刻,领导者的泰然自若,对于稳定局势,安定人心,解除危难,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冷静、果断不仅在于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又能给他人一种信念、一种力量。

对于经验丰富的领导者,能够运用其方法轻松解脱临时而来的危机。

第一,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可以有效地减少许多干扰行为,从而减少掣肘的发生概率。增加管理过程的透明度,旨在降低管理过程中的灰色现象,因而在做法上应掌握分寸。“过度”或“不及”同样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诱导产生新的被动受阻的情况。

因此,增加管理过程透明度是十分必要的。它使群众对管理过程有了“底”,由此减少了阻碍管理过程的因素。它使领导者工作公开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把在决策之后有可能产生的掣肘因素消化在监督过程中,减少执行实施中某些受制于人的情况。它满足了被领导者的自尊心和民主权利,减少了领导者工作的复杂性。

本来,有些掣肘事件在发生之前,只要领导者主动沟通一下即可化解。但是,由于领导者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了一些无谓的分歧,使自己陷入了阻力重重的境地。它会使领导者背上包袱,失去自我,有些人掩盖错误,以致积重难返。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就不可能大胆地开展工作,就不可能大胆地纠正下级的错误。这样不仅领导者失去了自我,手脚被错误所缚,很可能在单位中还形成一种敢于犯错误的不良氛围,领导者面对此境,将会无能为力。

规则是人制订的,但往往规则一成,却回过头把人套住。也就是说,当初制订规则时,是人绞尽脑汁从多方面想出来的,但一段时间后就与实际需要脱节,产生种种缺陷。若要加以修正,则须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人们只有继续墨守成规,成为规则下的牺牲品。

针对这种情况,领导者必须时时注意自己所订的规则,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或不切实际的需要。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形,就应当拿出魄力,不畏艰难地加以改革,这一点是千万不可忽略的。

第二,领导者的理智思维,可以使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执行慎重。孙子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说的就是兴兵打仗不可动感情的事。在危急险恶的情势之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分析形势,做到“怒不变容”是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化险为夷的关键。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只有理智、机敏、考虑周到,才能稳定大局,使目标更加顺利有效地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自身的威信,使下属信服。

在事业上,再成功的人也难免遇上一些惊涛骇浪,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很有可能会被大浪吞没。领导者在惊涛骇浪来临之时,要临危不惧,因时而变,把握自己的命运,迎接挑战。只有战胜一时的困难,才有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是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危急之时,领导者的镇定自若,对于稳定局势,安定民心,解除危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事件面前能处事不惊、遇惊不乱,需要领导者良好的自制性和稳定性素质。

一个领导者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变故,都应保持清醒、冷静和果断,这种冷静、果断不仅能稳定自己的情绪,重要的是可能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能给他人一种信念、一种力量。

在不幸的处境中完成了任务,上有些伟大的。

6.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鲁迅先生曾说过:“夹起尾巴做人。”意思就是说,做人应该谦虚而谨慎,特别是要戒气傲心躁,其实做管理也是一样。许多人做管理很是得意,但从实际中做管理这个角度考虑,恐怕怄气的时候更多一些,得意少些。这是因为商场如战场,险恶之境比比皆是,如果不夹起尾巴做人,恐怕很难立足。

一位为人曾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巴甫洛甫也告诫人们:“决不要陷入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谦虚,是人性的美德,也是驯服人、驾驭人的要领。

聪明的人将做管理与做人联系起来,以平常心去做,管理地位才能长久;以虚荣心去做,不但地位保不住,恐怕家也不能兴旺。所以曾国藩就说:“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做人居家乃是长久之事。”做管理与持家一样,需苦心经营,保持常人本色。这样,虽一旦失去领导者地位,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领导者地位之热闹,没有平常之心,则离开管理岗位之后,便觉气象萧索。所以,不论是做领导者还是做人,凡事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计。

领导者身居高位,如果以谦虚待人,以礼貌敬人,就会得到人才,得到拥护。占据领导者的位置,而不能以谦虚尊人,以谦恭敬人,还要笼络别人为我所用,怎么办得到呢?

刘邦第一次接见“高阳酒徒”郦食其时,倚在一边让两个女子为他洗脚,郦食其问道:“足下欲助秦攻诸侯呢,还是将要率诸侯破秦?”刘邦骂道:“天下之人在秦朝统治下吃尽了苦头,我当然是率领诸侯攻秦,你怎么说我是助秦攻诸侯呢?”郦食其说:“你下定决心聚徒合义兵以诛伐无道之秦的话,就不应该这么倚在一边接见长者。”刘邦一听,便停止洗脚,穿好衣服,请郦食其上座,并向郦食其道歉。郦食其于是为刘邦讲六国纵横之事,为刘邦制定了联合天下诸侯并力击暴秦的战略。刘邦也正是利用这种合纵战略,灭掉秦王朝,然后再同合纵的诸侯争夺胜利果实,进行了一场楚汉之争,最终打败项羽,建立大汉400年基业。

老子说:“高尚的德性犹如峡谷般深幽,广阔的德性好像还有不足,刚健的德性好像怠惰的样子,信实厚朴好像还浑浊不开化。最洁白的玉石好像还有污垢一样,最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易经·谦卦》中说:“谦虚可以亨通,开始或许不顺利,但由于谦逊,必然得到支持,最后能够成功。”彖说:谦逊,通行无阻。因为天的法则,是阳气下降,救济万物,而且光明,普照天下;地的法则,是阴气上升,使阴阳沟通,所以亨通。天的法则,使满盈亏损,使谦虚增益;地的法则,改变满盈,使其流入谦卑;鬼神的法则,加害满盈,降福谦虚;人的法则,厌恶满盈,喜好谦虚。谦虚受到尊敬,发出光辉,在卑贱时也不违背原则。所以,君子能够有始有终。“像传说:谦虚再谦虚,是君子以谦卑的态度陶冶自己的修养。”谦虚得到共鸣,所以纯正吉祥。这是由于心中对谦虚的美德,有所领悟的缘故。“辛劳而且谦逊的君子最后必然吉祥,可使万民归心。”谦虚是天地的道理,领导者为人谦虚,众人就会服从指挥。所以《尚书》中有“谦受益,满招损”的说法。

《吕氏春秋》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宋国有个国王就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他执意认为,宋国是天下第一强国,是不可战胜的。

有一次齐国出兵来攻宋国了,边境上的守臣派使者来向他报告:“齐国的军队已经逼近国境,临近边界居住的人民都很紧张,请速决策。”

但是,宋王听了根本不相信这套,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如此强大,齐国是根本没有胆量来碰他的。所以,这完全是边将胆怯心虚,假报军情。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这位使者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