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9572600000024

第24章 面对——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1)

新东方有一个运动,叫做徒步50公里。任何一个新东方新入职的老师和员工都必须徒步50公里,而未来的每一年也都要徒步50公里。很多人从来没走过那么远的路,一般走到10公里就走不动了。每次我都会带着新东方员工走,走到一半的时候会有人想退缩,我说不行,你可以不走,但是把辞职报告先递上来。当走到25公里的时候你只有3个选择,第一,继续往前走;第二,往后退;但当你走到一半的时候,你往后退也是25公里,还不如坚持往前走呢;第三,站在原地不动。我们知道,他不可能原地不动,所以他只能咬牙跟上。同样的道理,在人生旅途中,停止不前还有什么希望呢?所以我说:“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

——俞敏洪

你有没有抱怨的资格

有的人可能一帆风顺,有的人可能要遇到挫折。人生伴随着欢乐,也伴随着悲苦。忧患是与生俱来的。顺境是我们的愿望,而逆境则可能是生活中应有之理,应有之义。不然的话,我们又何必讲“迎接挑战”或“参与竞争”之类的话?

——谢冕(诗人、作家,北大教授)

气候有冷暖,人生有四季。没有人不想成功,更没有人喜欢挫折和打击,但人生在世,谁能万事如意?面对失意,有人选择坚持,有人选择逃避,更多的人则选择抱怨。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样,他们逢人便诉苦,张嘴就抱怨:

——失败者说:“为什么老天总是不开眼?为什么上帝总是不上班?”

——失恋者说:“为什么我爱的人不爱我?为什么受伤的人总是我?”

——失业者说:“为什么伯乐总是那么少?为什么没有人赏识我?”

——贫穷者说:“为什么财神总不眷顾我?我想要的其实并不多!”

——患病者说:“为什么病魔总是缠着我?我只不过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凡此种种,不绝于耳。更有甚者,即使是那些取得了非凡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也不潇洒,他们也有郁闷,他们的抱怨之辞并不比一般人少:

——富人说:“为什么他比我更有钱?为什么他有钱还有闲?”

——哲人说:“难道真的是高处不胜寒?为什么没人接受我的理念?”

——智者说:“为什么我不能把智慧变成钱?为什么我什么都知道却如此贫寒?”

——权贵说:“为什么人生苦短?为什么我不能成佛成仙?”

套用一句老话——人人有本难念的经,经的名字叫“抱怨”。“郁闷”,早已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有病不治,病情势必会恶化。不试着放弃抱怨,不仅会空耗许多宝贵的时间,最终还会让人在抱怨的轮回中不能自拔,痛不欲生。

所以,我们是时候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总是怨天怨地怨自己怨声载道了!或许这就是你不能取得成就、不能快乐生活的真正原因!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从不抱怨的人,他们可以给我们答案,他们说:

——当爱已成往事,请潇洒地挥手,并笑着为对方祝福!因为爱并不是占有,更何况没有人会逃避幸福!当你明白了爱的真谛,爱情的森林里总有一株爱情属于你。

——如果没有财富,或者财富得而复失,你一定要明白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恰恰是你自己。只要还有信心,只要还有勇气,还肯坚持,该是你的,终将属于你。

——当你逐渐老去,你更要学会珍惜。你要无怨无悔地活好每一天,用快乐去冲淡岁月的无情痕迹。只要保持住18岁的心情,岁月永远不老,没有人比你更年轻。

——当你失去健康,或者你从一开始就不拥有健全的身体,那么请把你的缺憾看成奋斗的动力。为了能不遗憾的离开这个世界,你应该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学会自己拯救自己。

——当你失去亲人的时候,请把悲伤的焦点向着生命中的美好转移。你必须从悲伤中恢复过来,你必须坦然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现实,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惟有如此,才能让亲人在天国里安息。

——至于挫折和失败,你更没有必要为它们抱怨和叹息。请相信,它们只能更大程度地成就你。如果你是雄鹰,你迟早会搏击长空;如果你是骏马,你必然能驰骋万里;如果你是钻石,你总有一天会放射出炫目的美丽。

不妨这样说,你要学会在放下中选择,在失败中奋起,将快乐和积极根植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天。

很多人会说,谁愿意抱怨啊?你是不了解我的痛苦!确实,生命的苦旅中有无数艰难险阻,成功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陷阱,理想固然让人欣喜,但现实却往往让人难以承受。但是抱怨又能怎样?它只会让你变得日益懦弱、苟且,陷入平庸的怪圈难以超脱。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小故事,然后问问我们自己:你有没有抱怨的资格?

2004年5月的一个晚上,在12000余名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半身人”用双掌撑地,一步步地走上了青岛天泰体育场的主席台。

这个半身人来自澳大利亚,名叫约翰·库缇斯,天生没有下肢,但是他却用双掌走遍了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人演讲大师”。此外,他还是全大洋洲的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是游泳健将,甚至只用两只手就能开汽车。

“大家好!”打过招呼,库缇斯拿起了桌子上的矿泉水瓶子,边比划边说:“从一出生我就是个悲剧,当时我只有矿泉水瓶这么大,两腿畸形,医生断言我活不过当天,可我活到了现在,35岁的我依然健在,而且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

库缇斯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其间,观众们的掌声几乎就没停过。最后,库缇斯突然举起手里的一件东西说:“我非常感谢青岛朋友的热情招待,我下榻的宾馆条件非常好,但有一样东西让我不知所措,服务生却每天都会把它放在我的床头。”说完,库缇斯把他说的东西扔向了听众席,原来是一双一次性拖鞋。

听众席一片肃静。

“如果你能穿拖鞋的话,你是幸运的,你是没资格抱怨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穿拖鞋的!”库缇斯大声说。听众席上立即爆发起一连串的喝彩声,紧接着是长久的掌声。

和库缇斯相比,您有没有资格抱怨呢?如果没有,还是及早放弃抱怨,学会珍惜,尝试面对吧!抛开那些无谓的烦恼和杂念,去适应、去发现、去感受、去改变,你一定会摆脱抱怨的束缚,在没有抱怨的世界里逐渐提升,日趋完美!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摔倒了赶紧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

——沈从文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得勒是一位钓鱼爱好者。钓鱼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咬钩之后,往往因为刺痛疯狂挣扎,但是越挣扎鱼钩陷得越紧,鱼儿也就越难以挣脱。即便咬钩的鱼儿成功逃脱,那枚鱼钩也多半会永久性地留在鱼嘴里。据此,阿德勒提出了一个很相似的心理概念,叫作“吞钩现象”。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过失和错误,每个人都难免挫折和失败,这些过失或挫折就像人生中的钓钩,一旦被我们不小心咬上,就会深深陷入我们心中,我们不断地负痛挣扎,却很难摆脱这枚“鱼钩”。这种心理,就是“吞钩现象”,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人非草木,面对人生中的痛苦,怎能无动于衷?但是就像哲人所说的那样:失去的东西最可贵,而我们却每天都在选择失去。由于不甘于过去,我们却往往失掉现在和将来!这实在是人类的悲哀。所以,即使遭遇再多的不如意,我们也应该立即爬起来!没什么可抱怨的,也没什么可遗憾的,更不必为了失败而丧气!人生豪迈,只不过是重头再来!否则,无论未来成功与否,至少这场失败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1914年12月的一天,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突发火灾。由于火势凶猛,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爱迪生的毕生心血化为灰烬。

这一年,爱迪生已经67岁。他的儿子查里斯担心父亲伤心过度,在浓烟和废墟中疯了似的寻找爱迪生。最后,他意外地发现,爱迪生居然挤在人群中观看大火,表情异常地平静,好像大火烧得是别人的实验室。儿子气喘嘘嘘地对他说:“实验室就快烧光了,该怎么办呢?”

爱迪生的回答却匪夷所思:“查尔斯,你来的正好,你母亲去哪儿了?快去把她找来,让她也看看,这样的大火真是一辈子难得一见!”

第二天早晨,邻居们都来安慰爱迪生,爱迪生却站在废墟上说:“不必为我难过,灾难自有它的价值!感谢上帝,让大火烧掉了我们以前的所有错误,这下我们又可以重头再来了。”火灾刚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推出了他的最新发明——留声机。

“灾难自有它的价值!”说得多好!既然人生的挫折无可避免,我们又何必总是活在挫折的阴影中,却无视眼前的阳光呢?与其终日怨叹、哀哀自怜,倒不如放下挫折,继续前行。也许只要一步,就能找到阳光,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