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9572600000017

第17章 定位——有什么样的定位,就有什么样的人生(2)

秦朝丞相李斯,年轻时只是楚国上蔡一个小小的粮仓管理员。有一天他上厕所,惊动了厕所里的一群老鼠,这些在厕所里栖身的家伙,个个瘦小枯干、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让人恶心。再想自己在粮仓里看到的老鼠,它们一个个脑满肠肥,皮毛光亮,整日在粮仓里逍遥自在,与厕所里的同类真是天壤之别!再想想自己,在这个小小的粮仓中一呆八年,从未看过外面的世界,这与厕所里的老鼠何异?于是李斯决定换一种活法,第二天他就离开了上蔡,寻找自己的粮仓之路。20多年后,他便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秦丞相。虽说其“仓鼠理论”历来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他的结果也很惨,但终究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

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只是一个“山野村夫”,却经常自比管仲乐毅,结果为一班腐儒所笑,但事实证明,诸葛亮确实是一个有大抱负的经天纬地之材。可见,惟有在志向上“会当凌绝顶”,才有可能在事业上“一览众山小”。

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虽数次落第,依然“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砥砺不已,结果赢得了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重,最终成为了乱世之中的中流砥柱,为收复新疆失土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话说回来,志向远大固然重要,但路还是要一步一步地走。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过: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不错,几乎从刚会写字起,我们便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梦想:我长大要做企业家、做大官、做科学家……然而今时今日,大部分人只能像文章开头故事中的小鸡那样,无法飞得更高、更远。问题出在哪儿呢?答案就是:大多数人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非项羽所属。项羽少年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学剑也未学成,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开始教他兵法。但他学习兵法也是浅尝辄止,最后导致他志大才疏,乌江自刎。可见,成功绝不是发发“彼可取而代之”之类的豪言那么简单。

美好的事物是人们共同向往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事物是否是真实的呢?如何让梦想和现实统一起来?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有的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先从梦中醒来。

很多人都推崇晚清重臣曾国藩,市面上关于他的书一出再出。但很少有人知道,曾国藩小时候据说天赋很差,普通孩子很快就能掌握的文章,他往往要背上很久。有一天,他在书房背书,一篇文章念了数十遍,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有贼人光临,潜伏在屋外,准备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左等右等,曾国藩总也不睡,只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最后贼人大怒,推门而入,大骂曾国藩:“你这个小孩,真是笨死了,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我都会背了!”说罢就在目瞪口呆的曾国藩面前流利地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至少在背书方面,这个贼人要比曾国藩更有天赋,但天赋不等于成就,伟大的成功都无一例外地来自辛勤地劳动。聪明的天赋之于贼人,就是一种浪费。而天赋很差的曾国藩,却靠着勤学苦读成为了“当时最有本事的人”之一。

凭心而论,世界上的确有天才,但天才也离不开努力。有人说,天才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没错,但在获得成功之前,你是不是得先走到门前?有人可能生来好命,但没有人生来就成功。成功只来自于勤奋。只有让勤奋坚实前进的步伐,才能最终踏平坎坷成大道,扶摇直上九万里。

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最适宜的工作就是教书,别的事情不会做。在任何国家教书都是很苦的,我从不考虑这个问题。

——陈岱孙(经济学家、教育家,曾任北大教授)

多年前,一对德国夫妇为他们正在上中学的儿子选择了文学这条路,一学期结束,老师在男孩的评语中下了如此结论:该生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于是男孩改学油画,但他既不关心构图又不喜欢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后来,他的化学老师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改学化学。这一次,他的智慧火花被点燃了,其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以致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几十年后,还是在德国,一个男孩迷上了小提琴,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父母把他带到了一位音乐教授面前,当男孩在教授面前勉强奏完一曲后,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辈子别指望靠拉小提琴出人头地了。”男孩非常难过,小提琴练习告一段落。据说,直到老年,他仍然只能勉强奏完那支惟一的曲子。但从一定程度来说,他的名字也是唯一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又过了很多年,一个中国青年农民,为了实现自己当作家的夙愿,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作,但却始终没有一篇文章被报刊采纳,而且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位编辑在信中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过于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就是这封退稿信,点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弃写作,转而练起了书法,果然长进很快。现在,他已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他的名字叫张文举。成功之后的他向记者感叹: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人生路上要懂得舍弃,更要懂得转弯!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先学钢琴后学哲学的马克思、先学钢琴后学政治的赖斯,先学文学后学生物学的达尔文,等等。他们的成功路,都在说明了成功的诀窍就是站在你应该站的位置,去经营你自己的长处。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我们要及时绕行,绝不能在死胡同里浪费时间。

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说过:“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能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也是一样的,不过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天赋忘了,就像有的人被迫当了医生,他可能是怕血的,那他不会快乐,更不会成功。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很多人只能成为‘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象’。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非得要当很烂的老虎呢?社会就是这样奇怪,本来兔子有兔子的本能,狮子有狮子的本能,但是社会强迫所有的人都去做‘狮子’,结果出来一大批烂‘狮子’。我还好,天赋或者说本能没有被掐死。”

朱德庸这么说,其实是有感而发。按照一般人的思维,20多岁就红透宝岛的朱德庸,上学时成绩肯定很好,但他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差生,甚至差到了像个皮球似的被学校踢来踢去,到最后连最差的学校都不愿意接收。

回想起那段日子,朱德庸说:“我的求学过程非常悲惨!学习障碍、自闭、自卑,只有画画使我快乐。外面的世界我没法待下去,惟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有我的快乐。在学校里受了老师的打击,我敢怒不敢言,但一回到家我就拿起笔丑化他,然后心情就会变好……开始我也像老师一样认为自己很笨,后来才明白自己不是笨,是有学习障碍。我发现自己天生对文字反应迟钝,接受起来非常困难,但对图形很敏感……幸运的是,我的父母从来不给我施加压力,一直让我自由发展。见我喜欢画画,爸爸经常裁好白纸,整整齐齐订起来,给我做画本。如果我的父母也像学校老师一样逼我学习,那我肯定要死。每个人都有天赋,但有些人的天赋被他们的家长和社会环境遮盖了,进而就丧失了。我很感谢我的父亲,在我把全部精力投入绘画时,父亲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大力支持我。”

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我们中国人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的是你能否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努力去经营好它。经营自己的长处,会不断给你的人生增值加分,而跟自己的短处较劲,只会使人迷失在失败的泥沼里。

没有人反对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可是与其用勤补拙,为什么不试着把精力用在你原本就很优秀的方面呢?问问自己,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或事业是我最擅长的吗?钻什么也不要钻牛角尖。很多目标虽然看上去令人激动,却不一定适合你。很多领域虽然看上去适合所有人,但同样不一定适合你。

我们要学会跳出圈外审视自己,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给自己一个中肯的定位,才不会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量,才不会忽略自己的最佳发力点,从而走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