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学习最高效
9572500000026

第26章 健康篇要成绩,更要成长(4)

建议家长先要调整好心态,即使孩子没考好也不要唠唠叨叨地责怪孩子,要多开导孩子。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调整,改变自己的认知。能否上大学,并非就此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就算真的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失败是成功之母。

2.调理饮食--让考生肠胃恢复常态

高考后的饮食要特别有规律、有节制,千万不能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恨不得把平时吃不到的东西一下全吃了。特别是夏天,对于自己喜欢的食物,像冷饮、冰淇淋等,千万别贪嘴。日常饮食要尽量清淡,不要喝酒,多吃一些鱼类、豆类等健脑的食物,以促进大脑的细胞代谢,缓解疲劳。

3.适度娱乐--放松紧绷的神经

许多考生认为学习几年太辛苦了,考试结束后要加倍“补偿”自己,纵情狂欢。考试过后过度放松反而有害于身体,因为从考前的高度紧张到突然过度放松,会让肌体一下子难以适应。有的考生看电影、玩游戏、上网聊天或选择蹦迪发泄,一玩就是一通宵,而有的考生整天埋头大睡,恶补睡眠,这都会颠倒生物钟,导致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大幅下降,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建议同学们考后要合理安排休息,逐渐放松,多参加户外活动,切忌纵情玩乐,“黑白”颠倒。

4.放松策略--要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对于刚刚冲刺完高考的考生而言,适当放松非常必要,但高考就像长跑,不能跑完了就立刻坐在地上。刚走出考场的考生们还沉浸在一种“应激状态”中,身心负荷较重,此刻,仅采取蒙头大睡或加倍补充营养的“消极休息”都是错误的,注重精神调节的“积极休息”才是良方。这时考生应继续劳逸结合,保持一点儿紧张状态,并有意识地控制心理活动,不去思考考试及其结果,控制情绪波动,将自己的生活模式重新规划。

经过紧张的复习和高考,加之缺少锻炼,许多考生的身体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家长在注意孩子饮食的同时,还要加强孩子身体的锻炼,以迎接大学时代的各种挑战。各种体育运动应该是所有家庭首先列入计划内的,包括步行或慢跑、骑自行车、爬山亲近大自然、室内游泳,各种球类运动等等都是不错的方式,既可以放松疲惫的身心,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为今后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考生要做到放松而不“放纵”。适当的同学聚会、玩电脑游戏、唱卡拉OK、看电影等无可厚非。但不可沉湎于此,玩各种游戏都要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

要成绩,更要成长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李天宇读高一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考试,要选拔年级前50名的学生进入重点班。第一次考试李天宇没发挥好,考了第56名,当时爸爸和李天宇都很沮丧。后来学校说两个月后还要有第二次考试。第二次考试的成绩综合排名在前30名的还可调整到重点班。爸爸给李天宇下了死命令,必须考进前30名。这两个月,李天宇拼命地学习。果然,第二次考试以第20名的成绩进入了重点班,爸爸妈妈都很高兴。

李天宇住校学习,经常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说作业多,学习忙。期中考试结束李天宇回了一次家。爸爸妈妈一看,心疼死了:一米六五的个子,开学时103斤,这次回家一称,只有88斤了,整个人瘦了一圈!

李天宇说,学校竞争很激烈,老师压力也很大,重点班最后几名要流动的,谁都怕一不留神被调走了,每天晚上要学到半夜十二点,有时候都想放弃不读了。爸爸告诉李天宇一定要坚持下去,等考上大学就好了。实际上,爸爸心里也有点后悔,他想如果李天宇到普通的班级,没有那么大压力,也许会考得更好一些,而且也有时间学更多东西,不过现在只能往前走了。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大人们常常只会关心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的意识中似乎只有孩子们的成绩才是最为主要的,而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在他们那个年龄段所应该去接受的程度和遇到的其他方面的疑惑,我们缺少了对孩子的关爱,孩子仿佛就是一台分数机器。

有一位老师去一所高校走访,发现该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目光凝重,眉头紧缩,表情麻木,从他们的眼中很少看到自信和坚强,从他们的脸上很少看到灿烂阳光,从他们的步伐中很少看到矫健和力量,从他们的言谈中很少听到欢声笑语……这位老师不禁想,他们是否是被浪费的一代?

“考试要考出好成绩”,几乎成为当代学生生活的全部理由。学生时代的每一次考试基本上是这样的结局:考试一结束,就把它忘得干干净净。这对个人成长有益的收获一点都没有,惟一的收获就是考完试之后的快感。

我常常想:考试的作用是什么?它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从小就被关注“长牙了没有,长高了没有,长胖了没有,长力气了没有,长出息了没有,长见识了没有,长能耐了没有……”可能被问的最多的是“长分数了没有”,可我们从来没有被关注“成长了没有?”许多父母在孩子放学之后通常问的一句话是“今天你学会了吗?”很少有父母在孩子放学之后问一句“今天你玩得快乐吗?”

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我们不妨大喊一声:“今天你玩了吗?同学们,生活其实很精彩!”

正确对待考试分数

考试作为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前还是评价的主要方式。分数、名次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考试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数只不过把这个差异明朗化、具体化。很多考得差一些的同学,往往是考试卷子发下来后,看到成绩不理想,他们绝不看第二眼,塞进书桌,闭口不提试卷的事;父母问起,顾左右而言他;照同学的抄一下,反正改了,老师那一关就算过了;同学之间谁和我提分数,我和谁急。这样的方式是消极的,而且永远没有“翻身”之时。

然而考试能较为集中地将你不会的知识都找出来。处于学习常态的学生,应该勇敢地面对考试,直面分数名次,并把一次次考试作为检验自己、清楚认识自己的一个渠道,把分数当成一种无言的刺激,去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而回避分数,回避名次,就是回避问题,掩盖不足,这恰恰是一种学习的“非常态”。考试就是让自己知道自己哪里不足,哪里有问题需要解决,进而不断地解决自己已经发现的问题,使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少,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达到优秀的程度。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敢于面对,迎接挑战。

考试失误如果都归咎于外因,这是不客观的,也是缺少自信的一种表现。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学习,你会成功的,哪怕失败,也是暂时的。在一位乐观者的字典里:失败,只是暂时的不成功。如何对待分数,就是如何对待荣誉和挫折。这些问题就是需要自己实实在在去做的事情,只有把这些问题纠正了,自己的学习水平才能符合教学的要求,才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当你把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都解决了的时候,就是你真正“翻身”的时候。

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考试当中和考试之后,认真分析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从考试的问题找出失利的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上尽量避免,或者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使自己不断地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学习任务,以至于适应将来的大学学习和社会学习。

作为学生,应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关键是要通过考试找出差距,争取每次都有所收获。作为家长,不能对孩子的成绩过于强求,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必要时可找有关专家咨询,给孩子以特别的指导。而作为教师,则应在研究学习、考试和教学规律上下功夫,以求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给予特殊的指导。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培养学生的这种适应能力,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如果只想把几门主课学好,没有为提高全面素质而学的意识,在今天已经开始站不住脚了,今后必然会被淘汰出局。所以,在学校时,要学会超越为分数学习的浅层次目标,不为分数所累,不为应试所累,而是为素质、为未来而学习,这样才会有辉煌的未来。要为未来而学习,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有着深刻内涵。明确了为未来而学习,就会使所学的内容更精当,所得效益更大。同时,当你明确以未来为目的而学习,在处理学习、工作等人生各种问题时就会最正确、最高明。

【高考状元高效一点通】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在高兴、愉悦、轻松等状态下学习,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郁闷、焦虑状态时,平均智商下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这时,人的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在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就会抑制思维活动,降低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学习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我们更需要适当的休息和闲暇时间,以便积累能量。“该学就学,该玩就玩。”很普通的一句话,其实有很深的道理,玩过了,精神放松了,然后才能集中精力专心学习。把学习的时间拉得越长,就越容易疲倦,精神也随着涣散了,结果既学不好也没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