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9570800000010

第10章 侃侃而谈:学识风度尽在言谈中(3)

“敬语”可以用来表示对人尊重之意。“请问”有如下说法:借问、动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打扰”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偏劳等等委婉的用词。如果我们在语言交际中记得使用这些词汇,相互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本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

你和人相见,互道“你好”,这再容易不过。可别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了丰厚的信息,表示尊重、亲切和友好,显示你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

日本人说话爱道“谢谢”。有人统计,一个在百货公司工作的日本职员,一天平均要说571次谢谢,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职员,有被解雇的可能。不管571次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但有一点须承认,相信你更愿意光顾这样洋溢着温馨气氛的场所:顾客如果买了东西,营业员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再来”;顾客不买东西,只是逛了一圈,仍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光临”。

美国人说话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报都会用,如请坐、请讲、请转告。传闻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万美元。美国人情愿花钱买“请”字,我们与人相处,说个“请”字,既不费力,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

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凡有请人帮助之事,他们总开口说声对不起: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英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两车相撞,大家先彼此说声“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自尊心同时获得满足,争吵自然不会发生。

由此可见,敬语代表一个人的精神、睿智和学识修养。在交往中运用敬语频率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和谐。根据敬语的使用范围,将其分为问候型敬语、请求型敬语、道谢型敬语和致敬型敬语,不同类型的敬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1问候型敬语

问候型敬语是对他人表示尊重时使用的敬语,此类敬语能够充分体现说话者的教养、风度和礼貌。问候型敬语主要有“您好”,“早上好”,“久违了”等。

2请求型敬语

请求型敬语就是在请求别人帮忙时所使用的一类敬语,这类敬语通常有“请”、“劳驾”、“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

3道谢型敬语

道谢型敬语主要适用于自己在得到他人帮助、支持、关照、尊敬、夸奖之后,为表达谢意而使用的敬语。“谢谢”是最为简单、最为常用的道谢型敬语,除此之外,“承蒙夸奖、不胜荣幸”,“承蒙提携”等也属于这种类型的敬语。

4致歉型敬语

致歉型敬语主要适用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或消极影响时而使用的敬语。在现代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层面不断扩大,人际关系的网络也日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当对他人造成伤害时,“对不起”是最为常用的表达歉意的方式。除此之外,“请多包涵”,“打扰您了”,“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抱歉”等词语也属于致歉型敬语的范围。

在日常生活中,敬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以上四种主要的敬语外,还有一些场合也常用敬语,如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向人道贺用“恭喜”,赞赏见解用“高见”,欢迎消费者用“光顾”,谈及老人年岁用“高寿”,称小姐年龄用“芳龄”,说他人来信为“惠书”,等等。

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敬语,在表达上要注意:首先,敬语的使用要本着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作为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塞责;其次,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灵活掌握敬语的使用,既要体现出彬彬有礼,又要不落俗套;最后,使用敬语时还应认真、直接,不要含糊不清,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并辅之以必要的体态语言。

10侃侃而谈,让你成功更直接

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大会说话,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他们平时很少说话,如果跟非常熟悉的人东拉西扯倒可以,可到了正式场合,却说不出几句有用的话。行走在社会中,他们觉得处处词不达意,时时困窘尴尬。于是,别人就会说他们是老实人,他们也渐渐觉得自己就是老实人,经常说:我不会说话,是老实人。好像老实人就必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的必定是老实人。可是会说话的未必就是不老实的。

那些不会说话的人,也不应该认为自己虽然不会说话,就是老老实实的人。否则,他们就会因此而不肯补救自己不会说话的弱点,错误地以为学说话就是学滑头,学不老实一样。不过,多数人并不那样想,他们倒真是老老实实地承认,不会说话是他们很大的缺陷。他们想练习一下自己的口才,因为他们知道有了好口才之后,就不会成为一个词不达意的“老实人”,就不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有了好口才,才能促进自己事业的发展,使自己的生活顺利而愉快。

在美国费城的大街上,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徘徊了很久。一天,他突然闯进了该城着名的商人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吉勃斯先生牺牲一分钟时间,容许他讲几句话。

吉勃斯先生对这位青年感到很惊奇,因为虽然他全身流露出一种极度穷困的窘态,但精神却非常饱满。出于好奇,吉勃斯先生同意了他的谈话请求。起初,他只打算与那个青年说一两句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呢,吉勃斯先生立即打电话给狄诺公司的费城经理泰勒先生,再由这位着名的金融家邀请这个青年共进午餐,并给了他一个极其重要的职务。

一个穷途末路的青年,竟然能在半天之内,改变自己的困境,走上阳光大道,就在于他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为自己敲开成功的大门。因此,敢于表达自己,让别人充分地了解你的长处,你的优点才能被人赏识,你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的祖先不大重视甚至不大喜欢“能说会道”的人,而那些很健谈的人常常被冠之以“夸夸其谈”的帽子。如果一个人被公认为“夸夸其谈”,那就不怎么讨人喜欢;而如果被公认为善于为自己辩护,那就没有多少人愿与之交往。相反,如果一个人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这个人往往会受到赞赏。这个传统的评价标准,依然在今天的青年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常常听到有的人说:“我这个人,笨嘴笨舌,不会说话。”似乎这并不是什么缺点。显然,这是相当陈旧的一种见解。

现代社会需要那种机敏灵活、能言善辩的人。羞怯拘谨、笨嘴笨舌的人,在现代社会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有些人很有知识,就是因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而不受欢迎;有些人专业水平很高,工作很出色,表达能力却很差,言谈拘谨慌张,逻辑思维混乱,一讲话就语无伦次,虽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但却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现代社会注重口才,谈恋爱、做生意,凡要与人打交道,口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会说话,就能够博得对方的好感;如果善于说服人,就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擅长说话,就会比别人多一些成功的机会。无数事实证明,在当今社会,敢于表达并且善于表达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11语言就是力量

我国古代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这句话,可见口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伟大导师列宁曾经指出:一个鼓动家就是善于对群众讲话,善于用自己的热情之火激励群众,善于抓住突出的、说明问题的事实的演说家。列宁本人也正是一名卓绝的演说家、雄辩家。他的一生光辉灿烂,名垂青史,恐怕与他那超凡出众的演说能力以及出类拔萃的辩论之术休戚相关。

1895年隆冬,正在彼得堡领导革命斗争的列宁,被沙俄当局捕进监狱。一间阴森恐怖的监房,立即成了列宁着书立说的场所。列宁着手写作时,什么文具也没有,他便用妈妈送来的牛奶,在书的空白地方写,这样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但用火一烤,纸上就显出茶色的字母来。但在监狱里写作是犯禁的,若被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为了不被看守发觉,列宁掏空面包,倒进牛奶,做了一只特殊的“墨水瓶”,把拣来的一支小钢笔往里一蘸就写起来,有一次,看守从门上的小洞里看见列宁正在写字,便立刻闯进门来:“哼,到底给我撞住了。你正在写字!列宁镇定地拿起“墨水瓶”放在嘴里大嚼起来。看守发懵了,说道,“你吃墨水瓶?”列宁回答说:“你眼瞎了,这明明是面包。”看守仔细一看,的确是面包,只得悻悻地走了。这里,我们至少可以说,列宁正是用一句话打败了敌人。

口才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中,就有许多口才出众的鼓动家。周恩来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在谈话中有四个特点:“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周恩来的口才蜚声海内外,他机敏的应变,非凡的气魄,犀利的言辞,柔中有刚,就连敌手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赞叹之词。据说有一次,他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介绍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一个西方记者突然提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讥笑我国贫穷。周恩来风趣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这一回答,使全场愕然。这时,场内鸦雀无声,洗耳恭听他细作解释。周恩来不慌不忙地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十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着,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一番话,语惊四座,激起了场内听众雷鸣般的掌声。那个别有用心的西方记者也不得不佩服。

征服一个人,乃至于征服一群人,用的往往不是刀剑,而是舌头。“有话好说”,是我们必须用一生来学习的艺术。因为,好口才助我们无往不胜。

12人人都需要好口才

有一副好口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和快捷方式,当你拥有这种才能时,你的能力也将使你获得更多的机会。相反,一个有学问而没有口才的人,和人讨论时就有点难于应付,这样会在无形中损失很多有利条件。

有许多人,在繁忙的人事接触中,往往觉得别人会说话似乎对自己是一种威胁。实际上,这不过是自愧口才不如别人而已。自己理由充分,别人尽讲歪理,但因为自己口才拙劣,反而被别人辩得无地自容,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古语所云“三寸不烂之舌”就是形容这些能言善辩之人的。历史上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骂死王朗”就是两件着名的以口才论辩获得辉煌战果的事例。

我们现在虽不可能去做辩士或说客,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言语”和“动作”,即说话和办事。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因为一切人情世故,大多掌控在说话当中。我们的话说得好,小则可以快乐,大则可以兴业;我们的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所以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当然,思维是口才的基础,口才是思维的表达,能说会道的人一般都头脑聪慧、思维敏捷。少数人的口才可以说是出于天生,但多数人的口才却是勤于训练的结果。口才与思维的训练是相互促进的,要使自己更聪明,使自己成为一个活跃的人,使自己能获得成功,应多多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个人不敢当众说话,最大的原因就是“心理作祟”。

当然,一个胸无点墨的人,也不可能在说话中都能做到应对如流。因为“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利器,一切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你虽不能对各种专门学问皆作精湛的研究,但那些一般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有了一般的常识,倘若能巧妙地运用起来,足以应付与任何人作十分钟的兴趣谈话。这就需要多读书、多看报、多关注世界的动向,比如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等,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的力量能够沟通世界上最复杂的信息网络——人的心灵。在职场上、商场上有“先声夺人”、“一诺千金”的说法;在政界有“金口玉言”、“一言定升迁”之语;在文化界有“点睛之笔”、“破题妙语”之论;在生活中也常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对于一个有实力的人而言,是否能说、是否会说,都直接影响着我们事业的成败。

也许,你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中国,是会说话人的天地,让不会说的人走开!”的确就是这样!

13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说话和其他的才能一样,要日积月累,不是一步登天。口才好的人也是靠在一次又一次的语言交流中观察听众,逐渐掌握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