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技探秘
9566300000028

第28章 现代科技发展探索(7)

电子图书以其鲜明特点和的多重优越性成为一些大出版公司的出版趋势。用电子的方式发行不仅可以减少印刷成本,而且能够出版更多印数极少的非主流书籍而不担心积压。着名的出版公司如贝塔斯曼出版集团、McGraw-Hill出版社、Simon&Schuster出版社、麦克米兰出版社、华纳出版社、圣马丁出版社、IDG出版集团及HarperCollins出版社等,都预计在几年内出版电子图书,并为此积极介入标准的制订工作。《Times》、《Fortune》、《TheIndustryStandard》、《InfoWorld》及《PCWorld》等杂志,也准备开辟电子图书的发行渠道。就连几家成功的网络电子商务站点(如美国的网上书店亚马逊等)也加入了电子书及出版发行标准制订的行列。由此可见,一个由多种行业共同策划的新出版体系将在几年内掀起巨大的网络出版浪潮。

延伸阅读——什么是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又简称为IPTV(InteractivePersonalityTV),它以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电子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电视服务。

网络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电视按需收看、随看随停的需求。

总的来讲,网络电视可根据显示终端分为三种形式,即PC平台、TV(机顶盒)平台和手机平台(移动网络)。

通过PC机收看网络电视是当前网络电视收视的主要方式,因为互联网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目前已经商业化运营的系统基本上都属于此类。基于PC平台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的高度成熟化程度,PC平台逐步形成了部分产业标准,各厂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都有较好的互通性和替代性。

基于TV(机顶盒)平台的网络电视,是以IP机顶盒为上网设备,利用电视作为显示终端。虽然电视用户大大多于PC用户,但由于电视机的分辨率低、体积大、不适宜近距离收看等缘故,这种网络电视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

严格地说,手机电视是PC网络的子集和延伸,它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视频内容。由于它可以随时随地收看,且用户基础巨大,所以可以自成一体。

网络电视作为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其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它的出现无疑将改变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可怕的生化武器

生化武器是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统称。这2种武器人类在战场上的使用由来已久,大约从冷兵器时代就已经开始。

当时的战场上,任何投毒行为,比如在敌方的水源如水井或河流下毒,都可以被视为是生化武器攻击行动;而利用动物身上的传染病来使敌人患病,属于典型的生物战战例。据史书记载,第一个生物战战例发生在1346年。当时,鞑靼人正在围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城,却在无意中染上了鼠疫。但是鞑靼人却并未因此而退兵,而是利用笨重的弹射机将感染病菌的尸体投进敌人的阵营中,结果使得守城的热那亚人也感染上了黑死病。

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就是以生物战剂杀敌方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所谓的生物战剂是指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些致病的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而且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

根据不同的的特点,生物战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神经性毒剂:这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剧毒——有机磷酸酯类毒剂,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有塔崩、沙林、棱曼等;V类神经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糜烂性毒剂:这是一种能引起皮肤起泡糜烂的毒剂。人或牲畜中毒后,会缓慢而痛苦地腐烂死去,且没有特效解药。它的主要代表物有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窒息性毒剂:这类毒剂会损害人或动物的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而造成窒息死亡,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几分钟内就会因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全身中毒性毒剂:这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氢等。氢氰酸有苦杏仁味,可与水、有机物混溶。战争时的使用状态为蒸汽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难,重者可迅速死亡。

刺激性毒剂:这类毒剂会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种。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失能性毒剂:这是一种能让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暂时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该毒剂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会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甚至死亡。

认识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步形成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制式武器的,主要包括装备各军种、兵种的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枪榴弹、地雷、布毒车、毒烟罐、航空布洒器和气溶胶发生器,以及装有毒剂前体的二元化学弹药等。战争时,持有化学武器者可以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和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化学武器按毒剂的分散方式可以分为爆炸分散型、热分散型、布撒型3种。爆炸分散型通常由弹体、毒剂、炸药、爆管和引信组成。借助炸药爆炸的力量,把毒剂分散成气雾状和液滴状;热分散型则常以烟火型、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将毒剂蒸发或升华,形成气溶胶;而布洒型通常由毒剂容器和火药或压缩空气压源装置等组成。

与常规武器相比,化学武器的杀伤途径较多,可以通过口、鼻、皮肤等部位的接触而中毒;而且持续时间长,可以延续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几十天;杀伤范围也相当广泛,染毒空气能随风扩散,渗入无防护设施的工事、舱室,滞留于沟壕和低洼处。

而同核武器相比,化学武器造价低,来源方便。比如以1平方千米面积内杀伤人畜计算,常规武器需要花费2000美元,核武器需要花费800美元,而化学武器仅需要花费600美元即可。不过,化学武器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恶劣气候条件和不同地形地物等都可能会影响或限制某些化学武器的使用。

生化武器的多次使用

冷兵器时代的生化武器或生化武器攻击行为的原料都是取自自然界,但是那么到了20世纪后,这些原料大多都是人造的了。人类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人造生化武器是在世界第一次大战期间。

1915年1月3日,德军在东部战场用炮弹发射苄基溴(benzylbromide)。这是一种催泪毒气,也是战史上首次出现的人造生化武器。几个月后,德军又在西部战场释放了168吨的氯气,这些氯气很快扩散成方圆5英里的毒雾,给藏身于战壕内的法国和阿尔及利亚联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英军也不甘示弱,同年9月25日,对德军阵地发射了氯气弹。可是当时风向突然发生了转移,都头来反而伤害了自己。

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统计数字显示,在1916~1917年战事最激烈的时期,交战双方总共有1.77万人死于毒气。当时的毒气主要分成三大类型:催泪毒气、窒息毒气和起疱毒气。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科技的进步,生化武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且不说交战双方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时所使用的各种毒气,纳粹德国用来屠杀犹太人的利器就是煤气——这是一种最“价廉物美”的化学武器。

除了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在二战期间也初露锋芒。比如日本关东军“七三一部队”,从1932年开始就以中国东北城市哈尔滨为基地,把活生生的中国人作为试验对象,在11个城市内展开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试验。他们所试验的生物武器包括炭疽杆菌、霍乱病菌、志贺氏菌痢疾、沙门氏菌、鼠疫菌等,在这场细菌战中,日军至少杀害了1万多中国人。

二战结束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集团展开了持续多年的冷战。东西两大集团除了研制常规武器和核子武器外,还发展了生化武器。到了1969年,美国已成功研制能传播炭疽病、腊肠中毒、布鲁士菌病、兔热病、委内瑞拉马脑炎和Q型感冒等生物武器。

由于生化武器杀伤力强且不易储存,冷战双方都担心会因此引起安全问题。所以1969年,尼克逊总统在美国成功研制大量生化武器后不久,宣布单方面停止研制计划;而苏联也在1972年和美国签订了裁减生化武器的公约。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和和现今的俄罗斯都没有全面销毁生化武器。当然,美俄无法尽快销毁生化武器库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因为销毁成本太高。

相关链接——世界最危险的三大生化武器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生化武器恐怖袭击的话题也被传得沸沸扬扬,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自然聚集到了三大最危险的生化武器:炭疽热病菌、天花病毒和沙林。

炭疽热是一种由炭疽热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孢囊具有保护功能,使细菌能不受阳光、热和消毒剂的破坏而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炭疽热主要发生在牛、羊等低等脊椎动物身上,人类感染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一。它主要有3种类型:通过皮肤接触造成的皮肤性炭疽热、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性炭疽热以及通过食用受染肉类造成的肠道性炭疽热。其中,呼吸性炭疽热后果最为严重,致命率约为95%~100%。

炭疽热杆菌的培养相对容易,而且便于大量生产,还能长期保存,因此一些国家已将它作为生化武器的重要开发项目。不过,现在人类已研制出可有效地防治炭疽热的疫苗和抗生素,所以现在即使感染了炭疽热,初期的治疗也非常容易。只要发现及时,对症下药,感染者一般不会因此丢掉性命。

天花病毒最初出现在古埃及,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这种病毒不仅繁殖速度快,空气中的速度传播也非常惊人。而且人在感染太华病毒后,在短短15~20天内致命率就高达30%!一些恐怖分子之所以青睐天花病毒,除了它具有极大的传染性和杀伤性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全世界的人都已失去天花免疫力。因为在1980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绝迹,此后所有成员国都相继停止接种牛痘疫苗。而且天花病毒的免疫期只有10年,也就是说,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已不再具备天花病毒免疫能力,尤其是那些从未接种过牛痘的人,更容易受到天花病毒的侵袭。可是再接种牛痘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它往往会引发一些导致生命危险的并发症。

尽管自然界中的天花病毒已不存在,但恐怖分子要想弄到它却也并非难事。天花肆虐期间,世界上曾有100多个国家的实验室内保存过天花病毒,这些病毒很难全部被销毁。目前,世界上还有两处获得联合国卫生组织许可保存天花病毒的正式场所,一个是美国的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另一个就是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维克托实验室。如果恐怖分子愿意出高价,就难保不会从国际黑市弄到天花病毒。

沙林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是二战期间研出的一种致命神经性毒气,它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如果人吸入了一粒米般大小的沙林,在15分钟内便会死亡。它无色无味,杀伤力极强,一旦散发出来就可以使1.2千米范围内的人死亡和受伤。

恐怖分子们虽然很容易得到和储存沙林毒气,但却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因此这种毒气只能够发动个别的、小规模的恐怖袭击。1995年,奥姆真理教就曾在日本东京地铁站制造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怎样定位的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又叫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为其星球大战计划投巨资而建立的,其作用是为美国军方在全球的舰船、飞机导航并指挥陆军作战。伊拉克战争中涌现了大量高科技装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就是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利用这个系统,不论是美国的舰船、飞机,还是每一个士兵,都能随时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随时与上级和友邻取得联系。

GPS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GPS卫星定位系统由地面控制站、GPS卫星网和GPS接收机三部分组成的。地面主控站得主要作用是实施对GPS卫星的轨道控制及参数修正;GPS卫星网是向地面发射两个频率的定位导航信息(电磁波),其中包括两个定位码信号,即C/A码(供世界范围内的民用)及P码(只供美国军方使用);GPS接收机则是为接收GPS卫星信号进行解算的,即可确定GPS接收机的位置。

GPS之所以能够定位导航,主要是因为每台GPS接收机无论在任何时刻、在地球上任何位置,都可以同时接收到最少4颗GPS卫星发送的空间轨道信息。接收机通过对接收到的每颗E星的定位信息的解算,便能够确定该接收机的位置,从而提供高精度的三维(经度、纬度、高度)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而且和以前各种定位系统大不一样的是,GPS接收机结构简单,小型接收机大约只有香烟盒般大小,重约500克,价格仅几百美元。任何人只要拿着这种接收机,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在地球上位置。GPS自动接收机是被动式全天候系统,只接收不发射信号,因此不受卫星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的控制,用户数量也不受限制。

GPS接收机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