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
经过层层筛选,赵奇和另外一个求职者进入了总经理的视线。总经理把这两位幸运者叫到办公室,不着边际地问了一些问题,感觉无懈无击。这时,总经理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二位,你们初来乍到,今天就别工作了。正好有一件差事,我想派你们去办一下。”
赵奇带头问:“总经理,有什么事?请您吩咐。”
总经理说:“是这样的。马上过中秋了,按惯例,我要给员工每人分十斤青枣,南郊枣园你们知道吗?”
赵奇笑道:“往年,我没少去那里摘枣吃。”
“那就好!”总经理说,“我在南郊枣园订下了两棵枣树,你们去采摘一下,每人一棵,摘得越干净越好——不然不就吃亏了吗?行不行啊?”
赵奇说:“请您放心,我们一定圆满完成您交给的光荣任务。”
赵奇在财务处领了两只编织袋,带着准同事出发了。一路上,赵奇想:一上任总经理就派我们干这个,这很可能又是一场考试!如果是考试,考我们什么呢?“每人一棵,摘得越多越好!”这是总经理的原话,虽然说得漫不经心,但绝不是随便说说的。天哪,他这是考验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啊。“每人一棵”,是在考验我们的“专一”度,也就是坚守自己岗位的能力,如果“吃着锅里占着碗里”,岂不有“好高骛远”之嫌?“摘得越多越好”,那是考验我们的工作能力呢,在自己的岗位上,业绩越多,自然能力越大了。这样想着,赵奇既紧张又兴奋,还有些得意。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赵奇问身边的准同事:
“哥们儿,总经理为什么让我们去摘枣呢?”
“我也不知道,”准同事眨眨眼睛,“大概就是一般的差遣吧。”
“如果是一般的差遣,那他为什么让我们一人摘一棵呢?”赵奇又问。
“那我们就同心协力,把树上的青枣全摘下来,然后二一添作五,分成两份不就得了?”
“那可不行!”赵奇严肃地说,“那叫弄虚作假,懂吗?总经理知道了,是不会答应的。”
赵奇想:我长得人高马大,这小子长得矮矮墩墩的,每人一棵树,指定我摘得多,他摘得少。一旦合作了,吃亏的显然是我。这小子不傻,可我更不傻!
到了枣园,他们一下子投入到摘枣的活动中。赵奇捷足先登,打算找棵大枣树,但仔细一比较,又发现所有枣树大同小异,树上的青枣也一样密密麻麻的。于是,赵奇挑了最近的一棵,仗着自己个子大,围着枣树,伸手便摘。摘完了树下的,又爬上枣树摘上面的。凡是能够得着的,没有一处遗漏。结果,只有树梢顶端的一小部分被迫舍弃,其他地方全摘干净了。这中间,赵奇不止一次地偷瞥那位准同事,发现他一直望树兴叹、束手无策,一个人坐在枣树下发闷呢。显然,凭他的个头,连树下的青枣都难够上。赵奇暗暗发笑,洋洋得意,感到幸运的天秤已经斜向自己了。
装满了编织袋,赵奇背在肩上,一边朝马路奔去,一边朝准同事喊:“哥们儿,我可没有你的大将风度——‘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我可是要急着赶回去的,说不定总经理正盼望咱们早点回去呢!”
“请便吧!”准同事若无其事地说。
好小子,还真沉得住气!看总经理怎么收拾你吧!赵奇心里骂着,并迅速拦住了一辆出租车,急不可耐地回去找总经理汇报去了。
可是,直到下班前,总经理才召见了他们。这时,准同事刚从枣园里回来。
“都摘回来啦!”总经理不动声色地问。
“早回来啦!”赵奇急切地回答,“我只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没有落下一粒吗?”总经理仍然不动声色着地问。
“这个,”赵奇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总经理,很难一个不剩呀,毕竟我们的手只有两尺长。”
“可我做到了一粒不剩。”那位准同事微笑说道。
“你胡说!”赵奇大声驳斥,“让总经理评评,就你这身高,你上得了树吗?真是睁着囫囵眼说瞎话,鬼都不相信!”
“总经理,我没有撒谎。”准同事争辩道,“虽然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但我可以求助于门卫。我在枣园守护人那里借了一把叠梯,登在梯子上摘枣的,自然会一颗不剩。”
“你听听,总经理。你听听,他的行为怎么能算是一个人的业绩呢?他分明是投机取巧嘛!”
“我倒是十分欣赏!”总经理打断赵奇的话说,“赵奇先生,你刚才也说了,你并没有长三头六臂,既然自己的能力有限,借力办事何尝不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呢?我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
“可是,借力再好,也是依靠他人的力量呀!”赵奇不服。
“那又怎么样?”总经理严肃起来,“有人会借力,有人却不会借力,借力难道不是一种能力吗?”
赵奇的脑子里“嗡”的一声,就知道大事不好了。
果然,总经理站起来说:“赵奇先生,你先回去吧,歇两天再听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