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9560100000020

第20章 葛底斯堡演说

不要沉沦,在任何环境中你都可以选择奋起。

——林肯

(一)

随着联邦军队的向南方的逐渐推进,密苏里州、弗吉尼亚州、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等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联邦的旗帜,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统治人物。

在这其中,就有安德鲁·约翰逊。他辞去了国会参议员和战争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被委任为田纳西州的军管州长,并打算招募一支黑人军队。

林肯对约翰逊的这一做法深表赞同,高兴地对他说:

“只要密西西比河畔一出现5万名武装起来并经过训练的黑人士兵,这场叛乱很快就会平息下去。”

安德鲁·约翰逊也是为数不多的来自南方的联邦主义者,对林肯政府十分忠诚。林肯也希望能在南方各州中找到10%的人宣誓效忠联邦,以便为今后的重建工作打下基础。于是,“林肯10%计划”便由此响震全美国。

1863年初,约瑟夫·胡克被任命为联邦军队统帅,去攻打南方军。然而胡克像麦克列兰一样,是个畏缩不前的家伙。首战失败后,胡克便转而步入麦克列兰的后尘,又被乔治·米德接替了指挥权。

老米德是一个不苟言笑,且易发脾气的人,他对人极其严厉,但却具有出色的带兵才能。6月28日,米德就职。

这时,有消息传来说,李将军准备挥师北上。林肯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因为李将军的先头部队虽然在马里兰,但后防却在弗雷德里克斯,在这么长的阵线上,某一部分就必然会被拉得很脆弱。

李将军所率领的7500名士兵穿过马里兰进入宾夕法尼亚州后,丝毫不把北方军放在眼中,一个个士气高昂。此时的李将军,正在为粮食、弹药以及欧洲各国的承认等一连串的想法所激动,带领军队直奔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哈里斯堡。

但是,这里毕竟是北方军的地界,米德很快就在李将军的身后出现了,并切断了南军的退路。

李将军自然也知道交通线对一直深入的孤军的重要性,虽然不情愿,但也只好回过头来。很快,两军就在一个名叫葛底斯堡的地方遇上了。

米德没想到李将军会回头来打自己,因此一开始被南方军打得晕头转向,先头部队也四处逃散。而李将军似乎也没想到会这么快遇上敌军,因摸不清敌军情况,也只好下令停战。

这是7月1日的傍晚。李将军的停战,让米德有了反击的机会。晚上,米德调集所有军队开赴前线,在每个险要的地方都安排了兵力。

7月2日下午,南北军双方的战斗又一次开始了,南军的朗斯特里特率领士兵猛烈攻击联邦军的左翼。战斗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南方军略占优势。

7月3日,李将军因为两次小胜而开始瞧不起北军,认为他们依然和以前一样,不堪重击,于是决定直接攻击北军中央。

然而,那里是一块开阔的地方,米德的炮火正对准那里,还有步枪埋伏在周围,时刻都在准备开火。但李将军却不为所动,认为以前北方军队中从来都没有这样有谋略的将领和勇敢的士兵,现在也一样。

南方军毫不犹豫地攻入了北军的阵地,并手拿闪闪发光的战刀,与北方军展开了肉搏战。可是,在这次战斗中,南方军逐渐开始不敌北军。北军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感到仿佛自己的手臂上悬挂着国家的命运一般,打得极其勇猛,结果南军大败而逃。

这一次李将军犯下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炮火,以步兵去对付炮兵,结果导致军队损失惨重,伤亡达3.6万余人。北方军虽然伤亡也比较惨重,达2.3万人,但相对来说比南军要轻得多。

4日,李将军带领部队退回到第一天开战时的阵地据守,而米德也无意主动攻击。

这天晚上下起了大雨,李将军准备将部队退回波多马克河。然而这次李将军的运气十分不佳,河水暴涨,部队根本无法渡河。这让李将军进退两难,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了。

米德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而试图向李将军的部队进攻。他将时间定在13日。

(二)

与此同时,7月4日这天,传来了格兰特将军打下维克斯堡的消息。这一堡垒对同盟一方非常重要,因为它控制着整个密西西比河以及其全部的航运。维克斯堡大捷后,密西西比河便畅通无阻了。林肯希望,米德将军如果能彻底催毁李将军的部队,那战争也就不用打了。

然而就在准备攻击的前一天晚上,米德召开了一个作战会议,结果只有两位军长同意这一作战计划,这次轮到米德进退两难了。总统一再督促他进攻,他也想进攻,可现在这样的结果让他很为难。

林肯似乎预感到米德会召开作战会议,因此让总司令哈勒克电告米德:

“开作战会议就打不成仗。”

果然,仗没打起来。

就在米德还犹豫不决的时候,李将军的部队已经在忙着过河了。如果此时米德发起进攻,可以稳操胜券。但米德却错过了这个最佳的机会。

14日中午,李将军的军队全部安然退回。

林肯获悉后,气得几乎暴跳如雷。他大声喊道:

“天啊!这是什么意思?敌人都已经为我所掌握,只要举手之劳就能胜利了。可是不论我怎么说怎么做,就是不能推动那支军队。在那种情况下,差不多任何将军都可以获胜。即使是我,都能打败他的!”

说到后来,林肯是太痛惜了。在痛惜之际,他不由自主地坐下来,提起笔给米德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米德将军,我认为你对李将军的逃跑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未充分理解。他当时就在你的掌握之中,只要跟踪合围,再加上我们新获得的其他胜利,战争就可以结束了。而现在,战争将继续无限期地拖下去。要是你上周不能有把握地攻击李将军,现在你在波多马克河之南,兵力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又怎么能向他进攻呢?

林肯越写越感到恼火:

现在,要指望你有多大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了,而我也不再指望了。你已经错过了大好时机,这让我感到无比烦恼!

写到这里,林肯停顿了一下,怒气也渐渐消了,心里好受了一些。他觉得自己的语气有些过分严厉了,于是又补充了一段:

请不要认为我的这些话是要指控你,或是存心为难你。正因为你已经知道我对你的不满,我才觉得最好还是诚恳地将不满的原因跟你说清楚。

此时,林肯的怒气已经全消了,他便将这份信搁起来,没有发出。

这封信一直没有发出,米德也未曾读到它。直到林肯遇刺身亡后,人们才从他的文件中发现这封信。

事实上,米德将军同其他人一样抱着这样一种观点:北方不是要占领南方,而是要保卫自己。而林肯本来是希望米德能够乘胜追击,摧毁李将军的部队,而且尽可能在对方渡过波多马克河之前这样做。可米德却始终按兵不动。林肯认为,米德等到作好大战的准备时,已经没有敌人可打了,结果不出所料,李将军逃掉了。

“他们就在我手边,只需举手之劳便可抓住”,事实上却给他白白地逃掉了。

(三)

葛底斯堡战役结束后,沙场上留下了6000多名死者和2.7万余伤者。因此,教堂、学校和仓库都改为医院,因伤病痛苦的呻吟声到处可闻,每个小时中都会有几十个人死去。在那酷热的环境之下,尸体会很快腐化,埋葬工作必须赶紧进行,简直连挖坟墓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好多尸体上面只是盖了一些土罢了。经过一个礼拜的大雨后,这些尸体又半露出来,北军的士兵只好将他们再收集起来,另外合葬在一起。

秋天很快就到了,公墓委员会决议要举行献地仪式,邀请全美最着名的演说家——爱德华·爱维莱特前来致辞。

正式邀约的请帖发给了总统、内阁阁员、米德将军、国会两院全体议员、民间着名人士以及外交使节团的人员等。在这些人当中,是极少数会答应参加的,很多人都表示不曾收到请帖。

委员会丝毫没有料到总统会来,事实上,他们也没有特别为林肯总统写邀请函,林肯也只收到了一份印制的请帖。

因此,当林肯总统写信说他要参加这个仪式时,大家都特别吃惊,同时也感到很尴尬。该怎么办呢?有些人猜测他可能太忙了,最终会根本无暇顾及,或者他根本也没什么时间准备的。甚至有人称,就算总统有时间,他也未必真的有那种本事!

的确,林肯总统是曾在伊利诺伊作过一次演说,但在公墓落成典礼上的致辞怎么会与演说一样呢?在这种场面上演说好像不太符合林肯总统的风格。

其实,这种仪式正式林肯总统所期望的最好机会,因为在这种场面上,他不但能够制服他的敌人,还可以趁机对那些光荣的亡者表示敬意。

由于请帖发来的有点迟,林肯只好在极端忙碌的两周内抽空准备了他的演说词。他简单地在一张淡蓝色的纸上打了一份草稿,并将它塞在帽子中随身携带。在致辞前的那个周日,他说:

“我起了两三遍稿,但还没完成,我还应该再修改一遍才可能满意。”

在公墓落成典礼的前一天晚上,林肯总统抵达了葛底斯堡。小镇上十分热闹,有大约15万人前来参加典礼。由于没有足够的住所,很多人只好在村庄里来回散步,等待天明。

林肯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又重新修改了他的演说词。11点时,他又到西华德部长的住处,向他高声朗诵了一遍讲词,并请西华德给出批评。

第二天一早,林肯还在继续推敲演说稿,直到有人敲门请他前往公墓。

爱德华·爱维莱特是当天特别被邀请来的演说家,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多小时。接下来就轮到总统讲话了。

在此之前,林肯还在一直在看他的演说词,现在轮到自己上台讲话了。只见他站起身,手里紧攥着那两页纸,开始以高亢的声调发表演说,偶尔还会向稿子瞟一眼:

87年,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在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这场战争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考验我们这个国家,或任何一个孕育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能否长久地存在下去。

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聚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能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的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我们不能够圣化它,也不能神化它。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不管是活着的还是牺牲了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化了,因而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

全世界将几乎注意不到,也不会长久地记起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世人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

勿宁说,倒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以便使我们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那种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与爱德华的演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林肯总统的演说总共还不到三分钟,连站在他前面的摄影师都没来得及拍照,演讲似乎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当林肯的讲说结束后,人们以为那不过是个序言。直到林肯坐回椅子之后,人们才明白,原来演说已经结束了,于是稀稀落落的掌声才响起来。

林肯本人对自己的这次演说感觉十分糟糕,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很失败。而事实上,如果拿那一次演说对当时来说,他的确是失败了。他深深地感到,这个世界将不会重视也不会长久地纪念他在那里所讲的话,但却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牺牲的勇士们在那里所做的事。如果今日林肯能够再生,知道大多数人最纪念的演讲词恰恰就是他在葛底斯堡未获得成功的那一篇,那么林肯总统不知道会多么惊喜呢!

从葛底斯堡返回途中,林肯便开始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回到华盛顿后,林肯将所有的会见都搁置一边,并将那些前来求职的要官全部拒之门外。在卧床休息期间,林肯又得到了一个消息:格兰特将军在乔治亚州大败同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