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9559900000007

第7章 迈出征服的脚步(2)

“我的勇士们,你们远离家乡,经受了饥饿与死亡的恐惧,我们的政府却没有给予你们应有的回报。现在,你们的前方就是意大利,那里有着丰足的粮食、富裕的城镇、耀眼的珠宝,我将带领你们到那片富庶的平原。在那里,你们将赢得你们的财富和荣耀。士兵们,你们将会为之英勇战斗吗?”

“会——”士兵们被拿破仑的激情演说煽动得热血沸腾,喊声也响彻云霄。

1796年4月5日,拿破仑率领着这支经过认真整顿的军队向皮埃蒙特平原进发了。

(四)

拿破仑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当时驻守在皮埃蒙特境内的军队有两支,一支是由博立尔率领的奥地利军,一支是由克利率领的撒丁军,共计8万人,并且配备强大的骑兵和压倒优势的炮兵。而拿破仑的军队只有4万多人,且炮兵和骑兵都不足。

面对敌强我弱的阵势,拿破仑并不气馁。凭着对当地地形的熟悉,拿破仑迅速作出判断:在蒙特诺特附近的一片楔形山区,是奥撒联军易受攻击的弱点所在。于是,他决定集中兵力首先从这里打击敌军,将奥军和撒军双方切断,从而让自己一开始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然而就在战争即将开始之时,一件突发事件打乱了拿破仑的部署。原来,由于内忧外患,法国政府财源短缺,曾在1796年3月间派人前往热那亚借贷,但遭到拒绝。督政府决定给热那亚人施压,迫使其同意借款。于是,督政府决定派出一支军队威胁热那亚,并想到了拿破仑的军队。他们命令拿破仑防守在萨沃纳的军队向离热那亚只有10公里的沃尔特里推进。

这一行动震惊了奥军,他们误以为法国人要进军热那亚,急忙敦促博立尔元帅南下援助热那亚。

对于督政府的这一命令,拿破仑大为光火,因为这样不仅打破了他的行动计划,还破坏了热那亚的中立国地位,导致法国远征军丧失了一个重要的补给港口。

不过拿破仑很快发现,督政府的这一命令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分散敌人的兵力和注意力。拿破仑看准这一时机,于4月6日命令防守在萨沃纳的军队余部继续向沃尔特里增援,以迷惑奥撒联军。

拿破仑的作战方法并没有被博立尔识破,他依然错误地认为法军主攻方向是热那亚,因此源源不断地将兵力调往热那亚。4月10日,博立尔率领的左路军抵达沃尔特里,并向驻扎在那里的法军发起猛攻。

奥军的这一行动使奥军左翼远远离开了中路部队,此时的中路部队已经占领了蒙特诺特。而克利率领的撒丁军团还在很远的西面,奥军中路陷入左右无援的孤立境地。拿破仑抓住这个战机,果断集中兵力,首先击败了态势孤立的中路军。

两天后,博立尔才得知自己的中路军已经被拿破仑的部队击溃了,此时才发现自己中了圈套,但为时已晚。就这样,拿破仑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迅速、果断的行动,取得了出征后第一个战役的胜利。

奥军在蒙特诺特失利后,便退守米里希摩和代戈,企图在那里等待博立尔和克利将军的援助。拿破仑在洞悉敌人的意图后,立即决定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趁两翼敌人来不及向中路增援之际,兵分两路,以最快的速度攻占了米里希摩和代戈。

14日,克利率领的增援部队赶到,拿破仑亲帅部队与前来增援的部队交战,并一举击败了克利的部队。

在夺下代戈后,法军士气激昂,遂挥师西进,又攻打了驻守在切瓦的撒丁军队。4月16日,拿破仑下令对切瓦的撒军发起进攻。而克利将军为避免落入被法军包围的危险,命令部队放弃了切瓦,退到科萨利亚河岸。

占领切瓦的法军尾随撒军西进,对撒军发起抢攻。但由于准备不足,指挥官奥热罗和马塞纳未能及时赶到敌军后面,对地形也颇为陌生,加上塔纳罗河泛滥,法军此次进攻伤亡惨重。

拿破仑迅速召集军官,研究战局,而军官们都坚决主张向撒军再度发起进攻,这充分表明了当时在军队中有一股热忱鼓舞着法军将领们。最后,拿破仑和将军们一致决定:不论士兵如何疲劳,都必须再次向撒军发起进攻,否则法军就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

然而4月22日,法军正准备发起进攻时,却发现撒军自动撤出了阵地,匆忙向西边的芒多维撤退了。

原来,克利将军想避开法军锋芒,将部队转移到芒多维东面一个更有利的阵地上。可他没想到,这一行动不仅让拿破仑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几天来都攻击不下的坚固阵地,在撤军过程中还遭到了法军优势兵力的包围。

法军强有力的打击令撒军丧失了全部的大炮、辎重以及最精锐的部队,再也无力抵御法军的进攻。撒丁国王被迫宣布退出战争,派代表到都灵南面的凯拉斯科城,与拿破仑进行谈判。

(五)

4月28日,撒丁的代表与拿破仑的谈判开始了。拿破仑以胜利者的身份向撒丁国王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撒丁必须退出反法同盟,并派全权代表去巴黎缔结和约;撒军必须交出科尼、切瓦和托尔托纳3个军事要塞;在托尔托纳移交法军之前,暂时交出亚历山大里亚;法军将控制目前所占领的一切地方;等等。

拿破仑的条件遭到了撒丁代表的严词拒绝,谈判气氛十分紧张,甚至一度陷入僵局。最后,拿破仑充分利用他的外交才能,利用胜利不断向撒丁代表施加压力,终于迫使其接受了全部条件。这样,皮埃蒙特,这个通往意大利北部的大门,在不到一个月的短短时间里就被拿破仑打开了。

皮埃蒙特的胜利,使北意大利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拿破仑决定,充分利用协议给他提供的有利条件,将战争推向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蜀地伦巴第。

1796年4月底,博立尔亲自率领一支骑兵部队突袭了亚历山大里亚、托尔托纳和瓦伦察3个要塞,但都遭到失败。无奈之下,博立尔慌忙率领主力退守波河北岸,企图借助波河挡住法军直驱伦巴第首府。

为了渡河,拿破仑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迂回行动,避开了奥军的抵抗线,将在波河上游的几万名奥军置于无用之地,从而在几乎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进入了伦巴第,使奥军在一开始就陷入一种非常不利的境地。

博立尔得知拿破仑已经渡过波河,发现自己再次上当了,他心急火燎地率领奥军主力前往皮亚琴察,企图在那里使法军背靠波河一战。但拿破仑却根本无心恋战,他很清楚,在这个危险的地方迎战奥军主力有害无益,他率领部队迅速向弗米奥推进。

5月8日,两军先头部队的在弗米奥相遇,遂展开交锋。奥军很快便抵御不住,向洛迪和米兰方向撤退。

洛迪位于米兰东南方向约40公里的地方,阿达河的下游,交通便利,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奥军始终对洛迪没有放弃。博立尔估计拿破仑可能会从洛迪方向渡河,因此在撤离阿达河时留下了一支重兵,并在阿达河附近布置了30门大炮,还打算炸毁这座桥,阻止法军过河。

5月10日,奥军向阿达河行进,准备炸桥。拿破仑发现后,调来大炮猛烈轰击对岸的奥军,致使奥军无法靠近桥头,不得不放弃炸桥的打算。

傍晚6时,拿破仑秘密抽调最精锐的队伍组成一支突击队,进行夺桥之战。可是,突击队很快就被敌人的炮火击退了。

见此情景,拿破仑意识到,司令官是战争中最好的作战表率,自己的行动也是对士兵们最有力的鼓舞。因此,他亲自带领贝尔蒂埃、马塞纳、拉纳等高级将领赶赴阵地,冒着生命危险,向阿达河桥冲杀。

在拿破仑的鼓舞之下,法军的军官和士兵们士气大涨,再度向对岸的奥军发起猛烈冲击。一些士兵发现阿达河的河水很浅,于是纷纷跳到河中,蹚水前行,向对岸的奥军射击,配合冲锋,结果这支潮水一般的冲锋队伍一举打通了这座桥。

过桥后,法军整队冲向奥军阵线。奥军阵线瞬间土崩瓦解,死伤众多。博立尔见败局已定,仓皇率残兵败将越过波河的另一条支河明桥河,逃循而去。

洛迪战役充分体现了拿破仑高超的统帅才能和娴熟的指挥艺术,而他在这次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斯巴达式的勇敢,更是受到士兵们的热情赞扬。他们以大革命时期那种共和派传统的同志式态度,亲热地称呼他为“小伍长”。一夜之间,拿破仑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传奇式英雄。

5月14日,法军马纳塞师和奥热罗师抵达伦巴第首府米兰城下,2000名守敌宣布无条件投降。15日,法军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繁华肃穆的米兰城。从此,奥地利人在伦巴第的长期统治便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