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9559900000013

第13章 登上皇帝宝座

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

——拿破仑

(一)

在欧洲各大国当中,拿破仑谨慎地选择着可能成为同盟的对象,他首先将橄榄枝伸向了沙皇俄国。

沙皇保罗一世对法国革命有着不可抑制的恐惧和憎恨,他害怕革命火焰蔓延到沙俄。因此,他与同样憎恨法国革命的英国、奥地利联合起来,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在对法战争中,他还派出俄国可供调遣的全部兵力向法国开展,但俄军最终一败涂地。当大军回国时,只剩下了四分之一。

对于这个巨大损失,保罗一世将不满全部发在了他的同盟伙伴身上,他埋怨奥军和英军没有有力地配合俄军,导致俄军几乎全军覆没。与此同时,他对另一个同盟伙伴英国更加恼怒,对维也纳内阁也怨恨连连。

俄国对盟友的诸多不满被拿破仑一一看在眼里,他决定将沙皇俄国从反法同盟军中分离出来,变成法国的盟友,让强大的盟军分崩离析。

马伦哥战役结束后,拿破仑回到巴黎,随即便给保罗一世写了一封信,表示如果驻守马耳他的法军守军最后因某种原因撤离时,马耳他岛就交给沙俄,让沙俄以圣约翰骑士团大统帅的身份代为照管。

这个“礼物”简直送得太巧妙而及时了。当时驻守在马耳他的法国部队已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周围全是英国舰队,一个法国士兵都逃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法军根本支撑不了多久。而沙皇一直想以这个小岛为据点,进而在东南方威胁土耳其,拿破仑对此非常清楚。因此,他及时地给沙皇送去了这剂绝妙的心药,让沙皇费尽心血也得不到的马耳他岛如今轻而易举就收入囊中。

此外,拿破仑还采取了另一个笼络沙皇的手段。在此之前与法国的战争中,俄军惨败,有1万名沙俄士兵成为法军俘虏。马伦哥大捷后,许多法国士兵也被反法同盟俘虏,为此拿破仑曾向英国和奥地利提议互换俘虏,但遭到两国拒绝。现在,拿破仑在给沙皇的信中称,法国愿意马上释放俘虏的俄国士兵,而这一宽宏的举动却不需要俄国付出任何代价。

拿破仑说到做到,不久,被俘的俄国军官和士兵们便重获自由,返回俄国。回国的俄军对他们在法国受到的待遇自然是交口称赞。

拿破仑的这些举动令本来就不怎么和睦的俄英关系更加僵持,保罗一世也被法国人的热情和拿破仑的不计前嫌所打动。于是,保罗一世与拿破仑开始频繁通信。昔日与法国疯狂对战的俄国,逐渐成为法国的朋友。

与之相对的,沙俄对英国愈加不满。1800年8月29日,保罗一世颁布了一项针对英国所有船泊的封港令,并联合瑞典、丹麦和普鲁士一起对付英国,将刚愎自用的英国人从波罗的海排挤出去。

法俄双方很快就携起手来,企图共同控制中欧和南欧的事务,一起抗衡英国在海上的霸主地位。拿破仑对此次联盟很满意,因为他必须先打败据海称雄的英国,才能实施他征服东方的计划。

就在法俄的强大联合准备一起远征印度、对付英国,让英国王室处于慌乱和忐忑中时,一件意外发生了:1801年3月11日,拿破仑的盟友保罗一世在俄国宫廷政变中身亡了。

听到这个消息,拿破仑咆哮得几乎不成体统,他对俄国人所实施的手段、恩惠,以及将得到的利益,现在统统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可耻的英国人,在巴黎企图炸死我没得逞,现在又通过彼得堡的阴谋要暗算我!”

拿破仑歇斯底里地叫喊着,对英国的仇恨,使他将自己遭受的暗杀及保罗一世之死这笔账全部算在英国人头上。

新继位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并没有继续保罗一世时期的政策与法国交好,转而再次与英国亲密起来。至此,法俄联盟宣告破产。

(二)

虽然与俄国联盟时间很短,但这次联盟还是给拿破仑带来了一些帮助,那就是奥地利对法俄联盟多少带有一些恐惧。

马伦哥战役结束后,1800年10月,奥地利派代表柯本茨来到法国,与以拿破仑和塔列兰为代表的法国进行谈判。谈判进行得很艰难,但由于奥地利在战场上的失败,不得不接受拿破仑提出的苛刻条件。1801年2月9日,法奥双方签订了和约。

在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新关系上,拿破仑进行得异常顺手。在法国的强大压力下,1801年3月,那不勒斯国王与之订立了佛罗伦萨和约,两国讲和。那不勒斯以前受反法同盟蛊惑,曾支持奥地利。

1801年3月21日,法国同西班牙缔结了阿兰胡埃斯条约。此后,西班牙对法国俯首帖耳,唯拿破仑马首是瞻。

1801年6月6日,法国又与葡萄牙签订条约,大大地抑制了依靠英国支持的葡萄牙海军力量。

拿破仑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所取得的胜利,令反法同盟分崩离析,现在就只剩下孤零零的英国了。英国既然已经失去众多作战伙伴,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法国的和谈。

1801年10月1日,英法两国代表在伦敦签订了预备和约的条款。此后不久,英国国内局势发生变化,一向仇视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首相威廉·皮特辞职,接任首相阿丁顿对待法国的态度与威廉正好相反。因此阿丁顿刚一上任,便派代表参加了在法国东北部的亚眠召开的与法和平会议。

1802年3月27日,法方代表约瑟夫与英国代表康华里签订了《亚眠条约》。该条约对英国也颇为苛刻,但此刻渴求和平的英国政府也沉重地接受了。因为当时的美国、葡萄牙、奥地利都先后与法国媾和,比利时和荷兰也已在法国控制之下,本来与英国关系良好的俄国也向拿破仑保证不同英国交往,这让英国人别无选择,尽管英国取得过伟大的军事胜利。

《亚眠条约》的签订给法国带来了暂时的安宁和和平,而这也给巴黎带来了繁荣。1802年的巴黎,呈现出十几年来未有的盛世太平之景,到处都是一片繁华似锦、歌舞升平的景象。每到检阅日,巴黎人民全都涌向演艺场,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活动,人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这也让作为其缔造者的拿破仑·波拿巴无时不刻不感到荣耀和自豪。

这时,拿破仑的野心再次膨胀起来。他坦诚说:

“人们将会从我身上发现野心,很多的野心,而且是最伟大、最崇高的野心,是史无前例的野心!”

第一执政的称呼已经不能满足拿破仑了,拥有至高权力的终身执政成了他新的追逐目标。

自从拿破仑执政以来,法国对恢复和平与繁荣的第一执政拿破仑充满感激,元老院决定给予他一个象征全国性的纪念。按照法国的惯例,通常是树立一个纪念碑或一座雕像,但拿破仑对这些根本没兴趣,全国都立满了颂扬他的凯旋门。最后,元老院大多数议员提议将拿破仑的执政期限延长一届(即10年)的建议。

但拿破仑还是不满足,他对参议院提出了终身执政的要求。不过,参议院否决了他的提议。

对于参议院的拒绝,拿破仑并没有表示不满,而是说:

“如果法国人民同意参议院作出的10年任期的决定,而反对我担任终身执政一职,我就遵从参议院的决定。”

显然,拿破仑是希望借助人民的手获得更高的权利。

1802年5月10日,法国议会顺应了拿破仑的愿望,就“是否任命第一执政为终身执政”的问题提交公民表决。

两个月后,统计结果出来了,350多万法兰西公民赞成拿破仑荣任终身执政官,反对者仅为8000多人。

1802年8月1日,元老院决议宣布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终身执政,并下令竖立一尊和平神塑像。塑像中拿破仑的一只手执着胜利者的桂冠,另一只手则拿着元老院的议案。拿破仑终于将终身执政的荣耀紧紧攥在手中。两天后,他颁发了《共和十年宪法》。

(三)

自从拿破仑担任终身执政以来,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成为法兰西的皇帝。为此,他几次召见弗歇尔,并不时地暗示自己想要做皇帝。善于钻营的弗歇尔马上为拿破仑的帝王梦摇旗呐喊。他向元老院呼吁建立世袭政权,并认为建立世袭政权后,即便拿破仑被刺杀,也不能毁灭世袭政权。

在弗歇尔的鼓吹之下,要求建立世袭的呼吁书和请愿书从法国各地如雪片一般飞来。元老院也提出了拿破仑登记成为法国皇帝的议案,并对拿破仑的野心进行了粉饰,称这是人民的呼声。

1804年4月30日,议员居雷向保民院提出议案,提议将执政制共和国转变为帝国,拿破仑晋升至皇帝称号,拥有世袭权利。保民院通过了这项提案。

法国人民也以压倒优势的多数拥护拿破仑成为自己的皇帝。5月18日,参议院正式批准“法兰西共和国全权委托给一个皇帝,他的称号是法兰西人的皇帝”,拿破仑终于圆了他的皇帝梦。参议院全体议员都纷纷向拿破仑传达这个喜悦的消息,并祝贺拿破仑。

面对这个结局,拿破仑自然欣喜万分,但他还是谦虚地保证:

“我的全部幸福,就是能够增进国家的福利。你们认为这个称号是对国家的光荣有益,那我只能接受。关于世袭继承法,我听从人民的意见。法国将这么大的荣耀给予我以及我的家庭,如果我的子孙再不值得这个伟大的国家爱戴和信任的话,我的心灵也不会再护佑他们。”

次日,拿破仑举行了登基后的第一次盛大的上朝仪式,法国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必须参加。拿破仑授予他麾下的18员军官为帝国元帅头衔,其中现役14名,另有4名是年事已高的退役老将。

当然,拿破仑也没有忘记对自己的家人进行封赏:妻子约瑟芬被封为皇后,母亲莱蒂齐亚、妹妹艾丽莎和卡罗丽娜封为殿下,哥哥约瑟夫封为大选帝侯,弟弟路易为要塞司令,等等。

1804年12月2日,新皇帝加冕典礼如期举行。人们纷纷从欧洲的四面八方赶来,出席观看这盛况空前、无与伦比的非凡表演,人人都争相一饱眼福。然而就在拿破仑加冕的重大日子来临前夕,约瑟芬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日子里还增添了一个小插曲。

原来,约瑟芬一直没有与拿破仑在教堂里正式举行宗教结婚仪式,她曾多次恳求拿破仑满足她这个小小心愿,但拿破仑一再拒绝。以前约瑟芬也不在乎是否能在教堂得到祝福,但现在不同了,拿破仑成了皇帝,约瑟芬担心自己的皇后地位会随时不保。如果能在教皇的主持下补行宗教婚礼,那么她的地位就有了保障。

约瑟芬找到教皇庇护七世,并赢得了教皇精神上的支持,逼拿破仑同意补行宗教婚仪,称如果没有宗教婚姻,就举行不了加冕礼。拿破仑对教皇的坚持无可奈何,虽然他为此大发雷霆。

12月1日早上,约瑟芬如愿以偿,红衣主教费什为皇帝和皇后补行了宗教婚礼。婚礼之上,两个主角表情各异,一个满面怒容,一个激动万分。婚礼后,约瑟芬让费什给她发了结婚证书,她紧紧地抓在手里,精心保存着。约瑟芬以此手段加强了她在拿破仑身边的地位。

12月2日这天,法兰西皇帝加冕日正式到来。这天早晨,巴黎的天气寒冷而潮湿,灰暗的天空似乎预示着巴黎即将到来的暴风雪。

上午11时,穿戴整齐的拿破仑和约瑟芬来到巴黎圣母院接受加冕。隆重的加冕仪式持续了4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不知是因为仪式太枯燥,还是因为连日太激动而休息不好,拿破仑连连打哈欠。

最后,弥撒结束,皇帝皇后走到祭坛前,跪在祭坛上,教皇过来为他们履行礼仪。正当教皇准备将皇冠戴到拿破仑的头上时,拿破仑却伸手接过至高无上、象征权力的皇冠,自己将它戴在头上。然后,他又拿起一顶小皇冠戴在约瑟芬的头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拿破仑觉得:他的皇冠不是上帝赐予的,而是他用自己的剑拼搏出来的。所以,他要自己亲自戴上皇冠,就像古代的恺撤大帝那样。

接着,教皇为拿破仑戴上了皇帝的戒指,拥抱皇帝,然后教皇转身面向群众高呼:

“皇帝陛下万岁!皇后万岁!”

紧接着,拿破仑宣誓即位:

“我发誓保卫法兰西共和国国土的完整,以维护法国人民的利益、快乐和光荣为治国之本。”

当拿破仑宣誓完毕后,传令官大声宣告法兰西皇帝正式登基。随即,沿塞纳河两岸直至巴士底狱,万炮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