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来自天堂的笑声(原创经典作品)
9556000000011

第11章 梅墨玉

非花非雾

民国初年,清远县有一座梅园,梅园主人是前清遗老。

遗老姓邓,年逾六旬,风雅豪爽,极爱收藏,梅园珍玩字画无数。但邓老视为至宝的是乐姬梅墨玉。

墨玉二十有余,姿色不过七八分,行动言语间却天生一段风韵。

墨玉弹得一手好琵琶,凡世间所有之曲尽皆精通。常自谱新曲,流于世间,广为传唱。

墨玉从不与梅园众多莺燕争宠,在梅林一角的清心小筑修书弹曲、读史研经。邓老来,淡然应酬,邓老去,从容相送。冷若寒梅,未曾稍展笑靥。

年年梅花放时,邓老都举行梅节,百姓人等皆可入园自由赏游。

梅墨玉从小收养在梅家,与梅弟共习乐曲,情窦初开时,便与梅弟两情相悦。

那年梅园赏花,雪压梅枝,雪下霞光点点。林溪凝涩,一弯小桥如半圆之月,墨玉红装俏立,巧笑嫣然,捧琵琶舞做“反弹琵琶伎乐天”状。

邓老于众星捧月之中,缓缓而至,对墨玉频频颔首。墨玉手中之弦铮然而断,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阴云。

第二天,梅弟在省亲途中被山北强盗赵飞虎掳走,勒索巨额钱财。梅家倾尽家产,离索要数目还相差大半。梅母早亡,梅父气恨交加病倒床上。墨玉一筹莫展。

邓老送来所欠巨款相助。墨玉与梅父请求回报,邓老一笑:“老夫惜才,不吝以万金购珍宝,希望能得墨玉长住梅园。”

梅父为难。梅墨玉思量再三。答应梅弟还家之日便是墨玉入梅园之时。

墨玉怀一念之疑入梅园,郁郁怀恨八年。

乱世多风云。一天夜里,北山众盗闯进梅园,烧杀抢夺,丫头倩儿一路跑来报信,叫梅墨玉快逃。

梅墨玉闻言没有一丝慌乱,挑灯整容,抱起琵琶,轻拢慢捻,挑拨成韵。

外面杂沓的脚步声在清曲妙音里静下来。一曲终了,一位高大伟岸虬髯环眼的壮士走进楼来,鼓掌叫“好”。

梅墨玉飘然下拜:“阁下想必是北山英雄赵飞虎,妾有一事相问,如肯以真情相告,任由英雄处分。”

赵飞虎哈哈大笑:“早听说梅园至宝,今日一见果然气韵非凡。请讲。”

梅墨玉再拜:“既然英雄仗义,请盟一誓,证所言属实。”

赵飞虎拔出腰间佩剑,雪刃在左腕一划,一道如线血丝缠于腕上,一大颗一大颗血珠沁出,串成串,又连成股,坠落下来。

梅墨玉看了一眼,郑重问道:“当年,掳走梅弟,索要钱财,可是邓老串联?”

赵飞虎字字震耳掷地有声:“偶然路遇,没有任何人串联。”

梅墨玉点头:“好,邓老何处?容我一别,即随英雄上路。倩丫头随我多年,请放她逃生。”

赵飞虎依言而行。

邓老被缚于大厅太师椅上,口不能言。众姬妾哀哭于侧,见赵飞虎进来,吓得仆倒一地,呆若木鸡。

梅墨玉抱琵琶上前跪拜:“不知先生高义,枉自怨恨八年。今奉一曲,与先生别。”

于是嘈嘈切切错杂而弹,如百万雄师挥军直下,刀枪声,马嘶声,战鼓声,呐喊声,仆地声,前进声,搏击声、发令声……凡战场应有,无所不有。

家奴仆妇、强盗兵勇,都伸长脖子,一动不动,如市井看戏,旁观另一场发生在楚汉的战争。《十面埋伏》声中,梅园周围也响起喊杀声,邓家外庄兵丁接倩儿报信,飞速来救,攻进园门。

赵飞虎手下寡不敌众,节节败退,包围缩小至厅外。

赵飞虎向手下示意撤退,一挥手,一发火枪子弹射向太师椅上的邓老。

梅墨玉一声惊叫,扔了琵琶,扑身挡在邓老前面。一朵血花在她右肩绽开。

赵飞虎错愕地大叫一声,顿足而去。

梅园遭过一次洗劫,一片残败颓废,一如时政国运。邓老受这一番惊吓折磨,也冷了一颗风花雪月之心,潜心修起佛事。墨花又绽,梅节不再。

梅墨玉枪伤初愈,在丫环扶持下,走上梅林曲桥。

邓老亲至梅园,唤墨玉近前:“当年你入园并无契约,放你出园,寻访梅生去吧。”

梅墨玉跪伏于地:“先生不肯赐墨玉一席立足之地吗?墨玉托身梅园,便连魂魄也托给梅园了。”

邓老长叹一声:“随缘,随缘……”且叹且去,终老佛堂。

梅墨玉与她的琵琶曲随着梅园的败落,也湮灭于红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