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
阳都高雪岩先生,是国画名家。他最擅长的是画鸭。年龄才五十五岁,声名鹊起已十年了。他有一怪癖,从不自己题款。每幅画画好并钤印之后,必送往阳都城北的艺宝斋,让年少于自己十几岁的斋主李天祥题款。几十年来,二人配合默契,名声都很大。
某日,年轻后生王世忠来高雪岩先生处投师学画。高先生毫不客气,一连十八天将其拒之门外。
第十九天,王世忠又来到先生门前,仍恭手执礼,谦谦如也:“先生,收下我这个徒弟吧。弟子情愿做牛做马,也要跟先生学画。”
高雪岩看他如此心诚,心里一热,慢悠悠说道:“要学画,去艺宝斋,找李天祥。”
王世忠学画心切,尽管不大情愿,但转念想一想,觉得李天祥名声也很大,且装裱店中,可过眼的画必多,高先生都如此推重他,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来到艺宝斋,王世忠一开口,就又被李天祥冷冰冰地拒绝了:“我只是个装裱匠,从不愿受人嘈嚷,也从没打算收徒。要学画,您应去找高雪岩先生,他是名家。”
王世忠道:“正是高先生让我投师于您的。”
听到此话,李天祥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竟愉快地收下了王世忠这个徒弟。
在一起时间长了,王世忠发现,李天祥独身一人,除顾客外,绝无其他人与其有交往。生活上粗茶淡饭,马马虎虎,从不讲究。王世忠很疑惑,师傅为什么不找个师母照料一下日常生活呢?
接着,他还发现了更有趣的事儿,李天祥在为高雪岩画的鸭题款时,每次总是先在他所画的鸭背上再用淡墨横扫一下。这一笔,扫得干净利索。一笔下去,水晕墨章,节奏气势,尽出其中矣。然后,李天祥才用吴昌硕行楷字体在高雪岩钤的朱红名章上方根据所留空间的大小,所题内容的多少,合理布局,一气呵成,一幅神妙的艺术品就这样最终完成了。
有时,兴致来了。李天祥先生也在案桌上铺开宣纸,提笔蘸点朱红色料。凝神片刻之后,噌噌两下,宣纸上出现了朱红色的鸭喙。接着用墨色上下两笔,快速画出圆中略呈三角形并带有绒毛感的头部。再用侧锋画出柔而有劲的鸭颈,再接一笔,画出小鸭胸部的龙骨结构和体积。用笔根部稍淡的墨色提顿一下,小鸭尾羽部又出来了。这时,李先生停一下,用笔蘸点浓墨,加点水使墨色渐淡,又干净利落地画出了小鸭的翅膀。接着用淡墨横扫一下,扫出鸭背。最后画出小鸭朱红色鸭掌,点上黑睛。一只小鸭活灵活现地画了出来。
但是,李先生很少作画,画了以后也立即收藏起来,从不示人,更不张挂。王世忠跟李先生时间长了,竟也看出了门道儿,其实李先生画鸭技艺比高雪岩高,高先生画的鸭背缺少才气,需李先生补扫一笔才成,李先生才是画鸭名家!
相处时间越来越长,二人交谊越来越深。有一次,王世忠问起了这个话题,李先生说:“年轻时我是个孤儿,很穷。爱吴昌硕的行楷字,更爱画鸭。那时流落街头,沿街乞讨,并结识了一漂亮女丐。后来,高先生收留了我俩,管我们吃住,后来还教会了我装裱书画,资助我开了艺宝斋。从此,他总是让我题款裱画。我可以不谦虚地说,其实我画的鸭比高先生的强,但我一直想着回报他,从来不对外画。”
王世忠想,其实高雪岩先生也很明白这一点,才不收我这个徒弟,让我投师李先生,高先生是爱护我啊。
三年后,王世忠学成出师,成了一画鸭名家。想到当年高先生的推荐,每怀感激之情,时常到高先生处拜访、探望。有一次,王世忠鼓起勇气,说起此事。高先生笑笑:“李先生是名家。至于鸭背,是我故意留的一处破绽。我得促他成名啊。”
王世忠又追问道:“当年您同时收留的女丐后来怎样啦?”
“唉──”高先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王世忠发现,正在为他们续水的高夫人手抖了一下,脸上布满了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