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9555700000024

第24章 一只老鼠一千六

吴芳芳

近日,县人大代表要来洪桥镇调研,镇长让刘秘书准备一份汇报材料,题目是“特色产业让洪桥镇快速奔上小康路”。材料写好后,刘秘书一溜小跑着送给镇长,让镇长看看。镇长仔细看过后,提了一点意见,那就是材料有点单薄,缺乏典型事例,让刘秘书找几个典型事例补充一下。

洪桥镇地处偏僻,发家致富的典型不多,上哪去找典型事例啊?刘秘书为此犯起了愁,再犯愁也得去找啊。刘秘书就骑着自行车挨村挨户地去找致富典型。

头一天,刘秘书跑了七八个村,走访了四百户人家,磨破了嘴皮子,也没能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典型。第二天,刘秘书又跑了九个村,结果还是不如意。

到了第三天,刘秘书跑了一上午,又是一无所获。正当他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时,在辘轳村的一个小代销店里碰到了几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那几个人一边就着花生米喝酒,一边眉飞色舞地炫富。

一个高个的汉子说俺家里养了两头牛,一年能挣七八千,一个低个的汉子说俺家里养了八只羊,一年能挣一万五。刘秘书听了摇了摇头,这都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的。他正准备骑车离开,一个叫牛二的光头小子说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牛二瓮声瓮气地说:“你们养的那些东西都不稀罕,也不赚钱。没有什么特色。”

那几个人不服气,就问牛二养了什么东西?

牛二笑眯眯地说:“我养了几十只老鼠。”

“养老鼠?养老鼠干什么用?”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

牛二趾高气扬地说:“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告诉你们,这报纸上和互联网上都说了,老鼠的用途大着呢,最大的一条用途就是搞科学研究,让老鼠生人的病,然后再用药治好它,从中发现给人治病的良方。我就养了几十只老鼠,将来可以卖给科研单位,价钱嘛……”说到这里,牛二往四处瞧了瞧,然后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实话告诉你们,一只老鼠,我能卖一千六……”

刘秘书闻言大喜,这不是现成的致富典型吗?他忙上前问牛二:“你真养了几十只老鼠吗?”

牛二见一个陌生人竟然敢怀疑自己的话,心里大为不爽。他端起面前的酒杯,“吱溜”喝了一杯,然后大着舌头说:“当然……是真的,你上轱辘村……打听打听,我牛二什么时候说……说过谎。”那几个汉子也纷纷说牛二这人很实诚,不会说谎的。

刘秘书正想进一步深入地采访一下,腰里的手机响了,是镇长打来的,问他找到致富典型没有,快点回来写稿子,马上就要用呢。刘秘书立马点头哈腰地说:“找到了,找到了,我马上回去加工材料。”

这份发言材料得到了县人大代表的肯定,他们把材料带回去,交给了报社,报社立马在头版头条发表了。牛二养老鼠发家致富的事一下子在洪桐县传开了,牛二也被大家称为养鼠大王。

县长也对这个先进的致富典型感兴趣,就带领四大班子领导和十几个乡镇场的一把手亲临辘轳村,要向牛二请教养鼠经,如有可能的话,就要在全县大力推广。

十几辆黑色轿车排着溜来到了辘轳村,这可是辘轳村百年难遇的盛景啊,村里父老乡亲们都跑出来跟着看热闹。

在牛二的家里,县长和颜悦色地问牛二,老鼠在哪里?能不能让他们参观一下。

牛二愣了愣,就把他们领到了厨房,只见地面上放着一只僵硬的死老鼠。牛二说:“这是我昨天晚上刚打死的,这家伙偷吃我的粮食。”县长皱了皱眉头,又问:“就这一只吗?你不是养了几十只老鼠吗?”

牛二挠了挠头说:“俺家就这么一只老鼠啊,一只就把我折腾够了,为了抓到它,我搬桌子,挪柜子,折腾了半宿,要出来几十只老鼠,我非累趴下不可。”

县长的脸色立即沉了下来,刘秘书见状,急忙把牛二拉到一边,提醒他说:“前两天,你不是在代销店里说自己养了几十只老鼠吗?一只老鼠还能卖一千六呢。”

牛二这才恍然大悟,忙说:“哦,原来你问的是这个老鼠,有,有,请跟我来。”

牛二把一帮领导领进屋里,指着电脑上的QQ牧场说:“喏,能卖一千六的老鼠都在电脑里待着呢。”

大家顿时哭笑不得,原来牛二是网络游戏里的养鼠大王啊。这时,牧场里的一只老鼠突然停了下来,张嘴喷出一行大字:想发家,养老鼠,一只能卖一千六!这是牛二给QQ牧场设置的自定义话语,用在这里倒也应景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