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才大略的统帅
9555600000009

第9章 开辟建立工农武装的道路(5)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团部及第一营第一连工农革命军,在王佐派来的代表的带领下,即将登上大小五井和茨坪,全体指战员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站在荆竹山的“雷打石”上,毛泽东向大家作上山前的最后一次指示。他说,我们这次上井冈山,一定要和王佐搞好关系,要和那里的农民自卫军、农民群众搞好关系。如果像有的同志那样,到这个地里掰一个苞谷,又在那块地上挖两个红薯,那恐怕山上的王佐就不那么喜欢我们喽!山上的穷苦百姓就更不喜欢我们喽!接着,毛泽东庄重地说,为了使那里的军队和老乡能相信我们,欢迎我们,现在我宣布三条纪律: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初,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县城,分兵发动群众时,毛泽东又为工农革命军规定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随着工农革命军的转战与实践活动,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不断修改、充实、完善。不久,三项纪律中的第二条“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改为“不拿群众的一个鸡蛋”,以后又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并把三项纪律改称为三大纪律。六项要求或说六项注意增加到八项注意。随后,又提出“不搜俘虏腰包”和“进出要做宣传工作”两项注意,八项注意又改为十项注意。后来,又将新增加的四项合并为“不得胡乱屙屎”、“不搜敌兵腰包”两项,使十项注意恢复为八项注意。

毛泽东不仅亲自为工农革命军制定了三大纪律与六项注意,而且还经常向指战员逐条解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含义与要求。针对“损坏东西要赔”这一条,毛泽东对战士们说:打破了群众的一只水缸,赔他一只新缸,虽然新缸不如旧缸光滑,但是,赔总比不赔要好,群众会满意的。他要求战士们要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背得滚瓜烂熟,严格遵守,谁也不得违犯。

为了督促广大指战员认真执行群众纪律,工农革命军各连的党支部都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当作检查行动的标准。前委还专门成立了“纪律检查组”,负责检查各部队遵守群众纪律的情况。当部队离开一个地方时,“纪律检查组”的成员分头到群众中间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查漏补疏,以此来推动部队严格执行和切实维护群众纪律。

毛泽东更是以身作则,经常教育干部战士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不准拿老百姓的一根稻草、一个鸡蛋、一针一线,使大家懂得工农革命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和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有一次,毛泽东发现个别战士吃了群众地里的苞谷。除了对违反群众纪律的战士进行批评、教育外,毛泽东托人找来一块竹牌子,亲手在上面写了字,然后把它插到群众的苞谷地。竹牌上写着:因为我军肚子饿了,为了充饥,把你的苞谷吃掉了,违犯了纪律,现把二元钱埋在土下,请收下。群众看到了这块竹牌子,感动万分,纷纷称赞工农革命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

在毛泽东的教育和指导下,在党的领导下,工农革命军处处模范地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时时刻刻爱人民的赞誉迅速传扬开来,对于团结人民群众、加强工农革命军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对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都起到重大作用。

朱德与毛泽东的名字连在一起

愚蠢的周鲁根本没有仔细研读上述中央文件,只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了一遍,从而把“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误记成“开除党籍”,致使毛泽东不明不白地当了一个多月的“党外人士”。

毛泽东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井冈山的红旗,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航程,引起了无数革命者的向往。

八一南昌暴动的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遭到失败后,朱德在陈毅的协助下,率领留守三河坝的一部分起义军,沿闽粤赣边境向西转移,力求迅速摆脱敌人的追击和土匪以及豪绅民团的袭扰,寻找立足点。当部队转移到赣南地区时,朱德、陈毅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革命责任感,从党的事业出发,紧密合作,对面临溃散危机的部队,从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和行动任务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整顿,将全军八九百人合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经过整顿,部队团结统一了,纪律性加强了,战斗力提高了。

1927年10月,部队由广东转移到达江西信丰时,从中共赣南特委处得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朱德所部指战员,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有些干部读过他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现在听说毛泽东在井冈山上树起了红旗,这给他们增添了很大的斗争勇气和革命信心。接着,1927年11月间,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在崇义、上犹地区打游击时,便派原在第二十五师政治部工作的毛泽覃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联系。毛泽覃是毛泽东的胞弟,接受任务后,装扮成国民党第十六军的副官,代名“覃泽”,由资兴经茶陵到井冈山。见到毛泽东后,他详细介绍了朱德所部及其行动情况,并转达了朱德的问候。在这期间,由张子清、伍中豪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一个营,在遂川大汾遭敌袭击转移到上犹县的鹅形地区时,陈毅曾亲自去和他们取得了联系,通过他们知道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之前的具体情况,并把从国民党军范石生部那里(当时朱德、陈毅所部同范部有一种特殊关系)搞到的一批弹药和军用物资,补充了张子清、伍中豪率领的这个营。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非常关心周恩来以及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10月下旬,毛泽东曾带领部队向茶陵方向游击,目的就在于打听南昌起义的部队的下落。毛泽东从报上得知南昌起义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的消息,即派何长工去与湖南省委及衡阳特委联系,并要何长工打听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11月中旬,何长工在长沙找到湖南省委后,于12月中旬辗转来到广州,而后在广东韶关犁铺头找到了朱德、陈毅、王尔琢及部队,向他们介绍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并汇报了这次下山找朱德联系的经过。朱德听后高兴地说:好极了。我们跑来跑去,也没有一个地方站脚,正要找毛泽东同志呢!前些天刚派毛泽覃同志到井冈山去联系了。接着,朱德详细地询问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情况,问井冈山的环境怎样?群众多不多?……第二天,朱德给何长工写了一封信并给了他一部分盘费,叮嘱说:“希望赶快回到井冈山,和毛泽东同志联系。我们正在策动湘南暴动。”1928年1月上旬,何长工返回遂川,把会见朱德、陈毅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

1928年1月12日,在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暴动的序幕。不到两个月时间,暴动浪潮波及的16个县相继起义,中心区域的宜章、郴州、耒阳、永兴、资兴、安仁等县相继恢复了党的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师和两个独立团,同时,发动群众打土豪,开展土地革命斗争。3月底因强敌进攻,暴动失败。湘南暴动失败后,部队干部战士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上井冈山,找毛泽东同志去!于是,朱德、陈毅等果断地决定,除留一部分地方武装继续在湘南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二千余人及湘南农军八千余人一起撤出湘南,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

然而,就在此时,湖南省委派特派员周鲁上了井冈山。他一到井冈山便竭力推行当年2月省委作出的在湖南实行“总暴动”的计划,攻击毛泽东“太右”,“烧杀太少”,强令部队分兵攻打湘南。

为了更顺利地贯彻“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周鲁上山后便宣布了湘南特委的决定:解散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撤销毛泽东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职务,把前委改组为师委,任命何挺颖为书记,毛泽东为师长。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周鲁竟声称按照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宣布开除毛泽东的党籍。这不仅使毛泽东始料不及,就连红四军的其他同志也感到十分唐突。何挺颖甚至直接同周鲁顶撞起来:“你们要撤毛委员的书记是哪里的命令?他在频繁的战斗里,在险恶的环境下,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插稳了红旗,这是很不容易的,毛委员威信高,这样的领导都要撤,党的原则哪里去了!?”周鲁听后态度蛮横地说:“我是代表特委、特委代表省委,省委代表中央,中央代表国际……”声音越嚷越高,口气大得吓人。尽管周鲁挥舞着“尚方宝剑”以势压人,大多数人仍对周鲁的决定表示出强烈不满,有的愤怒地斥责他:“你把毛委员撤了,把井冈山的红旗拔了,到湘南还能不能插稳?”

周鲁见众怒难犯,只好降低嗓音说:“我是奉命来撤他的,我没有办法,你们有意见向省委、特委报告好了。”

当毛泽东听完周鲁宣读撤销他的前委书记,开除他党籍的决定时,没有作任何解释,只是神色黯然,不停地吸着烟。接着,他以缓慢的口气对大家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这么多干部,大家当师长,大家当参谋长,我这个师长就好当了,也不愁打不好仗。”至于开除党籍一事,毛泽东在时隔30年后的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仍颇有感触地说:“……当时中央开除我的党籍,这就不能过党的生活了,只能为师长,开支部会我也不能去。”这表明,当时毛泽东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党外人士。

尽管此时毛泽东已改变不了特委的决定,但在前委取消后,仍多次去函向湖南和江西省委反映情况,要求重新组织前委,并写信给江西省委转中央说明“取消前委后,顿失中心,各自为政,起不良之现象”。江西省委接到毛泽东信后,并未采纳他的意见,反而向中央写信表示:“对于毛泽东的来信在第四军中组织前敌特委,省委意见认为没有必要,一切工作可委师委担负。”接着,湖南省委又强令毛泽东等率工农革命军从江西进入湘南,支援那里的暴动。毛泽东此时身处逆境,只能依令从事。由于红军主力被调下山,边界地区无力防守,被敌占领一个多月,从而导致了惨痛的“三月失败”。

就在这次冒进湘南中,毛泽东在宁冈县终于看到了半年前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的有关决议,从而澄清了周鲁误传“圣旨”,开除他的党籍的错误做法。原来,在1927年11月瞿秋白主持召开的中央会议上,虽对湖南省委委员彭公达、毛泽东、易礼容、夏明翰作出了处分决定,并宣布撤销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但并未开除他的党籍。愚蠢的周鲁根本没有仔细研读上述中央文件,只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了一遍,从而把“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误记成“开除党籍”,致使毛泽东不明不白地当了一个多月的“党外人士”。

事实澄清后,毛泽东很快被恢复了党籍,这样,周鲁作为特派员上山来的作用,仅仅是传达、执行了中央的决议,并未取代毛泽东。

4月24日前后,毛泽东率队抵达宁冈县砻市。在此之前,朱德、陈毅已住在龙江书院,毛泽东得知后便不顾一路征尘,立即带领干部向龙江书院走去。朱德听说毛泽东来了,也赶忙与陈毅、王尔琢出门迎接。快走进书院时,朱德迎了上去,两双巨人的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毛泽东一见朱德便高兴地说:“这次湘粤两省的敌人竟没有整倒你。”

朱德说:“我们转移得快,也全靠你们的掩护。”两人热情寒暄一阵后,便一同走上文星阁。毛泽东把井冈山工农革命军的几位团一级干部逐个介绍给朱德,其中有张子清、何挺颖、宛希先、袁文才、何长工、伍中豪等;朱德也将手下的得力人才介绍给毛泽东,其中有陈毅、王尔琢、蔡协民、胡少海、邓允庭等。“朱毛会师”形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一支工农武装,从此,毛泽东、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特殊象征。

两军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陈毅任教导大队队长,共辖两个师六个团,总兵力一万余人。

5月4日,山清水秀的砻市,在朝霞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可爱。在砻市南边的一个草坪上,有一个用门板、竹竿搭起来的主席台,被无数面红旗簇拥着。主席台两旁,插满了写着“庆祝两支革命部队胜利会师”、“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标语牌。

一清早,人们就川流不息地向会场走来。不到10点钟,20里路外的部队也都赶到了。会场挤满了人。10点钟,由毛泽东、朱德、陈毅和党、政、工、农各界代表组成的主席团登上了主席台。在掌声、鞭炮声、军号声中,庆祝两军会师暨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大会正式开始。

在庆祝大会上,朱德、毛泽东、王尔琢都讲了话。

朱德讲话说:我们党领导的两支革命武装的会合,意味着中国革命的新起点。参加这次胜利会师大会的同志,一定都很高兴。可是,敌人却在那里难过。那么,就让敌人难过去吧,我们不能照顾他们的情绪,我们将来还要彻底消灭他们呢!这次胜利会师,我们的力量扩大了,又有了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不断地发展革命。最后,他希望两支部队会师后,要加强团结。他又向群众保证,红军一定保卫红色根据地,保护群众分田的利益。他的讲话刚结束,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讲话。他指出这次会师是有历史意义的,同时分析了红军部队的光明前途。他说:我们工农革命军不光要打仗,还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现在,我们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不如敌人,但是,我们有马列主义,有群众的支持,不怕打不败敌人。敌人即或有孙悟空的本事,我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因为我们有如来佛的本事。他们总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我们要善于找敌人的弱点,然后集中兵力专打这一部分。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敌人也是有弱有强,兵力分布也难保没有不周到的地方。我们抓住敌人的弱点,狠狠地打一顿,打胜了,立刻分散躲到敌人的背后去“捉迷藏”。这样,我们就能掌握主动权,把敌人放在手心里玩。毛泽东这一番话,把大家说得信心倍增。

王尔琢讲了一番军民关系问题。各方面的代表也都讲了话。大家都满腔热情地祝愿新成立的第四军,在将来跟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伟大的胜利,根据地能顺利发展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