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9555200000046

第46章 工党的力量与弱点(3)

工会政治基金的主要用途就是资助工党。资助形式有三种:(1)工会每年向工党交纳集体党费。从理论上讲每个工会交纳的款额基本上依据该工会交纳政治基金的会员数而定。1982年,交纳的款额是每个会员45便士,到1983年上调到每人50便士,1985年又调到70便士,到1994年,这个款额涨到1.80镑。但实际上,多数工会并不是严格按照实际交纳政治基金的人数来交纳党费的。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打了折扣。当然,有时是工党限制了一些大工会的集体党员人数,以削弱它们在工党年会中已经有的巨大影响,因为在年会中某个工会所掌握的投票权是由其注册的集体党员数亦即交纳的党费款额决定的。因此,几个大工会的集体党员数都少于其实际的会员数。如运输和普通工人工会有会员155万名,集体党员数为125万名;第二大工会——工程工人工会有会员944千名,入党人数为854千名。但不管怎样,工会交纳的党费构成了工党常规年收入的主体部分。据统计,从1973至1983年,每年工会交纳的党费都占工党年总收入的42—83%;其中1977年,工党年总收入是1,536千镑,工会的党费是1,268千镑,后者占前者的83%; 1983年,工党总收入为6,200千镑,工会的党费为3,000千镑,后者占前者的48%。

(2)对工党竞选的资助。每到大选时,工党要设置大选基金,以提供工党的竞选费用。大选基金的主体部分来自于工会的捐赠(党费以外的)。从1978年起,大选基金的筹集工作由一个在这一年建立的名为“工会会员争取工党胜利”的组织负责。所有加入工党的工会都被要求加入这个组织。该组织不涉及政策问题,只关心如何在财政上资助工党,同时也关心党的组织、宣传和政治教育。在大选以外的时间里,该组织还在补缺选举及日常事务中帮助工党。1983年,该组织从工会那里为工党筹集了2,200千镑。其中捐赠超过100千镑的有:运输和普通工人工会500千;普通和市政工人工会280千;全国矿工工会225千;公共雇员全国联合会220千;混合工程工人工会150千。更为有趣的是,据工党全国执委会1983年的报告,从未加入过工党的电讯管理协会在1983年还捐赠了18千镑;另一个未设政治基金的银行保险金融工会也捐赠了500镑,该工会曾明文禁止自己进行政治捐赠,宣称自己将不属于任何政党。

(3)对工党地方选区组织的捐赠。这笔捐赠主要是用来资助议会候选人。在1933年黑斯廷斯工党年会上,工党做出决定,限制加入工党的组织对选区党组织捐赠的数额。关于这方面的具体内容集中体现在广为人知的“黑斯廷协议”这个文件中。后来这个文件几经修改,到80年代时,规定:工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承担议员候选人所需要费用,其最大限额为全部费用的80%。此外,工会还可以承担每年选区协会的组织和登记费用,其最大限额在乡村选区要高于城镇选区。在雇用专职代理人的选区党组织,工会每年的捐赠最高限额可以提高到能够支付代理人的薪金。在1983年,得到工会资助的工党候选人有170人,其中122人当选为议员;1979年相应的数字为191和150。很明显,得到工会资助的候选人比没有者在竞选中获胜的机会大得多。1992年工会资助了173个候选人,其中143人当选,当选率为83%;而在没有被工会资助的461个候选人中,只有128人当选,当选率为28%。也就是说在1992年大选中,一多半工党议员和1/4多的候选人是得到了工会的资助。当然,很多得到工会资助的议员和候选人本身就是工会的人。1983年,有24名议员来自运输和普通工人工会。其他几个大工会所拥有的议员数分别是:矿工工会14人;工程工人工会12人;普通和市政工人工会11人;铁路工会10人;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协会10人。

工会对选区党组织的资助主要用于如下的支出:(1) 专职竞选人员的费用和租用办公设备的费用; (2) 组织和培训工作的费用; (3) 每年大约750镑用于选区党组织的日常开支; (4) 支付代理人薪金的70%。

总之,工党对工会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的,二者的关系将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对工党来说仍是一个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第三节 工党能赢得几连冠

工党自本世纪初诞生以来,就一直以社会主义和工人政党自居,并以党章第四条中所写的实现公有制社会为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前半叶,它高举这面旗帜,使自己不断壮大,跻身英国政坛,取自由党而代之,成为在英国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之一。工党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得到了工会的鼎力支持。英国多数工会都是工党的集体党员,并以工会政治基金的名义向工党提供财政资助。不仅如此,工会还直接参与工党的决策及其他重大事务。然而,进入本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英国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工党原有的优势逐渐转变到了其反面:鲜明的社会主义目标不但不再能使工党赢得更多的选票,反而成了它争取日益庞大的中间阶级选民的一大障碍;同工会的密切关系也常常给工党带来很多麻烦。从1951年起至1997年5月前的46年间,工党总共只获得4次大选胜利,累计执政时间才11年,特别是从1979年开始,工党连续4次大选失利,持续18年在野。这一情况就充分表明:工党原有的优势已经丧失,它必须改变自己的面貌,重新确定自己在英国社会中的位置。

然而,工党的改革也给它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难。首先是纲领、政策。按目前工党的改革趋势,它同自由民主党甚至保守党的界限就越来越不明确,这样,工党就有失去原有的阶级基础和选民队伍的危险。工党如何给自己在英国社会中定位对它将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

1996年7月,工党公布了它的政策声明,但主要东西与保守党现行政策没有多大差别,据此有人说,布莱尔只是大胆地改变了工党,但并不想改变英国,尽管工党发出了要“重建我们的社会”的豪言壮语。

除了提出治理国家的基本政策外,1996年政策声明还提出了一些体制改革的内容,诸如对苏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权力下放,改革贵族院即上议院,通过立法使政府更开放一些,制定一个权力法案使法官在保护个人自由上有更多的权力,等等。

工党的意图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改革的形象,以区别于保守党,同时这些改革也是建设“英国新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工党所提出的改革内容若实行起来,都会引起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英国是一个保守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任何激进的改革都不会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虽然英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着很多不民主、不合理的东西,如上议院议员非经选举产生,中央政府过分集权等,然而这些都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的,要改变它,势必要进行宪法性的改革,而宪法性的改革会引起英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甚至动荡,这是多数英国人所不喜欢看到的,尽管他们都抱怨这些不合理的东西。更何况改革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正因为这样,在工党新政策声明制定出来后,保守党立即抛出了攻击工党的重磅炸弹,喊出了“新工党,新危险!”的口号。

更为重要的是,工党在提出体制改革方案时,“漏”掉了一个最值得改革的内容,即改革英国的选举制度,变简单多数制为比例代表制。简单多数制在英国实行了几个世纪,其不公平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使1/4左右的选民难以通过大选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选择。比如,1992年大选,保、工两党的得票率为76.3%,但却获得了93.2%的议会席位;而其他党,特别是自由民主党虽拥有相当数量选民的支持,但所得席位却寥寥无几。很明显,现行选举制度十分有利于轮流执政的两个大党。正因为这样,尽管自由民主党等小党极力倡导改革选举制度,但却得不到执政党和主要反对党的响应,而国家的任何改革不能没有这两个党的参与。托尼·布莱尔就曾明确表态,他反对实行比例代表制。然而,许多观察家认为,不改革选举制度,其他改革都难以奏效,工党在改革问题上正在冒浪费时间和政治资本的危险。因为不改革选举制度,工党就很难达到它预期的通过改革来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形象,进而吸引选民的目的。选民们会发出疑问,工党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

可是,改革选举制度更是一个宪法性的改革,选举制度的改变有可能促使英国基本政治体制的改变。人们都知道,维系英国两党制存在的一个重要纽带就是简单多数制,否则,早就有可能出现第三党崛起,同两大党分享政权的局面了。

除了纲领、政策上的问题外,工党与工会的关系也是一个难解的“结”。虽然工党改革了同工会的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实际上是斩不断、割不开的。就与工会的关系来说,“新工党”虽然改变了模样,但并没有完全脱胎换骨,它还不得不带着“旧工党”的很多痕迹,而且这些痕迹是很难去掉的。历史经验表明,同工会保持过密的关系对工党自身的发展和独立决策非常不利;但是若失去工会的支持,工党不仅在组织上会被大大削弱,而且在财政上也会出现问题,而没有雄厚的财政基础,工党是很难发展壮大的。如何处理好同工会的关系,使之有一个最佳的度,对目前的工党来说也是个重要的难题。

组织问题是工党面临的又一个难题。工党内部左右两派的斗争和派别组织活动是个生来俱有的问题。目前,工党看来是比较团结,1994年的领袖选举和1995年的党章修改虽有斗争,但没有引起党的分裂。然而,这不等于说矛盾已经解决了。历史的经验是,当工党长期在野,全党面临危机时,左右两派的斗争会缓和一些,以便共同努力争取上台执政;但是,一旦工党执政了,左右两派会因政策分岐而重开战火,从而造成严重内耗。如何在执政以后继续保持党的团结也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就目前的工党来说,虽然实现了上台执政,但能够象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那样来个连续十几年执政,并政绩斐然,使英国有很大改观,却是相当困难的。而能否成功地连续执政两届以上是一个议会政党成熟与否的标志,而工党还没有这样的历史。不过,不管怎样,工党在80年代初所遇到的将要被第三党取代的危机已经过去。将来一段时间内,工党和保守党仍将是英国政坛上的两支主要力量,两党制将继续运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