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励志书
9504400000023

第23章 从小就人见人爱——如何让别人喜欢你(7)

“试想一下,我和这位经理打了4年交道,一心想把面包卖给他,可是一直没有成功。如果不是我设法找到了他所感兴趣的事,了解到他喜欢谈论的问题,恐怕我现在还在和他死磨硬泡,却一无所获哩!”

如何使人即刻喜欢你

你遇到的每个人,都有比你优秀的一方面,而一个绝对可以让你赢得他欢心的方法是,以不留痕迹的方法让他明白,他是个重要人物。

有一次,我在纽约一个邮局排队,准备邮寄一封挂号信。我注意到那位负责挂号信的邮局员工对他的工作很不耐烦的样子——称信、取邮票、找零钱、开收据……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着这种单调而重复的工作。

于是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让这个人喜欢我。显然,要让他喜欢我,我必须和他说些让他感兴趣的话。不是关于我的,而是有关他的。”因此我问自己:“他是不是有值得我赞美称赏的地方呢?”

这个问题有时候不是那么容易回答,尤其当你面对一个陌生人时。但是这次却非常凑巧,我很快就在他身上发现了值得我赞美的地方。

就在他给我称信的时候,我热情地对他说:“我可真希望自己也有您这样一头好头发。”他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我,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微笑。“但是现在没以前好了。”他很谦虚地说。

我诚恳地对他说:“虽然它比以前稍减光泽,但仍然还是那样好。我可真羡慕您有一头这样好的头发。”

他听后显得格外高兴,于是我们愉快地谈了起来。最后,他对我说:“有许多人曾说过我的头发好看。”

我敢打赌,他那天吃午饭的时候,绝对非常高兴;那天晚上他回家后,一定会欣喜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妻子;他甚至会对着镜子夸赞自己:“我的头发实在太漂亮了。”

有一次,在某个公共场所,我讲到了这件事。一个人问我:“那你从他那里获得了什么?”是的,我要从他那里获得什么?我从他那里又得到了什么?

假如我们是这么自私,一心只想着得到别人的回报,那我们就不会给人任何快乐,不会给人一点儿真诚的赞美。假如我们的气度如此之小,那我们只会收获失败与沮丧,而不会有任何的成功和幸福。

不错,我确实是想从他那里得到某些东西,要得到某些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东西,而我也确确实实得到了!你看,我赞美了他,让他得到了美好幸福的感觉,可是他对我却难以回报——这种感觉可是无价之宝。你会在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以后,仍在记忆中想起它,得到一种美妙如歌的体验。

在人类行为中,有一条至为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守它,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如果你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尽的挫折中。这条法则就是:“永远尊重别人,使对方获得自我成就感。”这正如杜威教授所说的:“自重是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冲动和欲望”;也正如詹姆森教授所说的:“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欲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我也曾一再强调,这种冲动正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正是这股力量促使人类创造了文明。

千百年来,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人类关系的准则,终于悟出一种观念。这个观念并非什么新的发明,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波斯、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及印度和耶路撒冷等地,先哲们就在传播这种观念,这就是中国先哲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

你希望周围的人喜欢你,希望自己的观点被人采纳,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重视;你不愿听到不值钱的卑贱的谄媚,但渴求得到真诚的赞美。你希望你的朋友和同事都能像史考伯所说的那样,“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我们大家也都希望如此。

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先遵守这条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应该先怎样去对待别人。

你该如何、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去做呢?答案是:随时随地实践,这样它就会给你带来神奇的功效。

例如,我曾向无线电商厦一位穿戴整齐的导路员打听舒维尔先生的办公室在哪里。他口齿十分清晰地说:“舒维尔,(他稍作停顿)18层楼,(又稍作停顿)1816号房间。”他挺着胸,抬着头,显然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方式非常自豪。

我走到电梯边上,很快又转了回来,对那位导路员说:“你回答我的方法实在是太美妙了,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你,向你表示祝贺。你的回答非常清楚准确。你真像一位艺术家,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他听了我的话之后,精神焕发,显然高兴到了极点。他告诉我为什么他每次都稍作停顿,为什么每说一句话都会那么准确……你看,我短短几句话就让他如此得意,以至于将头高高抬起。我很快就到了第18层楼,这时我突然感到自己那天下午也算是为人类的幸福做了一点有益的事情。

其实,你大可不必等自己当上大官,干了大事业或发了大财之后,再去奉行这条法则。你几乎每天都可以运用它,然后自然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例如我们进餐馆,要了一份法式炸薯条,而女服务员却端给我们一盘薯泥。这时我们不妨说:“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但我更喜欢法式炸薯条。”女服务员会说:“不用客气,一点也不麻烦。”由于我们对她表示了尊敬,因此她会很高兴地给我们换炸薯条。

“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让你多费心”、“请你……”、“能不能……”、“谢谢”——这些细微平常的礼貌短语,就像是每天单调的生活中的润滑剂,会给我们的生活平添几分色彩,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而这同时也是你我优良品质的体现。

让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

你读过凯恩的小说《基督教徒,法官,英国曼岛人》吗?有成千上万的人读过他的小说。凯恩是个铁匠的儿子,一生只上过8年学,但他去世时已成为这个世界有史以来最为富有的作家。

凯恩是怎么创造这样巨额财富的呢?大概情况是这样的:由于凯恩酷爱诗,所以他将大诗人罗斯迪所有的诗都读了一遍。他还写了一篇演说词,来歌颂罗斯迪在诗歌方面的高深造诣以及取得的艺术成就,并将它送给了罗斯迪本人。罗斯迪当然非常高兴,“任何一个青年能对我的才华有如此高深的见解,”罗斯迪说,“一定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于是,罗斯迪将凯恩请到自己的家中来,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这对凯恩来说,可是改变人生道路的重要机会——因为他凭借这一新的身份,接触了许多那个时代著名的文学家,从他们那里接受有益的建议,并受到他们的鼓励和激发,开始了他自己的写作生涯,最终享誉世界。

凯恩的故乡是英国曼岛的格里巴堡,它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旅游者观光赏景的胜地。他留下了高达250万美元的财产!可是,又有谁知道,如果他当初没有写那篇真诚赞美罗斯迪的演讲词,他可能一生都将穷困潦倒。

这就是发自内心地真诚赞美的力量,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罗斯迪认为自己很重要,这并非是多么新鲜的一件事——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而每个国家也是如此。

你认为你比日本人出色吗?可事实上日本人更加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你要出色得多。例如,当一个保守的日本人看到一位白人和一个日本女人在一起跳舞时,他一定会大为恼火。

你认为你比印度人更聪明吗?那是你的自由。但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却认为自己比你更聪明,他们不屑于与你这个异教徒为伍,更不愿去触碰那些被你的影子所玷污过的食物。

你认为你比爱斯基摩人更优秀吗?这也是你的自由。但是你真的想知道爱斯基摩人对你持什么看法吗?在爱斯基摩人当中,那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流氓地痞,被爱斯基摩人称为“白人”——这是他们最藐视人的称呼。

差不多每一个国家都认为自己好于别的国家,于是就因此产生出爱国主义精神,也因此产生了战争。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凡是你听见过的人,你可能都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要比你强。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由衷地表达出来,你就会得到他的友谊。

千万要记住爱默生曾说过的话:“凡是我所遇见的人,都有比我优秀的地方。在这个方面,我正好可以向他学习。”

但让人感到愤怒的是,那些无所作为却自以为很成功的人,整天都在用令人作呕的浮华夸饰之词来掩饰他们内心的焦躁与不安,到处招摇撞骗,毫无廉耻之心。这种人正像莎士比亚所说的:“人!狂傲的人!借着那么一点儿才能,竟然在上天面前胡作非为,骗得天使们都流下了眼泪。”

下面我将讲3个故事,都是我班上那些从事商业的学员实行这些法则而获得成功的故事。

我先来讲一位康涅狄格州律师的故事。由于他亲属方面的原因,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的真名实姓,因此我们暂且叫他R先生吧。

R先生来我班上接受培训之后不久,就和他妻子驾车去长岛,看望她的几家亲戚。他妻子要求他留下来,陪同她孤独年迈的姑妈聊天,而她则去看望另外的几家亲戚。由于R先生要在班上做一次关于如何运用赞美法则的演讲,于是他打算从这位老太太这里开始训练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

R先生在老太太的房子四周仔细巡视了一番,希望能找到一些他可以真诚赞美的东西。

R先生问老太太:“您这栋房子是建于1890年前后,对吗?”

“是的,”老太太回答说,“正是建于那一年。”

“它使我回想起我出生的老家的房子。”R先生说,“它真是太好了,真漂亮,里面真宽敞!您知道,人们现在再也不建这种房子了。”

“一点都不错,年轻人!’老太太也表示有同感,她说,“现在的那些年轻人可不怎么在乎漂亮的房子。他们所想要的,不过是一小套公寓和一个电冰箱,然后无忧无虑地开着汽车,到处去兜风闲逛。”

“这所房子是凝聚了理想和希望的。”老太太的声音有些颤抖,陷入了回忆当中。她充满柔情地说:“这房子是我和我丈夫爱情的结晶。我丈夫和我在建这栋房子之前,设计构思了许多年。我们并没有请建筑师,它完全是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设计建造而成的。”

然后,老太太领着R先生参观了这所老房子。房子里放满了老太太在世界各地旅行时搜集到的纪念珍品:波斯披肩、英国老茶具、威格瓷器、法式寝具、意大利油画,以及曾风靡于法国封建王朝时期的专用于古堡装饰的丝帷。她对这些东西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R先生真诚地赞美了这些东西。

“老太太领我参观完房子以后,”R先生说,“又把我带到车库去。那里放着一辆几乎是全新的别克高级汽车。”

老太太慢声细语地说:“我丈夫在去世前不久,给我买下了这辆车。他离我而去之后,我再也没有用过它……年轻人,你很会欣赏美丽的东西,我决定把这辆车送给你。”

“哦,不!姑妈!”R先生说,“这我可有些不知该怎样说好了。对于您这番盛情,我自然是受宠若惊,感激不尽。可是我怎么能接受您如此贵重的东西呢?我不是您的直系亲属,而且我自己也有一辆汽车。再说了,大概您的许多亲戚也很喜欢这辆漂亮的别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