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可以失败不能失落
9504300000034

第34章 保持快乐心境,人生将会变得富足(2)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学习了。”

孙子有问:“阿公!成了富人,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老了生气时,我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老人在年轻的时候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是为了激励自己,自己技不如人,与其生闷气,还不如好好充实、完善自己。基于这种自励的不知足心态,老人接着奔跑;年老了,不如意不开心的时候,老人依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边跑边看着自己的房子想:瞧!该拥有的我都拥有了,眼前的正是我年轻时创造的财富。我没有什么遗憾了,我知足了,还有什么好值得跟人生气的呢?这样,不知不觉就心平气和下来。

这个故事蕴涵着一个深刻的哲理:知足和不知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的,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及物质财产等。上苍已经待我们不薄了,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可是,我们还不曾满足过,依然在祈求上苍给予更多。然而,生活是不可能也不会按照你的需求来供给你的。世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公平的,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有奋斗才会有成功,有付出才会有得到。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你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人生的经验在于积累。我们不要祈求太多,只要一点点就足够了。祈求太多,生命就显得过于沉重,你也会感到你的人生缺少遗憾而懒于追求,从而觉得生活好似一种负累。

所以,我们不要祈求太多,要学会知足。脚踏实地地去做事,实实在在地去做人,认真对待每一天,你才会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你的生活也会觉得很轻松。

人生充满了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我们习惯了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造化弄人。在抱怨中,对满手在握的幸福视而不见,却一味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让自足的心越走越远。其实,这并不值得,所以我们要学会自足,心存感激。

有容乃大,不要对别人心存报复

一个人的可爱之处取决于什么?不是青春,不是美丽,不是权势,不是富贵,而是来自心灵最深处的光彩。佛曰:相由心生。如果我们都能以一种宽容、豁达的心来面对一切,就会发现生活其实真的很美好。但想要生活得轻松、愉快,就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应该调整心态。学着做一个大气而坚定的人,你会发现,总会有一些小小的幸福环绕在你的身边。当你调理好了自己的内心,抬头望天,你会发现,天空早已是云消雾散,一片湛蓝;当你宽容待人、豁达处事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微笑都是那么温暖,醉人心田。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后,父亲又说,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给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你在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留下疤痕,就好像如果你拿刀子捅了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

“当你伸出两只手指去谴责别人时,余下的三只手指恰恰是对着自己的。”美国的父母常用这句话教育他们的孩子。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对自己很宽容,对别人很苛刻。自己说错话了,会说就这一次,下次不会了;自己迟到了,会说昨天工作太累了;因为赶时间而闯了红灯,会说事情紧急,没有注意;得不到晋升的机会,会说自己生不逢时……

相反,对别人就截然相反了:别人做了对不起我们的事情,我们会时时挂在嘴边;别人长了工资晋了职,我们会背后抱怨老板有眼无珠;别人嫁了个好老公,我们会想没什么了不起……

我们就这样生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然而我们是否会感到自己活得很累呢?由于对自己的过多宽容,导致我们曾经有过的错误一犯再犯;由于对别人的抱怨,我们周围再也看不到真诚的笑脸,而只是一张张神态各异的假面。我们又开始埋怨起来,埋怨生活如此的冷漠乏味且沉重不堪。然而这一切都怨谁呢?倘若我们能将自己挑剔的眼光从黑暗的谷底走出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我们就不会如此沉沦失望了吧?

宽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的美德。具有宽容心的人,能在事情陷入僵局时峰回路转,也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柳暗花明。宽容是一剂良药,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我们更多地替别人着想。

很多人,能容忍他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理、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毁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仇恨,少一些不幸,回归温馨、仁慈、友善与祥和,才是宽容的最高境界。

苏珊已经76岁了,她甚至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她孤零零地一个人度过了40年的时光后的今天,还会如此幸福地享受到人世间最为美好的天伦之乐。

苏珊曾经有一个儿子小约翰,可是在他17岁那年,由于一次意外,被一群游荡社会的坏孩子用乱刀砍死了。那段时间,她很悲伤,心中也充满了仇恨,每一次看到那些衣着不整、叼着烟卷穿街走巷,狂歌猛喊,甚至脏话连篇的坏孩子,她都有冲过去撕烂他们的冲动。后来,在一次“拯救灵魂”的公益活动中。她碰到了保罗,那时他已是一个老得几乎走不动道的老牧师了。

保罗看到眼含忧郁的苏珊后,便颤颤巍巍地向她走了过来,对她说:“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其实怨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你公道吗?这些孩子才是最可怜的,因为他们才是最孤独的一群,父母过早地抛弃了他们,社会也用有色的眼睛看待他们,他们多数人自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没有尝到过什么是温情。”

苏珊愤愤地说:“可是,他们夺走了我的约翰!”

“那也许是个意外,放下这些怨恨吧,如果你愿意,也许他们都会成为您的小约翰的。

苏珊听从了保罗的建议,参加了这个“拯救灵魂”的团体。她每个月都要抽出两天时间去附近的一家少年犯罪中心,去试着接近这些曾经让她深恶痛绝的孩子。开始时固然有些不大自在,可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她发现这些孩子确实不像他们所表现的那样坏。他们渴望被人用心去爱,有的甚至渴望叫谁一声“妈妈”。于是,苏珊像所有这个组织的成员一样,认下了其中的两个黑人孩子。她每个月都要来看他们两次,而且每一次都把自己最拿手的食物做好带给他们。就这样,她一来就是两年,当她的这两个孩子出去之后,她再认领下两个……直到现在,她已经认下了20几个孩子。他们每个人都从她那里得到了一种不是母爱却胜似母爱的情感,而她也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小约翰的影子。

他们即使从这里出去,重新回到社会后,也从没有间断过与苏珊的联系,他们会定期地到家里来看望她,把应该做的活计全部做好,然后与她一起共进早餐,看电视……

苏珊说:她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过,她不但用她的爱心从更深的地方挽救了这些孩子,更找到了她应得的天伦之乐。

我们说,宽容的人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善于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尊重他人,用自己开阔的心胸容纳别人,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狭隘的人则不然,常常对自己的错误熟视无睹,对别人的小小过失却锱铢必较甚至睚眦必报。这样,不但对方改正不了错误,反而积怨越来越深,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

所以,每个人都应培养宽容的心胸,彼此容纳,互相谅解,我宽容别人,别人也宽容我,形成一种良好的宽容氛围。

东晋著名的大将褚衰,有一次坐船送一位客人去浙江,晚上投宿在钱塘县的驿亭中。可是不巧,这天晚上钱塘县令也正好送客人来到这里。亭吏不认识褚衰,所以为了招待县令,就把褚衰赶了出去。褚衰既不解释,也不争辩,拿起行李就到江边的牛屋住下了。不久,钱塘潮水涨起,县令沈充观潮来到此处,远远地看见牛屋里竟住着人,就感到很奇怪,忙问亭吏是怎么回事。亭吏如实回答说:“昨天有一个北方人来投宿,因为你们这些嘉宾光临,所以只好叫他住在那里了。”沈充于是傲慢地叫道:“嘿,北方佬,过来吧,快快报上你的姓名,我可以给你一些饼子吃。”褚衰大小也是个人物,受到别人如此嘲弄,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了。可他还是不亢不卑地回答:“我是河南的褚衰。”短短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沈充镇住了。

沈充当然知道褚衰的大名,现在把褚衰冒犯了,他非常恐慌,很希望褚衰能痛斥自己和那个亭吏一顿,但他见褚衰一句责难的话也不说,只好命令手下的人鞭打亭吏,没想到却被褚衰阻止了,于是他又只好吩咐手下杀鸡宰羊,盛宴款待褚衰,并负荆请罪。褚衰为了不使沈充难看,就毫不犹豫地赴宴。酒宴上,沈充一个劲儿地赔不是,褚衰却表现得毫不计较。

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不苛求别人,也就是不苛求自己。宽容是理解和尊重的体现,代表着关心,蕴涵着信任,潜藏着激励。宽容需要气度,气度来自于人的涵养。人有多大的胸襟,就会有多大的快乐。心中装得下整个世界风雨的人,在他的心里,同样也会到处开满鲜花。

宽容是做人的需要,是处世的需要,是成就事业的需要。学会宽容,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永远充实。一个人只有心胸豁达,气度超然,宽容别人,才能为自己的成功铺就一条宽阔的道路。

不要指望别人感激你的行为

人类的天性容易忘记对别人表示感激,所以,如果我们对别人施以薄恩就希望得到别人的感激的话,那我们一定会十分头痛。

最快乐的人就是那些只有付出,而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的人。他们能享受到施舍的乐趣,以对人施惠为快乐,而以别人对他施惠为羞愧。

事实上,如果我们想获得快乐,就不要想着别人对我们感恩或忘恩,而只需享受施惠于人的快乐就好。

有这样一个义愤填膺的人,有人说他15分钟内就一定会谈起那件事,果然如此。令他气愤的事发生在11个月前,可他还是一提起就生气。

他为34位员工发放数目不菲的奖金,结果没有一个人谢谢他。他抱怨说;“我很遗憾,我居然会发给他们奖金。”

这个人已经有60岁了。据人寿保险公司统计,我们还能活着的年数平均是目前年龄与80岁之间差数的2/3。这位仁兄——如果他够幸运——大概还可活十四五年。结果他浪费了有限的余生中的将近一整年,为过去的事愤恨不平,实在让人同情。

除了愤恨与自怜,他大可自问人家为什么不感激他。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待遇太低、工时太长,或是员工认为奖金是他们应得的一部分。也许他自己是个挑剔又不知感谢的人,以致别人不敢也不想去感谢他。或许大家觉得反正大部分利润都要缴税,不如把它当成奖金。

不过反过来说,也可能是员工真的自私、卑鄙、没有礼貌。不管原因怎样,我们都要记得英国约翰逊博士说过的话:“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

查尔斯曾帮助过一位银行出纳,这位银行出纳挪用银行基金去做股票而造成亏损,查尔斯帮他他补足金额以免吃上官司,那么,这位出纳员是否感谢他呢?感谢了,但只是一阵子,后来他还跟这位救过他的人作对——就是这位曾经救他脱离牢狱之灾的人。

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要追求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抛弃别人会不会感激的念头,只享受付出的快乐——与其担心他人不知感恩,不如不予预期。

可能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在自己对别人施了一点点小恩小惠之后,就寄希望于从别人那里得到赞美,得到感激,从而觉得快乐。但是,你所施恩的人未必都是具有感恩之心的人,如果你抱着这种想法,岂不是做了好事反而给自己带来头疼。我们不妨换个思维,如果我们施恩不望回报,那么我们偶然得到了别人的感激,那就是一种意外之喜了;即使我们得不到之中的感激,我们也不会因此而难过乃至耿耿于怀了。

有多少人渴望被爱,但是在这世上真正能得到爱的唯一方式,就是不索求,相反,还要不求回报地付出。

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实际,其实不然,这是追求幸福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要追求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抛弃别人会不会感恩的念头,只享受付出的快乐。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朋友的妈妈有3个孩子,一个大女儿和两个儿子。丈夫去世以后她就开始变得脾气暴躁,并且觉得自己这辈子付出的太多太多,觉得她的儿女们欠她的太多。开始时她住在大女儿家里,没半年家里就闹开了,最后变成母女面对面地吵在一起。后来她又分别到了两个儿子家,都是待了几个月就住不下去了,嫌这不好那不好,总觉得所有的人都欠她的,最后只好独自生活。

独自生活的老人会很孤独,使她的心里更加觉得别人在亏欠她。就这样,她在挣扎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后来,她认识了一个和她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并互相交换了意见,慢慢的,她接受了那个人的想法,改变了自己以往的观点和态度,重新回到了儿女身边,并且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都很幸福,如果现在去问她:阿姨,您供三个孩子都完成了学业,这一辈子自己却很辛苦,真的很伟大。她一定会说:这都是做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这样一个伟大随和的母亲谁会不喜欢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处处可见,无论是父母之情还是朋友之间或是恋人之间都是一样的,要想让对方心存感激,就要无私地奉献,出自真心地去爱对方,这样,属于你的你早晚会得到。

带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