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可以失败不能失落
9504300000023

第23章 用自己一年的时间,实现别人十年的价值(3)

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在航海旅途中完成了著名幻想小说《海底两万里》。奥地利的大音乐家莫扎特,连理发时也在考虑创作乐曲,常常一理完发,就赶快把构思出的新乐曲记录下来。他常说:“谁同我一样用功,就会同我一样成功。”

从这些名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效利用零碎时间的重要性。曾经有一位出色的演讲家,他酷爱音乐,尤其喜欢小提琴。但是,由于成天忙于演讲,没时间到专门的学校进行专业培训,于是就只有自己苦练。演讲家非常懂得利用零碎时间,他不论到什么地方去演讲,都把小提琴带在身边。不管是在等飞机的时候还是在演讲结束后,只要有时间,就会拿出小提琴练习。最后,这位演讲家在音乐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位演讲家惜时如金的做法令人敬佩。同样,我们也应灵活运用,充分利用零散时间。

虽然从古人那里就开始反复地强调时间的重要性,从古代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光如流水,人生如蜉蝣”的话语,虽然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明白时间一去不回,并且无比珍贵,也知道时间就是组成生命的元素,是由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或者一天一年组成的,也知道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但是,我们还是一直在延续着对时间和岁月的藐视。

时间往往不是一小时一小时浪费掉的,而是一分钟一分钟悄悄溜走的。因此,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应从每一分钟做起。

鲁迅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能不能在一样多的时间里取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就,关键看你能否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

利用短时间有一个诀窍:你要把工作进行得迅速,如果只有5分钟的时间给你写作,你千万不要把4分钟的时间消磨在咬你的笔上。思想上事前要有准备,到工作时间来临的时候,立刻把心思集中在工作上。实际上,迅速集中脑力,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困难。

所谓钻时间的空子,就是说有效地利用时间。那么,到底怎样才是钻空子呢?

东汉学者董遇,幼时双亲去世,他好学不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他曾经说:“我是利用‘三余’来学习的。”“三余”即“冬闲、晚上、阴雨天不能外出劳作的时候”。这样日积月累,董遇终有所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同一段时间里做几件不同的事情,就等于把时间当做几倍使用。这样,一天的实际时间就不只是24小时,有可能是两个24小时,甚至三个、四个24小时。

发明家爱迪生在79岁的时候,曾经对朋友说他已经是135岁的老人了,当朋友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时,他回答说,因为他经常一天干两天的工作。

关于时间,著名作家伏尔泰在他的小说《查弟格》中有一段经典的话:“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人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的人看来,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看来,时间是最快的。它可以无穷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都表示惋惜。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抹去,也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知道零碎时间的宝贵之后,我们可以将自己每天的活动时间都记录下来,并从中发现,哪些是被浪费掉的零碎时间,避免以后再浪费。

珍惜每一分钟,要从现在做起,积极地利用那些零碎时间。对学生而言,如果你每天都要坐30分钟左右的公交车去上学,就可以坚持在路上听英语,日久天长,你的英语听力一定会大有进步;如果你是走步上学,走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每次只需记住两三个英语单词、一首小诗或一个公式定理即可,日积月累,你的收获就会大得惊人;如果你是住校生,还可以利用午饭时间或晚饭期间进行学习。因为,学生食堂都是比较拥挤的,如果一窝蜂地去吃饭,一定会浪费掉许多时间。等大部分学生都吃完了,你再去吃也不迟,这样可以节省等候的时间。而且在吃饭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去食堂了,教室里会非常安静,这就给你留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操作简易的机械虽然取代了程序繁复的手工,但奇怪的是,人类的忙碌却未见其减,反见其增;人类的快乐则未见其增,反见其减。究其缘由,不外是因为许多人一味地忙于比较、计较,以至于将自己逼到精神的死角里去,社会的乱象也因而频生不已。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提炼自己的思想,提升心灵的升华,相信不但个人能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整个社会也能臻于幸福美满的境地。

合理调配工作与生活,不要让生命透支

有道是,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得生活。上班一族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只有懂得如何支配时间,把握生活的节奏,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精彩。对每个人来说,睡眠时间要充足,永远不要和自己的生物钟相背离,要按时作息,按时起居。

没错,优秀人士的成功,的确要依赖一些传统美德来完成,譬如超人的毅力、忘我地工作以及其他。作为创业时的原始动力,努力拼搏一番也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这种心态作为一种世界观被定型以后,长期下去,它的作用与影响就值得反省了。

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会使肌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乘虚而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在短期内透支身体、透支生命的做法是对生命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它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得不偿失的。尤其是真正肩负重任的、想做大事业的人,更应该懂得自己的事业是需要在漫长的人生中依次展开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安排工作,不要总是“熬夜不休息”、“天天工作通宵达旦”、“感冒发烧不当病”。长此以往,铁打的身体也会累垮。这样的话,不管你多有天赋、多勤奋,一旦失去努力拼搏的“资本”,事业有成便是一句空话。

所以说,要珍惜生命、珍惜身体。如果你是奋勇前进的勇士,你要学会劳逸结合;如果你是富有的皇帝,你要远离声色犬马,学会经常放松自己的神经系统,让它宁静、安详。

工作时不要让生命透支。毕竟,工作总会有的,但生命只有一次,怎样以有限的生命来追求无限的成就,就看你怎么安排工作与生活。

三国中,诸葛亮如同一个短跑运动员,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结果在中途就透支了体力。所以,在与司马懿的长期对垒中,诸葛亮赢得了开场的喝彩,但却输在了后半程的较量中。

透支是诸葛亮的特点。他透支信用,导致东吴偷袭荆州并杀害关羽父子;他透支个人形象,导致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他透支人力资源,导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他透支国力,结果留给姜维一个烂摊子。

诸葛亮透支了一切他可以支配的东西,结果都没能战胜司马懿。最后,他不得不透支自己的生命,悲壮地离开了他未竟的事业。

主簿杨颙曾经劝谏诸葛亮:“我常见丞相亲自校对簿书,我认为没这个必要。治理军国,自有体统,上下不可相互混淆。譬如治家之道,必然是仆人耕田,婢女做饭,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也都能够有所收获,一家之主则从容自在,高枕无忧。如果主人亲自劳动,必然形神疲困,终会一事无成。难道主人的智力不如仆人、婢女吗?当然不是,而是这样做的话便失去了主人应有的身份。所以古人云: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为了说服诸葛亮,杨颙拿西汉两个丞相丙吉和陈平做例子。他说:“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

听罢杨颙的话后,诸葛亮不由地泪流满面。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这些。但我受先帝托孤之重任,生怕其他人不像我这样尽心呀!”

针对杨颙所说的关于丙吉和陈平的故事,今本《三国演义》有着详细的注释。据说身为西汉丞相的丙吉春天出行,路见因争斗而死伤的人,他不问;看见牛喘,却很关心。有人讥讽他,他说:“这时候,天气还不太热,牛不应该喘,真担心天时不正而影响年成。这是丞相职务所在,我应该注意。”

陈平是西汉文帝时的丞相,文帝曾经问陈平:“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收入多少钱?”他回答说:“可问主管部门,丞相只管群臣,不管这些事。”

与诸葛亮不计身体本钱的做法相比,司马懿就显得更加老练和沉稳。他深知与诸葛亮的对垒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司马懿把自己的身体健康算在了征战的本钱中。在司马懿的军旅生涯中,他总是一身戎装,骑马持枪,这使得他得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他能够活到73岁,一直等自己的儿子都成熟了,司马懿才放心地离世。

司马懿遇事冷静果敢,心理素质极佳,不像诸葛亮那样一受刺激便吐血昏倒。即便诸葛亮派人用女人衣物去侮辱他,他也一笑了之。

司马懿不是一个顾及自己面子的人,所以他可以做到能屈能伸。在曹爽专权时,司马懿受到了排挤。为了保护自己,司马懿故意装病装傻,使得曹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然后他借曹爽随魏主曹芳外出游猎之机,召集旧部,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曹爽集团,从此奠定了司马氏家族在朝中的统治地位。

你看到,诸葛亮的每一次胜利都以透支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所以他先赢后输,输掉的是蜀国的前途;司马懿的每一次惨败却是在积累着自己的绿色绩效,因此他先输后赢,赢的是儿孙的未来。

总之,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把握生活的节奏。这样,工作的时候才会更轻松、更舒心。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做事情宁肯赶早,也不赶紧,也即赶早不赶紧。因此,做事情,不能做恰好的准备,而应当做充分的准备,这样,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从容面对、泰然处之。

工作是一个橡胶球,你把它丢在地上,它还会弹回来。但是另外四个——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是玻璃球,如果你把其中任何一个丢在地上,它们都将不可避免地磨损、打上印痕甚至支离破碎。因此,你必须致力于你生活中的平衡,发现工作中的平衡点。

成功固然值得喝彩,但失败也不要丧失斗志。要牢记,生命是一个过程,同样是一个为生活的平衡奋斗的过程。

舍得在投资自己上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