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9503600000004

第4章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4)

所以,正直的品性总是为真正的睿智者和成功者做人所推崇。正直是什么?美国成功学研究专家A·戈森认为,在英语中“正直”一词的基本义指的是完整。在数学中,整数的概念表示一个数字不能被分开。同样,一个正直的人也不会把自己分成两半,他不会心口不一,想一套,说一套——因为实际上他不可能撒谎;他也不会表里不一,信一套,干一套——这样他才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我坚信,正是由于没有内心的矛盾,才给了一个人额外的精力和清晰的头脑,使他必然地获得成功。

A·戈森认为,正直的人,实际上意味着他有某种内在的一定之规。

正直意味着你敢于拿得起,放得下,敢于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许多年前,一位作家在一次倒霉的投资中,损失了一大笔财产,趋于破产。他打算用他所赚取的每一分钱来还债。三年后,他仍在为此目标而不懈地努力。为了帮助他,一家报纸组织了一次募捐,许多人都慷慨解囊,这的确是个诱惑,因为有了这笔捐款,意味着结束了折磨人的负债生涯。然而,作家却拒绝了。几个月之后,随着他一本轰动一时的新书问世,他偿还了所有剩余的债务。这位作家就是马克·吐温。

正直意味着有高度的名誉感。名誉不是声誉。伟大的弗兰克·赖特曾经对美国建筑学院的师生们说:“这种名誉感指的是什么呢?那好,什么是一块砖头的名誉感呢?那就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砖头;什么是一块板材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地地道道的板材;什么是人的名誉呢?这就是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弗兰克·赖特恰恰如此,他不愧为一个忠实于自己做人标准的人。

正直意味着具有道德感并且遵从自己的良知。马丁·路德在他被判死刑的城市里面对着他的敌人说:“去做任何违背良知的事,既谈不上安全稳妥,也谈不上谨慎明智。我坚持自己的立场,上帝会帮助我,我不能做其它的选择。”

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一点包括有能力去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正直意味着自觉自愿地服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正直的核心,没有谁能迫使你按高标准要求自己,也没有谁能勉强你服从自己的良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陆军上校和他的吉普车司机拐错了弯,迎面遇上了一个德军的武装小分队。两个人跳出车外,都隐蔽起来。司机躲在路边的灌木丛里,而上校则藏在路下的水沟中。德国人发现了司机并向他的方向开火。上校本来是不容易被发现的。然而,他却宁愿跳出来还击——用一把手枪对付几辆坦克和机关枪。他被杀害了,那个中士被捕入狱。后来,他对人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位上校要这样做呢?

因为他的责任心要强于他对自己安全的关心,尽管没有任何人勉强他。

正直使人具备冒险的勇气和力量,正直的人欢迎生活的挑战,绝不会苟且偷安,畏缩不前。一个正直的人是有把握相信自己的人,因为他没有理由不信任自己。

正直经常表现为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拒绝放弃努力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决不屈从!决不,决不,决不,决不。无论事物的大小巨细,永远不要屈从,惟有屈从于对荣誉和良知的信念。”温斯顿·邱吉尔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们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平静,使他们能够经受住挫折甚至是不公平的待遇。林肯在1858年参加参议院竞选活动时,他的朋友警告他不要发表某一次演讲。但是林肯答道:“如果命里注定我会因为这次讲话而落选的话,那么就让我伴随着真理落选吧!”他足坦然的。他确实落选了,但是两年之后,他就任了美国的总统。

正直还会给一个人带来许多好处: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似乎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吸引。

怎样才能做一个正直的人呢?第一步就是要锻炼自已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诚实,善于拿得起,放得下。当你不便于讲真话的时候,不要编造小小的谎言,不要去重复那些不真实的流言蜚语,不要把个人的电话费用记到办公室的帐上等等。

这些事听起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你真正在寻求正直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就会令你折服,使你在所不辞。最终,你会明白,几乎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自身的不容违背的正直的内涵。

这就是万无一失的成功的秘方吗?是的。它之所以是百灵百验的,正是因为它与人的声望、金钱、权力以及任何世俗的衡量标准毫不相干,如果你追求它并且发现了它的真谛,你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驾驭好自己的情绪

放下自私心,驾驭好自己的情绪,你就能堂堂皇皇的做人,就能面对人生中成功的骄傲和失败的考验。

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半左右,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校园里,一个名叫卢刚的中国籍博士研究生,在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三楼309室举行的天文物理研讨会上,终于抑制不住多年来的猜疑和嫉妒之火,用枪声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怨恨。他在很平静地听了5分钟报告后,拔枪向在坐者射击。他先是开枪击倒了他的博士导师、47岁的戈尔咨教授,继而向史密斯教授开了两枪,然后将枪口指向了他一直嫉恨的中国同窗、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山林华博士,连放几枪。接着,他跑到二楼,推开系主任办公室,一枪射杀了44岁的系主任柯尼森教授,又跑回三楼看看那几位是否真的死了。当他看到史密斯教授还没死时,不顾旁人的哀求,对着还有一线生机的史密斯教授又补发了致命的一枪。之后,他跑下物理系大楼,飞快地跑到邻边的生物系大楼,从一楼跑到四楼,似乎在寻找一个特别的目标,寻找未果后,他又跑到大学行政大楼,朝副校长安尼·克黎利女士的胸前和太阳穴连开两枪,又向拿起电话报警的女秘书脖子上开了一枪。至此,卢刚才举枪自杀。

整个凶杀过程只有十分钟,六人死亡,一人重伤,委实是一桩国际性悲剧。由于这几名教授的遇害,美国的理论太空物理研究力量已经名存实亡,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卢刚绝对是个高智商的人。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经过李政道教授主持的严格考试,从数百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取了公派留学。在美国学习期间,他门门功课优秀,他所获得的高学分打破物理系历届纪录。卢刚参加博士资格考试时与同窗山林华并列第一,以后的学习成绩难分伯仲,要说有所差别的话,山林华博士的论文更受学术界的首肯,并因此被系推荐获得DOS学术界荣誉奖,而后者落空。山林华比卢刚晚两年来到爱荷华大学,拿到学位的时间却比卢刚早上半年。毕业后,被系里留下来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并按Research Investigator的职位领取薪水,而卢刚的博士论文在口试时没有当场通过,1991年5月拿到博士学位后,却始终没有找到工作,虽然是公派,他也不愿回国工作。由此,他非常嫉恨山林华和那些教授们,认为是他们妨碍了他的发展道路,他要像西部牛仔一样,用手枪扫清前进中的障碍,然后同归于尽。5月买枪,11月杀人,他等了6个月。

事后对卢刚事件的调查和分析说明,卢刚是个典型的性格缺陷者。他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十分孤独,没有什么人愿意和他交往。他个性很强,孤僻,不合群,喜欢揭别人的短,以嘲弄别人为乐事,是个攻击性很强的人,不仅人品很差,而且常常幻想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拜倒在他这个“天之骄子”的脚下。他个性非常自私,夏天天热,他睡在客厅里,经常把冰箱打开一整夜,不管他人的食物是否会坏掉。有一次,系里在毕业生中发起募捐,卢刚用支票开了一张捐款,面额是一分钱。他是一个内心非常脆弱的人,熟悉他的同学说:他看问题的方式与一般人截然不同,凡事都想阴暗面。

这就是卢刚的悲剧,一个拿不起放不下心灵、惨痛无比的悲剧。他是个高智商的低能儿,性格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加之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稍不如意,在失控的情绪下就会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他给人们带来的震憾和思考是深刻而沉重的。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前怕狼后怕虎,放不下胆小鬼的阴影,只做一辈子的胆小鬼。

有一个男人在40岁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同学会。俗话说,货比货要扔,人比人要死。看看昔日在一个教室里念书的同学,个个神采飞扬的样子,男人感到非常地压抑。从来不沾酒、怕酒的他,竟然拿起满满一杯酒,一气喝干,接着第二杯,第三杯……直到被护送回家。

躺在床上,仿佛是躺在一条小舢板上在大海里漂呀漂……原来,醉酒的感觉并不是他原来想像的那么可怕。他想像不出自己为什么会是个无所不怕的胆小鬼。打小时候起他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怕女人、怕恋爱不成受到伤害……反正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

借着酒性他作了一个决定:进行一次不带钱的旅行。目的地为6000多公里以外的死人谷。

经过6个星期的艰难行程,终于到了死人谷。但是,呈现在眼前的景象好像很平常,和它那个可怕的名字没有半点联系。当地人告诉他,“死人谷”这个名称,是多年前由一位探险家取的,原应为“私人谷”,只是被后人讹传为“死人谷”罢了。

学会拿得起

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跨越,当你能够拿得起一切,放得下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地做人的时候,你人生中的那道坎也就过去了。

小徐和小石是同班同学。小徐是学生会主席,为人处事成熟老练。小石文才好,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过诗歌作品。这年,我们杂志社招人,学校就推荐了她俩。我们的工作程序是,启动下一期杂志时,先要进行选题策划讨论,然后再把题目分派给每一位编辑去执行。没多久,小徐破格被提升为首席编辑。小石仍然还是实习编辑。

有一次,编辑部正好没有其他人,小石和同事谈起她的苦衷,尽管她是喜欢这个工作的,也想有好的表现,可为什么不能像小徐那样出色呢?她边说边掉泪,恨自己没用。

其实小石应该自己好好的想一想,为什么会落得那样的下场。每次开会,小徐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拿得起,放得下。而且,她总是主动承担尽可能多的题目,包括一些难题,你有见到她说“不”的时候吗?没有。那好,论起点,他们两人可以说是不分上下;论写作,小石甚至比她更有优势啊!原因在哪里呢?

小石也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而是怕说出来通不过反而被人笑话。再说,对时尚休闲一类的题目很少涉及,平时除了看书、上网,基本上是足不出户,所以这方面可供利用的资源几乎没有。

实际情况是,为了做题目,小徐经常会尝试陌生采访。一般的商家觉得无利可图懒得理你,甚至像对付上门推销者那样,或是敷衍你几句,或是直接下逐客令。有人问小徐,碰钉子的感觉如何,小徐说,出了门我就忘了,赶紧再找下一家。

作为同学和同事,小徐难道只管自己发展,就没有想过要帮帮小石吗?据人所知,曾经有几次小徐自愿给小石当开路先锋,而结果总是不欢而散,小石要么缩在后面一言不发,要么干脆撒手不管了。

放下问题

有时候,“放下问题”或许就是“解决问题”。

两个男孩因为贪玩,耽误了上课时间。一个说,现在赶回去一样也是迟到,索性玩下去算了。另一个虽然觉得这样不妥,但是想到难缠的班主任老师盘问起来没个完,一时也想不出怎样对付,再说正玩在兴头上……

两个男孩玩了一整天。回家路上,他们谁也不跟谁说话,各自心里打着算盘,回去怎样向父母交待。

一个想,此刻,也许班主任老师正在往他家里打告状电话……爸爸放下电话,一屁股在电话机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来,然后摸出香烟来抽。正常情况下,妈妈只允许他在阳台上抽烟。除非是这种“非常时候”他才可以得到妈妈的“豁免权”。总之,今天晚上的日子不会好过。其实他能说的只有一句话:旷课是错误的,以后我改正。可是,说与不说效果差不多,非得承受几个小时的“折磨”。转念一想,有了!前几天数学测验得了个满分,回去先“报喜”,然后再承认今天的错误。想不到这个先声夺人“将功补过”的招术果然奏效。

另一个男孩就不那么幸运了。这一路上他为自己设计好几套说词,企图蒙混过关。比如,路上捡到了钱包,为了等失主……最后还是决定把责任推给他的“同谋”,要不是他的撺掇,最多是“迟到”,何至于“旷课”呢?当然,他的父母没有因此而原谅他,理由很简单,自己犯了错,还往别人身上推,错上加错。

有一幅漫画,画着一架飞机和一只小鸟并头齐飞,题目是:懂得如何放下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飞行员看到迎面而来的小鸟,与其绞尽脑汁怎样对付它,不如转身顺着它一起飞。大概这就是这幅画的意思吧。

很多时候,问题就像个包袱,挡着你的出路,不如暂且把它搁置一旁,以利你积蓄起新的力量,采取一个新的姿势去实现目标。试想,一个全身挂满了包袱的人,挪一步都会非常吃力,怎么能够奔跑起来呢?

做“好人”与做“坏人”

做人不要什么事都和“道德”“好、坏”扯上关系,这样不仅给自己添加诸多麻烦,还会连累周围的人。只做你觉得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以助人为乐,但也不要视不肯助人者为“坏人”。

大成和小成是一对亲兄弟,大成随父亲,小成跟母亲。父子俩常去镇上看电影,都比较爱看打仗片。要看懂剧情好像先必须搞清楚“坏人”“好人”。不过,现在的编导似乎越来越玄,叫你一下子很难弄明白,所以大成常常要借助父亲的判断力。有一次,剧中好几拨人先后出场,父亲也许是看得太入神了,问他都说是“好人”。“全部是好人,那怎么打仗?”大成叫起来,引起满场子爆笑。

散场出来,父亲认真仔细地向大成解说影片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像这种问题,父亲从来都认为是含糊不得的,就像他经常教导儿子的:一定要做个好人。

跟着妈妈一起生活的小成,好像不如他哥哥有运气,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有时候也和附近的小孩玩一玩。所以,看电视成了小成的主要娱乐方式。他注意到,在很多连续剧中,坏人总是最后死,等到他开始倒霉或者叫做遭报应的时候,说明戏也快结束了。所以小成觉得,演坏人比较好玩,非但少了许多束缚,而且还可以玩得久一点。

小成在电视上看了一部名叫《勇士们》的外国电影,演的是美军和德军之间的战争。于是他召集了一帮男孩,玩勇士们的游戏。大家都要当好人,也就是演美军。只有小成自愿当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