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富的美国富豪,尽管富甲天下,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他家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洛克菲勒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反而更加严格。这从其家族中流传着的“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就略见一斑了,这是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小时候与父亲约法三章所提出的,其在经济上已显得非常“吝啬”:每周给零花钱1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且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家长审查,钱账要清楚,并用途要正当,这样可以在下周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
洛克菲勒有五个孩子,他也同样采用了此方法,当他们七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向他们灌输如何对待“金钱”的观念。他像他的祖父一样“吝啬”,每周孩子们只可以领到三角钱的“津贴”,但必须还要分成三部分:自己花、储蓄、施舍。每当孩子领津贴的时候,洛克菲勒还会给他们发一个小账本,让他们用来记载每一分钱的用途和时间,因为每项开支都要有理由。周末进行检查,如果哪个孩子漏记了一笔账,就罚他五分钱。而记录无误的那个孩子则可以得到五分钱的奖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孩子们从父母那得不到多少钱。但是,像他们的祖父一样,可以用劳动去挣父母的钱。比如:拍死一百只苍蝇的报酬是一角钱;捉住一只老鼠报酬是五分钱;背柴火、锄地、拔草都能挣到钱。小洛克菲勒的三儿子劳伦斯七岁、二儿子纳尔逊九岁的时候,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他们清晨六点起床开始干活,每双皮鞋五分钱,每双长统靴一角钱。后来,孩子们又找到一个挣钱的活,他们开垦了一个菜园,种了西葫芦、南瓜等,丰收的时候,他们个个兴奋极了。父亲按市场价格买了四根子温斯洛浦的黄瓜。其他孩子则把他们的产品装在童车上,到市场上去卖。父亲还曾经亲自教儿子们缝补衣服,并告诉他们——烹饪和缝补之类的事不是只应该妇女去做。
洛克菲勒家族家产万贯,为什么如此苛责孩子呢?原因正像洛克菲勒所说的:“我要他们懂得金钱的价值,不要糟蹋它。”
虽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巨、李泽楷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但是拥有巨富的李嘉诚毫不娇惯两个儿子,从小就让他们接受苦难教育,教导他们节俭。他用生活的道理教导儿子。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他又带两个儿子看外面的艰辛,比如,一同坐电车坐巴士,看路边报摊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温习功课的那种苦学态度。
事实上,只有经历了生活中的苦难,或真正理解了别人生活的苦难,才能更深入认识到生命本质的意义和自我的存在,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
冉敬芳,四川人,并且是一个残疾女人。她靠卖卤菜白手起家,并以身家达千万元跻身于富豪之列她让人真实感受到孩子如果仅仅只学到了她的意志,那都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面对那份由艰难、辛酸、困苦凝结的财富,为培养子女自食其力的能力,冉敬芳早早便与五个子女签下了不继承家产的协议。协议中明确指出:五个子女将来交男女朋友时,必须先出示此家庭协议给对方看,表明自己没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
有一年春节,母亲冉敬芳给5个孩子安排了一件事,自己挣压岁钱。由于在四川广安没有什么挣钱的途径,最后在母亲的提示下,孩子们就在母亲的娱乐城楼下,摆了摊子擦皮鞋,先前买的鞋油、鞋刷等的钱,还是向母亲借的,大年初一到初二擦了2天,还了借母亲的本钱,5个小孩每人分了23.5元。
由此可以看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成为财富的拥有者。
5.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做事金典:当你正处于苦难之中的时候,你应该想到,这实际上是命运对你的考验,因为它打算委你以重任。
大凡成功的人士,其成功的经历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在成功之前肯定会经历许多的磨难,甚至要遭遇人生的许多超乎想像的苦难。面对这些磨难和苦难,一般人就会退缩,甚至无法从磨难和苦难中走出。而成功者会将其看作是命运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只要度过了磨难,战胜了苦难,人生的前面就会是艳阳天。
其实,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你可以学到许多在其他地方绝对无法学到的东西,你可以磨炼自己承受磨难的能力,你可以学到战胜苦难、从苦难中走出的方法,你可以体会到人生残酷的一面,你可以体会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总之,在这所大学里,你会将自己磨炼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经历了这些磨难和苦难,对于人生将要迈过的其他一切坎坷,你都会将其视作一马平川,不再视其为畏途。
正如亚圣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段话的大意是:当上天要把重要的责任交给一个人时,一定要先困苦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躯体,贫乏他的身家,扰乱他,使他的所做所为都不能顺利,以此来激发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乏的能力。一个人总是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改正;人因为思维困顿不畅,然后才能奋发振作起来;多看别人的脸色,从别人的声音中体察别人的情感,才能明白许多道理。
既然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因而在生活中,我们就能正确地对待人生中在遭遇的磨难和苦难,将其视为对我们身心的一种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做成大事。
“中国蚂蚁王”吴志成的个人经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像许多成功者一样,“蚂蚁王”吴志成与蚂蚁结缘纯属偶然。1947年吴志成加入东北民主联军,经培训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1948年辽沈战役中,他的一位战友腿部中弹,医生要给他锯腿。吴志成不忍心,就向当地一位老郎中请教,这位老郎中告诉他用蚂蚁研成粉可以治外伤。吴志成如法炮制,果然效果极佳,这位战友没过多久又能健步如飞了。从此,吴志成就与小小的蚂蚁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此以后,吴志成不管是南下剿匪、北上作战,还是转业到地方,他都从不间歇地研究蚂蚁,他苦读各类医书,查寻有关蚂蚁的药用方法记载,他不辞辛苦地探访食蚁老人,搜集蚁食习俗和蚁疗方法。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把蚂蚁研究个水落石出。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就是因为吴志成研究蚂蚁而使他两度身陷囹圄,一次是“文革”期间,有人指责他是“江湖郎中”、“科技流浪汉”,于是吴志成被无端地打入牢狱,妻子也因此改嫁他人。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吴志成研究蚂蚁的道路,他在出狱后不长时间,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科普文章《请研究蚂蚁》。有几个鲁莽的青年看过后,竟自己胡乱捉蚂蚁吃,结果引起过敏中毒反应。一位生物学权威就此发表文章,说吃蚂蚁等于拿生命开玩笑。好端端的一个学术问题一下子被诬陷吴志成再次被打入牢狱。
生活的强者是不相信命运的,再多的痛苦他们也能够承负,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相信凡是成大事之前,肯定会经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阶段,而只有能够超越这个阶段的人,才可能成为命运的宠儿。
当吴志成1985年5月走出监狱时,他已经为了研究这小小的蚂蚁而付出了10年的铁窗生涯。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0年呢?在没有温暖、没有温情的监狱中度过10年,对一个人来说又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
为什么吴志成在监狱中浪费10年的大好光阴,还不就是为了那小小的蚂蚁吗?这次出狱吴志成应该汲取教训,不再研究蚂蚁了吧!
但是,吴志成并没有偃旗息鼓,去享受安定的生活。他研究蚂蚁的信念更加坚定,他发誓要让人们看一看:我吴志成的想法到底是对还是错,蚂蚁到底有没有药用价值?这是多么争气的一个人!
1988年,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的领导决定请吴志成主持世界上的第一个蚁疗中心——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就这样,吴志成与他的合作者们开始了长时期的攻关。为了取得成果,吴志成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于思考的吴志成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拿出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乙型肝炎的蚂蚁配方,并与他的合作者一道,成功地研究出“蚂蚁类风湿灵”、“蚂蚁乙肝宁”,以及以后的“蚁王口服液”、“蚂蚁壮骨酒”、“蚂蚁糖尿灵”、“宫廷蚁酒”等治疗及强身的制剂和药物。经过临床实验,吴志成的蚂蚁系列药品效果都非常好。
吴志成成功了,现在的他不仅仅是名利双收,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毕生的夙愿,达到了光辉的顶峰。而他人生中的底谷与这光辉的顶峰相距又何其遥远!但是他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心,终于登上了成功的顶峰。
所以,在我们经历人生的磨难和苦难之时,你想着你是在上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在这里你可以学到人生最可宝贵的一种精神,一种绝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一种教你怎样成功的精神。
这种吃苦精神,将使你终生受益!
6.承受磨难,成就自己
做事金典:磨难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
做任何事情都要承受得住磨难。区别只在于磨难的大小不同,这与它对人的一生的影响也是成正比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只有坚强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曹雪芹(1715~1763)是清朝小说家。祖上原是汉人,明末被编入满洲旗籍。曹雪芹的先祖受到清统治者的器重、皇室的宠用,当时曹氏家族权势显赫,康熙年间是曹家鼎盛时期。少年时期的曹雪芹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天资聪颖,又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
不料清雍正、乾隆年间,被冠上“屡杵圣意”的罪名,抄家革职,曹家沦落到了贫贱的社会阶层,连基本的生活也难以维持。
此时的曹雪芹,居无定所,曾在北京的什刹后海住过,又在宗学里做过事,还在北京西郊开过小酒店……他在极端贫困的时候,流离失所,无处栖身,曾住在某王府的马厩里面,生活陷入窘境。
在18世纪40年代,曹雪芹为生活所迫,移居到了北京西郊的山村,并在这里开始写作《红楼梦》。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得不到保障,曹雪芹时常受到断炊的威胁。有时候,生活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便中断写作,卖画维持生计。郭诚在诗中有记录:“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冬天到了,北京的天气特别寒冷,长夜漫漫。曹雪芹既没有充足的食物,也没有取暖的火炉,虽然饥寒交迫,但他经常写作到深夜,实在疲倦了,才裹衣就寝,等到被冻醒了,他又继续写作。
贫困的生活,虽然损害了曹雪芹的身体,但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始终保持着潇洒、爽朗的性格,保持着傲世的风度。“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穷苦生活,不仅没有妨碍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顽强的写作《红楼梦》的襟怀,其“风晨月夕,婀柳庭花”还滋润了他的“笔墨”。
曹雪芹自家境破败后,始终没有摆脱贫苦生活。逆境的磨难,劳苦的写作,再加上幼子的夭折,过多的重压,过早的结束了他的生命,享年仅40多岁。他的身后十分凄惨,只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妻子和一部尚未完稿的《红楼梦》。他死后连埋葬的费用都没有,幸亏他生前的几位好友资助,才草草处理了后事。
《红楼梦》自1741年动笔,初稿提名《风月宝鉴》,以后又用过《金陵十二钗》、《情僧录》、《石头记》等名称。曹雪芹生前基本完稿80回,其后的一些残稿,在朋友传阅中丢失,后40回由他人续写。
《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它除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外,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道:“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曹雪芹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假设一生过的是锦衣玉食的豪华生活,是否还会有《红楼梦》的问世,可以断言,那样的话,至少它也不会达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峰。因为正是由于家庭的衰败,他才能洞察到尖锐的矛盾、复杂的斗争。
所以说,磨难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
做事法则一:越是艰难时刻,越应努力奋斗——要努力,重要的是学会在困难时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在意外紧急情况或是困难出现时,必须专心致志、毫不动摇,才能渡过难关。
做事法则二:采取现实主义态度——对困难和危机作实事求是的判断,不要低估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否认形势严重性,就会缺乏思想准备,不利于付出进一步的努力。
做事法则三:不要畏缩不前——要拿出全部力量,不要担心会耗尽精力。顽强的人总是一开始就全力以赴,而且越干越有劲,他们不怕疲劳,忘我努力。
做事法则四:一步一步去做——要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每一个进步,不要把自己想象为超人,不要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一下把问题全部解决。每次只选择一件事做,每完成一件小事都会增加你的力量,增强你的信心。
做事法则五:在逆境中寻找机会——摆脱逆境的出路可能不容易找到。然而,如果你能不屈不挠的探索,在成功希望甚微的情况下,也坚持试验,就能找到机会。即使身陷混乱与灾难之中,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出现柳暗花明的局面。只要勇于尝试,就会有收获。
7.苦尽方能甜来
做事金典:功夫不负有心人。
饥寒交迫是王永庆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童年清贫、艰苦的经历,养成他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性格和勤俭创业的习惯和品质,也为他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曾发誓:我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临苦不惧,临难不缩!
1917年1月8日,在台北新店直潭里一间仅能遮风挡雨的茅屋里,随着几声啼哭,一个贫穷的茶农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婴。
虽然这家茶农除了这间仅能稍避风雨的茅屋外几乎一无所有,但是,这个新生命的诞生还是为这家的新年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男主人王长庚把儿子抱到孩子的爷爷面前,让以教书为业的王添泉给起个名字。
王添泉接过孙子,抱到手里,踱着步子思索着:“新年添丁,这是我们家的大喜事,值得庆贺,我看,就叫他永庆吧,永远庆祝。”
这就是以后成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
王长庚有几片贫瘠的小茶园,他辛勤耕作,苦心经营,希望把茶叶卖个好点儿的价钱,让一家老小过得好些。但茶叶收获季节很短,每年只有春秋两季才有生意,剩下半年的时间,王长庚则赋闲在家,运气好时还能找到些零工干干,可这种机会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