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9455300000033

第33章 改变工作习惯(2)

在美国,有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这个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可以说,他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唯一能够让他们联系世界的,就是每月来这里一次的邮差。

由于通往小山村的只有一条小路,而且还非常难走,使得一些邮差非常讨厌这些村民,总觉得是他们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于是,那些邮差总是把所有的怨气全都撒在了这些村民身上。村民对他们又惊又怕,但又不敢得罪他。

就这样,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邮差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对村民的态度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每每发起火来,村民只好头也不抬地取了信就走。

直到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非常年轻的邮差,当他把信送到村民手里时,他发现村民对他都是诚惶诚恐的样子,觉得非常好奇。经过了解之后,他才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于是,他就想尽办法去解除村民的恐惧,并尽量跟村民进行交谈。而且,在第二次来的时候,他还把随身带来的花种撒在了从邮局到村子的这条坎坷的小路上。

时间长了,年轻的邮差与村民的关系处得越来越融洽,而且以前那条尘土飞扬的小路竟开起了各种各样的小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而这位年轻的邮差,也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了,他经常躺在自己亲手种的花丛中吹着口哨,悠闲自得地休息。

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有的人能在工作的时候自得其乐;有的人却在工作时痛苦万分。其实,这就是工作心态的问题,有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享受的过程,拥有发现快乐的眼睛和制造快乐的能力,而有的人即使快乐就在身边也是视若无睹。所以,那些感到快乐的人会把工作室当做心情舒畅的会所,而那些不快乐的人则把工作室当做炼狱。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对工作产生兴趣。一个养成了良好工作习惯的人,他对工作有一种亲和心理,会从心里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第一需要,使它变成一种乐趣。他会下意识地随时随地地做那些与工作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把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由此工作的过程也变成享受快乐的过程。

高尔基曾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

事实上,每个人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不断培养而形成的。其实,工作兴趣也是如此,只要一个人认真对待工作,就不难培养出工作的兴趣。只是,有的人已经习惯以往混日子的生活,所以当他们沉心于工作时就会感到头痛苦闷。

其实,工作也可以更快乐,工作着也是一种乐趣。作家威廉·菲勃斯说:“成为成功者的主要条件是,每天都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新奇。”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在一个假日里你到湖边去钓鱼,整整在湖边坐了10个小时,可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因为钓鱼是你的兴趣所在,从钓鱼中你享受到了快乐。

美国医药界的翘楚,现在是世界上前五名厂商的老板查理·华葛林,原来他只是开了一家规模很小的西药房,同样有着一般人的想法,埋怨自己的职业,对工作感到无趣。虽然对工作做得不是很起劲,但他曾问自己:“我能舍弃这种生涯吗?”“我能在我的职业中施展我的才能吗?”想了又想,不停地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的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把工作当做有趣的游戏,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例如有人打电话订货,他一面接电话,一面举手招呼他的伙计,立刻把货品送去。有一天,电话来了,他大声地回答说:“好,郝斯福夫人,两瓶消毒药水,四分之一磅消毒棉花,还要别的吗?啊,今天天气真好,还有……”他不时地讨好顾客,同时指挥伙计把货物取齐马上送去,而伙计经过他的训练,很快地就能处理妥当,在接电话的几分钟内,物品已经送到郝斯福夫人家的门口了,但他们仍继续谈话,直到郝斯福夫人说:

“门铃响了,华葛林先生,再见。”于是,他放下电话听筒,面露喜色,因为他知道货物已经送到。事后,郝斯福夫人常对别人说起这件事,当她订货的电话尚未打完,物品就已经送来了。

由于她无意中的传播,使得附近的居民都来他的药房订货,并且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的居民,最后这些人都成为他药房的忠实顾客。从此以后,他从一间小小的药房,慢慢扩充为公司,然后成立了制药厂,还在各地都开设了连锁店。

工作没有成就感,是因为自己不懂得将工作兴趣化,如果能将工作升华为有趣的游戏,相信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喜悦。做一行怨一行是很多人的通病,难怪工作做不好,难怪觉得没有成就感。就像一般人都会羡慕别人的幸运,嫉妒别人的成功,不去思图振作,只会自怨自艾。

工作,就是一个训练品格的大学校。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既然生命中的那么多时间都在工作,那何不把工作看成一件快乐的事。对于工作而言,我们首先要培养的就是“热心”。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丝毫热情的人,他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是难以想象的。

感情是培养出来的,快乐是自己创造的。只要我们带着一颗快乐的心与工作建立感情,去工作,相信每个人都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都能把工作做得细致完美。

停止工作,但不要停止思考

优秀与普通之间的差距,并非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关键就在于前者更懂得思考,他们会在工作上多思考一点、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所以他们就多了一些机会和成就。

一个会思考的员工,无疑是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时刻放在心里,并努力想要做到最好的员工。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人所缺乏的,因此他们将一辈子为别人打工。

有两个人是好朋友,他们进入了同一家销售公司工作。三年后,其中一位被提升为业务部的主管,而另一位却依然是一名业务员。

未被提升的那位不免有些觉得冤屈,认为自己做事出了力气却没有得到回报,心想:为什么他就能被提升,而我还是一个一般的员工。因此,心里对老板的不同待遇很不服气。于是,他向老板提出了辞呈,并表明是由于老板不重视自己这样辛勤工作的人,而是提拔了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所以不愿再在这种不公平的环境里待下去了。

看过他的辞职信,老板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到市场跑一趟,看看今天市场上有什么东西卖。于是,他快速地去了一趟市场,回来向老板汇报说:“有个农民在卖土豆。”老板又问他:“他卖多少土豆?”他一时语塞,因为他只看到了市场上卖什么东西,而没有关心其他的事情。于是,他又一次回到市场打探,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一共有40斤土豆。这时,老板又问:“多少钱一斤?”

这个业务员脸上一热,意识到自己有些事情确实做得不到位了,老板笑笑说:“现在你坐下,看看别人做事和你有什么不同。”于是,老板叫来了他的那位朋友,同样交待了一个去市场上转一转的任务。他的朋友听过老板的指示之后,就去了市场。

不一会儿,他的朋友回来了,对老板说:“市场上现在有个农民在卖土豆,总共有40袋,价格不高,质量也不错,我觉得咱们应该从他那里进点货,所以我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他的朋友接着又说:“再过一个小时,他还会再弄来一袋西红柿来卖,价格也比较公道,从最近几天的行情来看,西红柿很快就要脱销,现在正是购入的好机会。为了抢占先机,我还把那个农民带来了,就在门口等着问话呢。”

听完他朋友的汇报,老板满意地点点头,笑着对他说:“现在你肯定知道,你的朋友为什么赚得比你多,职位升的比你高了吧?这就是你们之间的区别,换做你,会提升哪一个做主管呢?”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有时总觉得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但是并没有再更多一次进行尝试?其实,在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只要你稍加思考,就会得出更好的答案!

一家规模不大的建筑公司要为一栋新楼安装电线。在一处地方,他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l0米长、直径只有3厘米的管道。管道砌在砖石里,并且弯了四个弯儿。开始时他们束手无策,因为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这个任务。

最后,一位爱动脑筋的装修工想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主意:他到市场上买来两只白老鼠,一公一母。然后,他把一根线绑在公鼠身上,并把它放在管道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鼠放到管道的另一端,并轻轻地捏它,让它发出吱吱的叫声。公鼠听到母鼠的叫声,便沿着管道跑去救它。它沿着管道跑,身上绑的那根线也被拖着跑,因此而解决了穿线的难题。

这位爱动脑筋的装修工,也因为善于创新而得到上司嘉奖,并被委以重任。

在工作中,勤奋必不可少,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要想获得成功、最大化地体现你的人生价值,还要多思考,无论看到什么,都要多问为什么,把思考变成自己的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件事情在开始前就已经想清楚了如何着手,那么接下来的做也就会变得更容易了。

通过思考,你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一个人成功了,而另一个人却失败了的重要原因之一。只知道一切按照惯常的方式工作,把自己淹没在日常事务中,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静静地梳理自己的思路,从工作中理出要点,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

老师教给我们考试时的一些技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拿到考卷后不要马上就开始做,而是先花两分钟的时间,把试卷快速地浏览一遍,对题目的数量、类型、分布、分值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在脑子里迅速得出一个大致的规划:从什么地方下手会比较顺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什么样的题目上花多少时间;碰到阻碍了怎么办……如果拿起卷子就做,很可能因为精力和时间分配不当,限制了水平的发挥,甚至可能因为开头就遇到困难而打击了自己的信心、搅乱了自己的思路,导致后面的题目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这样一个考试的技巧放在我们的工作上面同样非常有用。有些人,工作不假思索,拿起来就做,结果多费了不少力气,多走了很多弯路,甚至做着做着就进行不下去了,只好推倒重来。同样的事如果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既能赢得他人赏识,又给自己带来收获的对策,才是老板或上司所以真正想要的。

思考才是大多数工作的核心,一个人在公司里扮演的角色是否重要,关键就看他是否是一个“思考型”的工作人才。如果他只知道埋头工作,而不懂得如何思考。那么只能说他对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但他永远称不上“人才”。所能提升也只能是一部分薪水,而不是职位。

一个作家写出一部享誉世间的大作,关键不在笔走龙蛇那一刻,而在动笔前的精心酝酿、充分准备;一个优秀的演员,在银幕上光芒万丈,可谁又知道他在台下为了演好角色而下了多大工夫;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在台上能一呼百应,可谁又知晓他在台下苦练了多少年。

停止了工作,但不可以停止思考。对于很多成功者来说,他们之所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往往是因为他们除了正常的工作以外,还要花费更多的工夫来研究,琢磨,并为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思考是最大的力量,你应该设法掌握这个过程,唯有如此,才能让理性战胜过去的阴影,才能更好把握自己的人生。

学习做一个思考者,养成在工作之外思考的习惯,只有思考才会产生灵感,只有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更准地把握住擦肩而过的机遇,才不至于机遇来临时而手忙脚乱。

停止工作,但不要停止思考,想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你才会做对,做得更好。这就是成功的真谛。

多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一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工作,你会看得更透彻、更明了。你会对工作更主动,成绩会更斐然,久而久之,你就具备了当老板的条件。

很多时候,当我们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一个思维怪圈。一种思想或情绪,会把人引向一定的思维方向。如果我们跳出这个固定思维,也许你就会眼界大开。

在一次救火中,一个10多人的救火小分队正在向山顶进发,当他们赶到半山腰时,上下的火势越来越向他们逼近,退路被截断了,情形变得非常危急。这时,一位当地的老农大声喊道:“快往山下的火里钻!”老农焦急催促救火的人们,将信将疑地往迎面而来的火海里钻……最终所有人的命都捡回来了。

冲出火海,老农不慌不忙地向大家解释说:“在冒着山火的山林里,你越往山上跑,离死就越近。试想一下,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你跑不过烈火的速度。只有往山下钻,因为山下已被烧光了,火势已灭,只要忍得住一时疼痛,过了火海,就能捡回一条性命……”

原来如此,有些事情只有转换一个方向你才会找到一条生路,救火如此,生活也是经常如此。要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就不能把自己放在为打工而打工的位置上,而应该多站在老板的角度看一看,想一想。

很多时候,当我们换了角度,由角度改变了思维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这时你就会发现原先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不懂得换个角度看自己和看工作,往往是越比越不幸,越比越难过,仿佛全世界的人都跟自己过不去,仿佛老板就是自己的克星和仇敌。于是,生活中的烦恼再加工作的烦心,总之这个人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我们应学会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特别是在工作上更应该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想一想。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思考,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你就会去考虑企业的成长,就会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去做的,就会像老板一样去思考、去行动。

老板与员工最大的区别就是:老板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员工则喜欢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老板的事情。在两种不同心态的驱使下,工作的方式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老板事事都会以公司利益去做,但员工则只会去做老板分配下来的工作,对于其他的事情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是我的工作,我不负责任”的态度。

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曾说:“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只是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做是自己开的一样。”这番话并不是怂恿你对公司指手画脚、横加干涉,而是希望你换一种思路来看待公司里出现的问题。比如,公司里有两名员工,一名员工工作认真负责,每次上级布置任务都会圆满主动地完成,而另一名员工则只会把事办砸,说不定老板还不得不亲自出面处理。这样的两个员工,你会喜欢哪一个?其实,答案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