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9455200000044

第44章 魔肆虐:可怕的传染病(4)

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人民宣布:危害人类几千年的天花瘟疫被消灭了。而此时,另一种新的瘟疫却出现了——艾滋病,这个我们至今仍然视之为死亡的瘟疫,当时出现在大西洋的另一岸。艾滋病是人类在20世纪所遇到的一种新的可传染的疾病,死亡率极高,被人们恐惧地称为“黑色性瘟疫”,在21世纪,艾滋病仍摆脱不了这一称呼。我们把这一重大的发现称作“20世纪重大科学发现”、“恐怖的发现”。并把它列为“本世纪科学重大新闻”,从这些称呼我们可以看到,艾滋病对我们人类心灵的震撼及对于它夺取生命的深深恐惧。

艾滋病作为一种疾病其实很早就存在,只是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据有关的调查可知,有相当多科学家都同意,艾滋病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人们都把它当成了一般的传染病。1981年,美国报告的艾滋病患者的病例是艾滋病病例史上第一次被公开的。当时的情况据记录如下:

1981年1月,全美疾病控制中心里抬进了一位30多岁的病人。这个人面无精神,眼睛无神,瘦的皮包骨头,一个人蜷缩在急诊室一角,不停的痛苦地打着颤。看到这样一个病人,谁可能都不会想到,他以前是一个身体健康、外貌英俊的时装模特儿。在患病大半年的时间里,他的体重由220磅骤减到100磅。医生检查发现,白色凝乳般的真菌充满了他的喉咙,由于病菌太多,基本上阻塞了食道。医生还发现这些真菌还在继续发展,医生所采取的抑制措施都失败了,这对医生来说很震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病。

医生对他的治疗进行两个星期后,他的病情又转移了。他的肺部又出现了问题——肺肿了。肺肿和食道的阻塞让他无法呼吸,几乎窒息。面对这样的情况,医生也震惊了,不知道肺病怎么会有这样的症状,医生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只好求助于其他的医学专家。 但是免疫专家也没有见过这种疾病,也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救治措施。就这样,面对这种奇怪的疾病,大家都迷茫了,而这个病人的病情却急剧地恶化。过了几天,他又出现了新的症状,身上生出了肉瘤,颜色黑紫,一块一块的,看起来很吓人,好像被什么东西咬过似的。本来医生就对这个病人的症状束手无策,当看到这些新的症状时,医生更加努力地探索原因,但是情况太恐怖了,医生还没有探明原因,这个病人就死了。这个病人死后,医生详细地调查原因,但是一无所获,只知道一点:这个患者曾是一名同性恋者,并且很狂热。这个消息对以后的研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病人死后的数月之中,又有10例类似的患者被发现。这使人们不得不对这种疾病进行了更多的调查。他们发现这种病的病原体在非洲。

那么,为什么病原体会在非洲而不在其他地方呢?人们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非洲有一种猴子,即非洲绿猴,它们身上带有大量的这种病原体。据有关的科学书籍记载,200只绿猴中带有类似艾滋病的病原体的占了70%,但是绿猴却不会死亡,因为它们具有比较强的免疫能力而且免疫系统比较健全。那么人怎么会得上这种病的呢?调查显示,当地人吃猴肉。根据人们的猜测,应该是人接触了猴血或者逮捕猴子时遭到咬、抓而感染了这种病原体,但人的免疫系统却不能阻止这种传染病。

一些专家们认为,这种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穿过人体的免疫体系,逐渐成为真正的艾滋病病原体,危及人类的生命。刚开始的时候,病原体只出现在非洲比较贫困的地方,由于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不断发展,大规模扩张,西方势力深入非洲,把非洲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进行黑奴贸易。艾滋病病毒就是随着这些黑奴进入美国东部、东南部和加勒比海地区,并开始在这些地方传播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艾滋病病毒就已经在人体扎根,在非洲当地迅速蔓延,波及卡波济氏和扎伊尔首都金沙萨等地。此外在扎伊尔其他地区,以至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赞比亚和乍得等国大面积流行,很多人也死于这种疾病。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导致人死亡的具体原因是:艾滋病毒(HIV)侵入人体,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正常的免疫体系失去效用,从而使病毒蔓延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不能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致人死亡。这种病毒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它有一个潜伏期,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后,大多数人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任何的症状,但是在5年内,感染者就会出现免疫抑制,这种比例占95%以上,其中10%~30%会成为艾滋病患者,在10年内会有50%以上的人成为艾滋病患者。

从80年代至今,世界各地都有艾滋病患者,病毒流传范围也越来越广,从美国扩展到法国、丹麦、瑞士,而且继续扩展到捷克、德国、荷兰、意大利、挪威、西斑牙、瑞典、加拿大和英国,速度如此之快,令人吃惊。到1983年,美国有3000人染上病毒,其中1000多人死亡;1984年的染病人数为6000人;到1985年7月,美国有1.2万多人染上此种病毒,其中6000多人死亡。这种传播速度达到了美国法定的瘟疫标准线,给美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恐惧。

现在,艾滋病已扩展到世界5大洲包括中国在内的164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从1986年1月,全世界发现艾滋病2万例,到1994年11月,全世界发现艾滋病已达到1700多万例,这些数字让我们恐惧。在1999年,有560万人感染,260万人死亡。20世纪末,世界上有3,360万男性、女性和儿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他们的命运目前尚属未知。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的公告:2002年,全世界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约500万例,还有很多的病毒携带者。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就有320万例,新感染HIV的儿童约有80万;死亡人数为310万例。该公告显示,感染HIV或发病的妇女人数所占比重已经上升了,已经占到了总成人患者的50%。

这个公告指出,在亚太地区,有720万人感染。其中,中国就有100万例,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如果措施不当,到2010年,会有1000 万人感染。在印度,现在感染HIV的人数也有近400万。亚太地区的形势已经很严峻了。

专家预测,在2002年到2010年之间,如果措施不得力,在126个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HIV的感染人数将会增加4500万,而其中超过40%的感染者会出现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艾滋病在全世界如此迅速地蔓延,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非洲——艾滋病的发源地,病患就更为严重了。撒哈拉非洲更是首先遭难。2001年,撒哈拉南部非洲新感染者约达340万人,其中死亡的人数达230万人,它的新感染者人数占全球500万新感染者的68%,死亡占77%。我们可以看到,艾滋病给撒哈拉南部非洲人民所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

艾滋病给人类造成了很多的危害。首先,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它传播的范围极广,速度极快,死亡率极高,对整个人类的安全与生存造成了威胁。还有,艾滋病严重危害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严重的是它能毁灭城市与村镇。

世界卫生组织也召开“全球防治艾滋病规划部长高级会议”,12月1日被定为“宣传防治艾滋病日”,号召全世界人共同行动起来,预防艾滋病。许多国家从总统、部长到民众都参与了此次行动,因此又把该日称为“全世界与艾滋病斗争日”。这一行动标志着人类对艾滋病的防治已经从过去的只以国境为界的行动,变为了冲破国界的全球性预防。

面对艾滋病,人类至今还没有发现一种特效药物,人类同艾滋病进行的斗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专家预测,往后一年将有几百万人死于艾滋病。有人甚至预言,艾滋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杀手。对艾滋病,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这种预言可能会真的变成现实。

疟疾:仍在肆虐的瘟疫

疟疾很早就有了,因此并不是什么新型的传染病。关于疟疾的最早记载出现在4000年前,希腊人当时就记述了疟疾的破坏性影响。在古印度和中国的医书上最早记载了关于蚊子传染疾病的说法。即使是现在,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很多疾病的传播跟蚊子有关。

疟疾大部分是由蚊子和人类身体上的疟原虫微生物引起的。受感染的蚊子停留在人类皮肤上开始吸血时,疟原虫微生物就随着血液进入人体。一旦进入血液,就会在血红细胞内生长并最终摧毁红细胞。症状有轻有重,典型症状是发烧、发冷、出汗、头痛和肌肉痛。

我们对古时候疟疾传播的情况已难以考证,但是我们仍然能在一些疟疾频发的地区看到它惊人的破坏力。1906年,为了修建巴拿马运河,美国政府招募了26000名工人,其中的21000人就因为疟疾住进医院。

战争时候,士兵受疟疾的伤害最大。据报道,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有一百多万人感染疟疾,其中约一万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士兵也饱受疟疾之苦长达三年之久。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欧洲部队发生了疟疾大流行,特别是在东非的英军,丧生者达10万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非洲和南太平洋的驻军中,有60000人死于疟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为了消灭疟疾病,首先使用了现在已经禁用的滴滴涕(DDT)进行大规模杀蚊,然后全民预防蚊虫滋生,最后宣称疟疾已经在美国绝迹。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采取措施,决定根除疟疾。但是,抗药性疟疾及蚊虫出现了,消除疟疾的行动不仅没有成功,而且花费了巨大人力和财力,对疟疾的消灭行动也被迫推迟了。

现在,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疟疾仍然还很严重。特别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这里由于没有推行世界卫生组织清除疟疾的行动,每年有将近3亿5千万人到5亿人口感染疟疾,多达一百万人死亡。在美国,尽管之前进行过大的清除,但每年也有超过1000个病例,并且也有少数人死亡。

疟疾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发抖,伴着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当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后,体温会迅速上升,会达40℃或更高,然后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症状。

现在,疟疾已成为全球比较严重的热带疾病之一,非常的普遍,每年全球约有3亿宗病例发生,其中100万人死亡。一般我们研制出疟疾疫苗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但2006年,Joe Cohen发明了首个有效的疟疾疫苗,这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英格兰出汗热

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最流行的疾病之一是汗热病。该病来得突然,常常在夜间至凌晨之间发病,这让人们非常恐惧。发病时病人浑身发冷、颤抖,有的还伴随着头疼、背痛、干渴、食欲不振、呼吸短促或高烧。几小时后,病人要么立即痊愈,要么死去。该病特别容易在英国发生。其他疾病在英国出现后,通常会穿过英吉利海峡传播到欧洲大陆去,而该疾病爆发了6次,1582年第一次传到了欧洲大陆,并首先传到了德国,翌年又传播到北欧和中欧地区,其它5次都局限在英国境内。因此这种疾病被人们称为“英国出汗病”。

汗热病发现于16世纪最初25年中,最早于1485年出现于英格兰。1485年8月,亨利·都铎在博斯沃思原野上打败了约克王朝的国王查理三世,结束了英国的“玫瑰战争”。但当凯旋的军队进入伦敦时,汗热病也被带了进来。在短短的三星期内,该病夺去了两个伦敦市长、四个高级市政官、许多贵族和无数英国平民的生命,亨利·都铎七世的加冕典礼也不得不推迟,牛津大学被迫停学6个星期,学校的教员和学生不是在床上死去,就是逃离城市到乡下躲避灾难。然而奇怪的是,晚秋时分,汗热病消失了,不知道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