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9454200000034

第34章 保持进取心,主动去做事(3)

惠普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莉纳女士从秘书工作开始了职业生涯,后来是如何提升自我价值,一步步走向成功,并最终从男性主宰的权力世界中脱颖而出的呢?

答案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卡莉·费奥莉纳学过法律,也学过历史和哲学,但这些都不是她最终成为CEO的必要条件。卡莉·费奥莉纳并非技术专业出身,在惠普这样一家以技术创新而领先的公司,她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

她说:“不断学习是一个CEO成功的最基本要素。这里说的不断学习,是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变化,不断体会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我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做过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但我还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找最合适的岗位。因为,只有我的工作与我的兴趣相吻合,我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在惠普,不只是我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整个惠普都有鼓励员工学习的机制。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坐在一起,相互交流,了解对方和整个公司的动态,了解业界的新动向。这些小事情,是能保证大家步伐紧跟时代、在工作中不断自我更新的好办法。”

很少有人能够具备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真正成功的领导者往往都是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而逐步获得成功的。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就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员工,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停歇,而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

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顷刻之间拥有丰功伟绩的。只有持之以恒地去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养成勤于学习的好习惯,才能增长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判断、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为获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职场之中,假如你不能够定期为自己充电,就将逐步失去自己的优势,得不到企业和老板给予的进步机会。所以,作为一个职场人士,你必须看到自身在知识上的欠缺和不足,并积极行动起来,迎头赶上。

一个人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用新知识、新观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要学会怎样把知识变为能力,用知识丰富想象,不断推出新的点子、方法或谋略,善于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参与竞争,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就。

把过去的成绩作为今天的起点

可口可乐公司前任董事长保尔·奥斯汀曾这样说过:“最糟糕的事就是一个高级主管对公司在市场上的成就沾沾自喜,尤其是公司处于最佳时期。”

这种危险有时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处于成功喜悦之中,人有时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在走下坡路。有许多聪明人在这方面栽跟头,他们认为自己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提升和奖赏都应降临到自己头上,而这种自满情绪是很危险的。

其实,这种自满的情绪就是对待过去的成绩的态度。如果你总是在过去的成绩中自我陶醉,沾沾自喜,那么无疑你在今天的工作中就会放松警惕,甚至止步不前。作为职场人士,要想在职场中通过奋斗不断前进和上升,去掉自满情绪这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没有哪个老板会喜欢一个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的人。只有那些能够忘掉过去的成绩,把每次的成功都当成新的起点的人,才是最具有战斗力,最能够创造出成就的人,这样的人也才是老板所喜欢和器重的人才。下面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迪。

在美国的一个大公司中,有两个人在争夺第一把交椅。一个是当时的第二号人物,一个是第四号人物。

第二号人物当时业绩突出,他确信凭自己的成绩担任总裁毫无问题,没有必要去进行任何竞选活动。而此时那位本来处于劣势的第四号人物,除了积极工作外,还聘用了一位公共关系专家,到处活动、演讲,拜访公司下属的地区分部经理,和每个董事详谈,与董事长积极沟通。谈话的侧重点并不放在以往的业绩上,而是极力描述如何开拓更美好的公司前景。渐渐地,他头上显露出总裁的光环,那位目瞪口呆的第二号人物最后愤而辞职。

任何时候,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过分注重老本,用以往的成绩说话远没有用未来的工作计划督促自己进步更有分量。所以说,千万别在暂时的光明中迷失了自己。

在工作中,你应该有这样一种心态,把每一次的成绩都当成新的开始。要明白,一个任务的完成只是另一个任务的开始。到达一个目标的终点,只是意味着你到达了另一个目标的起点。只有抱着这种态度,你才能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着昂扬的斗志,而不会有丝毫的松懈,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然而在现实中,往往有很多人不能够做到这点,他们在取得了一点成绩后总不忘自我陶醉一番。可是,在职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是不容许你有丝毫的松懈的。或许在你陶醉的刹那,机会就已经悄悄地溜走。其他能够马不停蹄,持续努力的人往往就会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机会,这样你就在陶醉中让自己的前途以及过往的成绩都付之烟云了。

通过研究成功者的事迹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能够从容地忘记过去的成绩,一直保持努力的人。李嘉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嘉诚认为,每一次成功的商业交易之后总会伴着重大危机的到来,所以,躺在自己过去的成绩上自我陶醉,是十分有害的,这既不是李嘉诚的做法,也不是李嘉诚的作风。但与他相比,有些老板最大的缺点就是在经营过程中因为一点成就而自我陶醉冲昏了头脑,这样导致失败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对于这种情况,李嘉诚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将自己取得的全部成就,包括自己的获利、声誉、地位等等,一律以七折至八折来计算。通俗一些说,比如今年赚了50万元,自己要把它看成只赚了35万元。这样做有若干个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将敌者的妒恨减弱,同样也就压抑了自己的自满,在这个双重有利的形势下,便容易在来年取得更大成绩。

切忌把自己所得到的成绩任意夸大而大谈特讲,这样会使你如芒刺在身,长久下去终究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包括有朝一日被人越过而带来的压力。

时刻不忘记记录自己的失败之处。尽管公司发展很快,但小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企业老板可以通过记录经营中的失败之处的方法来提醒自己进行正确经营。

将可能避免经营错误的经营法则以制度方式记录下来,以备改正。凡涉及公司成败,无论大小事都要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有些老板在理性上来讲愿意避免失误,也认为健全的制度是正确恰当的处理方法。然而,事实却往往很难尽如人意。经商中有许多交往,生意里面包含有很多细则,并不是每一项都能够列表记录下来的。因此,一旦小有成就就忘乎所以,这样就容易导致经营失败。

首富的经验应该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骄傲自满与故步自封基本上可以说是两个同义词。在职场,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故步自封的人必然是要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的。而要想一直屹立职场不倒,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话讲,你就必须在别人问你取得的最好成绩是什么的时候,你应该自信地回答,是下一次。

积极进取,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工作和学习本身就不是对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的本身就是学习。无论是身为企业的总裁、经理,还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学习对你来说,都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现今的时代瞬息万变,没有人能够单凭一时所学习到的技能生存一辈子。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那么你就自然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也就会成为被淘汰的对象。要是不想被淘汰,从现在开始就要把学习提上日程。

可以说,一个员工的工作状态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以后的发展前途。一个消极退让,不知进取的员工,只是抱着在企业里面过一天算一天混日子的想法工作,那么他必然难以获得什么成就。一个从心里就不想要成功的人,成功自然是不会靠近他的。而一个积极进取,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充电的员工则始终都能跟上企业的步伐。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些落后于企业发展的员工就会被淘汰,而那些能够不断向上进取,跟上企业发展步伐的人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他们就会成为企业的宠儿,从而在职场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相应的地位。

在联邦快递的企业文化中,学习和培训占据重要地位。公司不仅为员工进行本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还提供资金支持员工自主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领域。

联邦快递在招聘员工时,在招聘广告中这样写道:“接受全面的培训,通过完整的职业规划而不断发展,有机会申请高达每年2500美金的教育资助以拓展您的职业道路。使用快递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有不断创新的机会,提供帮助公司拓展业务的想法。这并不是全部,联邦快递还将给予您足够的资源来帮助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

联邦快递想让每一个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公司的人明白,任何学习都是有益的。因为通过学习,不仅可以使员工摆脱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懒散状态,而且还能够使员工获得最先进的职业技能,激发他们开拓创新的潜能。通过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使得员工能够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作出更为明智的选择。除此之外,联邦快递的企业文化提倡员工互助互学,给企业员工自由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并进行充分讨论,寻求最优解决方案。正是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联邦快递成了世界500强企业。

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总会经历外部环境或其他物种对自身的挑战。在生物与环境或与其他物种的斗争中,生存能力强的活了下来,而弱势群体则被淘汰出局,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和狮子之间的生死搏杀,对优胜劣汰的体现可以说是淋漓尽致。每天清晨,羚羊从梦中醒来,总会有一种念头在其脑海中回响:我必须要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这样我才能生存。而狮子同样也这么想。

于是,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每天都在上演羚羊与狮子之间的生死搏杀。羚羊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奔跑速度,为的是不成为天敌的口中食。而狮子也在提高自己的奔跑速度,为的是能够获得自己的美食。其实二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了更好地生存。

我们在职场上也是如此。职场的一大法则是优胜劣汰,如果我们跟不上发展的潮流,结果就是被淘汰。若想稳站潮流的浪端,那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去学习,去汲取。我们要谨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身为职业人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要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进步。

所谓的“空杯心态”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何谓“空杯心态”?先要从一个故事讲起:古时候,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慕名去某个寺庙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开始,老禅师并没有亲自接待他,而是由其徒弟与此人见面。

当时此人的态度非常傲慢,因为他觉得自己造诣颇深,与一个小徒弟见面实在有失体面。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在为他倒茶时,这个人发现了奇怪的现象:杯子明明已经满了,老禅师还在不停地倒。

那人非常不解地问:“大师,您没有看到杯子已经满了?”大师微笑着点头,此人更是一头雾水:“大师,既然看到杯子已经满了,为何还要继续添水?”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干吗还倒呢?”闻此言,那人领悟了大师的意思,心中万分愧疚。

大师的意思很简单:既然已经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到我这里来求教?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如果想做好一件事,心态很重要。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积累更多,必须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这样别人才会乐意与你交流,愿意与你分享一些有用的经验。

每天都抱着一种“空杯心态”去学习、去积累,这样你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永远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这样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而那些只知道坐吃老本的人,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这时候也是老板的辞职命令到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