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震撼了,打从初中毕业之后,第一次听到喊他“东正”的大名,而不是叫他“四喜”;10多年来第一次听到信任他的话,他仿佛一下子恢复了做人的尊严和勇气。
刘东正告别了姑妈,带上1000元钱直奔深圳。半年后,他寄回了借姑妈的钱。5年后他带着媳妇,开着自己的车回到家乡,还清了以前所借的每一分钱。
是姑妈的一句信任话,让浪子从此回头,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16.等待两分钟
一个人最美的是才能,而比才能更美的,永远是懂得施爱的心灵。你付出了一份爱,收获的是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
实习的时候,是在山区县城的一所中学。
那天,讲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讲的是这所中学最有经验、也是最受尊敬的一位老教师。果然,台上老师谈吐自如,台下学生应答如流,灵活自如的引导、点题、穿插,再加上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得严谨而又浑然一体,我们不禁惊叹老教师的功底。
接下来,是随意的提问。被点到的学生一个个灵透、聪明,老师稍一点拨,理想的答案便脱口而出。当他又点到一个学生的名字的时候,一个胖胖的学生站了起来,脸红红的,却不说话。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分明都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我们几个坐在后排的听课老师彼此都感受着一丝尴尬,毕竟这样的场面,谁也不愿看到。一堂优秀的公开课或许因此而略显瑕疵。然而,那位老师并没有及时让那个学生坐下,以结束这种尴尬的场面。时间在一点一点的过去,就在我们感觉场面几乎“窒息”的时候,那个学生开口了。原来,他有口吃病。
课后,一起座谈的时候,我们谈到了这件事,并说出了我们当时的担心,那位老师说:“是的,谁也不想让这样的情况出现。我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一定很着急,越是着急,越说不出话来。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场面,对他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当时我断然让他坐下了,他失去的将是下一次在大庭广众面前开口的信心和勇气,比起我的公开课来,一个生命的成长似乎更重要。所以,那一刻,我宁愿为他等待两分钟……”
等待两分钟,这并不是平常的两分钟,这是对生命尊严最真挚的仰望,也是对怯弱心灵最细心的呵护。老教师的话语很简单,然而就在这简单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了一颗朴素灵魂的光亮:一个人最美的是才能,而比才能更美的,永远是懂得施爱的心灵。
17.恨的力量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情感对于人的作用,有时比理智还要强大。有人说,爱是生命的动力,那么,恨就是人生一种更为强大的动力。
太平洋一座珊瑚岛上的一个小渔村里住着两个渔民萨曼和道玛斯,他们是一对亲如兄弟的好朋友。
有一天,为了给钟爱的妻子买一副手镯,萨曼执意要道玛斯和他一起出远海捕鱼,那是渔民们很少去的海域,以便多卖些鱼赚点钱。出海后,他们不幸遇到了暴风雨。
小船顷刻间被砸成碎片,两个渔民被抛进大海,他们拼命抓住一块船板才得以暂时活着。他们不知道离海岸有多远,更不知道家在什么方向,唯一的奢望就是坚持下去,好碰到一条路过的船。
他们已经在大海中漂了整整三天三夜,口干舌燥,饥饿难耐,抓着船板的手指都抓出了血,伤口被海水浸泡得发白,胳膊更是酸痛难忍。裸露在水面上的身子全爆开了皮,而水面下的腿则早已失去了知觉。
萨曼对伙伴说:“实在坚持不住了,不行了。”年长一些的道玛斯坚持说:“再坚持一下吧,也许我们命不该绝。”萨曼实在熬不住了,他悲哀地说:“如果你能活下去的话,请告诉我年轻的妻子,我至死都在爱着她……”道玛斯只是默默地听着。萨曼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请求道玛斯照顾好自己怀孕的妻子,待孩子生下来,给他取上自己的名字。
“萨曼!”一直保持沉默的道玛斯突然开口说:“在死之前,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什么事?”“你最挚爱的妻子和人私通!”“什么?你说什么?”萨曼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似的失声叫起来,愤怒的烈火点燃了他。
此后,萨曼两手紧紧抓住船板,全然忘记了手指裂开的剧痛,嘴里不停地追问道玛斯,逼他说出奸夫的名字。此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万能的上帝保佑我吧,哪怕只让我到岸上活一个小时,我一定要找到……而道玛斯始终守口如瓶。
终于,一艘路过的商船发现了他们,他们很快被送到了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萨曼神志渐渐清醒了。而道玛斯的病情严重,生命处于垂危状态。最后时刻,萨曼俯在道玛斯面前急切地呼唤着,请求他告诉自己那奸夫是谁。
道玛斯很艰难地告诉他:“我骗你的……”“你为什么要骗我?”“我如果不骗你……你现在还能活在人世吗?”说完,道玛斯就死了。
18.母亲的红灯笼
用真诚开启的纯爱之门,无需用华丽的词藻来堆砌宣扬,往往最简单最质朴的回应,便是一种最动人的爱的颂歌。
母亲曾在渝东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教书。整个“学校”就只有一个老师和一间土石房子,学生有30多个,高的高、矮的矮,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三四岁,一到六年级全都有。山里学生住得分散,路又远,中午孩子们都在学校里搭餐,母亲忙着做完30多个孩子的饭菜,下午又要接着上课,晚上还得备6个年级的课,工作自然很忙。
山里的天黑得早,特别是冬天。孩子们家离得远,山路又崎岖,母亲便每天都提着一盏红灯笼将他们送回家。直到天黑透了,母亲才提着红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红灯笼是母亲自己动手做的,将红绸布裹在一圈竹木条上,中间用铁丝弯成一个夹,用来夹住小半截松脂。我每天就是这样望着母亲行色匆匆地提着灯笼领着孩子们上路,又倚门望着母亲疲惫地回家。而母亲每晚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将第二天要用的半截松脂放在红灯笼里。
母亲的红灯笼渐渐地成了母亲的化身。站在门口等孩子的家长一看见红灯笼,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回来了,赶路的乡亲们一见到红灯笼就知道是娃们放学了,忙赶着让道,并朝着红灯笼大声喊:“老师辛苦哇!”
一天夜很深了,我还没望见母亲的红灯笼,心里不禁发起毛来。就在这时,听见前面人声鼎沸,一大群人举着火把正朝我家奔来。到了跟前,我才看清是村民们用睡椅抬着母亲,而母亲此时已是昏迷不醒了。大家将母亲安置在床上,又叫两个小伙子抬着睡椅火速请来了村里的医生。原来,母亲送完学生回来时,灯笼里点燃的松脂被一阵大风吹灭,母亲因看不清路而跌进路边的深沟里,幸亏被路过的村民发现,叫来大伙,才将母亲救起。
第二天晚上,母亲便要挣扎着下床,刚从床上站起来,就大声喊:“娃,你快来看!”我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朝窗外望去:那是一幅最壮观的场景,只见上百只红灯笼排成了一条长龙静静地移动着。
我听到了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这条长龙停在了家门口。母亲颤抖着打开门,只见村支书手里提着一只最大的红灯笼,他走上前紧紧拉住母亲的手说:“老师,我们村里每户都给您赶制了一只红灯笼,我们都是用山里最好的材料做的,保管再大的风也吹不灭它了。”母亲流着泪和乡亲们握手。母亲无话可说,因为她早已泣不成声。
19.厨子与书
从基本精神上看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读书人,书不应该属于某一个人,它里面的智慧能够照亮任何一个角落,能够启迪人的心灵走向崇高。
那一年我上大三,我在餐厅看书。餐厅四周是树,树外是曲折的杜鹃杂生的山径,山径之上交错着纵横的夜星。餐厅的一头是间空屋,堆着几张乒乓球桌,另一头是厨房,那里住着一个新来的厨子。
我看完了书,开始收拾我的东西,忽然发现少了一本《古文观止》。我不好意思大叫,只好一个一个地问,大家都说没有看到,最后有一个女孩不太确定地说:“我看到厨子捧着一本书,在乒乓球桌那里,不知道是不是你的。”
我生着气去找厨子,正好一眼就看到他拿着那本《古文观止》,我一言不发地走过去。
半句吟哦戛然而止。厨子慌张地站起来,他是一个典型的胖嘟嘟的厨子,脸上堆着油腻的笑容。
“是你的书吧,你不在,我就拿来看看,本来只想看一点的,看得太久了吧?”他脸上挂着卑微的歉意,说的是一口难懂的福州腔,“是看得太久了,我太久没有看了。”
我要生气吗?那些古老、美好、掷地可作金石响的文章,只该放在一个中文系三年级学生的书桌上吗?它不该哺育所有的不知名的山村中的人吗?能看到一张被油垢染黄的脸灯下夜读是怎样美丽,我还能坚持书是我的吗?
“不忙,你要看就多看一下吧!”
他再三推开我,没有了书的双手在灯下显得异常空荡,他仍然温和地笑着,那种古老的、寂寞的、安于现实生活的中国人的笑。
我忽然了解,从基本精神上看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读书人。
我自此更爱中国书,它们曾被多少善良的中国人的眸光所景仰啊!他们曾在多少低檐的屋角下薰染着耙上的土香啊!它们曾在多少凄寒的夜晚被中国式的平仄抑扬所吟哦啊!
20.揩拭心灵
面对一个陷入困境的人,怜悯似的施舍只会使他的自尊蒙上灰尘,这并不是真正的帮助。我们应该做的,是帮他拂去心灵的尘埃,让他重新看见自己的价值与尊严。
有一个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十分糟糕。老师开始还对他心怀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于是判他的试卷时便尽量放松尺度,有时甚至根本不看,匆匆批上个60分就完了。这位学生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每次发了试卷也只匆匆一瞥,就随手扔到别处。
不久,调来一位新老师,在判这位学生的试卷时,有人告诉她以前那位老师的做法,她只好效仿地给他打了60分。发卷子时这位老师注意到,那男孩随手把试卷扔进抽屉。这位老师心里猛地一沉,她连忙走过来,要回试卷,取出红笔重新为他批阅。结果这位学生只得了十几分。最后老师说:“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批改你的试卷是我的职责。你答对几道题我就只能给你相应的分数,只有这个分数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几年后,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位大学生走到这位老师面前说:“可能您已经忘记我了,但我永远记得您。您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是您的行为和言语让我走到今天。”
没想到老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竟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树立了自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1.美丽的歧视
知耻而后勇,对于有些人来说,一般的鼓励没有什么用处,而如果用锋利的刀子去给他们做心灵手术,让他们有痛的感觉,反而能激发其奋勇拼搏的勇气。
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正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则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学。
当我进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天大伟忽然在校园里找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员了。“祝贺你——”我说。“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
“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那个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你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当时仿佛要炸开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老师说:“你别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数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只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3年后,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
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了一帧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
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但也是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考上大学,我头朝地向下转三圈……’”“后来呢?”我问。“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言语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了大伟,已经读博士的他正携了女友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那席话……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伟突然泪流满面。
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一直回味着大伟所遭遇的满含爱意却又非常残酷的歧视。我感到,那“歧视”蕴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大伟和那位埃菲尔铁塔下留影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人生征途中,张老师的“歧视”肯定是最宝贵、最美丽的。
22.仇人帮忙
人是相互作用的,你表现出一分敌意,他有可能还以二分,然后你递增为三分,他又回还回来六分……把敌意换成善意,你同样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时候,我常跟别人打架,贼凶。晚上,趁着月光,为了报仇,我去拔光了别人家已带了花的辣椒苗。几天后的夜晚,我家一块已齐腰的玉米苗被别人全部斩断。
拔光别人家的辣椒苗后,回家来向奶奶表功讨赏,一向仁慈的奶奶抓了一根棍子劈头盖脸地朝我一阵猛打,直到我答应每次见到跟我家有“仇”的人,该叫爷的都要叫爷,该叫婶的都要叫婶,才免过了奶奶的一顿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