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9453000000021

第21章 改变对待他人的心态(1)

与人不做无理的争论

放弃凡事争个明白的傻念头吧,真正的智者从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他们总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样评说,而时间最终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做人要大度,就是要我们有颗宽容的心。宽容大度是一种美德,他要求人清心寡欲。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单体,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也都会不同,当双方的观点背离时,矛盾就会因此而产生。这时,你所做的就是要能容他人之观点,这是成大事者的必要条件。

学校里有两个学生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

其中一个学生怒气冲冲地去找老师评理,老师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的对!”于是这个人得意扬扬地跑回去宣扬。

另一个人也不服气,也跑来找老师评理,老师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的对!”他也满心欢喜地离开了。

这时,在老师旁边的学生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说:“老师,您平时不是教育我们要诚实吗?可你怎么在说谎话?你对两个学生的行为都一致表示赞同,认为他们是对的,这不是在误导他们吗?”

老师听完后,笑着说:“你说的对!”这时,学生才明白老师的用意,立刻向老师赔礼道歉,并感谢老师的教诲。

生活中,我们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计较,甚至争个你死我活。其实,这不仅会让人际关系恶化,还会显得你心胸狭隘。倘若我们能以“你说的对”来先为别人考虑,就会避免许多没必要的争吵和矛盾,做起事情也是得心应手,心情豁然。

古时候,有个名叫郑墨的人与邻居因为拆墙起了争议。于是郑墨求助于在外地做官的哥哥郑板桥来压一下他们的气势。郑板桥看信后便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中安慰他不要与人斤斤计较,做人要大度些。并附写一首诗:

千里告状只为墙,让他一墙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郑墨看后,觉得哥哥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觉得自愧不如,便当即撤了诉状,向邻居表示再不相争。那邻居也被郑家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意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又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这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

郑板桥说得对,像长城那样宏伟的工程,秦始皇死后都不能拥有,将一个国家比较一个家庭,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做人我们应该学郑板桥“让他一墙又何妨”的宽宏大量。

试想,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你想从此分手还是宽容?冷静地想一想,还是宽容为上。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宽容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人们常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有犯错的时候,有些错误是主观造成的,有的是无意间造成的。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宽大胸怀面对别人的过失,相信可以减少许多摩擦和纷争。

人因为友善才可爱

友善是交际中最大的秘密。当你掌握住友善大门的钥匙时,你就等于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人们常说,生活如同一面镜子,那么待人处事也一样。如果你对别人友善,那么别人也会友善对你。而友善就像一个快乐的人照镜子一样,让人能从中感受到幸福的滋味;而“愤怒”与“暴力”就像一个沮丧的人照镜子,让你根本就感受不到幸福的滋味。所以通常“友善”与“温和”比“愤怒和暴力”更有威力。而生活中许多人正是因为懂得了友善,所以才取得了成功。

三国时期,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蒋琬的属下有个名叫杨戏的人,这个人性格十分孤僻,也不善于言语。蒋琬每次同他说话,他都是只应不答。对此,有人对这个人十分不满,便在蒋琬耳边说:“你看杨戏这人对您竟然如此怠慢,这也太不知礼节了吧?”蒋琬则是坦然笑着说:“人嘛,都有自己的脾气和秉性。如果想让杨戏当面来认同我的观点或者是赞扬我的高明,那不是他的本性;如果让他当面指责我的不是,那么他肯定觉得我会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沉默应允。其实,这正是他为人可贵的地方。”

无论古今,贤明之士都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所以他们经常有自己的座右铭。如哲学家康德所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所以,优雅的康德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再如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他对人给予他的敌意并不主张以牙还牙,而是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侵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由此可见,卡内基所说的“憎恶”其实是一种友善,也就是说,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还有阿姆斯特朗在成功迈上月球时,所说的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使世界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但更让人钦佩的是与他一起登月的还有一位叫奥尔德林的人。

登月成功后,召开了一个庆功宴。有位记者突然问奥尔德林:“你同阿姆斯特朗一样是登陆月球,但是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是否觉得有些遗憾呢?”这可谓是个十分苛刻而尖锐的提问,这让奥尔德林在众人的目光下,显得有些尴尬,使现场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但是随后奥尔德林就恢复了正常的神情,而是以风趣和幽默的语气回答道:“各位朋友,虽然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但你们可别忘了,在回到地球的时候,我可是第一个迈出太空舱的。所以说我是从别的星球到地球上的第一人。”他的话音一落,逗乐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同时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由此可见,友善的人是不会对别人的质问和故意揭短而大发脾气的,因为他懂得善待别人。正向故事中的奥尔德林一样,并没有因为记者的“无礼提问”而恼羞成怒,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个没有结果的故事。或许多年后,人们早已忘记了奥尔德林,但却不能忘记他那种善待别人的精神和真诚分享朋友快乐的美德。

所以,生活中因为友善才和谐,人因为友善才可爱。当友善注满你的心灵时,你会惊奇的发现: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小小的退让。这些都是无微不至的友善。歌德曾经说过:“友善是交际中最大的秘密。”当你掌握住友善大门的钥匙时,你就等于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人无信不立

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而能否兑现他许下的诺言是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主要标志。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说的是人没有信用就在社会中站不稳。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的“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礼记》中也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认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的关系,对实现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发展至关重要。

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诚信,并把它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交往中人们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把“童叟无欺”、“市不二价”、“货真价实”作为经商道德,形成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买卖公平、保质保量的商业伦理和信用原则。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手下任命,为了使秦国的经济得到改善便向秦孝公举荐了一种新法。秦孝公看后,觉得可以施行,便支持他主持变法。但当时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为了稳定民心,在人民心中树立威信,商鞅便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可围观的人对此都很质疑,这么轻而易举的事怎么会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这不是开玩笑吧。因此没有一人敢出手试一试。随后,商鞅又把赏金提高到了50金。这时,只见有人站了出来,问道:“如果我将木头扛到北门,我真得能得到这50金?”商鞅坚定地回答道:“言必行,行必果。”于是,那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将50金赏给了他。这一举

动,让百姓们终于开始相信商鞅。商鞅便借此机会,推进了改革,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起来,秦国也因此逐渐强盛起来,最终统一了中国。

所以说,对别人许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兑现。否则,就像老子所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在《郁离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济阳的商人正划船去做生意,但不巧在划到河中心的时候,船沉了。于是他就大声呼喊救命,正好被一个渔夫听见,于是渔夫闻声而来,当他看见有人向他驶来,更急忙大声喊道:“我是济阳最有钱的富翁,你如果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最后渔夫将他救上了岸。可是到了岸边,他却翻脸不认账,只拿出了10两银子作为酬谢。渔夫指责他是个不守信用的人,而他却反驳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不可能挣几个钱,只是举手之劳就得到了10两银子,知足吧。”渔夫无奈,只好怏怏而去。又一次,商人还是在原地翻船了。有人看见后,便想救他,结果那个曾经被他骗过的渔夫却劝说道:“那个人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何苦救他呢?”结果,商人被水淹死了。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商人的不守信用让他自食恶果。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一旦处于困境,那么根本没有人愿意出手救援,只能是坐以待毙。

因此,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你必须对你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要知道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讲话算数的人,食言是最不好的习惯,你必须改正自己的缺点,成功地推销你自己。

给他人留余地

给他人留余地等于给自己留余地。自己有了余地,才能有进有退,才能在险象环生的社会中,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

与人交往时,凡事大度一些,给他人留点余地,那么,留给自己的,不但是一种得饶人处且饶人之后的心安,也是谅解别人的大度心胸所带来的快意。给他人留点余地,也就是不把事做绝,不把话说死,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能在与人相处时游刃有余。其实在与别人方便的同时,也就是在给自己留余地,也给了自己成功的可能。

战国时期,楚庄王一天赏赐群臣饮酒,由他的宠姬作陪。傍晚的时候,诸位酒喝得正是酣畅之际,突然一阵风吹来将灯烛吹灭。这时有一个早已垂涎于楚庄王宠姬美貌的人,饮酒过多,难以自控,便乘烛火熄灭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被这人的举动所惊,用力挣脱,并顺势扯断了那人头上的系缨。随后愤怒的她悄悄对楚庄王说了此事,并要求要严惩此人。楚庄王听后沉思了一会儿,心想:“酒醉失礼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我为了一个妃子,而侮辱臣下和将士,那太有失君王的风度。”于是在黑暗中大喊:“今天朕非常开心,我希望诸位大臣也要尽兴,谁的系缨不断,就是不尽兴。”于是诸位大臣都扯断了自己帽子上的系缨,等到掌灯后,大家继续兴致勃勃地喝酒,一直到尽欢才散去。

三年后,楚国与晋国发生战争,战场上有一个勇士在战场上英勇顽抗,不顾性命,第一个带头打败敌人,并救出深陷晋军包围的楚庄王,楚国获胜。楚庄王对这个人的举动很震惊,就问他:“我平时对你也没有特别的奖赏和恩惠,你为何能够如此为我卖命啊?”那勇士坦诚地回答道:“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缨带的人。”

由此可见,因为楚庄王给臣子留了余地,所以换来了下属的忠心耿耿。这就是留余地的精妙之处。生活中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道理。

人立于世,难免会面临困境。当你面临困境时,会有人伸出友谊之手吗?还是别人的冷眼相观?这一切,都取决你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如果你常常为别人留有余地,那么你会发现当你陷入困境的时候,就会有人拉你一把。如果你平日总是切断别人的后路,总把别人逼入绝境,那么你只会落得孤立无援的境地。

因为聪明的人绝对会选择给人留有余地。这一点,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做得就非常好,因为它善于给别人留余地,因此赢得了许多下属的忠心。

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长后腾清一,早就知道松下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公司,便投奔到松下,担任厂长的职务。他本想能在这个地方大展身手,却让他没想到由于自己的失误,让工厂失了火,为此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面对这个惨重的局面,后腾清一十分害怕,担心不但厂长的职位保不住,还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让他更想不到的是,松下知道后却没有对他发火,甚至对这件事情连问都没问,只是在他报告的后面批示了四个字:好好干吧。松下的这一做法深深打动了后腾清一,因为这次他并没有接受处罚,这让他心中觉得十分愧疚,从此更加努力工作,希望为公司早日创造出价值来弥补这次对工厂的损失。最后他真的成功了,而且他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那个工厂原来的资产。

这正是松下给下属留了余地,所以他才有了今后更好发展之路。反之,如果逞一时之快意气用事断绝了别人的退路,那么当你深陷困境中时,是没有一扇门可以为你打开的。

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学会与人留有余地,自己有了余地,才能有进有退,这样你才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得到良性发展,而且还会让自己的事业在众人的维系下发展起来。

学会和“另类”打交道

学会主动与他人相处,打开你的心灵,引导出他们内心的善良。只要你坚持,只要你勇于合作,你就会有所收获,感受到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和乐趣。

生活中,我们都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但现实生活却不可能满足我们这一愿望,我们的邻居可能正是我们不喜欢的:我们愿意安静,邻居可能成天把音响开得震耳欲聋;我们喜欢清洁,邻居则总是把破破烂烂的东西堆满了过道;我们不愿被人打扰,但邻居却经常喜欢到我们家里来串门聊天。

在单位,也有我们不喜欢的同事,我们虽然尽量回避他们,但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我们为此而烦恼。所以,我们要学会与性格不同、品性不同的人相处。因为能够与人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大度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

一位学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我们要容忍、谅解以及去爱别人,而不是等待他们来适应我们。当然,我们不是给他们机会去表现他们的缺点,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以我们的能力以及个性,使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谅解,和睦相处。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恶邻和“损友”也有可能改变为善邻和好友。

所以,我们不要总想着只有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可以打交道,而那些与自己观念和思想不同的人,就不值得,这是人际交往中错误的思想。

战国时期,有许多达官贵人都喜欢养大量门客,以借此获得他们的帮助。最典型的就是齐国的孟尝君家。他的门客最多,有三千多人,而且人的性格脾气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