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体育百科知识博览
9450200000012

第12章 武术运动(1)

武术是用肢体或冷兵器互相格斗的技术,前者内容为锻炼身体各部位以攻击对手,分为踢、打、拿、摔四大类;后者之内容,由于族繁不及备载。

火器广泛运用前,兵器以刀、枪、棍、剑、鞭、镖、锤、矛、钯等冷兵器为主,另有不常见的奇兵(特殊的奇异兵器);现代武器(火炮、电子形式)广泛运用后,冷兵器逐渐被淘汰,间接导致以冷兵器与肉体为武器的攻击技术在战场上逐渐式微,而改为用于警察、公安、保安业与军中特种部队。

武术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两广人称之为功夫,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后为中央国术馆正式采用之名称)。被视为中国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积累了一些攻防经验;而商代产生田猎更被视为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认为武术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有宴乐兴舞的习俗。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其形式更接近于今天武术的套路。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武术的滥觞。

武术的门派与分类:中国武术门派之多,在世界武坛也是非常少见的。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约300多个。

中国武术的流派繁多,但却没有统一的命名方法。有些按地区命名(如河南派心意拳);一些按山脉、河流(如武当派);有以宗师姓氏命名(如杨氏太极拳)……以往这些流派会以主修内功、外功来粗略划分,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终止了正统承传及武馆传授方式。只有部分门派的武术被编成健身及表演套路,在中小学校教授学生。

改革开放后,一般按内容将其分为套路和搏击格斗两个类别。

(1)武当派

武当派是集合晚清时期至民国初年之传说及小说资料而形成的江湖武术门派。

1927年,国民政府于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军中“直系”元老李景林、张之江、杜心五等主政,把各家各派的武术掌门人邀至国术馆任教,分少林及武当两门。少林门长为王子平,管理项目为少林拳、八极拳、劈挂拳、查拳、弹腿;而武当门长是高振东,管理项目为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高振东本人习王芗斋意拳。

1931年,李景林主政山东国术馆期间,教授武当剑法、创对剑套路。

现在所称之武当派或内家拳,当出自武禹襄之后。拳种为当时北京天津直隶一带之地方武术,混合了长拳、炮捶、红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拳法。

(2)少林派

少林派是传说中从唐朝嵩山少林寺发展起来的武术门派。

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广东佛山一带成立了很多洪门组织,他们多秘密操练拳术,统称洪拳。因为是反清组织,故将其拳法改称少林拳,而洪门子弟则化身成少林子弟,他们共尊已经不存在的福建蒲田少林寺为庙宗,少林五老为洪拳始祖。但实则与享受满清照顾及监视的嵩山少林寺无关。

古代少林武术历经多次灭佛运动与战争杀戮,现已已不复存在,仅知少林武术拳与棍两种。现少林寺武术以少林武术之名义传授武术而形成得所谓少林72绝技,包含重朔老洪拳之套路、十八罗汉手、炮捶、大小洪拳等。还加上了长拳、形意拳、北螳螂拳、猴拳、通背等现代拳术,演变成多样且带有表演意味得现代套路。但在练习拳套时,仍以气硬功为主。

今日的中国武术:1956年,官方“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建立了“中国武术协会”,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并成立了武术队。“中国武术协会”负责管理和分配所有的武术从业者。全国只有12个武术单位,教授健身套路及气功,如杨氏太极二十四式、扇舞、剑舞等、木兰拳等健身操。

1985年,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半官方式)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随后地方武术团体相继成立,如少林寺、精武体育会、武当山道教武术院、中国峨眉武术研究会等。

1987年,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

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这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标志。

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已有114个会员国。

中国拳术发展到明朝戚继光时出现了三大系统:

长拳系(古拳系):北拳,包括跳跃、翻跟斗、大车身等动作。因要重复单势操练,故称长拳。长拳在宋朝已经发展成熟,多以单势操练至熟稔为止,至明时加入红拳、炮锤、华拳等元素。

形拳系(少林拳系):(红拳、炮锤、华拳加上长拳),明朝以后,取动物捕食时之姿态及风雷雨电之急势,衍生出北方六合拳、罗汉短打及南方五形洪拳。拳种包括福建五拳、华拳、山西六合拳等。

意拳系(新拳系-内家拳系及新派南拳):简化了形拳系之重复练习的形式,减去了长拳系德烦琐动作,改良了一些易对身体造成偒害的练习形式。乾隆时盛行的太极拳是由简化了之长拳系拳术加上了五行八卦等意念构成,同期之形意拳则以形拳会意而成。

混合以上三大系统,又衍生出现代拳系,如咏春拳、大成拳、截拳道及现称武当、峨眉之各流派。

武术套路:中国武术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套路。套路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动作的组合。各家各派都有许多表现自己门派特色的套路,而且套路多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和练习很长时间的人学习的套路是不同的。

在传统武术中,套路练习初期多是分开来一招一招练的,让学习者体会运气使力、攻防技击的含义。而这种练习反复不断地进行,正是为了在实战中能够条件反射式地使出相应的招式,也可以仔细体会招式的功效。

例如,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对敌总是使用一个招式崩拳,而且严格来说只是半个招式,但却足以击败对手。

武术竞赛项目:国内武术套路竞赛项目分为自选(或规定)项目、其他项目、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

自选(或规定)项目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

其他项目包括其他拳术,指除规则规定的自选拳术内容以外的拳术。共分为四类,即形意、八卦、八极类;通臂、劈挂、翻子类;地躺、象形类;查、花、炮、红、华、少林类。

其他器械是指除规则规定的自选器械内容以外的器械项目,共分为三类,即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对练项目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集体项目包括徒手和器械等。

小知识

散手

散手,又称散打,是从中国古代的擂台发展而来的一项体育竞赛,是武术比赛的一个分项。

散手比赛一般采用淘汰制,也可使用循环制进行比赛。比赛场地为高80厘米,长宽各8米的木台,台中央有直径1.20米的国际武联会徽。台上铺软垫,台下四周铺有高30厘米、宽2米的保护软垫。比赛一般进行三局,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比赛时间为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与其他格斗类比赛(柔道、跆拳道等)类似,在介绍运动员、每局比赛开始、宣布结果和边裁换人时,相应人员都要行礼(抱拳礼)。为了保护运动员,运动员必须穿戴包括拳套、护头、护胸、护齿、护裆等在内的完整的护具进行比赛。

拳击

拳击,别名西洋拳,是由两位选手使用拳头进行攻击与防御的体育运动。

拳击和射箭都是古时人类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强健体魄从而得以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弓箭未面世前,人类以拳头自卫,这是拳击的雏形,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公元前40世纪的埃及。

而在古代奥运活动中,拳击运动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1896年第一届夏季奥运会中,由于希腊君王认为拳击太为暴力、危险而且不为人道,因而不批将准拳击列入该届的比赛项目。

1881年,英国业余拳击协会成立,拳击开始传到世界各地。到第三届夏季奥运会时,男子拳击已经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但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中,由于瑞典法律不准许拳击运动,拳击曾一度消失。1920年,拳击运动再次列入奥运比赛项目的名单之中,一直到现在。

目前为止,国际业余拳击协会的成员共为19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此同时,第一届世界杯女子拳击锦标赛也于1999年在芬兰举行。

拳击的规则:拳击运动分为职业拳击以及业余拳击。

职业拳击的双方选手使用8~10OZ拳套(赛前双方议定),进行3分钟一回合的对赛,一场职业拳击赛为6~10回合。

业余拳击的双方选手要带上头盔、10OZ拳套(大会提供),口咬护牙,穿护裆(男性),比赛3~4回合,每回合2分钟,有力击中对方一下得1分(点),最后分(点)数较高或击倒对手的为胜利者。

小知识

泰拳

泰拳是泰国的传统搏击术,特点是可以在极短的距离下,利用拳、肘、膝、腿进行攻击,是一种非常注重实用性的武术。

从前,泰拳手在搏斗时会用粗棉线把双拳缠得如同铠甲一般,并在拳峰处扎成结,然后将双拳浸泡在粘液中,再撒上碎玻璃或砂砾,使双拳表面异常粗糙。后来这种方法逐渐被停止使用,而代之以拳击手套。

20世纪初,玫瑰园广场设立拳台以后,泰拳便成为一项具备一系列规则的体育运动,拳台地板由木质材料制成,在上面铺以用灯芯草做成的垫子,拳手着短裤比赛。比赛以分钟来计时,设一名裁判。

泰国曾经被缅甸入侵,泰国国王就凭着泰拳战胜了入侵者,并使泰拳得到普及。后来法国人侵略中南半岛,在与泰国对战时,学会了泰式腿法,让后世法国人在空手道大赛里屡屡取得优异成绩。这就是李小龙在他的著述中提到的“法国腿”。

击剑

击剑在广义上讲是指用手持兵器刺、戳的技术,现代多作为击剑体育项目的代名词,是一种优美而惊险的体育运动。击剑历史上曾有剑术流传。

击剑这项运动是由古代决斗发展而来的。在巴比伦、波斯、罗马及希腊,击剑不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格斗技巧和作战技能。1760年左右,击剑舍弃了短剑,并且出现了圆形的拨挡、面罩和护胸。到了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击剑成为正式项目,但当时只有钝剑(花剑)和军刀(佩剑)。

击剑在奥林匹克运动会100多年的历史中从未中断过。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男子锐剑(重剑)被列为奥运项目,1924年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又增添女子花剑项目。直至1996年和200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击剑比赛又加入了女子重剑比赛、女子佩剑比赛。

击剑的种类:

(1)花剑

花剑由剑柄、剑身和护手盘组成。全长不超过110厘米,重量不超过500克。剑身为钢制,长度不超过90厘米,横截面为长方形;剑柄长度不超过20厘米;护手为圆形,装在剑身与剑柄之间,直径不超过12厘米,防止偏心。

花剑有电动花剑和普通花剑之分。前者剑身前端包有15厘米的绝缘物,剑柄与剑身、护手盘绝缘;后者剑头直径在5.5~7毫米之间,长约1.5厘米。

花剑分男子和女子,均有个人赛和团体赛。比赛时,只准刺对方躯干的有效部位,不可劈打。正式比赛中运动员使用电动花剑,运动员穿金属背心。当击中有效部位时,电动裁判器显示彩灯;击中无效部位则显示白灯。互相击中时,主裁判按优先裁判权原则进行判决。若双方同时进攻,并同时击中(或一方击中)无效部位则不作判决,比赛继续。由于花剑轻巧,有效击中面积小,因此对术、战术尤为讲究。

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栾菊杰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女子花剑冠军,轰动世界击剑界。

2008年,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团体闯入四强。

(2)重剑

重剑由剑柄、剑身和护手盘组成。全长不超过110厘米,重量不超过770克。剑身为钢制,长度不超过90厘米,横截面为三棱形,剑身的宽面最大为2.4毫米;剑柄长度不超过20厘米;护手盘为圆形,深度为3~5.5厘米,直径最大为13.5厘米,偏心度最大为3.5厘米。

重剑分男子和女子,均有个人赛和团体赛。比赛时运动员全身都是有效部位,只准刺,不准劈打,是最早采用电动裁判器的击剑运动项目。双方在1/25秒内同时击中为“互中”,一方超过1/25秒以后击中,电动裁判器只显示先被击中一方的灯光。

现代项运动比赛中,击剑项目为重剑,以击中一剑决胜负。由于有效部位大,无优先裁判权规则,故运动员在比时比较谨慎,重视时机的选择。

2004年,在第28届奥运会上,王磊夺得男子重剑亚军。

2006年10月,在都灵击剑世界锦标赛上,王磊夺得男子重剑冠军。女子重剑取得团体冠军,这也是中国击剑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3)佩剑

佩剑总长105厘米,剑身长88厘米,重量500克,剑身横断面为梯形,护手盘为月牙盘,剑尖为圆形,没有弹簧头。佩剑即可刺又可劈,这是与花剑、重剑最大的区别。

佩剑比赛中,腰部以上包括上肢(除后脑)均为有效部位。每刺中或劈中对方有效部位时裁判器显示彩色灯,而刺、劈中无效部位则无任何信号显示。得分与花剑相同。

2008年,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仲满奋力拼搏,一举夺得男子佩剑冠军。

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