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9449200000021

第21章 文化艺术(7)

维也纳的音乐艺术博大精深,走过街头巷尾,即使不懂当地语言,仍可凭借想象、凭着音乐的魅力去感受这个城市的美。漫步维也纳市区,几乎到处可以看见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城市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人们常说在维也纳,一个街头艺人的水平往往高过一个音乐教授。然而,音乐之都有的不仅仅是音乐,斯蒂芬教堂是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典范,美景宫堪称巴洛克建筑中最耀眼的杰作。气势磅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矗立在这里,和着维也纳不朽的经典旋律为世人瞩目。

小知识

维也纳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都会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

金色大厅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有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乐池可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六层,可容纳2200人。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会。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该协会拥有会员7000多人,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

日文里为什么有汉字

在古代,日本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唐朝时,日本派使节和大量的留学生来中原学习,学了很多东西带回去,汉字也是其中之一。那时的汉字和现在的简化汉字不一样,而且发音也不同。最初的日语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

然而在使用中国的汉字以后,日本人发现汉字并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民族的一些感情。所以公元9世纪,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又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

假名有两种写法,平常的书写体是平假名,主要是旧时代妇女使用的,由48个字构成,用来书写土生土长的日本词、虚词、动词结尾,以及用来书写那些用正式批准的通用字无法书写的中国外来语。片假名也是由一组48个字构成,主要用来书写中文以外的外来词的,用于强调象声词或动植物学等。

但是,这不表示完全用假名而放弃真名(汉字)的使用了。书写日语时,汉字仍然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而被沿袭,并且日本人也很喜欢书法。在使用汉字时,往往就把假名作为标注发音的方法写在汉字上方。只不过随着中日两地的各自发展,日文汉字和中文汉字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有的虽然写法一样,但意思已经不同了;有的甚至根本在意思上差距很大的。日语中经常能感觉到发音像中文但又不完全一样,就是因为大多沿袭的是古代中文的书写和发音。写法也是一样,大多是从繁体中文演变过来的,有的已经演变成日文的专有汉字了,中文词典是查不到的。

什么是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又译作“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十四行诗原是流行于欧洲民间的抒情诗体裁,是为歌唱而作的一种诗歌体裁。

十四行诗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是这种诗体的主要代表。他一生写了300多首十四行诗,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每行诗句十一个章节,通常用抑扬格。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在艺术上更加完美,他继承“西西里诗派”、“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传统,以浪漫的激情、优美的音韵、丰富多彩的色调表现人物变化而曲折的感情,注进了新时代的人文思想,使得十四行诗成为其他国家诗人后来竞相模仿的重要诗体,对欧洲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下,十四行诗传入法、英、德、西诸国,并适应各国语言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变体。16世纪末,十四行诗成为英国最流行的诗体之一,产生了像锡德尼、斯宾塞这样著名的十四行诗人。而后来的莎士比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诗体,一生写下154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比彼得拉克更向前迈进一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表达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情怀。

以后,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也因写作优秀的十四行诗而享有声誉。中国现代新体诗歌刚刚流行的时候,很多的前辈诗人都受到十四行诗的影响,如徐志摩、闻一多等。

古典音乐指的什么

古典音乐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

广义的古典音乐是指西洋音乐,包括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或指植根于西方传统礼拜式音乐和世俗音乐,涵盖了约公元9世纪至今的全部时期。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狭义的古典音乐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的“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韩德尔,乃至更早的天主教、基督教的宗教音乐,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内。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内,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以及东方一些民族的音乐。

在地理上位置,古典音乐主要创作于欧洲和美洲,这是相对于非西方音乐而言的。另外,西洋古典音乐主要以乐谱记录和传播,和大多数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模式不同。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平衡、明晰的特点,注重形式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这也体现了“古典”与“经典”的不同。

什么是“沙龙”

现在的“沙龙”一词,源于意大利语,意为较大的客厅,原指是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17世纪传入法国,最初为卢佛尔宫画廊的名称,后来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在17、18世纪时的法国,作为社交场所的沙龙具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图书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在沙龙里传播信息、制造舆论,从高谈阔论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语言、洞察人们的良知,自然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年)。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烦琐粗鄙的宫廷交际,而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这类沙龙通常由出身贵族的女性主持,她们才貌双全,机智优雅,被称为“女才子”。

法国最有名的沙龙要属巴黎的朗布伊耶宅邸,这里集中了当时法国的许多名流、学者。18世纪以后,沙龙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称为革命的温床。法国大革命期间,沙龙活动被禁止,之后尽管有所复苏,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逐渐演变为展览。

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点:定期举行;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自由谈论,各抒己见。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著名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早就传到了中国。

普利策奖是什么奖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是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的奖项,用以奖励新闻界、文学界、音乐界的卓越人士,该奖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利策奖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几十年来,普利策奖象征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特别是新闻奖,更是美国报界的最高荣誉。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美国记者,无不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为奋斗的目标。

现在普利策奖分为两类:新闻奖和文学艺术奖。现设有14项新闻奖和7项文艺奖,其中新闻奖主要有公共服务奖、报道奖、社论奖、漫画奖、批评评论奖、通讯奖、特写奖、新闻摄影奖等;文学艺术奖有小说奖、戏剧奖、诗歌奖、美国历史作品奖、自传或传记奖和非小说作品奖;音乐作曲奖一项。另外,还颁发两项特别奖。公共服务奖一般授予报社,奖品是一枚金质奖章。其他奖项的得主可获得一万美元奖金和证书。

新闻界的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但是获奖条目必需在美国周报(或日报)中发表的,创作界获得者必须是美国公民。唯一例外的是历史奖,只要是关于美国历史的书都可获奖,作者不必是美国人。

评选始于每年年初,知名记者、编辑、新闻教育家和自由撰稿人组成的评委会认真筛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件作品,将提名名单送至普利策奖委员会的秘密小组进行审议,最终小组委员会向全体委员提出获奖名单,评选结果一般都是在4月份中旬的一天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宣布,5月份颁奖。

世界上最普及的运动

田径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运动项目。

田径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以高度和距离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47枚金牌也让田径成为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正所谓“得田径者得天下”。

在田径比赛中,所有赛跑项目参赛者的名次取决于其身体躯干(不包括头、颈、臂、腿、手或足)抵达终点线沿垂直面为止时的顺序。如果成绩相同,应考虑1/1000秒的实际成绩;如果仍相同,则均进入下一轮。如果条件达不到,将抽签决定。如果决赛第一名成绩相同,裁判长有权决定是否重赛。若条件不允许,则并列第一;如果其它名次成绩相同,按并列处理。

除全能项目外,每项比赛只允许出现一次起跑犯规,之后每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均将被取消资格。全能比赛中,如果一名运动员两次起跑都犯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运动员在所有短跑、跨栏和4×100米接力赛中,自始至终都不能换跑道。800米和4×400米接力赛在自己的跑道里起跑,通过抢道标志线以后可以切入里道。在100米、200米和100米栏、110米栏比赛中,如果顺风超过2米/秒,运动员创造的成绩就不能成为新的纪录。

竞走比赛有两个核心规则。首先,竞走运动员必须始终保持至少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其次,前腿从着地的一瞬间起直到垂直位置必须始终伸直,膝关节不能弯曲。如有违反将被出示红牌,累计三张红牌后将立即被取消参赛资格。

奥运会田赛项目的比赛通常先分两组进行及格赛,通过及格标准的直接进入决赛,如达到及格标准的运动员人数不足12人,不足的人数按及格赛成绩递补。决赛前三轮比赛结束后,前八名进行最后三轮比赛;第四、五轮比赛排序按前三轮成绩的倒序排列,第六轮比赛排序则按前五轮成绩的倒序排列,成绩最好的最后上场。除了第一名以外的名次可以并列;如果第一名成绩相同,必须让成绩相同的运动员继续比赛,直到决出第一名为止。

在田赛项目中,通常有一名主裁判手中持有红、白旗帜各一面,用来示意运动员试跳是否成功。举红旗表示试跳失败,成绩无效;举白旗表示成功,成绩有效。

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和比耐力的体能项目,或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或要求在很长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耐力,最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